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5-01-10 23:57:00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昆山自考)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初犯: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3.投射作用:是个人将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的一种防御机制。



4.意志过程: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

意志过程



5.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



6.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



7.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8.天生犯罪论: 龙勃罗梭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以此提出了天生犯罪论。



9.虞犯: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



10.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惧、欲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或社会的需要采取亲近还是疏远的态度的过程



11.挫折攻击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12.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13.事实的犯罪行为: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是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15.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



16.虞犯: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



17、个性心理: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18、自卑感论:人具有保护自己、追求优越的本能,的权利欲,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形成自卑感。



19、偶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



20、团体常模: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3:1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6/1145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