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虹鳟育种产业简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户国;王炳谦
【摘 要】鹅的英文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originated in North America,as a typical cold water fish,is a worldwide major economically important culture fish and an important rearch object for aquatic animal genetics and breeding.Rainbow trout is one of the earliest aquatic animals which us quantitative genetics theory to guide lective breeding.BLUP breeding value estimation,combining ability analysis and other genetic evaluation methods,such as family bad breeding,crossbreeding and supporting breeding technologies are widely ud in rainbow trout breeding programs.It has been firstly established in the industry connsus that the eyed eggs for rainbow trout aquaculture that must be lective bred.At prent,coverage of quality lective bred eggs have reached more than 90% in Europe,North America,Chile and other major trout farm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Rainbow trout is still the highest trout production in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in China,and its breeding in many non-original countries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
s.In this paper,the history of the global rainbow trout breeding,main technical and industrial pattern of the rainbow trout breeding industry,and organization and ty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rainbow trout breeding are reviewed.%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原产于北美地区,为典型的冷水性鱼类,是世界性重要经济养殖鱼类之一和水产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虹鳟是最早采用数量遗传学理论指导遗传选育的水产动物之一,BLUP育种值估计和配合力分析等遗传评定方法以及家系选育、杂交和配套系育种等技术均在虹鳟育种实践中广泛应用.淡水鱼类养殖中,必须使用遗传选育的优良品种的行业共识,最早在虹鳟中确立.目前,在欧洲、北美以及智利等主要鲑鳟鱼养殖国家和地区,虹鳟良种覆盖率均已达到90%以上.鉴于虹鳟仍是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鲑鳟鱼类,其育种工作在许多非原产国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以全球化的视角,从虹鳟养殖与选育的历史概况、虹鳟种业的主要技术手段及产业格局、主要虹鳟育种机构的组织形式与类型特点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国际虹鳟种业的发展及对我国虹鳟种业的借鉴意义.
【期刊名称】《水产学杂志》
【年(卷),期】2017(030)003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答案
lava lava
【总页数】6页(P1-6)
【关键词】虹鳟;种业;历史;技术;市场
provision【作 者】户国;王炳谦
exotic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淡水鱼类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淡水鱼类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70
【正文语种】knia中 文
【中图分类】S965.232;S965.122
approvement
鲑鳟鱼是一类经济价值较高的特色鱼类,符合我国“十三五”渔业规划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是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中重点提及的养殖对象。据FAO统计资料,近年来全球鲑鳟鱼养殖年产量超过200万t,排在鲤科鱼类和罗非鱼之后,是世界第三大主要养殖鱼类。以大西洋鲑Salmo salar和虹鳟Oncorhynchusmykiss为代表的鲑鳟鱼是水产养殖业
中集约化程度最高、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最多的产业之一[1]。由于其自然禀赋和产业界多种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目前仍需要大量进口鲑鳟鱼。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年度进口鲑鳟鱼及其制品约10万t,已经超过同期国内鲑鳟鱼年度养殖产量2倍以上;年度进口鲑鳟鱼发眼卵约3 000万粒以上,占据虹鳟全雌三倍体发眼卵市场的几乎全部份额。由于我国海区鲑鳟鱼度夏养殖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自然水源养殖的鲑鳟主要以淡水养殖的虹鳟为主,伴随着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推广和普及,虹鳟一鱼独大的情况已逐渐有所改观[2]。2015年全国鲑鳟鱼产量为41 607t,其中鳟(几乎全部为虹鳟)产量27 355t,鲑产量14 252t[3]。
过路费英文
现阶段,全球主要水产动物养殖对象中选育种覆盖率仅为10%左右,其余均是未经遗传改良的人工繁育苗种,也有用天然苗种养殖或采捕野生亲鱼繁殖获得苗种养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鲑鳟鱼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尤其是大西洋鲑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是水产业中良种覆盖率最高的种类之一[4]。我国鲑鳟种业中,国内生产的发眼卵或苗种,除了虹鳟外,其他鲑绝大部分都是原种或者自繁种,即便是虹鳟,也有相当数量的小型个体养殖户还在使用自繁后代作为养殖对象。劣质苗种导致商品鱼体型小、抗病力差、肉质差等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5]。鉴于虹鳟仍是我国养殖产量最高
