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票据付款请求权追索权纠纷

更新时间:2025-01-10 14:59:48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7日发(作者:北京市义务教育小学入学服务平台)

票据付款请求权、追索权纠纷

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市法院票据纠纷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

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1996年施行

以来,已经过了11个年头。这部以标准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活动当

事人的合法权益为立法目的的法律,对当事人票据行为的标准和司法

实践的指引,实际上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和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透过

市两级法院对票据纠纷案件的审理情况,我们可以得到认识和了解。

一、票据纠纷案件审理的根本概况

市两级法院审理的票据纠纷按票据种类分主要有支票纠纷和汇

票纠纷,本票纠纷在地区司法实践中还没有出现。支票纠纷的法律关

系相对较为简单,通常是请求支付

支票金额,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较为集中的一个问题是原因关系

抗辩的采纳与否,即票据无因性的合理把握。汇票纠纷案件涉及的法

律关系相对支票纠纷案件稍为复杂,此类案件

性质和案由确实定容易引起困惑,进而导致在责任承当主体与依

据上引起剧烈的争论。

市两级法院审理的票据纠纷按权利性质类型分主要有票据付款

请求权纠纷、票据追索权纠纷、票据损害赔偿请求权纠纷和票据利益

返还请求权纠纷。付款请求权是票据权利的一种,指持票人向票据主

债务人或关系人请求按票据上所记载的金额付款的权利,也叫票据上

的第一次权利。这类案件数量并不多。票据追索权也是票据权利的一

种,指持票人行使付款请求权遭到拒绝或有其他法定原因时,向其前

手请求归还被拒绝的票据金额及其他法定款项的权利,也叫票据上的

第二次请求权。这是市两级法院审理的票据纠纷中最主要的类型。

二、票据纠纷案件审理难点及其分析解决

难点一:案由确实定

1、问题提出

票据的根底关系是票据法律关系赖以产生的民事根底法律关系,

一般包括票据原因关系、票据资金关系和票据预约关系。票据原因关

系是指授受票据的直接当事人之间基于授

受票据的理由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如合同关系等;票据资金关系

是指汇票或支票的付款人与出票人或者其他资金义务人之间所建立

的委托付款法律关系;票据预约关系是指票据行

为人与其相对人之间就票据行为,尤其是就票据的签发或者转让

所达成的一定的合意。

从现有案件审理情况来看,大多数有关票据的案件被笼统地确定

为票据纠纷,法官对案由应依票据关系确定案由还是依原因关系或依

资金关系确定存在困惑。例如番禺区法院提出:甲单凭未被兑付的票

据诉请乙支付货款,立案案由为货款纠纷,业务庭在审理时是否应行

使释明权,告知甲因其除票据外,不能提供其他证据证明与乙之间存

在买卖合同关系,故本案案由应为票据纠纷,假设甲不同意更改案由,

法院能否支持甲的诉讼请求。

2、问题的分析解决

发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中对票据纠纷

具体规定了以下七种案由: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票据追索权纠纷、

票据交付请求权纠纷、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票据损害赔偿纠纷、票

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纠纷、汇票回单签发请求权纠纷。该七种案由主要

对应的是票据法上的七种权利,故票据纠纷案件案由确实定需要正确

理解和区分票据法上的七种权利。

我们认为,是不是委托合同纠纷,需要结合具体的案情而定。例

如在出票人与银行签订了《银行承兑协议》的情况下,协议中约定,

如果出票人不能按时补足拖欠的票据资金,该款项就转为逾期借款,

由出票人承当还款责任。这种案件的案由,理应按照双方的约定,认

定为借款合同纠纷。

难点二:票据无因性原那么的理解与适用

(1)问题提出

以原因关系为由的票据抗辩仅在双方当事人是原因关系的直接

债权债务人方为有效,但是如何认定双方当事人是否是直接授受票据

的当事人?又如何认定双方当事入之间是否具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

2.问题的分析解决

(1)直接授受票据的当事人的认定

关于直接授受票据的当事人的认定,争议往往发生在当事人主张

票据非经背书转让的情况下。票据非经背书转让的情况主要有两种:

(1)收款人空白的支票,往往以直接交付的方式而非背书转让的方式转

让多手,在最终持票人提示付款时方填写收款人名称。(2)票据先经背

书转让,流转过程中由一手在票据转让背书中留被背书人栏空白而交

付票据,而受让人并未在被背书人一栏签章,而是采取直接交付的方

式继续转让票据,票据以直接交付而非经背书的方式转让一手或多手

后,最终持票人在被背书人一栏签章主张票据权利。

在票据非经背书转让的情况下,前手〞的认定引起争议。主要

有两种观点:(1)《票据法》第十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前手是指在

票据签章人或者持票人之前签章的其他票据债务人。〞根据票据的文

义性,只有在票据上签章的人方可认定为票据当事人,只有在票据上

签章的人,才可能成为票据法意义上的前手。(2)《票据法》第三十一

条第一款规定:以背书转让的汇票,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

的连续,证明其汇票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汇

票的,依法举证,证明其汇票权利。〞非经背书转让的票据,持票人

如能举证证明其基于合法的原因关系以直接交付方式受让票据,向其

交付票据的人便可认定为前手〞,是票据债务人。

我们认为,关于非经背书转让票据的前手〞的认定,根据票据

的文义性原那么,票据债务人的认定只能以票据的记载为准。《票据

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是对持票人的票据权利的规定,不能作为认定

非经背书转让票据者为票据债务人的依据。

此外,收款人空白的支票以直接交付的方式转让的有效性,从法

律规定和法理上看,应是认可的。首先,支票没注明收款人仍是有效

票据。依据是《票据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支票上未记载收款人

名称的,经出票人授权,可以补记〞。其次,收款人空白的无记名支

票,直接交付便发生转让。《票据法》虽仅对背书转让作了规定,但

也并未禁止无记名支票以直接交付方式转让〔那么,法定要式性?〕

再次,收款人空白的支票,流转多手后,最终持票人填写上自己的名

称,仍视为出票人授权补记。出票人在出票时,将签发的空白票据交

付,即可推定其授权后手为补充权人,如此类推。

(2)原因关系的认定

在能够认定双方当事人是直接授受票据的当事人的前提下,原因

关系的认定是票据债务人的抗辩能否有效成立的关键。争议的情形在

于当持票人除了票据之外没有其他证据时,其以票据的持有证明原因

关系如买卖合同关系存在的主张能否成立?对此有两种观点:一是支

持持票人的主张,二是以持票人不能举证证实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为

由驳回持票人主张票据权利的诉讼请求。

我们认为关于票据孤证〞情况下原因关系的认定,持有票据便

足以构成支持持票人票据权利的外表证据,出票人假设要抗辩,那么

须举证证明持票人并非合法善意持有票据。

此外,原因关系的票据抗辩限于直接授受票据的当事人之间,

一例外,便是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情况。《票据法》第十一条规定:

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

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的权利。〞依法无偿取得

票据〞的认定,除了持票人有直接证据证明其是因税收、继承、赠与

无偿取得票据的情形之外,如果持票人没有证据证明其取得票据支付

了对价,但对方当事人也没有证据证明持票人是以欺诈、偷盗或胁迫

等手段或者恶意取得票据的,也可以认定持票人是合法无偿取得票据。

此时,持票人仍享有票据权利,但其不能享有优于其前手的权利,即

前手没有的权利,持票人也不应该有,故票据债务人就可以其与持票

人直接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难点三:汇票贴现银行的诉讼权利与实体权利

1 问题的提出

在远期汇票到期曰前,已承兑汇票的付款银行接受了持票人的汇

票贴现申请,持票人在票据上背书并向付款银行交付票据,付款银行

是被背书人。汇票到期后,出票人未依其与银行的约定补足账户中的

资金。银行遂将出票人与背书人均列为被告,要求归还票款。付款银

行要求出票人归还票款的诉权与实体权利并无争议,问题在于银行有

没有对背书人的诉权与实体权利?即:银行起诉背书人有无权利依据?

背书人是否需要承当还款责任?

2、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问题的产生源于银行身份的重合,此时的银行既是汇票的付款银

