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问题分析

更新时间:2024-11-06 23:31:00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7日发(作者:档案 英语)

-

市场经济中的假冒伪劣问题分析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开展,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也日益猖獗,在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对正常得市场经济秩序

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针对中国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现状及其给

我国经济建立和人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分析我国假冒伪劣商

品的成因,提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对策,从而维护市场的公平、合

理竞争,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品牌保护,促进市场良性循

环。

关键词:假冒伪劣 品牌 品牌保护

一、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

在企业的品牌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假冒

伪劣问题。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已经对品牌商品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假冒伪劣产品由于不用支付研究开发费用,广告费用,在生产中

使用廉价、低劣的原材料,并逃避税收等因素,因而在价格上与知名

品牌相比具有相当的优势。只有这些尚缺乏惜,大多数制假售假企业,

往往为了经济利益,不惜损害生命安康,"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

典型。假冒伪劣问题的结果是品牌商品的市场份额受到了假冒伪劣产

品的挤占。更为严重的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和泛滥使得企业的商

誉和品牌受到损害,给企业长期经营积累下来的无形资产造成了无法

计量的损失。 面对假冒伪劣产品的频繁侵害,饱受伪劣商品侵害之

苦的多数企业不得不成立专门的打假机构,展开打假行动,增加了企

业的经营本钱,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红塔山集团每年的打假费

用高达数千万元。宝洁公司也同样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本钱代价。

如果*个品牌的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即使消费者非常信任该品牌,

但由于担忧自己在购置的过程中购置到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出于自

我保护意识,便会转向其他品牌的购置。其结果是该品牌的销售量和

市场份额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红火一时的"太阳牌〞锅巴,正

是由于大量假冒产品的出现而迅速衰落。

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不仅影响着国市场的公平、合理竞争,导致

-

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

高,打击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危害了人民众的身

体安康和生命平安,败坏了我国商品信誉和国家声誉,影响了国的投

资环境。俄罗斯一些商店曾公开亮牌"本店无中国货〞,作为其质量

信誉的标志。可见,假冒伪劣商品严重败坏了我国出口商品信誉,影

响了中外经贸关系的正常开展。

二、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中存在的原因分析

假冒伪劣商品是典型的"社会污染〞,然而,它却大肆泛滥,且

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代中国信用观念缺乏

既缺乏传统的道德畴的"信用〞,又缺乏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契约

意识。不少企业把坑蒙拐骗看作是市场经济的交易谋略,认为市场经

济可以自由行骗不讲信用。诚信的缺乏已经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

失。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彦宁在参加省企业家活动日时透露:

国每年因诚信缺失造成经济损失5855亿,其中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

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诚信的缺失已成为企业开展的

巨大障碍。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的信用观念也不强,对本地的经济信

用失常行为不是进展制裁,而是采取放纵包庇的态度,即对本地发生

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不管不问,"打假〞打外不打,对本地的

案件不查或者敷衍塞责,避重就轻,对外地到当地查办的案件成心推

诿刁难,制造种种障碍。特别是少数地方保护主义者竟然把制假售假

看成是振兴本地经济的主要途径,存在"假冒得利〞、"假冒出效益〞

的错误认识,把打假和搞活经济对立起来。由于有地方保护主义作后

台,助长了分子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嚣气焰。

2、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信息失灵〞

1992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中国实行市

场经济制度还不长,正处于转轨时期,而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信息

失灵〞,即在搞市场经济的过程息不完全、不对称、不透明,扭曲了

市场信号。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垄断了不同商品的质量信息、价格信

-

息、效劳信息,而消费者却很难了解和鉴别不同商品的各种信息。由

于市场的血液——信息,不能被及时对称、透明、准确地传达,给假

冒伪劣商品的制造和销售者提供了生存空间,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

秩序,从而阻碍了市场的开展、经济的开展。

3、生产者、销售者的"趋利〞行为

1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收益大大超过它的本钱和风险。

由于中国市场自我调节功能较弱,市场准入制度不严格,制售假冒伪

劣商品的人,获得成功的几率比失败的几率要大得多,高额利润使不

少人趋之假设骛。

2〕一些制假售假者对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把生

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当一回事,认为这是社会开展带来的"

物〞,自己不做别人也会去做,就是被查出来,大不了交点,不

会有事,这些人往往是被有关部门或检举人发现问题以后,才知道自

己触犯了法律。

3〕有些企业,因为打假难而不敢打假或怠于打假,宁愿投巨

资做产品广告,而不愿投一分钱打假维权,主观上局限于一家之力、

贪图一夕之功,客观上助长了制假售假分子的嚣气焰。

4、消费者的价格偏好及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1消费者偏好。有些消费者喜欢购置一些价格廉价的"劣次〞

商品,因为这些商品往往有其相应的低价格,如一件看似一样的衣服,

在集市上卖价往往是大商场售价的几分之一。同样的使用价值,选择

低价是一些消费者的偏好,这也使假冒伪劣商品有"市场〞。

2〕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相当一局部消费者购置到假冒伪劣

商品之后,总是自认倒霉,不愿去寻有关部门解决问题或诉诸法律。

这在客观上了纵容了分子更毫无顾忌的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5、商品流通领域经销人员的利益趋动

