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战斗应激反应的防控与进展
肖春红,孟昭刚①*,张子璇
(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青岛266071)
摘要:战斗应激反应是军事战斗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未来战场上决定战争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㊂对战斗应激反
应的正确认识,快速识别诊断并进行适当的干预防治,能够降低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使更多饱受应激反应折磨的伤员尽快重返战斗岗位,对维护官兵的心理健康,保持和提升部队战斗力意义重大㊂ 关键词: 军事; 战斗应激反应; 影响因素; 防控
中图分类号:R8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20)09-0131-02
作者简介:肖春红(1970-),女,本科,副主任护师㊂从事心理工作㊂①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战救训练科*通信作者
众所周知,是一个特殊群体,经常处于特定的事件和情景中,如高强度的军事体能训练,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抗洪㊁抗震㊁抗险等非战斗军事行动,甚至必要的时候进入战争状态或战斗军事行动中㊂种种因素都预示着群体面临着较常人更多的应激源,更能产生应激反应㊂战斗应激反应(combat stress reaction,CSR)是战争条件下参战面临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是一种突然或逐渐发生的作战能力的减弱或崩溃并伴有生理㊁心理的症状㊂文献指出,CSR 所导致的减员可高达伤员总数的30%以上〔1〕,使其可能成为未来战场上战斗力减员的主要原因㊂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信息化”㊁ 数字化”㊁ 非接触式战斗”㊁ 非线性作战”等一些列概念和作战方式的提出,预示着未来战争将更加的激烈㊁快速㊁高效㊁高智能化;同时也预示着承受的应激强度将大幅度的增加,其应激反应也将更加多样复杂㊂因此,对CSR 的关注和研究更有理论和实践意义㊂本文将围绕CSR 的概念㊁影响因素㊁症状与诊断㊁干预与预防等方面进行概述,便于大众更客观的认识CSR,为我军提高军事心理素质提供思路和方法㊂
none什么意思1 战斗应激反应的概念及由来
对在战场上由战斗造成的心理㊁生理及行为障碍的描述词语很多,如 思乡病”㊁ 炮弹休克”㊁ 战争精神病”等,不同的名词说明对战斗应激反应的认识不尽相同㊂实际上,对CSR 形成合理的认识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㊂从18世纪以前 贪生怕死”阶段到
18世纪以后 精神疾病”阶段,再到一战期间的 心理应激反应阶段”㊂美军的Thomas Salmon 博士提出了处理CSR 的 及时㊁就近㊁期望”的三原则,三原则就是对发生CSR 的士兵尽早而及时地予以处理和治疗,并给伤员明确的信息,他们并没有患精神疾病,只是战场上的正常应激反应,期望他们恢复以后尽快回到战斗岗位,这样对自己和部队都是有益的〔2〕㊂ 三原则”的提出和实施使人们对CSR 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㊂二战早期, 战斗疲劳”㊁ 战斗衰竭”等概念相继提出㊂直到1973年Mullins 和Glass 正式提出战斗应激反应(CSR)概念,并逐渐为官大众所接受㊂美国国防部将在战争或者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经历了压力事件而产生的期待性的㊁情感性的㊁智能性的㊁身体上的或行为上的反应统称为战斗应激反应〔3〕㊂国内专家提出了CSR 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㊂广义的概念:战斗应激反应是心身正常的士兵在战场的极端条件下出现的心理生理反应,有适度和过度两种状态㊂适度的战斗应激反应表现为士兵战斗能力的提高,而过度的战斗应激反应则表现为士兵战斗力的削弱甚至丧失㊂狭义的概念指的是过度的战斗应激反应〔4〕㊂通常国内所说的CSR 一般是指狭义的概念,当然不同的研究中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㊂
2 战斗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
影响CSR 的因素是多方面,既有军事环境因素,又有个体的心理㊁生理因素㊂
2.1 军事环境因素 包括战场环境因素和物理环境因素,是影响战斗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㊂战场上最
大的危险是生命安全感的丧失,不论是来自死亡的威胁还是对死亡的恐惧㊁焦虑都是不可避免的㊂经验表明,战场上战斗越激烈,持续时间越久,CSR
