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杂谈3.5从音位图的多样性,看中国扬琴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3-06-22 04:48:17 阅读: 评论:0

扬琴杂谈3.5从音位图的多样性,看中国扬琴的发展
扬琴杂谈(紧接 3.4 )
3.5从音位图的多样性,看中国扬琴的发展(1)
解放前,我国的扬琴都是进口或仿制进口的传统小扬琴,解放后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奋斗不息,已有“律吕式大扬琴”、“快速转调扬琴”和“十二平均律扬琴”等的科研成果而形成多种型号的扬琴。主要区别是在“排码布线”上,即音位图的多样性。
一、“律吕式大扬琴”是建国后最早的扬琴科研成果,是一种新型击弦乐器,它是由扬琴大师、天津音乐学院教授郑宝恒先生以及张子锐等人于1953年与天津乐器厂合作研制而成的,外形图见封面。其主要成果:扩大了扬琴的音域,由传统扬琴的一个半八度音域扩大为四个八度的音域,即(G-g3);增长了弦距后,使其音量大有所增;为了控制余音而装置了制音器;为保持音准,采用了钢琴上的螺纹弦轴及多层硬质木料胶合的弦轴板,基本上杜绝了滑轴现象;将传统的固定山口改其为活动山口,方便了调音并保证了音律的准确;在琴弦的长短、粗细和音高三者的关系上作了较合理的初步调整;增加了“异位同音”,便于演奏;用两
种固定演奏手法来演奏十二个不同的调,便于同曲调。其存在的问题:由于音律大,所以琴体大而重,在携带方面不太方便;在演奏民族音乐与演奏技法运用协调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很难普及,只是在专业团体、高等艺术院校和大型企业的工会拥有这种扬琴,但它在我国扬琴发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功劳。
然而,笔者至今还没有从有关资料上找到这种扬琴的音位图,就连郑宝恒先辈编写的《扬琴演奏艺术》(详见本文的参考资料4)也只是对它的“音位”用文字作了一下简单地说明,;也许是顾名思义,“律吕”是中国古代十二律制,它的纯五度音是用“三分损一法”生成的,高低两音的频率之比为1.5,不便于用十二平均律的音名标出。这对初次接触这种扬琴者(比如从旧货市场购得)来说,调律就无从下手。其音位排列规律是按“六律”和“六吕”各自排成一列且互为半度排列的,其实这种扬琴已经将传统的固定山口改为活动山口,也就可调成十二平均律的音阶,完全可以用十二平均律的音名标出其音位图,便于初次接触这种扬琴者调律。实质上“律吕式”只是这种扬琴的名称而已。
现列出newfield律吕式大扬琴的音位图供参考(相关知识见附录)。
扬琴杂谈 3.5从音位图的多样性,看中国扬琴的发展(2)
2010-01-29 16:26
3.5从音位图的多样性,看中国扬琴的发展(2) 
表4-1律吕式大扬琴音位图
quarrel
 
 
g3
#a2
b2
#f3
 
 
 
 
f3
#g2
a2
e3
 
 
 
 
#d2
#g2boundless
g2
d3
 
 
 
 
#c3
#f2
f2
c3
 
 
 
 
b2
e2
#d2
#a2
 
 
 
 
二建培训机构
a2
d2
#c2
#g2
 
 
 
 
g2
c2
b1
#f2
 
 
 
 
f2
#a1
a1
e2
2013年六级考试时间
 
 
 
 
#d2
#g1
g1
d2
 
 
 
 
#c2
#f1
f1
c2
 
 
harvey
 
 
b1
e1
#d1
#a1
 
 
 
 
a1
d1
#c1
#商品英文g1
action是什么意思 
 
 
 
g1
c1
 
 
 
 
 
#a
 
 
 
 
b
 
 
#g
 
 
 
 
a
 
 
#f
 
 
 
 
g
 
 
e
 
 
 
 
f
 
 
d
 
 
 
 
#d
 
 
c
 
 
 
 
#c
 
 
#A
 
 
 
 
B
 
 
#G
 
 
 
 
sora aoi
A
 
 
 
 
 
 
 