的鲑鳟鱼种类,其育种在许多非原产国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以全球化的视角,从虹鳟养殖与选育的历史概况、虹鳟种业的主要技术手段及产业格局、主要虹鳟育种机构的组织形式与类型特点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国际虹鳟种业的发展,并分析了对我国虹鳟种业的借鉴意义。
例如的英文虹鳟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鲑亚科Salmoninae、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在北太平洋沿岸地区,从亚洲的堪察加半岛到加利福尼亚直至墨西哥北部山区均有分布,是全球性养殖的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6]。早在19世纪后期,美国渔业工作者就研发出了虹鳟人工授精及人工孵化技术,认识到虹鳟发眼卵可以很方便地保存和远距离运输,实现了全人工繁殖。187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麦克劳德(McCloud)河谷地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虹鳟孵化场。该场存续了大约10年,累计生产了约200万粒发眼卵[7],在美国联邦鱼类与渔业委员会的支持下将虹鳟发眼卵在美国各地推广。据现今可以查阅到的技术资料显示,最早的虹鳟发眼卵国际贸易是1877年自美国运往日本东京的一批发眼卵,第二次则是1885年由美国运往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发眼卵[8]。此后,发眼卵长途运输技术日臻成熟,国际贸易联系也日益紧密,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都陆续从美国引种了虹鳟发眼卵。随着虹鳟养殖的普及,欧洲也建立了一些虹鳟孵化场,最古老
的欧洲虹鳟鱼孵化场由苏格兰的Howietoun渔业公司运营,1892~1893年该公司引进了虹鳟亲鱼,德国最早的孵化场则创建于1896年[9]。虹鳟养殖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始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著名的虹鳟育种公司-美国鳟鱼庄(Trout Lodge)成立于二战结束的1945年。从上世纪50年代起虹鳟养殖范围迅速扩大,产量近似按指数增长。我国也于1959年接受由朝鲜赠送的虹鳟发眼卵,开启了虹鳟养殖的科研与生产工作。
最早的虹鳟选育工作可以追溯到1923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道纳尔逊(Donaldson)教授利用溯河洄游的野生虹鳟作为基础群体,经过了近40年的群体选育,在20十世纪60年代育成了道纳尔逊超级虹鳟(Donaldson’s Super rainbow trout),简称道氏虹鳟[10]。该品系生长快速,怀卵量大,比当时未选育的养殖品系生长快10%以上,迅速在全球推广,1983年引入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虹鳟已成为除了鲤科鱼类以外,养殖范围最广泛、产量最高的国际性淡水鱼类。目前,除南极洲以外,虹鳟养殖遍布所有大陆,有80余个国家向FAO报告虹鳟年度产量。伴随着养鳟业的快速发展,遍布欧美各地的虹鳟孵化场之间开始出现激烈的市场竞争。20世纪70年代,数量遗传学理论指导的选择育种技术在畜禽和作物育种中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和可观的经济价值[11]。在这种示范效应的带动下,1970~1980年间,很多虹鳟苗种生产商陆续开展了针对虹鳟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工作,建立了各adapta
自的选育计划。这些选育工作和商业推广使得虹鳟在淡水鱼类养殖中最早建立了全行业普遍认可的原则,即养殖苗种必须是经过遗传选育的优良品种[4]。目前,在欧洲、北美以及智利等主要鲑鳟鱼养殖国家和地区,虹鳟良种覆盖率均已达到90%以上。
世界不同地区的虹鳟种业发展很不平衡,这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养殖规模和市场消费商品鱼的规格和形式有密切关系。欧洲各国均大量生产虹鳟,整体产量最高。挪威是欧洲最大的海水虹鳟生产国,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挪威禁止利用天然淡水水体饲养虹鳟,因而挪威目前只生产海水养殖的3~5kg的大规格虹鳟;法国是欧洲最大的淡水虹鳟生产国,其次是丹麦、意大利和西班牙。智利是全球虹鳟年产量最高的国家,主要是海水网箱养殖,产品规格为3~5kg;伊朗是亚洲产量最高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澳大利亚也是重要的生产国。欧洲和日本市场主要生产小规格(200~400g)淡水虹鳟商品鱼;美国市场规格450~600g;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规格在1kg左右。我国淡水大量养殖全雌三倍体虹鳟,生产用作鱼片的3~5kg的大个体,以满足市场对鲑鳟鱼刺身产品的旺盛需求。
19世纪虹鳟由美国引种到世界各地,而这些虹鳟种质大多可以追溯到加州麦克劳德河流域的孵化场,种质原始来源高度近似[12,13]。因此,很多虹鳟养殖品系之间的杂交制种一般
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大多不显著,即杂种优势现象不明显[14]。这也形成了虹鳟选育的一大特色,即无法像其他经济鱼类通过不同地理种群进行简单杂交即可获得生产性能优良的后代,必须采用单一品系的选择育种或者多个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选育品系配套杂交组合来获得生产性能优秀的良种。上述特性使得虹鳟成为最早开始采用数量遗传学理论指导遗传选育的水产动物之一。BLUP育种值估计和配合力分析等遗传评定方法以及家系选育、杂交和配套系育种等技术均在虹鳟育种实践中广泛应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5]。不同消费规格的虹鳟,选育的目标性状不同,采用的育种技术也有所区别。生产1kg以下小规格虹鳟,只有生长速度和商品育成率有经济价值,而鱼肉颜色与晚熟性状经济价值不大;生产3kg以上规格虹鳟,鱼肉颜色与晚熟性状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肉品质、生长速度以及商品育成率等性状均非常重要。群体选育无法兼顾多个性状,家系选育可以采用指数选择方法兼顾多个性状。因此,大部分以销售发眼卵为主要目的专业育种公司均采用家系选育的策略,对多个市场关切的性状进行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