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

更新时间:2025-01-13 10:42:29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5日发(作者:loveyousomuch)

浅析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

摘要:无过错责任原则虽然不能彻底解决环境侵权造成的损害补偿问题,但是,

它的适用破解了环境侵权归责难题,保护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受害人的利益,体现

了其价值和在侵权行为法归责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无过错责任原则 环境侵权 民事责任

一、无过错原则在环境侵权中的确立

民事责任可分为违约民事责任和侵权民事责任两大类。在环境与资源保护领

域,因违约引起的民事责任很少见,更多的是侵权引起的民事责任,即因污染和

破坏环境导致他人财产、人身和其他权益的受损而引起的民事责任。

根据民事侵权行为的主观状态,民事责任又可分为过错和无过错两类。以行

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作为侵权行为成立的构成要件的过错责任原则,是传统民

法理论中的一般归责原则,这是自罗马法以来的普遍归责原则。

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害事故

频繁发生,使得在环境侵权领域,无过错责任被引入作为主要的归责原则。其主

要原因是:第一,在环境侵权案件中,害方多为国家许可的,具有特殊经济、科

技、信息实力和法律地位的工商或集团,它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本身具有高度危

险性。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过错,也会给他人造成巨大的财产或人身损害。如果

坚持过错责任原则,不仅受害人个人的财产损害和人身伤害无法得到及时、充分

的补偿,而且会使高度社会化的生产秩序遭受破坏,甚至会放纵现代科学技术给

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某些危害因素。这种情况下,过错推定成

为程序法上常用的加强对环境污染受害者权益保护的方法。然而,过错推定的效

果只不过是使过错举证责任发生移转,但由于环境案件十分复杂,且加害方无论

从财力、人力、拥有资讯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完全可能凭借其优势证明自

己“无过错”,而受害人在很多情况下则并无相应实力和时间完成反证,因而往

往导致救济落空。所以,在环境侵权领域,无过失责任的适用成为必然。

第二,在环境损害救济中实行无过错责任也是民法中“公平合理”原则的具

体体现。在环境损害案件中,排污者大多是经营性的获利,它们从事危险活动,

制造了危险,并且因此危险活动获得了较大利益,既然由此而获利,就应当为其

获利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因此由其承担责任合情合理,与此同时,

还可借助于价值机制、保险措施等将损害赔偿社会化,使法律责任的利益价值和

补偿功能得以实现。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应用,是对现代工业和

科技发展产生的对人的巨大危险的一种法律和道德的回应,对环境侵害提供了更

充分、更有效的救济,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民法过错责任原则在此领域的不

足。现代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大都把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

原则。

二、我国在此领域的法律规定

《民法通则》第124 条所规定的:“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

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我国环境侵权无过失

责任的基本民法依据,同时,亦是我国环境侵权行为适用无过失责任的一个概括

性规定。另外,我国于20XX 12 6 日颁布的《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第4条明文规定“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

规定承担举证责任:……(三)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

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其行为损害结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

任……”这一规定为我国民法中追究环境侵权加害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提供了重

要的程序法上的补充和保障。从而,也使得环境侵权的无过失责任原则,在我国

的审判实践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和体现。

在我国环境法中,对环境侵权行为承担无过失责任的原则也作了明确规定。

1982 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确立无过失责任制度的先

驱,该法第42 条就是关于环境侵权无过失责任的最早规定。1984 年的《水污

染防治法》(已废止)41条吸取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这一规定,并确立了

环境侵权无过失责任制度的立法模式,后来的《环境保护法》及其他环境污染防

治法都沿用了这一模式。这些规定为我国环境侵权的无过失责任原则提供了环境

法上的依据。

三、适用中的局限性

在无过错责任原则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实践的同时,大量的质疑也随之而

来。争论与分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立法设计中的缺陷。

如我国《民法通则》与其他部门法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规定不统一。(2)在司法

实践中有局限性。如无过错责任原则可能掩盖行为人的过错,对确实无过错的行

为人不公平,使得行为人不情愿承担责任。(3)无过错责任原则可能掩盖国家或

政府在环境污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4)无过错责任原则也有可能使一些无过错

致害的陷入经济困境甚至破产,而且,即使破产,也不能使众多环境受害者得到

充分赔偿……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出现了以上这些争论和分歧,才使得它在环境侵权中的

适用日趋完善。

环境侵权一旦发生,解决对受害人的赔偿问题是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只有使

损害赔偿得以实现,才能真正使受害人得到救济。然而,如前所说,环境侵权问

题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受害范围大、赔偿金额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若继续沿用民法的过错责任或过错推定原则,受害人常常因时间、财力及技术上

的贫乏,难以及时从加害人处得到赔偿。正是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才使得困

惑社会已久的环境侵权归责难题得以解决,真正实现民法说倡导的公平、公正原

则。

当然,我国在环境侵权救济制度上,应多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完善现

有的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类型和行政救济类型,建立环境侵权的社会化救济类型,

促进该原则进一步确立和发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过错责任原则虽然不能

彻底解决环境侵权造成的损害补偿问题,但是,它的适用破解了环境侵权归责难

题,保护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受害人的利益,体现了其价值和在侵权行为法归责体

系中的地位。

论文在线 :s://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1:0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7/1110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