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法释〔2006〕3号)
为正确适用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司法》,对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中,具体适用公司法的有关问题规定
如下:
第一条 公司法实施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和新受理的民事案件,其民事行为或事
件发生在公司法实施以前的,适用当时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第二条 因公司法实施前有关民事行为或者事件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如当时的
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时,可参照适用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原告以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事由,向人民法院
12
提起诉讼时,超过公司法规定期限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条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的180日以上连续持股期间,应为股东向人民法院
提起诉讼时,已期满的持股时间;规定的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是指两个以上股
东持股份额的合计。
第五条 人民法院对公司法实施前已经终审的案件依法进行再审时,不适用公司法的
规定。
第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1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
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2
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
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法释〔2008〕6号)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结合审判实践,就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解散和清
算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 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以下列事由之一
3
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一)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
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
重困难的;
(四)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
股东以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
债务,以及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等为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
院不予受理。
第二条 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同时又申请人民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的,人民法院对
其提出的清算申请不予受理。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在人民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后,依据公
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和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自行组织清算或者另行申请人民法院对公司
进行清算。
第三条 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或者证据保全的,在股东
提供担保且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予以保全。
第四条 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当以公司为被告。
原告以其他股东为被告一并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将其他股东变更为第三
人;原告坚持不予变更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原告对其他股东的起诉。
原告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当告知其他股东,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其他股东
或者有关利害关系人申请以共同原告或者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第五条 人民法院审理解散公司诉讼案件,应当注重调解。当事人协商同意由公司或者
股东收购股份,或者以减资等方式使公司存续,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
民法院应予支持。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使公司存续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3
4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
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4
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而解散的,应当在
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
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
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2
经人民法院调解公司收购原告股份的,公司应当自调解书生效之日起六个月内将股份转
让或者注销。股份转让或者注销之前,原告不得以公司收购其股份为由对抗公司债权人。
第六条 人民法院关于解散公司诉讼作出的判决,对公司全体股东具有法律约束力。
人民法院判决驳回解散公司诉讼请求后,提起该诉讼的股东或者其他股东又以同一事实
和理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七条 公司应当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
成立清算组,开始自行清算。
有下列情形之一,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组进行清算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一)公司解散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
(二)虽然成立清算组但故意拖延清算的;
(三)违法清算可能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股东利益的。
具有本条第二款所列情形,而债权人未提起清算申请,公司股东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
组对公司进行清算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司清算案件,应当及时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
清算组成员可以从下列人员或者机构中产生:
(一)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二)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
(三)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中具备
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
第九条 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股
东的申请,或者依职权更换清算组成员:
(一)有违反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行为;
(二)丧失执业能力或者民事行为能力;
(三)有严重损害公司或者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第十条 公司依法清算结束并办理注销登记前,有关公司的民事诉讼,应当以公司的名
义进行。
公司成立清算组的,由清算组负责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尚未成立清算组的,由原法定
代表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
第十一条 公司清算时,清算组应当按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将公司解散
5
清算事宜书面通知全体已知债权人,并根据公司规模和营业地域范围在全国或者公司注册登
记地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进行公告。
清算组未按照前款规定履行通知和公告义务,导致债权人未及时申报债权而未获清偿,
债权人主张清算组成员对因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5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
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
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
3
第十二条 公司清算时,债权人对清算组核定的债权有异议的,可以要求清算组重新核
定。清算组不予重新核定,或者债权人对重新核定的债权仍有异议,债权人以公司为被告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十三条 债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报债权,在公司清算程序终结前补充申报的,清
算组应予登记。
公司清算程序终结,是指清算报告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完毕。
第十四条 债权人补充申报的债权,可以在公司尚未分配财产中依法清偿。公司尚未分
配财产不能全额清偿,债权人主张股东以其在剩余财产分配中已经取得的财产予以清偿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债权人因重大过错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的除外。
债权人或者清算组,以公司尚未分配财产和股东在剩余财产分配中已经取得的财产,不
能全额清偿补充申报的债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 公司自行清算的,清算方案应当报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确认;人民法院
组织清算的,清算方案应当报人民法院确认。未经确认的清算方案,清算组不得执行。
执行未经确认的清算方案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公司、股东或者债权人主张清算
