【数据库】人大全文2000年经济类专题
motherwort【文献号】2006
【原文出处】《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原刊期号】200008
【原刊页号】9~12
【分 类 号】F102
【分 类 名】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复印期号】200012
【标 题】试论人才分类的若干问题
【 作 者】严雪怡
【 正 文】
人才可以按多种方法进行分类,为了有效地培养人才,通常采取人才分类与教育分类、课程分类相对应的方法,以便组织教学。近年来,国内基本形成共识的人才分类方法四种,即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与此相对应的教育类型分别是:学术性高等教育(academic higher education)、专业性高等教育(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也称工程教育)、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和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前两类属普通高等教育,后两类统称技术和职业教育,在我国通常称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教育。这里的工程型和技术型是广义概念,不仅包括第一、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有关人才。
这四类人才实质上是按知能结构进行区分,因为只有这种分类方法,才有可能使人才类型与教育类型、课程类型相对应。
儿童动画 在社会上,这四类人才按一定比例组成的人才结构会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变化,如果比例失调,将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一、人才分布是一个非匀态的连续带
在这个连续带上,虽然都按知能结构进行分类,但究竟如何分类,采用什么名称,各国
大同小异。而且,不管分成多少类,在附近两类人才的交界区总是模糊的。再加上某些工作岗位人才的知能结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动态变化,这种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改变这个工作岗位的人才类型。这些变化是人们在人才类型上出现观点分歧的主要原因。
序号 职业等级 培养对象 相应的教育制度 相应的学校类别
1 专业级 工程师 专业教育 大学本科,招收12exceeded
Professional Engineer Professional 年级毕业生学习4
Level Education 年以上
2 技术级 技术员 技术教育 大学专科,本科,技
Technical Technician Technical 术学院,社区学院,技
Level 技术师 Education 术员招收12年级毕风槿如画结局
Technologist 业生学习2年,少数
3年,技术师学习4年
3 技portugue能级 技术工人 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招收10年级
thailand是什么意思 Skilled Skilled- Vocational 毕业生,学习2年(也
Level worker Education 有招收8年级结业生
学习4年)
4 半技能级 半技术工人 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招收10
Semi-skilled Semi-skilled Vocational 年级毕业生学习1
Level Worker Education 年或短期培训
无技能级 无技术工人 未经职业
澳际留学网
5 Unskilled Unskilled 教育
Level Worker
heartbroken
(一)国外的分类方法
从表面上看,不少国家有它自己的人才分类方法,但人才分布的连续带不断地发展变化,而且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客观存在。既然都按知能结构进行分类,就不难发现各种分类方法大同小异,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1.美国将职业分成5个等级,并与一定的教育类型相对应
与我国分成四类人才和四类教育的做法相比较,总的框架是相似的,但美国将学术型、工程型两类人才合并成工程师一类,将学术性高等教育、专业性高等教育合并成专业教育一类;另将技能型人才分成技术工人与半技术工人两类。美国的分类法在最初制订时,是按学习总年限的长短来区分职业等级,但近年来已出现交叉。
2.欧洲某些国家的分类方法
欧洲某些国家将工程师分成三类:(1)C类(理论工程师ing'enieurs deconception),招
re收完全中学毕业生学习4-6年。(2)L类(联络工程师或高级技术员(ing' enieurs ou techniciens supe'rieurs de liaison),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学习3年。(3)E类(实施工程师eng'enieursd'exec'cution),招十年级学生学习2年。与我国区分四类人才相比较,C类应是工程型人才,而L类及E类则是不同层次的技术型人才。topmodel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的分类方法
由于技术型人才是新类型人才,直到80年代还有个别发展中国家未建立起培养这类人才的学制。而在美国有学者又提出应在学术型(科学型science)和工程型(engineering)之间再插入工程科学型(engineering science)一类,这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复杂程度愈来愈高,将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实际跨距很大,不插入中间一类人才,很难将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
(二)在人才这一非匀态分布的连续带上,总的来说,完全可以按知能结构区分各类人才,但在附近两类之间的交界区内必然是模糊的,在这一区域内,很难分清究竟属于哪一类人才
1.附近两类人才知能结构的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这个质的转折点很难确定,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规定
培养一个技术员的总学习时间国际上一般定为12-14年,但也有个别国家定为10年,这就涉及分类标准问题。工厂的描图员所需要的知识、理论并不高于一个中级技术工人,完全可以在10年内培养出来,这种人才多数国家作为技能型人才,但有些国家可能因为他们使用的是笔而不是生产工具,故作为技术型人才。
2.出现模糊的交界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不是固定的
举例说明:在50年代,技术型与技能型两类人才出现模糊的交界区往往在设备的电气维修岗位,一台普通车床的电气控制部分完全可作为技能型人才(电工)的任务之一,相当复杂的龙门刨床控制屏就要依靠技术型人才进行维修。但究竟复杂到什么程度才是两类人才工作的分界点无法确定,往往因人而异。
近年来,这个模糊区又发展到操作岗位。有些自动生产线的操作,例如宝山钢铁厂的热轧自动线的操作者在显示屏前工作,需掌握电气信号、液压、电机、自动化、电气控制、
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及显示屏上出现的几百个外语词汇,担任这一操作任务的必须是技术型人才,但在不同类型数控机床上的操作人员哪些由技术型人才担任,哪些有技能型人才担任,又往往因人而异很难精确界定。
3.人才使用上有交叉
在人才使用上的交叉就更多,当工程型人才过多了,有可能让一部分去干技术型人才的工作;当工程型人才过少了,又可能让某些技术型人才去干工程型人才的工作。在我国,还有不少中专校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去顶技能型人才岗位。
以上各种情况都会使人们在人才分类上的观点出现种种分歧。
(三)各国对各类人才、各类教育在名称上的差异也是造成分类上出现混乱的重要原因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术语解释,“技术教育”应是不同于职业教育的、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但在18、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认为技术教育是培养技术工人,现在多数国家的观点已改变。但英国的观点依旧,把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制度称为technological education或technician education,这给我国职教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至今仍有些人认为技
术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子概念。
对技术型人才的称呼常与工程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混淆,如前所说欧洲L类和E类工程师实际上是技术型人才,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将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称工程师。另一方面,有些技术工人岗位改由技术型人才担任后,仍称这些人才是工人,如“智能化工人”、“知识工人”等。
这些名称上的差异也会造成分类上的混乱。
二、综合各国经验,我国现阶段将人才分成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类是比较合适的,对应这四类人才的教育类型、课程类型已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一定经验,并证明是完全可行的
(一)在人才分类上必须将类型上的差别与层次上的差别区分开来
四类人才中,每一类人才都可区分成多个层次,但不论某个人才居于哪一个层次,只要类型相同,相对应的教育类型、课程类型都具有共同特性,因此,一般不应将同一类型中不同层次的人才再作为类型上差别。
据此,培养技术工人与半技术工人的同是职业教育,两者只有层次上的差别,不宜区分为两类人才。同理,培养L类和E类工程师的同时技术教育,只是层次的差别,应当合成一类人才。学术型和工程型这两类人才的教育类型不论国内国外都是加以区分的,宜分成两类。
(二)将人才分成四类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分类方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比较接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1984年发布《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terminology of Technicaland VocationalEducation),其中第7条为“技术和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第8条为“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第9条为“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分别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人才。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虽把普通高等教育列入5A,但1997年版第84条关于5A标准是这样描述的:“理论型的是为研究作准备的(历史、哲学、数学等)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职业(医学、牙科学、建筑学等)的课程”。文字中明显分为学术型与工程型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