一些商家管理人员为了获取非法利润,主动、积极地为假冒伪劣

商品提供销售舞台,一些国营、集体企业的采购员为了吃"回扣〞,

"提成〞,为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分子提供了生存和开展的

-

空间,成为假冒伪劣商品流入销售市场的"帮凶〞。

6、立法不全,执法不严,致使对假冒伪劣商品打击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严密,可操作性较差,如对于致使当地假货猖

獗的个别地方"保护伞〞,"产品质量法"中处分措施不够明确和具体,

对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领导者,"产品质量法"中也缺少详细的

追究责任的方法。还有诸如"对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人采取消灭证

据的方法抗拒执法,应当怎么办?对于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屡犯者应

当如何管?对于冒用别人产品标识拒不改正者应当怎样罚?对于举

报假冒伪劣产品生产窝点的举报人的详细奖励方法在"产品质量法"

中也没有涉及。这些都给制假售假分子有机可乘。同时,现在市场上

存在有些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给制假售假分子通风报信、相互勾

结、包庇、纵容等现象和各有关执法部门间工作协调不力,也给制假

售假分子提供了时机。

此外局部品牌拥有者缺乏打假主动性,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为造

假者提供了的可能

三、防御假冒伪劣产品的品牌保护措施

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活动,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秩序,保护广阔人民众和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扩

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投资环境的需要。精明的品牌拥有者,

应该不只是依靠政府或立法机构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来维护品牌,

应该意识到要将最大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始终领先侵权者一

步,从保护品牌的战略和具体战术措施开展斗争以维护品牌的荣誉,

挽回客户的信任,回失去的市场,争回应有的经济权益。

首先,品牌企业拥有者应坚决打假信念

从上述分析的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中存在的原因中可以看到,

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品牌拥有者打假打的犹豫不决,才助长了假冒伪劣

的嚣气焰。在经济学中有一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假冒伪

劣商品进入市场以后也会遵循该定律,将好的产品挤出市场,摧毁消

费者对市场的信任。所以品牌拥有者应从领导者开场坚决打假的信

-

念,从全社会和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要坚决打假而且要坚持长时间打

假。

其次,建立信用机制,营造安康的市场秩序

建立全国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

分享受守信的益处和便利,而制假售假的企业和个人由于不讲信用被

记录在案,导致其招标、贷款资格的丧失,融资本钱提高,从而加大

了制假者的制假本钱和风险,据此有效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产生。

再次,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息的透明度

为更好地使信息双向流动和多向流动,企业必须建立信息自我披

露制度。如出售药品和食品,须披露和消费者相关的所有信息,否则

就不让其产品进入市场。同时,消费者可通过上网查询,获得这些信

息并以此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政府要提供如技术标准信息、法律法规

信息、产品的卫生标准、环保标准、厂商履约的程度、所有机构效劳

的质量与其他方面的标准与信息的平台。通过这些免费或廉价的信息

来规市场、监视市场和开展市场,使假冒伪劣商品没有可乘之机。

四是要加强企业的根底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要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产生。目前,作为我国市场经济

主体的企业,正面临着国外市场剧烈竞争的严峻考验,要想在市场上

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抓质量,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根基,企业始终应把

追求国际领先的产品质量及优质效劳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中

之重。

五是要加强培育消费者的消费技能

消费者的消费技能包括根本消费技能、特殊消费技能和消费者权

益的保护能力。根本消费技能包括感知区分商品的能力,分析评价商

品的能力和购置决策的能力。具体的途径可通过消费者教育课堂或者

通过媒体教育来实现。在培育消费者技能方面应重点提高消费者感知

区分商品的能力、分析评价商品的能力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能力。

四、完毕语

假冒伪劣问题使市场经济的一种阶段性现象,对其进展治理,

-

了品牌拥有者的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全方面的积极努力,

取多方面的措施,来对假冒伪劣问题进展长期的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邹思奇. 维护品牌完善与假冒商品作斗争[J].生产

与管理. 2005. 3 44-46

[2]. 三资企业的"心病〞-来自外企的打假报告[J].

中国外资 2004.10 36-38

[3]欢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 人民

2003年版 250

[4]蔡远璐 .关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学分析

[J] .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225-28

[5]吴健安. 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 2000年版31

[6]. 论假冒伪劣与社会稳定的关系.**质量监视导

, 2000,(06) .

[7]王丽颖 何莉.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假冒伪劣现象的发

生机制.大学学报.2005.142-45

[8].防伪原理及防伪技术的开展趋势.安防科

.2003.1:19-22

[9]俊福,孔淑红.中国前沿问题报告.企业管理,2001

[10]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1998

[11]柴保国. 健全对假冒伪劣商品的长效监管机制.

商行政管理, 2003,(22) .

-

[12] 兰虹.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原因探析.师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 1994,(01) .

[13]王林昌,林峥. 论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失序成因

[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1,(10) .

[14] 王贤军. 强化市场监管职能 促进市场主体安康

开展[J].工商行政管理, 2003,(11) .

[15] 覃家源. 对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执行难的思考

[J].**质量监视导报, 2001,(01) .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08:37: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6/1201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