组成员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组织清算的,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六个月内清算完毕。
因特殊情况无法在六个月内完成清算的,清算组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时,发
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制作有关债务清偿方案。
债务清偿方案经全体债权人确认且不损害其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人民法院可依清算组
的申请裁定予以认可。清算组依据该清偿方案清偿债务后,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裁定终结清
算程序。
债权人对债务清偿方案不予确认或者人民法院不予认可的,清算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
申请宣告破产。
第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
清算组开始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债权人主张其在造成损失范围
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
财产、帐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上述情形系实际控制人原因造成,债权人主张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十九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
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者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
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4
第二十条 公司解散应当在依法清算完毕后,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
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
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股东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
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
以支持。
第二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
控制人为二人以上的,其中一人或者数人按照本规定第十八条和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承担
民事责任后,主张其他人员按照过错大小分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二十二条 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算财产。股东尚未缴纳的出
资,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条和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
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
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
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第二十三条 清算组成员从事清算事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给公司或
者债权人造成损失,公司或者债权人主张其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
一以上股份的股东,依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以清算组成员有前款所述行
为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公司已经清算完毕注销,上述股东参照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直接以清
算组成员为被告、其他股东为第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十四条 解散公司诉讼案件和公司清算案件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公司住所
地是指公司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公司办事机构所在地不明确的,由其注册地人民法院管
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县、县级市或者区的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公司的解散诉讼案件和公
司清算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地区、地级市以上的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公司的解散诉讼
案件和公司清算案件。
5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法释〔2011〕3号)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结合审判实践,就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设立、出
资、股权确认等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作出如下规定。
第一条 为设立公司而签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认购出资或者股份并履行公司设立职责的
人,应当认定为公司的发起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的股东。
第二条 发起人为设立公司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合同相对人请求该发起人承担合
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成立后对前款规定的合同予以确认,或者已经实际享有合同权利或者履行合同义务,
合同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 发起人以设立中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公司成立后合同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
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成立后有证据证明发起人利用设立中公司的名义为自己的利益与相对人签订合同,
公司以此为由主张不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相对人为善意的除外。
第四条 公司因故未成立,债权人请求全体或者部分发起人对设立公司行为所产生的费
用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部分发起人依照前款规定承担责任后,请求其他发起人分担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其他
发起人按照约定的责任承担比例分担责任;没有约定责任承担比例的,按照约定的出资比例
分担责任;没有约定出资比例的,按照均等份额分担责任。
因部分发起人的过错导致公司未成立,其他发起人主张其承担设立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和
债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过错情况,确定过错一方的责任范围。
第五条 发起人因履行公司设立职责造成他人损害,公司成立后受害人请求公司承担侵
权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未成立,受害人请求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或者无过错的发起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有过错的发起人追偿。
第六条 股份有限公司的认股人未按期缴纳所认股份的股款,经公司发起人催缴后在合
理期间内仍未缴纳,公司发起人对该股份另行募集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募集行为有效。
认股人延期缴纳股款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请求该认股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
持。
第七条 出资人以不享有处分权的财产出资,当事人之间对于出资行为效力产生争议的,
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予以认定。
以贪污、受贿、侵占、挪用等违法犯罪所得的货币出资后取得股权的,对违法犯罪行为
予以追究、处罚时,应当采取拍卖或者变卖的方式处置其股权。
6
第八条 出资人以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资,或者以设定权利负担的土地使用权出资,公司、
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主张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在指
定的合理期间内办理土地变更手续或者解除权利负担;逾期未办理或者未解除的,人民法院
应当认定出资人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
第九条 出资人以非货币财产出资,未依法评估作价,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
请求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委托具有合法资格的评估机构对该财产评
估作价。评估确定的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出资人未依法全
面履行出资义务。
第十条 出资人以房屋、土地使用权或者需要办理权属登记的知识产权等财产出资,已
经交付公司使用但未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主张认定出资人未
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当事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办理权属变更手续;在前述
期间内办理了权属变更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已经履行了出资义务;出资人主张自其
实际交付财产给公司使用时享有相应股东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出资人以前款规定的财产出资,已经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但未交付给公司使用,公司或者
其他股东主张其向公司交付、并在实际交付之前不享有相应股东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一条 出资人以其他公司股权出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出资人已
履行出资义务:
(一)出资的股权由出资人合法持有并依法可以转让;
(二)出资的股权无权利瑕疵或者权利负担;
(三)出资人已履行关于股权转让的法定手续;
(四)出资的股权已依法进行了价值评估。
