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行为(Suicidal behavior )是指在死亡意愿支
配下,故意危害自己生命的行为[1]。自杀行为是一个连续的谱系行为,一端是高发生率、低特异性的自杀意念,另一端是低发生率的自杀死亡,其间包括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尝试(也有国内学者称为自杀未遂)等类别[2]。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非致命的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终生发生率也高达9.2%和2.7%[3]。自杀已成为一项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降低非致命的自杀行为的发
生率和自杀死亡率作为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重点[4]。
自杀的预防依赖于对自杀风险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询问和不恰当筛查的方法,导致很大一部分死于自杀的人无法被及早发现[5]。自杀筛查是指运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识别具有自杀风险个体的过程[6]。研究发现,与开放性的临床常规询问相比,使用标准化的自杀筛查工具可以多识别出29.7%的自杀意念者和18.7%的自杀尝试者[7],可以使自杀意念被发现的几率增加600%[8]。因此,自杀筛查工具的开发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9]。现有的自杀筛查工具可以根据作答方式(自
通讯作者:杨丽,E-mail:**************
自杀行为筛查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杨丽1,2,3,侯祥庆1,2,3
,刘海玲4
(1.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300350;2.天津市自杀心理与行为研究实验室,天津300350;
3.天津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天津300350;
4.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
【摘要】目的:编制自杀行为筛查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访谈和文献分析,确定问卷的理论结构和条目。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先后三次(n 1=617,n 2=950,n 3=236)正式施测检验问卷的心理测量学指标。结果:自杀行为筛查问卷共计8个条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因子模型拟合良好(χ2/df =7.231,RMSEA=0.081,NFI=0.971,RFI =0.941,CFI=0.975,IFI=0.975,TLI=0.949)。问卷与效标关联效度和聚合效度的测量工具的相关系数分别介于0.36~0.44和0.68~0.71之间(P <0.01)。问卷总体及各维度的Cronbach ’s α系数在0.79~0.89之间,分半信度在0.63~0.86之间,各条目的重测信度Kappa 值在0.33~0.71之间。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自杀部分为金标
准,当问卷的截断值为22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68%和73.77%,ROC 曲线下面积(AUC )
为0.747(95%CI:0.650~0.829)。结论:自杀行为筛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自杀风险的筛查工具。
【关键词】自杀行为;自杀意念;前自杀尝试;自杀尝试;自杀中图分类号:R395.1
DOI:10.16128/jki.1005-3611.2021.06.011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Suicidal Behavior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kitcoYANG Li 1,2,3,HOU Xiang-qing 1,2,3
,LIU Hai-ling 4
1
School of Education,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China;2Laboratory of Suicidology,Tianjin,Tianjin 300350,China;3Institute of Applied Psychology,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China;4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develop the Suicidal Behavior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SBSQ)and test it
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Methods: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and items of the suicidal behavior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group discussion,interview,and literature analysis.By convenience sampling,the three samples (n 1=617,n 2=950,n 3=236)were formally administered to test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suicidal behavior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of eight items.The result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three-factor model fitted well (χ2/df =7.231,RMSEA=0.081,NFI=0.971,RFI=0.941,CFI=0.975,IFI=0.975,TLI=0.949).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measurement tools of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and convergent validity were between 0.36~0.44and 0.68~0.71,respectively (P <0.01).The total questionnaire and dimensions had good internal reliability with Cronbach ’s αcoefficients from 0.79to 0.89,split-half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 from 0.63to 0.86,the Kappa value of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each item ranged from 0.33to 0.71.The critical value (22point)of SBSQ was determined by ROC curve,and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0.747(95%CI:0.650~0.829),the nsitivity of index system was 73.68%,and specificity was 73.77%.Conclusion:The suicidal behavior screening questionnair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an be ud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suicide risk.