G
 
左低音码
左中高音码
右中高音码
右低音码
扬琴杂谈 3.5从音位图的多样性,看中国扬琴的发展(3)
2010-01-29 16:33
3.5从音位图的多样性,看中国扬琴的发展(3)
二、 “快速转调扬琴”是由杨竞明和北京民族乐器厂从1959年研制成“三排码小转调扬琴”、“四排码大转调扬琴”(当时也有称“变音扬琴”的,笔者1965年在“哈工大”上学时就曾经阅读过“变音扬琴演奏法”一书,讲述的就是这种扬琴),至七十年代初又改制成“401快速转调扬琴”,1984年曾获国家质量银奖,在全国流传很广,各地普遍使用。多数扬琴曲子都是以这种扬琴的音位为基础编写的,其音位图一般的扬琴教材都有介绍,本文不再列出。401型音位图的特点是:
它将律吕式大扬琴的两排“低音码”套在左右两排的“中高音码”之间,扩大了码距,并且:
1.将律吕式大扬琴的右低音码(9个音)变为401的低音码(10个音),从GAB以上c至c1均为大二度,且有5个“变音槽”分别配置在A至e上,便于升降半音进行快速转调。
2.将律吕式大扬琴的左低音码(8个音)变为401的次中音码(9个音),从#c至f1均为大二度。
3.将律吕式大扬琴的右中高音码(左边有12个音)整条码右移,变为401的中音码(9个音),从#g至c2均为大二度。
4.将律吕式大扬琴的左中高音码(右边有13个音)变为401的高音码,右边有13个音,其中前9个音从#c1mess至f2均为大二度,最后的两音有单独滚柱板将音位提高到g3和a3;左边有13个音,从#g1至#f3,其中6个“变音槽”分别配置在d2至b2上,以便于升降半音进行快速转调。
5、在最高位(中、次中、低音的空白处)插入了“高音附码”,有三音,分别为#c3 、#d3和f3
由此可知,除高音左边和低音码需移动相应的“变音槽”进行快速转调外,其余的音位排列规则与律吕式大扬琴是相同的。
三、 402扬琴是在401的基础上改进的,它的特点是琴体的总长增加了50毫米,分别给中音码、次中音码和低音码之间的码距各自增加了20毫米,理由在“4.2.3击弦力的作用点”一章中再介绍。其次是:低音码下延了一个音F,次中音码上延了一个音g1,中音码上延了两个音d2和e2,有的402还在最上边用单独滚柱板再加两音位,将音域提高到b3和c4。再就是减少了“变音槽”,低音码只留下B和c两个,高音码减少了d2一个,这对转调可用异位同音代替,并无影响,节约了成本。
四、501扬琴在完全保留401音位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其特点是体积与402相当,低音码下延了一个音F,增加了“低音附码”E、#f、#g和#a,从而取消了低音的“变音槽”,增加了“高音附码”(9个音),右边从d2至f3,左边从#g2至b3, 将音域提高到b3,同时又补足“高音码”不齐全的半音,高、低音附码在位置上错开,仍保持5码的结构。“高音码”上的“变音槽”只留下f2一个,这是为满足常用调C、F、D、G拔弦要一气呵成的需要而保留的。
上述三种型号的扬琴属同一系列,只要掌握其中一种的演奏方法即可演出其它两种。
五、405型五码十音“十二平均律”扬琴是陈照华与广州民族乐器厂和星海音乐学院于1970年研制成功的,并于1978年获文化部科技奖。它的特点是巧妙地在琴体中间加了一条“滚柱板”,增加了一排“高音附码”(即超高音码),适当增大码距,成为完全的五排码,将音域的扩大到G-d4,音位图已列于上一章的表4,除低音B与c之间是半度外,都是仿照律吕式大扬琴的排列,没有“变音槽”,转调极为方便,演奏超高音是往左进行,与高音码上的手法完全一样。它的音位图复盖了410型五码九音和411型四码八音扬琴的音位图。
六、敦煌81型“十二平均律扬琴”是1981年由洪胜茂和上海民族乐器厂研制的。它的特点是将405型的高音码、中音码和次中音码扩展到13个音位,将高音附码一分为二。一是设立低音附码#G、#A、c,以补齐低音的半音,二是设立高音附码#d3至a3,均为大二度,在405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异位同音区”,演奏中转调更为方便。
上述两种型号的扬琴也像律吕式扬琴一样,只要掌握两种固定演奏手法就能演奏十二个不同调,掌握了401扬琴者,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它们之间音位图的区别,就能很快掌握。但
这两种扬琴对拔弦演奏有一气呵成的连续音阶的乐音,不能一个手完成,需要两手交接进行,演奏中要达到特别流畅就较为困难。
以上六种型号的扬琴已基本涵盖了我国60年来发展的成果,可以满足各类人员的要求。至于电扬琴,它不属于传统乐器范畴,本文不以论述。

本文发布于:2023-06-22 04:48: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78/10109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音位   演奏   低音   进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