的发生率越高㊂另外,在艰苦危险的环境或不熟悉的环境中作战,会增加CSR的发生率㊂物理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高温㊁严寒㊁潮湿㊁噪音㊁震动㊁有害气体㊁复杂的气候条件等㊂参战人员长时间处于此类环境下会逐渐消耗掉应对的资源和能源,容易引起应激反应㊂当然,战场中任何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应激反应,且未来战场中各种核生化武器㊁新型智能化武器的威胁会加重CSR的发生㊂
2.2 人际因素 主要是来自人际与团队的相关因素,包括参战人员的士气㊁部队的凝聚力㊁领导的威信㊁指挥员的领导力以及社会支持等㊂通常情况下,部队的凝聚力强㊁参战人员的士气高,发生CSR的人数相对较少,反之如果部队内部人际关系紧张㊁战士的士气低落,CSR的发生率就会增加㊂良好的社会支持是CSR的保护性因素,可以增强个体应付威胁的能力,有助于减少CSR的发生〔5〕㊂部队指挥员的威信以及领导力也会影响CSR的发生〔6〕,参战人员对指挥员信赖,能够理解指挥员的意图,会增减作战的信心和决心;指挥员清晰㊁准确的指挥,有利于战争的胜利,有助于增强士兵完成任务的信念㊂2.3 个人因素 主要包括个人的生理㊁心理两个方面的因素㊂生理状况决定着个体抵抗应激的生理资源,年龄㊁睡眠㊁休息㊁体能㊁疲劳㊁受伤患病等因素均能影响CSR的发生㊂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官兵发生应激反应的比率不同㊂睡眠剥夺是影响CSR 的重要因素,个体持续一周缺乏睡眠,作业能力会逐渐下降,如果48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可以使大多数作战单位失去有效运作的能力
〔7〕㊂另外,睡眠的缺少或丧失,还能引发各种心理或精神的症状,使官兵容易发生CSR㊂因此,战场环境中,参战人员的饮食㊁睡眠㊁体能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恢复,会增加应激反应发生的风险㊂另外,躯体伤情与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有一致性,伤情越重,受伤的部位越多,发生战斗应激反应的概率越高〔8〕㊂心理因素主要涉及个体的情绪㊁心理承受能力㊁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等因素㊂持续的恐惧㊁焦虑㊁抑郁等情绪会消耗个体的心理能源,使个体消极㊁被动的应对战斗;严重的焦虑㊁抑郁情绪会使丧失战斗力㊂而个体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对策略能降低应激反应的躯体症状〔9〕㊂另外,对战争缺乏思想准备㊁缺乏战斗经验㊁首次目睹死亡㊁在信息缺乏或无法客观的评估战况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参战人员发生CSR㊂大学英语六级
3 战斗应激反应的症状与诊断
CSR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临床上会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三种:精神疾病型㊁身心疾病型和违纪行为型㊂具体表现为生理㊁情绪㊁认
知和行为等方面㊂生理表现:主要有呼吸快浅㊁恶
心㊁呕吐㊁腹泻㊁心动过速㊁肌肉紧张㊁头疼㊁头晕㊁尿
频尿急㊁痉挛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明显持
续增高 情绪表现: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㊁抑郁㊁
愤怒㊁紧张㊁恐惧㊁反应迟钝㊁情感麻木㊁易激惹㊁无助 认知方面:包括思维迟钝㊁注意力不集中㊁言语理解及交流困难㊁记忆力减退㊁判断力下降 行为
方面:可表现为入睡困难㊁失眠多梦㊁被动㊁退缩㊁孤
duang怎么读僻㊁脱离人群㊁易激惹㊁吸毒㊁酗酒㊁不接受敌人的投
降㊁肢解敌人尸体㊁不遵守军纪㊁拒绝参加战斗
实际情况中,个体症状表现的方面不同㊁程度轻重不
一,因此要设定一个严格的诊断标准相对来说很困
难㊂Kormoss在1978年提出了两条定性标准:①他
美国留学政策的战友认为他在战场上停止了战斗或丧失了战斗
力;②是职业医务人员诊断他有精神症状〔4〕㊂在诊断的过程中,只要符合标准中的一条就可以做出诊断㊂无论表现出何种症状,战斗应激反应都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而出现的㊂因此,识别战斗应激反应
必须对症状出现的时间㊁频次和强度进行动态分析,并根据个人情况具体分析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㊂
4 战斗应激反应的干预与预防
4.1 战斗应激反应的干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Salmon就提出战斗应激反应的PIE原则,即就
近(proximity)㊁及时(immediacy)㊁期望(expectancy)
三原则㊂PIE原则是被实践检验的有效的处理原
则,研究显示PIE原则能够使伤员更高概率的返回