【Key words 】Suicidal behavior;Suicide ideation;Pre-suicide attempt;Suicide attempt;Suicide
评或他评)、适用对象(精神分裂症患者、青少年或成年人)和适用场景(一级筛查工具和二级筛查工具)的不同被多样分类[10],但就内容而言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与自杀相关的心理因素开发的自杀筛查工具,通过风险因素的得分筛查自杀风险者。例如,Beck抑郁自评量表[11]、Beck绝望量表[12]、人际需求问卷[13]等。此类量表不直接询问自杀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实用性。另一类是基于自杀行为本身开发的自杀筛查工具。研究证明,既往不同类别的自杀行为史会大大增加个体随后自杀的可能性,是自杀死亡最重要的预测因素[14]。理想的自杀筛查和评估工具应该评估所有类型的自杀行为,并有相应的检测方法。但与测量心理因素的工具相比,对过去自杀行为的测量工具的开发和验证较少,并且存在一些仍需完善的方面[15]:①测量时间的范围,单位时间内自杀行为的次数是评估自杀风险的重要指标,基于对近期自杀风险判断的需要,既往筛查工具的测量时间范围多为“最近一周”或“最近一年”,对个体一生中其他时间范围内的自杀行为的筛查不足。并且,由于不同类型的自杀行为并不总是同时发生,提供多个时间范围也有利于为风险评估提供更多的时间信息(例如,各类自杀行为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16,17]。②测量的类别,既往自杀行为筛查工具主要集中于对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筛查和评估,忽略了不同亚型的自杀意念、自杀尝试以及其它多种类型的自杀行为(例如,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对自杀风险的影响,导致有很大比例的自杀行为者没有被准确地识别和判断[18]。例如,研究发现有被阻止经历的自杀尝试者在之后的5到10年内死于自杀的可能性是未被阻止的自杀尝试者的3倍[19]。
因此,本研究将自杀行为界定为由个体自我发起的(不一定是由自我实施的),具有死亡意图的自我伤害行为,无论这种行为是否构成伤害,包括主动自杀意念、被动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演练(包括心理演练和实际演练)、自我放弃的自杀尝试、被中断的自杀尝试、已完成的自杀尝试和自杀死亡等类别。在此基础上,编制适用于自评的自杀行为筛查问卷,测量除自杀死亡外,个体既往一生中多个时间范围内的各类自杀行为的情况,为自杀行为的筛查、临床干预和机制研究提供可靠、有效的工具。
1自杀行为筛查问卷的编制
1.1访谈
在开发问卷时,遵循Krau(2002)描述的原则,
从焦点小组讨论和一对一的深入访谈开始,以确定问卷的理论结构。首先进行了4次自杀筛查工具相关文献的小组讨论,讨论邀请了4名擅长危机干预的高校心理老师。其次,为深入了解个体的自杀过程,招募了自我报告具有自杀行为史的11名在校生(男5名,女6名)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问题包括:(1)您为什么想要自杀,当时发生了什么?(2)请您描述一下当时自杀的过程?(3)您认为怎么样才能尽早地发现想要自杀的人?最后,通过整理学生访谈记录后发现,真正实施自杀的被试较少。因此,为进一步补充信息,再次招募了具有丰富的临床和自杀干预经验的8名精神科医生(
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问题包括:(1)您是如何界定自杀风险者的?(2)您在接待首诊的病人时是否会对其进行自杀的筛查?如果是,您认为要从哪些方面对自杀进行筛查?(3)您认为自杀的发生需要经历哪些过程?哪种自杀行为具有更高的自杀风险?(4)请您介绍两位您所接触(治疗)的自杀病人,并谈谈他们自杀过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访谈前签订知情同意书并赠送礼物,访谈全程录音,每次访谈约为30分钟。访谈过程中,如果受访者感到不适或表达任何想要结束访谈的意愿,则访谈立即终止。访谈结束后,由2名心理学研究生独立完成对访谈录音的逐字转录,采用NVIVO8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从定性访谈整理出三个维度:(1)自杀意念,包括被动自杀意念、主动自杀意念和自杀冲动;(2)前自杀尝试,包括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演练(心理演练和实际演练);(3)自杀尝试,包括自我放弃的自杀尝试、被中断的自杀尝试和已完成的自杀尝试。
1.2条目编写
根据访谈材料,从国内外自杀风险筛查和评估工具中选取相关概念的测量条目组成条目库。主要包括:成人自杀意念问卷(Adult Suicidal Ideation
Questionnaire,ASIQ)及其中文版[20,21]、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BSI-CV)[22]、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表(Columbia Suicide Severity Rating Scale,C-
SSRS)[23]、自杀史自评筛查量表(Suicidal History Self-Rating Screening Scale,SHSS)[24]、席汉自杀倾向追踪量表(Sheehan Suicidality Tracking Scale,S-STS)[25]、自伤想法和行为访谈量表(Self-Injurious Thoughts and Behaviors Interview,SITBI)[26]、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uicidal Behaviors Questionnaire-Revid,SBQ-R)[15]、抑郁症
