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友谊观差异

更新时间:2023-06-27 20:01:29 阅读: 评论:0

light什么意思
sy什么意思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0期
remain是什么意思genital是什么意思啊
中美友谊概念的对比研究 koss
陆 欣 王小芳
(长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adoption  摘 要:中国和美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对友谊概念的理解也有所同。本文从范围 和层次不同、深浅和牢固程度不同、交谈话题不同和责任理解不同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对中 美友谊概念差异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发展和巩固跨文化友谊。
  关键词:友谊;范围;层次;深浅;牢固程度;价值观;责任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06)04-0076-04
珠宝首饰设计培训
  在任何文化中,友谊与人际交流关系密切。友好的交流会促进友谊,友谊会促进信息的 交流。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这句英语习语所表达的内 容反映了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美德。但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却持有不同的交友观。美国人的 交友观与中国人的交友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范围和层次的不同
  中国人的所结成的友谊关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熟人”,即由工作关系、邻居关系认 识的人。第二种是朋友,这和英语中的friend含义有差别,中国人所称的朋友一般是志同道 合、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并可在感情上依托的人,这是一种亲密的、有深交的人际关系,可 以自由自在的谈论彼此心中深层次的思想。“朋友”在汉语中有两个意思:一是彼此有交情 的人;一个是指“恋爱的对象”(《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人一般熟人多,但朋友不多。 前一种意义上的朋友一般是同性,异性朋友很少,因为这常有谈恋爱或婚外恋的嫌疑。
  美国人的友谊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真诚和信任、社会和心理的支持的基 础上的。美国人一般把友谊关系分为泛泛之交、好友、密友和深交。美国人往往有许许多多 的泛泛之交、好友、密友,且男性和女性兼有。深交友谊关系也包括男女两性,但是数量较 少,以志趣相投为基础。在许多国家,朋友必须是同性的,然而,大部分美国人认为可能存 在异性朋友,他们通常也不认为男女单独相处就会发生性行为。因此,男性和女性同事可以 结伴同行去参加会议,而任何人都不会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包含性关系。
  美国人的这种普遍友好但却表面化的关系在“最好的朋友”这个称谓上倒有点例外。所 谓“最好的朋友”常常会是某人在高中或大学期间认识的朋友,这种友谊可能延续几年甚至 一辈子,维系它的不是相互之间的礼尚往来和患难与共,而更多是一种怀旧和感伤的情愫。 美国人对“最好的朋友”的定义甚至也和美国人交友方式的轻松随意遥相呼应。
 
  二、深浅和牢固程度不同
  中国人与朋友的友谊关系一般比较长久。中国有句俗话:“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中国人向来好交朋友,珍惜友情。交上一个朋友需要较长时间,人们一旦成为朋友,这种 友谊将持续很久,乃至一生。朋友之间,肝胆相照,为了朋友不惜两肋插刀,“士为知己者 死”。中国历史上,君子之交,贫贱之交,患难之交,生死之交,不乏其例。
  一般来说,美国人交朋友快,忘记朋友也快,彼此感情淡漠。这从friend一词的词义中 也可以看出。《简明牛津词典》中“friend”作为名词的含义主要有:与性爱和亲属之间的 爱无关的与另一个亲近和相互友爱的人(One joined to another in intimacy and mutual  benevolence independently of xual or family love);代理者,例如,作为一对人 中的第二个人(person who acts for one,eg.as cond in dual);熟人,偶然路遇的 陌生人或有机会提起的人(acquaintance,stranger that one comes across or has occa sion to mention again);同情者、帮手、赞助者(sympathizer,helper,patron)。美 国人社交广,接触新事物、新思想较快。他们不断寻求新刺激、新朋友、新机遇,以求开拓 视野,达到取得新的成功的目的。(Alison Lanier)在其撰写的《生活在美国》(Living  in the U.S.A.,1981)一书中指出:美国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国家。美国人的友情可能是密 切的,连续的,强烈的,慷慨的,真诚的。但是,一旦环境改变了,这一切也就随之消失了 。对于美国来说,朋友间不会因此而伤害对方的感情。朋友双方在分别后一二年中互相寄张 圣诞贺卡或写几封信。之后,他们之间就杳无音信了。若干年后,老朋友邂逅相遇,双方会 非常高兴的重叙旧情,并为此感到兴奋不已。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同美国人交朋友容易,深 交却最难;同美国人一见如故,热情有加,但有“人走茶凉”的感觉。美国社会语言学家科 登和约瑟夫(J.C.Cordon&Fathi Youf)曾在其“A    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文中,把美国人这种友谊称为Kleenex friendship(手绢纸友谊),用 完就扔。efix
  美国人友好随和,世界上没有比结识美国人更容易的,但是他们深交却最困难。从表面 上看,美国人常常比其他国家都友好,这与其社会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和高度发达经济有直 接关系。作为一个基本上是陌生人组成的民族,美国缺乏悠久的传统,从小就学会与不同的 人打交道。美国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据美国官方统计,一个美国人在一生中平均要搬21次家 。美国人调换工作之勤,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整个社会和公司老板们把这看作是值得称 道的品德,是具有雄心壮志和冒险精神的象征。由于美国人经常调动工作和搬家,他们对陌 生人友好。然而,这种流动性又限制人们建立深厚持久的友谊。美国学者辛格说,“在我们 现代工业社会人们似乎善于没有丝毫感情色彩的人际交流。我们要是走到富有感情色彩的人 际交流似乎是极为困难的。我们很多人感到没有能力和那些想与我们接近的人建立紧密的、 温暖的、公有的、亲密的关系。密切的、感情真切的、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会把人们吓着, ——特别是美国的男子和另一名男子。因而他们倾向于避免这种关系,尽量在某种意识的层 次上他们可能需要这种人际关系。”
 