部队,且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10〕;在长达20年的纵向研究显示,及时的前线治疗还存在累积效应,即采取的治疗措施越多,疗效越好〔11〕㊂在PIE原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扩展成IMPRESS原则㊂IMPRESS是指立即(immedicacy)㊁军事社会环境(military mileu)㊁就近(proximity)㊁休息补充(rest and replenishment)㊁期待归队(expectancy)㊁简单(simplicity)㊁各级监管(supervid at each level mili⁃tary role)〔12〕㊂目前美国国防部对战斗应激反应的处理遵循BICEPS原则,即快速/简洁(brebity)㊁立即(immediacy)㊁集中(centrality)㊁期待(expectancy)㊁就近(proximity)㊁简单㊁(si
mplicity)㊂总结以上,可以发现CSR的干预强调 就近㊁即时㊁期望和简单㊂即对出现CSR的伤员要及时进行治疗;治疗的环境离战场越近越好,且营造非医院的治疗氛围;干预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简单高效的技术,治疗仅针对于当前的症状,不关注其过去和未来;把期望他们尽快返回战斗的期望传递给伤员㊂CSR的干预强调及时和高效,重视干预
方法在战斗情景中的可操作性㊂对于前线作战人员来说,并不被允许有过多的时间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干预〔5〕㊂干预达到的目的不是消除各种症状而是作战能力的恢复,达到不影响整体作战行动即可㊂
4.2 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 对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可以从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进行㊂在个体层面可以通过各种适应性训练,如模拟训练㊁心理调控训练㊁放松训练等使官兵在平时的训练中间接体验战场环境,提高个体的心理承受力和抗应激能力㊂同时,要充分认识自我,找出人格中不足之处,不断地历练自己,完善自己使之更好的适应军事环境㊂在组织层面,我们要充分认识群体的特点及军事应激的影响因素,改善管理模式㊂(1)平时:通过心理选拔和评估甄选出心理素质合格的官兵;适时开展思想教育㊁心理健康教育及任务针对性教育,普及军事应激的知识,加强官兵对应激反应的认识,学会自觉维护心理健康,预防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㊂建立军事应激机制和防护救护研究体系,形成专业的军事应激干预队伍,基层部队配备专业医务人员,根据需要配备心理救护小组等㊂(2)战时: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作息制度,保证官兵基本的生理需要,如睡眠㊁饮食㊁住宿等;提高指挥人员的
指挥水平,建立威信,使作战人员对组织充满信任感;建立健全医疗救护系统,做到早发现㊁早诊断,早治疗㊂只要通过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提升抗应激能力,促进部队战斗力㊂
5 我军的不足与建议
当前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对战斗应激反应相对正确㊁客观的认识,并在经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有效的控制干预策略㊂相比于外军军事应激医学的研究水平和力度而言,我军目前仍处于学习㊁借鉴㊁探索阶段㊂因此,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战斗应激反应的发生理制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研究方法不够创新;诊断上很大程度依赖于经验和症状学标准,缺乏快速高效的诊断途径;对战斗应激反应缺乏科学的管理等㊂后续研究中加强战斗应激反应生理机制多角度㊁多水平的基础研究,综合考虑神经生理㊁脑结构或脑功能等各类机制的系统研究㊂探究和寻找快速㊁高效的诊断工具或手段,如蒋春雷等人研究通过特定的试纸检测皮质醇和α-淀粉酶等生理指标来评估个体的应激反应水平〔13〕,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进行,可以将神经生理㊁心理㊁行为等多个方面综合起来去快速评估应激反应㊂逐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㊁多领域㊁多学科的进行研究,探究应激的生理机制和应激损伤的防护㊂加强对战斗应激反应干预方法的探究,在以往的精神动力学㊁认知行为疗法㊁危机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和应用新的治疗方法,如研究显示
以人类智能模式和连续性原则为基础的整合职业治
疗(Integrating occupational therapy)对战斗应激反应
