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法22条十二种合理使用情况

更新时间:2024-11-06 14:30:07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skype是什么)

著作权法22条十二种合理使用情况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

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

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

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

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

登、播放的除外;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

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

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

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

制。

【释义】 本条是关于合理使用著作权的规定。

原著作权法也是在第二十二条对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作了限制性规定,本次修改在原

条文的基础上作了部分修改。本条规定的权利限制,指的是在一定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

经著作权人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即合理使用。

各国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都有规定。例如,美国在版权法第一百零七条中规定:在任

何特定情况下,确定对一部作品的使用是否是合理使用,要考虑的因素应当包括:(1)要

看有关使用行为的目的,即看是否为商业目的而使用;(2)要看享有版权的作品的性质,

不同类型作品的版权利用形式不同,合理与否的界限也不同,比如,仅复制一份有版权的文

章,可能被视为合理使用,按照其他人独创建筑物再造一座建筑物,就不能被视为合理使用;

3)要看所使用的作品中,被使用部分与整个作品的比例是否适当,比例失当则不能视为

合理;(4)要看有关的使用行为对作品潜在的市场价值有无重大不利影响,有这种影响,

就不能算合理。又如我国台湾地区“著作权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判断标准是:一是利用的目

的和性质,包括是否为商业目的或者非营利教育目的;二是著作物的性质;三是所利用部分

在全部著作物中所占的比例;四是利用结果对著作潜在市场与现在价值的影响。

根据本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他人作品属于合理使用: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日常生活中,个人使用他

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情况很多,比如,为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而翻译他人的作品。为培养自

己的技能而临摹他人的书法、绘画。为自我娱乐而歌唱、弹奏他人的音乐作品。为丰富自己

的文化生活而转录录音带、录像带。由于个人使用他人作品的情况极为普遍,利用作品的范

围又相当广泛,因此,要求每个人在每次使用他人作品时均要征得著作权人同意并支付报酬,

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不合理的。因为,第一,个人使用要付酬,很难执行;第二,个人使

用还要著作权人许可,作品就难以被利用、被传播,创作活动本身也就失去意义了。因此,

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都把在某种情况下个人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列入合理使用的范围。

例如,意大利版权法第六十八条规定,读者可为个人使用而通过手抄或其他不适于流通或公

开传播的方式,复制单一作品或其中部分。俄罗斯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三条规定,可以不经作

者同意,不向作者付酬而复制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以满足个人需要。

本著作权法第三十条规定,对于作为著作权标的的著作物,为了供个人或家庭以及与此同类

的有限范围内使用时,使用者可以进行复制。我国台湾地区“著作权法”第二十九条(三)

规定,为学术研究复制他人著作,专供自己使用者,经注明原著作的出处,不以侵害著作权

论。供个人使用,不营利,就可以自由使用他人作品,不须著作权人同意。不支付报酬,不

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或者出处。

我国著作权法也不例外,在本条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

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符合这项规定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使