  三、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美国人朋友之间强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以诚相待。朋友之间乐于谈论的话题如业余 爱好、节日、气候、国内外新闻、电影、书籍、体育赛事等。但是,属于个人隐私的话题是 不喜欢他人问津的。例如:个人收入多少,钱是怎么花的,家里有多少存款,身上的衣服花 多少钱买的,个人的健康,女士的年龄,家庭情况等。总之,朋友之间不询问对方的隐私, 也决不干涉对方的私事。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美国朋友间的经济帐一清二楚。若是涉及到两 个朋友之间的劳务关系,如甲要求乙为自己干活,工作,那么关于报酬的问题,双方都是坦 率得很,一小时多少钱,决不含糊。朋友一起去吃饭用餐时,如果不是某人出面邀请,一般 都各自付帐,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平常的事,没有半点不够“朋友”之意。这都体现了美国人 强调个人独立和个人隐私,不愿承担任何义务和压力的价值观念。这些做法对中国人来说让 人难以接受。中国人认为,朋友之间应该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隐私权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相悖 的,中国人喜欢标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事物不可与人言”。既是朋友也就不 应该分彼此。朋友之间应当肝胆相照,在义利问题上应当重义轻利,为了知己朋友,牺牲自 身某些利益也在所不惜。直到1988年,我国才以司法解释的形式首次对隐私权做了初步的法 律规定)。
 
  四、朋友之间责任理解不同
  中国人交朋友崇尚的是“义气”。所谓“义气”是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 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由此可见,中国人认为的完美友 谊是可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的友谊,最疼很的是背信弃义。中国的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一个“靠”字不难看出,中国人的友谊所承载的责任,这决不仅仅是社会关 系的一种,它担负的甚至有道义的重任。中国人说一句“够朋友”,这绝对是够分量的褒奖 ,等于说你有义气,值得信赖。在经济上,好朋友也可以不分彼此。中国人重视吃,也同样 重视请客,朋友之间往往是抢着付帐,真心的请客,在心理上也是一种满足。所以在饭店里 经常可以看到争抢着付帐的场面。即使不够真心,他们在表面上也会争抢一番,满足面子上 的和心理上的需求。
  美国人则不愿交往过深,美国人一般喜欢在尽可能不招致社会责任的条件下寻求他们的 社交生活。中国人处于某种情况下,会求助于朋友,从朋友那儿得到帮助、支持或安慰;美 国人则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而不想给他们的朋友带来麻烦。尽管如此,美国人有时也会 请求朋友给予一种几乎被称之为“治疗性”(therapeutic)的帮助。美国人常常去咨询专 业人士,请他们帮助克服自己的忧郁或焦虑的心情,而那些专业人则很可能会建议他们“走 出去见见人”,“交几个新朋友”(Bellah et al,1985,134-135)。这种利用朋友的实用 主义观点也许同戴尔(Bellah et al)在她呼应美国社会法理式行为动力局限性的批评中, 对这个现象做了如下评价:beingdone
  我们为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而结交朋友,但那些朋友是否真的好到可以增进我们身心健 康的地步呢?心理疗法的流行,语言本质上非常个人主义化,即使当“自力更生”(lf-s ufficiency)的说法被认识到存在着不足之处,也很难想象还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感觉到精神上孤独的美国人,他们的感情处在饥渴状态,急于寻求 亲密的人际关系。
  总之,对“朋友”、“友谊”,中国人和美国人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中国人之间 的友谊情深意重,讲究重义轻利;美国人的英语温暖而泛泛,重利重己。尽管差异多多,可 是他们之间有着最重要的共同点:大家都渴望真诚的朋友和真挚的友谊。了解差异和不同的 目的不是为了区别,而是为了促进、加深相互了解,为更顺畅的沟通做好准备,从而使我们 能从容的应对西方文化背景的朋友,友谊。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9.cowboy
[2] (美)爱德华C?斯图尔特,密尔顿J?贝内特,卫景译.美国文化模式一跨文化视野中的 分析[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3](美)加里奥尔森,阿曼达多兰,苏珊希马尼亚,戴冰译[M].中国水利出版社,200 4.
[4]程立,程建华.英汉文化比较辞典[Z].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5]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美)爱默生,孙宜学译.美国的文明[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06-08-29
作者简介: 陆欣(1966—),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王小芳(1978—),女 ,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

本文发布于:2023-06-27 20:0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10536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朋友   美国   中国   关系   社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