效果显著〔14〕㊂同时,加强对军事应激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只要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促进
compassion参战官兵抗应激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战场㊂
参考文献:
travelogue
〔1〕 王健,田坚.战斗应激反应〔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11(4):479.
〔2〕 PERCONTE ST,WILSON AT,PONTIUS FB,et al.Psy⁃chological and war stress symptoms among deployed and
non-deployed rervists following the Persian Gulf war
〔J〕.Military Medicine,1993,158(8):516.〔3〕 Kennedy C H,Zillmer E A.军事心理学:临床与作战中的应用〔M〕.贺岭峰,高旭辰,田彬,译.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8:179-180.
〔4〕 蒋春雷,王云霞.应激与疾病〔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5,257-258.
〔5〕 冯正直,王佳.战斗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9,41(4):275.
〔6〕 HASSAN A M,JACKSON R J,LINDSAY D R,et al.
Combat stress control and prevention:what can be learn⁃
ed from an application of workplace behavioral health in a
deployed combat environment?〔J〕.Workplace Behav
Health,2010,25(3):169.
ipad 越狱〔7〕 王家同.军事应激的防治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4):289.
〔8〕 Reuven G,David M A.军事心理学手册〔M〕.苗丹民,王京生,刘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46.〔9〕 SOLOMON Z,MIKULINCER M,HABERSHAIM N.Life -events,coping strategies,social resources,and somatic
complaints among combat stress reaction casualties〔J〕.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1990,63(2):137.〔10〕 SOLOMON Z,BENBENISHTY R.The role of proximity, immediacy,and expectancy in frontline treatment of com⁃
bat stress reaction among Israelis in the Lebanon War
〔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986,143(5):613.〔11〕 SOLOMON Z,SHKLAR R,MIKULINCER M.Frontline Treatment of Combat Stress Reaction:A20-Year Longi⁃
tudinal Evaluation Stud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
chiatry,2005,162(12):2309.
〔12〕 VAN WINGEN GA,GEUZE E,VERMETTEN E,et al.
The neural conquences of combat stress:long-term
principal是什么意思
follow-up〔J〕.Molecular Psychiatry,2012,17(2):116.〔13〕 YI Z,WEN-JUN SU,CHUN-LEI J.Rearch pro⁃gress in cortisol andα-amyla as stress biomarkers
april是什么意思〔J〕.Military Medical ences,2017,41(2):146.〔14〕 GINDI S,GALILI G,VOLOVIC SHUSHAN S,et al.In⁃tegrating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treating combat stress
reaction within a military unit:An intervention model
〔J〕.Work,2016,55(4):737.双城记英文读后感
(收稿日期:2020-05-04;修回日期:20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