行,即票据的付款义务人,又是汇票最后的被背书人,即持票人。银

行起诉背书人的依据是其作为持票人,依

法享有对前手的追索权。

实践中对背书人的责任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背书人应对出票

人归还票款承当连带责任;有的认为背书人应与出票人对归还票款承

当共同责任;有的认为背书人无须对银行承当归还票款的责任。人们

均认可银行起诉背书人的诉权,但多数人认为背书人不需承责,理由

主要是:(1)过错责任角度:银行在贴现时,明知出票人的资金未到位

还贴现,具有过错;而背书人没有过错,不需承责。(2)根据债权债务

同归一人导致债权债务消灭的合同法原理,银行作为持票人,享有对

其前手(背书人)的追索权;但银行同时作为汇票的付款义务人,符合

债权债务同归一人的情况,解除了背书人的责任。少数观点认为背书

人需对出票人向银行归还票款的债务承当连带责任,依据是票据法规

定的前手的票据责任。

我们认为,上述少数观点在付款银行未承兑汇票的情况下是可取

的,因为在票据记载的付款银行未在票据上签章承兑汇票时,根据《票

据法》第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其尚未成为票据债务人,而其作为持票

人根据票据的背书记载享有对背书人的追索权。

难点四:票据的善意取得

1、问题的提出

根据《票据法》,善意取得票据是持票人享有票据权利的要素之

一。认定票据的善意取得,问题主要有二:(1)善意取得票据的举证责

任如何分配?例如,花都区法院提出,如票据第一持有人为恶意,但

票据几经转手后,如何认定票据最后持有人是善意取得还是与几位前

手恶意串通,应由票据持有人进行举证其是善意,还是由出票人举证

持票人是恶意?(2)公示催告期间取得票据的能否认定为善意取得?

2、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1)善意取得的举证责任分配。我们认为,举证责任分配的根本原

那么是谁主张,谁举证〞,但在具体案件中,举证责任往往并非一

步到位,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合理分配。例如在上述花都区法院提

出的问题中,出票人如果能举证证明票据的第一持有人是恶意取得票

据,例如票据被盗,那么,最终持票人需对其善意取得的票据进行举

证,例如具有真实交易关系,有偿取得票据等。如果最终持票人完成

上述举证,出票人没有相反证据推翻上述事实,也无证据证明持票人

在取得票据时明知存在票据被盗等非法事由,那么最终持票人取得票

据的善意〞可以认定。《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假设干

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票据纠纷案件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可作为

上述举证责任分配的依据。该条规定:票据诉讼的举证责任由提出

主张的一方当事人承当。依照票据法第四条第二款、第十条、第十二

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持票人有责任提供诉

争票据。该票据的出票、承兑、交付、背书转让涉嫌欺诈、偷盗、胁

迫、恐吓、暴力等非法行为的,持票人对持票的合法性应当负责举

证。〞

(2)公示催告期间的票据取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一

百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

《票据纠纷案件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

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在公示催告期间,以公示催告的票据质押、贴

现,因质押、贴现而接受该票据的持票人主张票据权利的,人民法院

不予支持,但公示催告期间届满以后人民法院作出除权判决以前取得

该票据的除外。〞对于在公示催告期间取得的票据,有两种观点:

一是对于公示催告期间以票据质押、贴现以外的其他方式取得的

票据,在没有反证情况下,可以认定为善意取得,持票人的票据权利

合法有效。理由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违

背了票据无因性和流通性等根本属性,我国票据法学者建议将该条款

删除。《票据纠纷案件规定》第三十四条正是对《民事诉讼法》第一

百九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进行了限制,根据该条款,在公示催告期间,

因票据质押、贴现而取得的票据,其票据权利的行使人民法院不予支

持。换言之,以票据质押、贴现之外的方式取得的票据,没有恶意取

得情形的,其票据权利可获支持。

二是公示催告期间取得的票据,依法转让行为无效,持票人不享

有票据权利。这是多数意见,理由是:《票据纠纷案件规定》第三十

四条的规定并非对《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限制,

而是一个具体细化的规定,司法解释没有列举的,不等于不受法律规

定的约束。此外,根据公示催告程序的设置目的,公示催告即推定当

事人都应知道。故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二款,公示

催告期间取得的票据,因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能认定为善意

取得而享有票据权利。

难点五:票据债权与原因债权的竞合

1、问题的提出

票据债权基于票据关系,原因债权基于票据的原因关系。当发生

拒绝承兑或者拒绝付款的情况,在票据关系中持票人享有追索权或者

利益返还请求权,在原因关系例如买卖合同关系中作为债权人的持票

人享有货款请求权,此时出现票据债权与原因债权并存的局面。两个

债权的行使顺序应是如何?如何防止持票人通过同时行使这两种债权

获得双重的利益?

2、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对于债权行使的顺序,在理论上存在四种观点:一是票据债权成

立后,原因债权消灭,债权人只能行使票据权利,不能行使原因债权;