股权出资不符合前款第(一)、(二)、(三)项的规定,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
请求认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该出资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间内采取补
正措施,以符合上述条件;逾期未补正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
股权出资不符合本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请求认
定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
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
(二)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
(三)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
(四)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
(五)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
第十三条 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
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
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
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7
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
讼的原告,请求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的发起
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股东在公司增资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
讼的原告,请求未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而使出资未缴足的董事、高级
管理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
告股东追偿。
第十四条 股东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返还出资本息、协助抽逃出
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
持。
公司债权人请求抽逃出资的股东在抽逃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
担补充赔偿责任、协助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对此承担
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抽逃出资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
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五条 第三人代垫资金协助发起人设立公司,双方明确约定在公司验资后或者在公
司成立后将该发起人的出资抽回以偿还该第三人,发起人依照前述约定抽回出资偿还第三人
后又不能补足出资,相关权利人请求第三人连带承担发起人因抽回出资而产生的相应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六条 出资人以符合法定条件的非货币财产出资后,因市场变化或者其他客观因素
导致出资财产贬值,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请求该出资人承担补足出资责任的,人
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七条 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公司根据公司章程或者
股东会决议对其利润分配请求权、新股优先认购权、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等股东权利作出相
应的合理限制,该股东请求认定该限制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全部出资,经公司催告缴纳或
者返还,其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或者返还出资,公司以股东会决议解除该股东的股东资格,
该股东请求确认该解除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前款规定的情形下,人民法院在判决时应当释明,公司应当及时办理法定减资程序或
者由其他股东或者第三人缴纳相应的出资。在办理法定减资程序或者其他股东或者第三人缴
纳相应的出资之前,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或者第十四条请求相关当事人承担相应
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九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对
此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
院应予支持;公司债权人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向该股东提起诉讼,同时请求前述受让
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受让人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责任后,向该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追偿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8
第二十条 公司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公司或者其他股东
请求其向公司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返还出资,被告股东以诉讼时效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
法院不予支持。
公司债权人的债权未过诉讼时效期间,其依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二款
的规定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的股东承担赔偿责任,被告股东以
出资义务或者返还出资义务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之间对是否已履行出资义务发生争议,原告提供对股东履行出资义
务产生合理怀疑证据的,被告股东应当就其已履行出资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其股东资格的,应当以公司为被告,与案
件争议股权有利害关系的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之间对股权归属发生争议,一方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享有股权的,
应当证明以下事实之一:
(一)已经依法向公司出资或者认缴出资,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
(二)已经受让或者以其他形式继受公司股权,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依法履行出资义务或者依法继受取得股权后,公司未根据公司法第
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
当事人请求公司履行上述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五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
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
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
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
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
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六条 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
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
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处理。
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
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七条 公司债权人以登记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其对
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股东以其仅为名义股东而
非实际出资人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名义股东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后,向实际出资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八条 股权转让后尚未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原股东将仍登记于其名下
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受让股东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
9
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处理。
原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受让股东损失,受让股东请求原股东承担赔偿责任、对于未及时办
理变更登记有过错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实际控制人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
持;受让股东对于未及时办理变更登记也有过错的,可以适当减轻上述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或者实际控制人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冒用他人名义出资并将该他人作为股东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冒名登记
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被
冒名登记为股东的承担补足出资责任或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部分的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
不予支持。
10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07:15: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6/1101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