用作品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不能用于出版、营业性表演,制作发行录

音录像带,在电台、电视台播放,展览、摄制电影、电视等。第二,使用的作品是著作权人

已经发表的,如果作品尚未公之于众,在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即使是为了个人学习

研究或欣赏的目的而使用作品,也不能认为是合理使用。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

品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是指将别人的作品作为自己作品的根据,以创造新作品,

说明新观点。对原作品进行引用,在文字作品中极为常见。比如,为对他人著作进行评论,

而摘引一段原书的文字,在其他创作形式中,也有引用他人作品的情况。比如为介绍某人的

书法、绘画,在电视片中播放他的几幅书法、绘画作品。由于引用他人作品,对某些作品的

创作来说是必须的,不引用,新作中的某些问题就难以说清,甚至新作难以产生,因此,许

多国家及国际公约对这种合理使用都有规定。例如,《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

十条第一项规定,从一部合法公之于众的作品中摘出引文,包括以报刊提要形式引用报纸期

刊的文章,只要符合合理使用,在为达到目的的正当需要范围内,就属合法。第三项规定,

前面各款提到的摘引和使用应说明出处,如原出处有作者姓名,也应同时说明。德国著作权

法第五十一条(引用)规定,在目的规定的范围内允许复制、传播和公开再现:(1)为说

明内容而在独立的科学著作中采用已出版的单独的著作;(2)在独立的语言著作中引用已

发表的著作物的片段;(3)在独立的音乐著作物中引用已出版的音乐著作物的片段。意大

利版权法第七十条规定,为评论、论述或教育的目的,可以在符合上述目的的限度内,摘录、

引用或复制一部分作品的片段或部分章节,但不得与该作品的经济使用权相竞争。日本著作

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已发表的著作物可以引用,但引用必须符合公正的惯例,在报

道、评论、研究上的引用,其目的也必须限于正当的范围。这种引用须明确表示作品的出处。

匈牙利作者权法第十七条(一)规定,允许个人在指明作品出处和作者姓名的情况下,引用

一部已出版的作品中的某些部分,只要引用的程度与使用引证的作品的特点和目的相称,

且引证忠实于原作。我国台湾地区“著作权法”第二十九条(二)规定,以节录方式引用他

人著作,供自己著作之参证注释者,经注明原著作出处,不以侵害他人著作权论。这些规定,

可供人们研究引用他人作品的适度量时参考。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符合以下条件引用他人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

付报酬。第一,引用的目的是为了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第二,引用的比

例必须适当。一般说来,引用不应当比评论、介绍或者说明还长。第三,引用的作品必须是

已经发表的。第四,引用他人的作品,应当指明作者的姓名,作品的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

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

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时事新闻是人们了解国家大事、世界大事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报道

发生在国内外的时事新闻,我们的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不可避免地要使用

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几乎每天都要广播人民日报、光明

日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刊登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闻内容。中央

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为报道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消息,引用张艺谋摄制的申奥宣传片中的

几个景头等。但怎样引用他人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合理使用呢?著作权法在本条中规定了四个

条件:第一,引用作品的目的是为了报道时事新闻;第二,引用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

第三,引用他人作品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作品出处,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

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第四,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是为报道时事新闻而不可避免

地引用。第四个条件是这次修改著作权法新增加的。这一修改主要是要与国际公约的规定取

得一致。《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的规定是“为报道目的正当需要范围内予以复

制和公之于众”。

这种情形的合理使用也是国际通行之立法例。例如,《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

约》第十条之二第二项规定,在用摄影或电影手段,或通过广播或对公众有线传播报道时事

新闻时,在事件过程中看到或听到的文学艺术作品在为报道目的正当需要范围内予以复制和

公之于众的条件,由本同盟各成员国的法律规定。日本著作权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通过摄影、

电影、广播或者其他方法报道时事事件时,对构成该事件的著作物或在该事件过程中所见、

所闻的著作物,出于报道目的、在正当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复制并可在报道该事件时使用,

但应注明出处。匈牙利作者权法第十九条(一)规定:只要注明出处,允许复制包含事实和

消息的通讯报道。允许使用公开会议和公开讲演的内容,但是出版讲演的汇编应取得作者同

意。该条(2)规定:允许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在指明作者出处和作者姓名的情况下,

复制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性和政治性文章,只要最先发表的这些文章来排除此类复制。第二十

条(一)规定,在新闻纪录片中,以及在广播和电视新闻节目中,可以传播与时事有关的作

品,其传播程度应与传播的场合相称,在此种使用的情况下,无须指出作者姓名。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

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

播放的除外一般说来,时事性文章是为了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重大事件的

方针、政策而创作的。这种文章时事性强,政策性强,目的性强。这些文章通常需要以多种

不同的宣传渠道,使之更广泛深入的传播。因此,著作权法将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

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时事性文章,

纳入了合理使用的范围,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为了防止滥用这项规定,1990年著作权法将这种合理使用限制在报纸、期刊、广播电

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已经发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