二是票据债权与原因债权并存,债权人可择一行使,一旦一种债权请

求权得到满足,另一种债权请求权即归于消灭;三是债权人应先行使

原因债权,未果时可再行使票据债权;四是债权人应先行使票据债权,

未果时可再行使原因债权。

我们倾向于上述第二种观点,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发生权

利竞合的情形时,当事人有权从有利于自身利益实现的角度选择行使

的权利。要求债权人先行使原因债权或先行使票据债权是缺乏法律依

据和法理依据的。但问题在于如何界定债权请求权得到满足〞?在权

利人通过司法途径主张权利的情况下,胜诉即视为债权请求权得到满

足,还是须债权完全执行完毕方视为债权请求权得到满足?对此,多

数意见认为权利人胜诉便视为其债权请求权已得到满足,其基于同一

笔款项上的另外一种权利即归于消灭;实体权利消灭,诉权也就不复

存在,该当事人不能再以另外一种权利为由提起诉讼。在此防止债权

人获得不当得利的有效途径,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对此,可采取以

下几种途径:(1)法官释明债务人履行付款义务后可要求持票人返还票

据;(2)法院责令持票人提交票据原件附卷;(3)在原因债权诉讼中,

追加除被告以外的其他票据债务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或在票据债

权诉讼中,追加原因关系债务人参加诉讼。对上述几种途径,第一种

付款后返还票据的方式因法律依据明确,且易于操作,得到多数人的

赞同。而第三种途径,在原因债权诉讼中,如果票据经过屡次背书转

让,要追加全部其他票据债务人那么难以操作。

难点六: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纠纷的返还利益额度确实定

《票据法》第十八条对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作出了规定:持票

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

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

金额相当的利益。〞审判实践中的困惑是,持票人行使票据利益返还

请求权时,可获司法支持的利益额度如何确定?相关举证责任如何分

?

所谓利益返还请求权,在法理上的定义是,当持票人的票据权利

因时效或欠缺一定的手续而消灭时,该持票人对于出票人或承兑人在

其所受的利益限度内有请求返还的权利。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权利人为

票据权利消灭后的持票人,不仅包括最后的被背书人,还包括因被追

索而履行了票据债务后取得票据的背书人、因履行了债务而取得追索

权的保证人和因参加付款而取得票据的参加付款人等;义务人为各种

票据的出票人或汇票的承兑人。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成立要件主要有三:

一是票据上的权利曾有效存在过;二是票据上的权利是因时效期满或

手续的欠缺而消灭;三是出票人或承兑人因持票人票据权利的消灭而

受有额外利益。即从法理上而言,持票人可向出票人或承兑人主张的

利益返还请求权应以出票人或承兑人因持票人票据权利的消灭而获

得的额外利益为限。《票据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便与票据利益返还请

求权的法理性质产生了冲突。

当持票人诉至法院,主张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时,根据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那么,按照《票据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持票人应对出

票人或承兑人未支付的票据金额进行举证,主要证据通常是票据和拒

付证明或退票通知书等。困惑产生于当出票人或承兑人实际获得的额

外利益额度小于其未支付的票据金额时,持票人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

可获支持的返还利益额度是以出票人或承兑人实际获得的额外利益

为准,还是以未支付的票据金额为准?

对此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按照《票据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返还

利益以出票人或承兑人未支付的票据金额为准。超出出票人或承兑人

实际获利的局部,由出票人或承兑人向与其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债

务人追偿,例如另案诉请资金关系或买卖关系等。这一观点严格依照

法律的规定,推定出票人或承兑人本应支付而未支付的票据金额便是

其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化审理的法律关系,为法官所接受。另一种是

返还利益以出票人或承兑人实际获得的额外利益为准。在未支付的票

据金额之外,法院还须审查出票人或承兑人未支付票据实际获得的利

益。但在持票人举证证明未支付票据金额之后,出票人或承兑人如主

张其实际获利小于票据金额,应由出票人或承兑人进行举证。这一观

点追求实质的公平正义,复原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法理本质,为学者所

推崇。

难点七:票据损害赔偿纠纷的损失额确定

《票据法》第一百零五条第二款规定:票据的付款人成心压票,

拖延支付,给持票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当赔偿责任。〞审判实践遇

到的问题在于持票人的损失额如何确定?有关该问题的主要观点有两

种:票面金额便是认定损失额的外表证据,票据付款人如有异议,需

举出反证。这种观点着眼于票据的流通性和无因性,将审理范围限制

在票据法律关系之内。持票人不能仅凭票据金额主张损失赔偿,其还

须证明原因关系的付款情况。这种观点着眼于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总体

考量,其审理范围既包括票据法律关系也包括原因关系。

比拟上述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区分不同法律关系进行审理,

化案情与突出争议的法律关系,便于处理;第二种观点将关联的两个

法律关系一起审查,处理结果更全面合理,可取得防止讼累的效果,

但也导致案情复杂化,增加法院审理案件的难度。票据纠纷

324、票据付款请求权纠纷

325、票据追索权纠纷

326、票据交付请求权纠纷

327、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

328、票据损害责任纠纷

329、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纠纷

330、汇票回单签发请求权纠纷

331、票据保证纠纷

332、确认票据无效纠纷

333、票据代理纠纷

334、票据回购纠纷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6:4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7/1219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票据追索权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