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199条下的合同解除权辨析

更新时间:2024-11-06 18:27:09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商务英语考试)

民法总则199条下的合同解除权辨析

【全文】

合同解除权和撤销权都属于形成权。形成权适用除斥期间,请求

权适用诉讼时效,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但是长期以前,

我国法律只规定了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为一年(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

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

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具有撤销权

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

合同法第九十五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

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

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

该权利消灭。”但我国法律在合同法之前并没有对合同解除权的除斥

期间或者行使期限做出规定。那么,在法律没有规定解除权行使期限

这样的前提下,合同法规定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可以约定,言下之意--

没有约定行使期限又没有法定行使期限,那么解除权就可以由解除权

人在任何时候随时解除;解除权既没有除斥期间又没有诉讼时效期间限

制。这样一来,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

且对方没有催告的情况下,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就变成了无限期。所以,

很多法官认为,既然对方没有催告,那么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可

以随时行使解除权,并据此作出判决。但是,这样判决带来的后果就

是当事人和司法随时可以解除合同,导致解除权的滥用,从而给合同

和交易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允许解除权人在过长的期限

内解除合同,动辄废止解除既有的合同关系,去恢复签订合同前的原

状,破坏了现存的法律秩序和正常的民事流转,又走到了公平正义的

反面。而且有悖于合同法总则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

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

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解除权的行使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解除权发生了才可以行

使;2、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以解除合同通知送达相对方为生效要件;3

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应有效期限内行使。为此,《关于

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第

二款作出了“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对方当事人没有

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

解除权消灭”的规定。从法理角度第一次明确了合同解除权的除斥期

间为一年。

从法理上而言,解除权和撤销权都属于形成权,形成权发生或者

产生之后的行使只能适用法定的除斥期间,而不能由合同当事人之间

自由约定。这跟合同当事人不能约定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只能由

法律强制规定是一个道理--规定请求权经若干年不行使而消灭,是为

了确保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民事关系的正常流转。如果请求权

永久存在,就会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民法规定权利行使或存续的期间,

主要目的在于稳定民事法律关系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仅有诉讼时

效期间的规定,尚不足以达到此项目的,因为诉讼时效并不适用于所

有的民事权利,而仅适用于请求权。而合同解除权或撤销权属于形成

权而非请求权,不能适用诉讼时效,若对此类权利的行使不设置时间

上的限制,民事法律关系仍将处于无限期的不确定状态。因此,各国

民事立法在诉讼时效期间之外还规定了除斥期间,也就是对形成权在

形成之后规定一个不变的存续期间,只要时间届满,不问其事由如何,

该项形成权即告消灭。

至此,我们方才明白,解除权作为形成权,其形成的条件是可以

约定的,但是其形成之后行使的期限是不能约定而只能由法律强制规

定的。合同法第九十五条是混同了形成权的形成(产生或发生)和形成权

的行使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一如买卖合同中,双方可以约定货款给付

的期限,但是不能约定给付期限届满后的诉讼时效期间是一个道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厘清法律概念和法律关系对正确立法和司法么

重要!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甲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其房

屋卖给乙,乙分期付款:从签订合同之日起付50%,余款在每年在12

31日之后的10个工作日内付10%分五年付清,如不在约定期限内

付款,甲有权解除合同。在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乙因故是在合同签

订后的第三日才支付给甲50%购房款,随后,在余款给付的三年里,

乙也没有按照约定在每年1231日之后的10个工作日内付10%

而是延误了十天到一个月不等时间才给付给甲。当合同履行到第三个

年头时,由于房价上涨,甲萌生了毁约的念头。恰好第四个年头,乙

又没有在10个工作日内付10%,于是甲立马将乙的10%购房款原路

退回并向甲发出解除合同通知,限令乙十天内腾退房屋走人。乙拒绝

腾退,甲起诉到法院要求乙腾退房屋。其实,这是甲乙之间在履行房

屋买卖合同中,双方以自己的事实合同行为变更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

乙不构成违约,且甲的合同目的已经实现。甲要求解除合同唯一的原

因就是想毁约获取不正当利益。由于这种情况很多,最高法院才在万

不得已的情况下突破合同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做出司法解释,明确了

合同解除权行使的除斥期间为一年--“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

约定……,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

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以维护房地产交易的稳定和

秩序。本案中,甲应当在合同签订的第二天就知道解除权已经发生了,

因为乙在合同签订当天按照合同约定给付50%的购房款,乙在这个时

候就已经违约了,按照合同约定,解除权产生、发生或者形成了。

在我国民法总则制订时,专家们吸取了经验,对解除权除斥期间

的概念进行了梳理。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

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

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

消灭。”这一规定跟合同法五十五条比较,就概念清晰了:1、既可以

由法律规定,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解除权产生(发生或者形成)的条件,

一旦法定或者约定的条件成就,解除权就产生和形成了;2、解除权形

成后,解除权的存续期间就是除斥期间,不能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

中断和延长的规定;3、存续期间届满,解除权就消灭,不再受人民法

院保护和救济。

尽管民法总则明确了解除权的行使是有除斥期间限制的,但民法

总则还是没有就解除权的除斥期间做出具体规定。所以我们在司法实

务中就只能类推适用民法总则关于撤销权的除斥期间和最高法院对房

屋买卖合同解除权的除斥期间做出的解释--民法总则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

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

之日起三个月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关于审理商品房买

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第二款关于“法

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

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

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7:02: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6/1154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