著作权法修正案即将“社论、评论员文章”修改为“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

章”。 这一修改更加完善和明确了合理使用的范围,也和国际条约的规定相一致。《伯尔

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将此项合理使用的范围仅仅限制在涉及“政治、经济、宗教问

题的时事性文章”。这次修改著作权法还按《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的规定,增

加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时事性文章,不得刊登、播放的内容。《伯尔尼保护文学和

艺术作品公约》第十条之二第一项对本项合理使用的具体规定是:“本同盟各成员国的法律

得允许通过报刊、广播或对公众有线传播,复制发表在报纸、期刊上的讨论经济、政治或宗

教的时事性文章,或具有同样性质的已经广播的作品,但以对这种复制、广播或有线传播并

未明确予以保留的为限。然而,均应明确说明出处;对违反这一义务的法律责任由被要求给

予保护的国家的法律确定。”国外多数国家著作权法也是这样规定的,例如,意大利版权法

第六十五条规定,报刊上发表的有关经济、政治或宗教时事的文章,除非明确保留转载权,

其他报刊可以自由转载,电台可以自由广播,但应指明原报刊出版日期和刊号;文章署名的,

还应指明作者姓名。德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一)规定,单篇的广播评论和报纸文章、其

他只报道时事的新闻纸上发表的单篇文章如果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时事并没有保留权利的

声明,则允许在其他类似报纸、新闻纸上复制与传播或公开再现这类评论和文章。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

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公众集会,是指为一定目的在公共场所(如广场、体育场)

举行的集会。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本身具有公开宣传的性质,刊登或播放这些讲话,

扩大它的影响和宣传范围,因此,著作权法在本条中规定,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

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但有些时候,作者出于历史、政治或其他原因不愿将其讲话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

台等媒体上刊登或者播放,那么,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就要尊重作者的意

愿,不得刊登或播放。这一规定是符合《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的。该公约第二

条之二规定:“公开发表的讲课、演说或其他同类性质的作品,如为新报道的目的有此需要,

在什么条件下可由报刊登载,进行广播或向公众传播,以及以第十一条之二第一款的方式公

开传播,属于本同盟各成员国国内立法的范围。这一规定也和国外其他国家的规定相一致,

例如,意大利版权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在公共集会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的政治或行政性演说,

可在报刊上自由转载或进行广播,但应指明出处、作者姓名、演说日期和地点。德国著作权

法第四十八条(1)规定,允许1.在报刊或其他以报道时事为主的新闻纸上复制和传播在公

共集会或广播中发表的有关时事的讲演以及公开再现这类讲演。2.复制、传播和公开再现在

国家、地区或宗教组织的公开磋商中发表的讲演。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

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科学研究是在总结、

吸取前人经验或者知识的基础上,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这两项活动都

离不开对知识的积累和探求。知识本身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

和。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离不开对已有作品的利用,限制这种利用,就会阻碍整个民族文化

水平的提高,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此,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以及国际条约都把为教学或

者科学研究的目的而少量复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纳入合理使用的范围。例如,《伯尔尼保护

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十条第二项规定,本同盟成员国法律以及成员国之间现有或将要签

订的特别协议得规定,可以合法地通过出版物、无线电广播或录音录像使用文学艺术作品作

为教学的解说的权利,只要是在为达到目的的正当需要范围内使用,并符合合理使用。第三

项规定,前面各款提到的摘引和使用应说明出处,如原出处有作者姓名,也应同时说明。日

本十分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在著作权法中用四个条文阐述为教学目的而对作品的合理使

用。该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为学校教育目的,在认定的必要限度内,可在教学用书中登载已

发表的著作物。第三十四条规定学校教育节目的广播。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

的复制。第三十六条规定作为试题的复制。我国台湾地区“著作权法”第二十九条(一)规

定,节选他人著作,以编辑“教育部”审定之教科书者,经注明原著作出处者,不以侵害他

人著作权论。我国著作权法也在本条中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可以不经著作

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翻译或者少量复制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

使用,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出版发行。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第一,本项中所讲的“课堂教学”一词是有严格限制的,考

研辅导班、托福、GRE培训班等以营利为目的的教学不属于“课堂教学”。第二,“少量复

制”,一般说来,不应超出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的需要。第三,翻译可以是已有作品的一部

分,也可以是全部。译多译少,根据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的需要而定。第四,翻译或者少

量复制的目的是供教学或科研人员为学校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使用,不能用于出版发行。

