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的定义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5-01-06 09:48:49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2013年中秋节放假)

When you can't fight daddy, you can only do it hard!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

交通肇事的定义是什么?

导读: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

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

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交通肇事所致的社会危害性达到

一定程度,符合刑法中交通肇事罪规定的定罪条件的,要依法追

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法律责任。

一、交通肇事的定义是什么

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

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

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交通肇事所致的社会危害性达到

一定程度,符合刑法中交通肇事罪规定的定罪条件的,要依法追

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法律责任。

二、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 “交

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

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

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

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

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案例1〉:孙某驾驶两轮摩托

车驮载其朋友刘某(二人均喝酒过量)超速行驶时,因路上颠簸,

刘某从摩托车上跌落头部着地,致颅脑损伤而当场死亡。而当时

孙某对此一无所知,仍然继续驾车狂奔,直至被人发现将其截获。

本案中,孙某虽然离开了现场,但因其主观上对刘某坠地身亡这

一交通事故并不“明知”,故不宜认定其“交通肇事后逃逸”,

只能认定其构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

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

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而装作不知道,逃离事

故现场的,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

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

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众的殴打

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

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

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

不纵。如〈案例2 〉:司机宋某违章驾车,将一行人于某撞死,

正当宋某对于某进行抢救时,于某的亲友及当地众闻讯赶到,

持械对宋某进行殴打。宋某被逼无奈,驾车逃离现场,直接到当

地公安派出所报案。本案中,宋某的逃跑行为就不能认定为“交

通肇事后逃逸”。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

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

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这里有争议,有人认为仅仅将其限定为逃离“事故现场”,

而实践中大多数并不拘泥于“事故现场”,而是与“不向公安机

关报案”的行为一并来考虑的,总之,要看具体情节。

首先,我们要知道发生交通肇事往往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

财产损失,而此时根据造成的损害情况严重程度不同,肇事者对

事故承担的责任不同,才能确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所以,并

非只要发生了交通肇事的,就一定以交通肇事罪来论处,必须要

区分不同的情况加以分析,之后才能定罪处罚。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23:3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6/102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