状指数-自杀分量表(Depressive Symptom Index-Sui⁃cidality Subscale,DSI-SS)[27]、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自杀部分(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Suicidality)[28]。
调整和改变条目翻译和表述,确定计分方式。例如:为强调死亡意图并淡化中国文化下自杀耻感,避免直接使用“自杀”一词,调整为“结束自己的生命”;对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第五题进行微调,调整后测量被动自杀意念的问题是:“您想通过外力被动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吗?(例如,希望一直睡下去不再醒来、意外地死去等)”。采用李克特8点计分,要求被试在0(从来没有过)~2(过去一年有过1次)~4(过去一个月有过1次)~6(过去一周有过1~2次)~7(过去一周几乎每天都有)之间选择。最后形成了9个条目的自杀行为筛查问卷,进行初测。1.3问卷初测
对自愿参加本研究的50名在校生及65名住院病人进行初测,旨在收集被试对基于条目库形成的9个初试条目问法和理解上的意见,以评估并重新修改可能存在问题的表述。纳入标准:(1)访谈或自我报告有自杀行为史;(2)无语言沟通障碍,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3)年龄≥16周岁。排除标准:(
1)症状急性发作期的患者;(2)有认知障碍、注意力不能集中或不能完全理解题意的患者。数据由研究人员一对一进行收取,被试使用纸质版问卷进行作答。
通过收集、整理初测被试的作答反应后,我们发现条目3(“你有过结束自己生命的冲动吗?”)容易产生歧义,冲动既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想法”,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行为”。此外,通过被试反馈,我们进一步发现被试将自杀冲动理解为“想法”时,多指短暂的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这与主动自杀意念的概念非常贴近。在此基础上,我们与1名自杀研究领域的临床心理学家再次评估了该条目的准确性,专家认为自杀冲动意在描述某些自杀意念具有突发性、短暂性的特征,而不应该作为一种单独的类别,并且自杀冲动这一表述容易造成概念间的混淆,如冲动型自杀、自杀者冲动性。因此,根据专家意见和被试反馈,删除意思模糊且与测量概念不相符的条目3,最终形成8个条目的自杀行为筛查问卷。
2自杀行为筛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2.1被试
样本一(用于条目分析):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对某高校心理健康课上64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被
试自愿参加,使用纸质版问卷或手机网页进行作答,剔除明显不认真填写的和未作答完整的,最终得到有效问卷617份,有效率96.1%。其中男生409名,女生208名,平均年龄为18.80岁(SD=0.74)。
样本二(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重测信度和差异分析):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对某高校心理健康课上103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被试自愿参加,使用纸质版问卷进行作答,剔除明显不认真填写的和未作答完整的,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50份,有效率
92.2%。其中男生334名,女生616名,平均年龄为18.30岁(SD=1.37)。四周后,随机选取4个班级进行重测,回收有效问卷共277份。
样本三(用于截断值的确定):对某高校心理普测后需要访谈的大学生进行邀请,被试自愿参与。问卷发放258份,剔除明显不认真填写的和和未作答完整的,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91.5%。其中男生118名,女生118名,平均年龄为20.36岁(SD=2.04)。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自杀部分和自杀行为筛查问卷上均有得分(得分>0)的共99人。
2.2测量工具
2.2.1自杀行为筛查问卷本研究编制的自杀行为筛查问卷(Suicide Behavior Screening Question⁃naire,SBSQ)共计8个条目,条目1~2筛查自杀意念,条目3~5筛查前自杀尝试,条目6~8筛查自杀尝试。采用李克特8点计分,总分越高,自杀风险越高。如果被试自杀意念总分大于0,且前自杀尝试和自杀尝试的总分等于0,则称之为自杀意念者;如果前自杀尝试总分大于0,且自杀意念的总分大于0和自杀尝试的总分等于0,则称之为前自杀尝试者;如果自杀尝试总分大于0,且自杀意念
总分大于0和前自杀尝试总分大于等于0,则称之为自杀尝试者。
2.2.2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BSI)由Beck等于1979年编制,用以测量自杀意念的强度[29]。李献云等于2010年修订了中文版[22]。BSI-CV共计19个条目,采用3点计分(0~2)。总分越高,自杀意念越强烈,自杀风险越高。在本研究中,BSI-CV测量最近一周的自杀意念,Cronbach’sα系数为0.89。
2.2.3Beck绝望量表Beck绝望量表(Beck Hope⁃lessness Scale,BHS)由Beck等于1974编制,用以测量绝望程度[12]。孔媛媛等于2007年修订了中文版[30]。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从1(完全符合)到5(完全不符合)。总分越高,表明绝望程度
越高。在本研究中,Cronbach’sα系数为0.85。