五,翻译或者复制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得侵犯著作权人

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军事机关。国家机关使用他人作品的情况很多,例如,

立法机关为制定法律,复印或者摘编某些法学论文审判机关、法律监督机关为办案需要复

制与案件有关的文字作品、摄影作品等。行政机关为行政管理的需要复制政治、经济、文化、

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资料。军事机关为演习、作战复制地图等等。国家机关使用他人已

发表的作品是为了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实施管理,即是为了执行公务,可以不经著作权人

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如果国家机关使用他人作品并非公务活动的需要,比如要出版一

本《计划生育论文选编》的图书,那么就要取得著作权人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另外,国

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例如,某人民法院为

审判的需要,只需复制著作权人汇编作品中的一篇文章就可以查清事实,就不能复制若干篇

文章,否则就不是合理使用。为防止滥用这一规定,既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也保证国家机

关执行公务的需要,著作权法修正案对1990年著作权法规定的“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

已经发表的作品”修改为“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对国

家机关使用他人已经发表作品的范围作了进一步明确。国外有些国家也对这种合理使用作了

规定,如德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为法院、仲裁法院或公安机关的诉讼程序的使用,

允许制造或证人制造著作的单个复制物。法院及公安机关为司法及公安目的,可以复制或让

人复制肖像。在与复制相同的条件下,允许将著作物传播、公开展览或公开再现。”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

本馆收藏的作品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复制作品的情况很多,比如,图

书馆复印、影印某些图书;档案馆将某些历史资料用缩微技术制成胶片存留;纪念馆将某人

的手稿、日记摄制成照片展览;博物馆将某些历史照片翻拍后陈列;美术馆水印绘画作品等

等。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复制他人作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属于合

理使用:第一,复制他人作品的目的是为了陈列或者保存作品。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

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着现代乃至古代各式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的因年代久远已陈旧、破损,

有的是绝版图书或仅有一份真迹。人类文明的发展要求我们很好地保存历代优秀的、有意义

的作品。因此,著作权法将为保存或者陈列版本需要复制他人作品纳入合理使用范围。第二,

复制的作品必须是本馆收藏的,不能允许其他馆复制本馆所收藏的作品,也不能去复制其他

馆所收藏的作品。国外著作权法也有这种规定,例如日本著作权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向公众

以提供使用为目的的图书馆和政令规定的其他设施,在下列场合,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可以从

图书馆等的图书、记录或其他资料复制著作物:(1)应图书馆等的使用者的请求,为供其

调查研究用,可提供已发表著作物的部分复制品,并限于一人一份。(2)为保存图书馆资

料的需要。(3)应其他图书馆等的请求,提供因绝版或与此同类理由,而一般难于到手的

图书馆的复制品。意大利版权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图书馆可为读者个人使用或本馆服务业务,

自由影印馆藏作品。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免

费表演,指非营业性的演出。比如,学校、企业等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党的生日等

组织本校学生、教师或者企业职工进行的演出。免费演出主要是为了丰富和活跃基层的文化

生活,表演者并没有因此获得收入,因此,免费表演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

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构成合理使用必须符合如下条件:第一,

免费演出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如果作品没有发表,即使演出是免费的,也要经著作权

人许可。第二,免费向公众表演时,应当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应当指明作者的姓名,

作品的名称,并且不得任意修改、歪曲、篡改作品。第三,免费表演应当是既不能向公众(听

众或观众)收取费用,也不能向表演者支付报酬。如果由组织演出的单位付费给表演者费用,

该演出虽然没有售票,但也不是免费表演。为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免费表演,著作权法修正案

1990年著作权法规定的“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的基础上增加规定:“表演未向公

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免费表演”不包括某些文艺团体和演员为赞助大型体育比赛,

为扶助残疾人等所进行的义务演出。因为义务演出要向公众收费,这些费用,既包括演员的

演出费,也包括作品的使用费。义务演出只不过是演员把自己应得的演出费奉献给有关单位

或个人,义演收入中还要拿出一部分向作者付酬,如经作者同意,也可奉献给有关单位或个

人。

关于表演权合理使用的范围,各国规定的不太一样。日本著作权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不以营利为目的,且不收取听众或者观众的费用(指不以任何名义收取提供或出示著作物的