2.2.4人际需求问卷人际需求问卷(Interperson⁃al Needs Questionnaire,INQ)由Van Orden等于2012年编制,用以测量感知到归属需要被满足和成为他人生活负担的程度[31]。李晓敏等于2015年修订了中文版[32]。量表共计15个条目,包括归属受挫和累赘感知两个分问卷,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从1(完全不正确)到7(完全正确)。在本研究中,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归属受挫和累赘感知分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5和0.92。
2.2.5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DASS)由Lo⁃vibond等于1995年编制[33]。龚栩等于2010年修订了简体中文版[34]。量表共计21个条目,包括抑郁、焦虑和压力三个分量表,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从0(不符合)到3(最符合或总是符合)。总分越高,表明负性情绪的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抑郁、焦虑和压力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1、0.76和0.79。
2.2.6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uicide Behavior Questionnaire-Revid,SBQ-R)由Osman于2001年编制,是自杀行为问卷的简化版本,用以评估个体既往及最近一年内的自杀意念、自杀威胁性和自杀可能性[15]。问卷共计4个条目,SBQ-R的总分在3~18分,7分及以上表示较高的自杀风险,小于7分有较低的自杀风险。本研究采用赵久波翻译版本,目前已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应用[35]。在本研究中,Cronbach’sα系数为0.79。
2.2.7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是由Sheehan和Lecrubier于1998年开发的一个简单、有效和可靠的定式访谈工具,被广泛用于科研和临床实践[36]。本研究采用由司天梅等于2009年翻译并验证的中文版本-自杀部分作为金标准[28],确定自杀行为筛查问卷的截断值。
2.3数据处理
采用SPSS22.0、AMOS20.0等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
3结果
either3.1条目分析
采用题总相关和区分度检验进行条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条目与问卷总分显著相关(rs=0.66~0.81,P<0.01),8个条目的CR值均大于3且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01),说明条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无需再进行删除(见表1)。
条目
1.您想通过外力被动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2.您想主动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3.您计划过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4.为了结束生命,您做过一些准备吗?
5.您演练过(包括实际演练和心理演练)结束自己生命的过程吗?
6.您是否尝试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在中途自我放弃?
7.您是否尝试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在中途被外力阻止?
8.您是否完成过结束自己生命的行动,不管这种行动是否造成了实际的伤害?
r
0.67**
0.80**
0.81**
0.66**
0.68**
0.74**
0.66**
0.68**
CR
18.57***
13.54***
8.45***
4.74***
4.51***
6.68***
3.99***
树仁大学
6.30***
表1自杀行为筛查问卷校正后题总相关和决断值结果注:**P<0.01,***P<0.001。
3.2效度分析
3.2.1结构效度以构建的三因子理论模型为基础,选用AMOS20.0统计软件用最大似然法对自杀行为筛查问卷的因子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理论模型与观察资料拟合度的卡方检验χ2/df=7.231, RMSEA=0.081,NFI=0.971,RFI=0.941,CFI=0.975, IFI=0.975,TLI=0.949,说明自杀行为筛查问卷假设
模型与样本数据拟合良好。此外,自杀行为筛查问卷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81~0.92(P< 0.01),各维度得分间的相关系数在0.54~0.70之间(P<0.01),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大于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各维度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见表2)。
3.2.2效标关联效度和聚合效度选用人际需求问卷、Beck绝望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作为自杀行为筛查问卷的效标。结果显示,自杀行为筛查问卷总分与各效标工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6~
0.44之间(P<0.01),自杀行为筛查问卷各维度得分与各效标工具分维度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22~0.49之间(P<0.01)。选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作为聚合效度的测量工具。结果显示,自杀行为筛查问卷总分与Beck自杀意念量表总
分的相关系数为0.68(P<0.01),与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1(P<0.01)(见表3)。
表2自杀行为筛查问卷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
注:**P<0.01。
表3自杀行为筛查问卷效标关联效度及聚合效度结果
注:**P<0.01。
3.3信度分析
合并所有样本,自杀行为筛查问卷总体及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79~0.89之间;采用奇、偶分半的方法,问卷总体及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在0.63~
0.86之间(见表4)。在样本二中,通过Kappa分析检验自杀行为筛查问卷的重测信度,计算个体在首次测量和重测中报告的各类自杀行为终生存在的一致性。结果显示,被动自杀意念(k=0.47)、主动自杀意念(k=0.46)、自杀计划(k=0.48)、自杀准备(k=0.60)、
自杀演练(k=0.33)、自我放弃的自杀尝试(k=0.46)、被中断的自杀尝试(k=0.51)和已完成的自杀尝试(k=0.71)。
表4自杀行为筛查问卷信度分析表
3.4截断值的确定
在样本三中,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自杀部分为金标准(将MINI评估高风险和中风险编码为
1,低风险编码为0),筛查出高风险者38人,低风险者61人,以最大Youden指数作为问卷高风险和低风险截断值的划分标准。结果表明,当截断值大于22分时,对应的敏感度为73.68%,特异度为73.77%,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95%CI:0.650~0.829)。因此,初步确定自杀行为筛查问卷的截断值为22分,得分>22分表明具有高自杀风险,得分≤22分表明具有低自杀风险。自杀行为筛查问卷共筛查出高风险者44人,低风险者55人,阴性预测值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63.64%。
3.5不同类型的自杀行为者的差异检验分析
为检验对自杀行为者分类的有效性,以组别为自变量,以各风险因素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无自杀行为组、自杀意念组、前自杀尝试组和自杀尝试组在绝望、焦虑、压力和抑郁等变量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事后检验发现,两两比较结果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果证明了分类的合理性(见表5)。
自杀意念前自杀尝试自杀尝试总分自杀意念
-
0.70**
0.54**
0.81**
前自杀尝试
-
0.68**
0.92**
自杀尝试
-
0.88**
总分
-
人际需求问卷
归属受挫
累赘感知Beck绝望量表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抑郁
焦虑
压力
Beck自杀意念量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cpmp
自杀
意念
0.46**
0.37**
0.48**
0.39**
0.49**
0.49**
0.42**
0.39**
0.69**
0.78**
前自杀
尝试
0.36**
0.28**
0.39**
0.33**
0.41**
0.40**
0.38**
0.33**
0.60**
0.65**
自杀
尝试
0.31**
0.22**troy jackson
0.35**
0.24**
0.32**
2013美国留学费用0.31**
0.30**
0.25**
0.60**
0.50**
总分
0.42**
0.32**
0.45**
0.36**
0.44**
0.44**
0.41**
0.35**
0.68**
0.71**
Cronbach’sα
分半信度
自杀意念
0.88
0.79
前自杀尝试
0.81
0.71
自杀尝试
0.79
0.63
总问卷
0.89
0.86
表5不同类型的自杀行为者在自杀风险因素上的方差分析结果
Beck绝望量表
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抑郁
焦虑
压力无自杀行为组(n=574)
42.78±9.02
7.78±6.46
1.77±
2.06
2.59±2.33
3.74±2.99
自杀意念组(n=174)
cable什么意思47.13±9.09
12.33±7.58
3.31±2.81
4.03±2.74
5.29±3.05
前自杀尝试组(n=118)
49.81±10.47
16.25±10.44
4.37±3.76
5.31±3.71
6.81±3.81
自杀尝试组(n=84)
54.23±11.77
yongpin18.71±12.93
5.49±4.94
6.14±4.35handsome_boy
7.22±4.48
F
49.266***
74.965***
64.895***
初一英语上册课本62.533***
51.592***
注:***P<0.001。
4讨论
本研究通过采用小组讨论、访谈和文献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自杀行为的分类结构,即自杀意念、前自杀尝试和自杀尝试,并基于条目库形成初始问卷,通过问卷初测中专家意见和被试反馈对初始问卷中的项目进行调整,删除了条目3,最终形成正式问卷。
正式问卷形成后在多个样本中检验信度和效度。采用校正后的题总相关以及极端值法进行项目分析,结果显示自杀行为筛查问卷各条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Cronbach’sα系数和分半信度的结果表明问卷总体及其各维度都具有良好的同质性。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