对价报酬)时,可以公开上演、演奏、口述或上映已发表的著作物。但是,该上演、演奏、

口述或上映向表演者或口述者付酬时,则不在此限。而美国规定,只有在宗教场合表演宗教

性质的作品或者为盲人或者其他残疾人(如聋哑人)表演他们通过正常途径无法欣赏的作品

才是合理使用,在其他情况下,即使是非商业性表演,也必须事先通知版权人或在版权局履

行一定手续。我国著作权法的这一规定,是在借鉴国外有关国家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

实际需要作出的。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设置或

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主要指设置在广场、街道、路口、公园、旅游风景点及建

筑物上的绘画、雕塑,书法等。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刻及四周的浮雕;北京工人体育

场四周的人物雕像;音乐学院教学楼墙体上的壁画。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付酬而使用

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受二方面限制,第一,艺术作品必须设置或者陈

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第二,使用作品的方式只限于临摹、绘画、摄影、录像,而不能用直接

接触的方式使用这些艺术作品,比如不能拓印。

著作权法之所以规定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

影、录像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主要是因为这些陈列或者设置于室外公

共场所的艺术作品本身就具有长期公共及公益的性质,既然陈列或设置在室外公共场所,

难免有人临摹、绘画或者以此为背景拍照、录像,如果让使用者去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

付报酬实际上做不到。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使用他人作品自然应属于合理使用范围。其他

国家也有这种规定,如俄罗斯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二条规定,用其他任何方法临摹和复制陈列

在自由参观的公开场所(不包括展览会和博物馆)的造型艺术作品,可以不经作者同意,不

付作者酬金,但必须注明作者姓名和引文出处,机械拓印的除外。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

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0多个少数

民族。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的发展,可以将汉族文字作品翻译成任何一种少数民族文

字作品,而可以不征得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著作权法对这种翻译作了以下限

制,第一,翻译的汉族文字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翻译尚未发表的作品需经著作权人许可。

第二,翻译的汉族文字作品必须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创作的。第三,将汉语言文

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的出版发行范围仅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不能将汉族文字作品译成少数民族文字作品后,拿到国外传播。如要向国外出版发行,应取

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第四,翻译时应注明作者姓名,并且不得擅自修改或

者歪曲、篡改作品。1990年著作权法对这项合理使用的规定是:“将已经发表的汉族文字

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和《与贸

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考虑到发展繁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需要,

1990年著作权法的这一规定还是保留为好,但又不宜适用于外国人。因此,著作权法修正

案将本项合理使用的规定修改为:“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

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十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盲人是残疾人,只能凭借触摸阅读。帮助残疾

人,使他们减少负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广大作者的心愿。因此,著作权法规定将

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

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任意修改或者歪曲、篡改作品。俄罗斯等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著

作权法”亦将此列为合理使用。俄罗斯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二条(八)规定,用凸点字型为盲

人出版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作者同意和不支付著作酬金而利用作品。我国台湾地区“著

作权法”第三十条规定:已发行之著作,得为盲人以点字重制之。经政府许可以增进盲人福

利为目的之机构,得录音已发行之著作专供盲人使用。

著作权法不仅规定了著作权人的权利受到以上十二方面的限制,同时规定出版者、表

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也适用上述有关限制。即本条第二款规定

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

制。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的约定享有专有出

版权,受法律保护。出版者对某一作品享有专有出版权期间,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但是,

根据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盲文出版社要将已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就可以不受出版

者享有的专有出版权的限制,可以不经出版者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出版该作品。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表演者有许可他人对其表演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的权利。但

如果有人对表演者的表演进行录音录像是为了个人欣赏,就可以不经表演者许可,也不必付

酬。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

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但如果复制录音、录像带是为了

课堂教学,比如舞蹈院校为传授舞蹈,复制某种舞蹈的录像带,就可以不经录音录像制作者

的许可,不必向其付酬,同时也可以不向表演者付酬。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将其播放的广播、电

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的行为。但如果个人为学习、研究和欣赏,将广播电

台、电视台播放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就可以不经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许可,也

不必向其付酬。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1:32: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6/939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