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2入户新规
深圳40年的发展,从“春运”的变化可见一斑。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让中国流动人口逐渐庞大起来。春节期间,
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迁徙,被称为
“春运”。
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比近七成,春运压力相当大。火
车票一票难求,回家过年对深圳人来讲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上世纪八到九十年代,许多深圳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买火车票
通宵排队。因为买票人太多,只能出动武警来维持秩序。数千排队买票的
人被分成若干个100人左右的方队缓缓前行,以避免拥挤造成踩踏事故的
发生。夜晚气温较低,排队的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带着小塑料凳,还要准
备一些食物以免挨饿。因为出入不方便,上厕所都成问题。好不容易排队
到售票窗口,可票卖完了,只能等第二天排队继续“战斗”。
买票难,乘车也不容易。那时,没有座位的站票比较多,绿皮车车厢
内非常拥挤,走廊上、厕所里都挤得满满当当的。那时,物资还比较紧缺,
旅客都是大包小包,肩挑背扛地将大彩电、电脑、美食、服装和当时很受
欢迎的港货往家乡搬。
如今,深圳“春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回家过年的交通方
式有高铁、飞机、长途大巴、私家车等多种选择;在家坐着,用手机就可
以网上购票,刷脸就可以上车、上飞机,不再熬夜排队买票了;快递、电
子商务迅速发展,网上购物应有尽有,非常方便,再也不用大包小包往家
背东西了。你完全可以穿着时装,优雅地坐高铁或坐飞机回家过年,尽情
享受轻松返乡的感觉。
从“春运”的变化可看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
经济特区给了我新梦想
“如果不是在深圳,我可能早就放弃了。经济特区鼓励创新、宽容失
败的环境和无数创业路上的同行者,让我充满了追逐梦想的勇气。”
见到周剑之前,对这位大名鼎鼎的“机器人爸爸”和他的优必选科技
公司,记者已是耳熟能详:2022年央视春晚上,优必选的540台Alpha
机器人集体起舞;2022年央视春晚开场表演,24只Jimu机器狗惊艳亮
相;2022年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6台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与明星
们同台竞技。来到优必选,记者很期待见到更新奇的机器人产品。
“这是优必选的第一个机器人样机,技术上没问题,但在量产前连续
开了四次模,都失败了,仅这一项就耗资千万元。”刚见面,周剑向记者
展示的却是他创业之初的“痛”。在公司初创期,这样的失败打击几乎让
优必选垮掉。“如果不是在深圳,我可能早就放弃了。经济特区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无数创业路上的同行者,让我充满了追逐梦想的勇气。”
这次创业前,周剑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他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
家庭,大学期间就获得首届德国迈克威力最高奖学金赴德国留学,学业完
成后被迈克威力集团收至麾下,凭借出的工作能力,周剑仅用四年就成
为最年轻的中国大区经理。2002年,周剑与另外两位合伙人开设工厂,
为迈克威力等厂商定制生产设备,利润非常可观,他开始在深圳购置房产。
2022年,一次参加国外机器人展会的经历,给周剑的人生带来转折。
这次展会上,一台可以模拟各种动作的人形机器人引起周剑的好奇心。他
想买,但外商非但不卖,甚至都不让靠近看。这让周剑心中格外难受,他
暗下决心,在深圳开始机器人项目创业历程,“看都不让看,那我就一定
要做得比你好!”
研发人形机器人一直是机器人学者和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梦想。凭着一
腔热情闯入机器人行业的周剑发现,这次创业的难度超乎想象。很快,
2000万元被周剑全部花完。
“当时不懂融资,都是靠自己借钱、押房子去筹措资金,走着走着,
发现钱根本不够用,只能卖房子。”从2022年到2022年,周剑靠借钱和
卖房子支撑机器人项目运转,投入大却不见任何收益。
卖掉第一套房子时,周剑没有多心疼,但父母觉得不对劲了。“爸妈
当了一辈子老师,现在靠退休工资生活,在他们的观念里,这么折腾就是
不务正业,现在居然还要卖房子,更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来自父母和工厂合伙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家纷纷劝说周剑放弃机器
人项目,但周剑仍然坚持,作出了一个几乎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把工
厂的股份卖掉,并将自己在深圳购置的房产和轿车全部卖掉,筹措资金投
入机器人项目。年迈的父母见儿子不听劝,一气之下离开深圳回了上海。
“2022年卖掉最后一套房子时,感觉非常糟糕,资金上陷入困境,
还要面对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周剑说。
“还好,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周剑说,“深圳的机器人项目创业
团队非常支持我,大家一致认为项目已经有眉目了,这时停下来太可惜了。
于是我们坚持了下来。”
2022年3月31日,优必选科技公司在深圳南山区的香港理工大学产
学研大楼成立,周剑重整行装再出发。当年秋天,为了筹集资金,周剑抱
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创投活动,出乎他意料的是,凭借开模才开到一半的
样机,优必选就陆续拿到了2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当时听到投资人说
了一句温暖的话,‘你把全部身家都投进去了,我还怕什么呢’”周剑感
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托举着他飞向梦想。
2022年,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办公环境,周剑想把公司搬到南山
智园,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租金优惠,但当时处于创业期的优必选,在纳
税额等方面还不满足园区入驻条件。园区负责人对公司进行了全面“摸底”
后,认为智能机器人正是深圳积极布局的“未来产业”,破格让优必选入
驻。“在深圳,政府高度重视创新,不是靠发文件开大会,而是落实到每
一个具体行动。”周剑说。
在深圳经济特区这个成就梦想的舞台上,优必选一直在加速奔跑:自
主研发的伺服驱动器诞生了,成本降到进口产品的几十分之一;第一台机
器人Alpha诞生了,教育机器人JimuRobot、悟空、商用服务机器人
Cruzr(克鲁泽)、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Walker等接踵而至……
每当工作累了的时候,周剑喜欢透过办公室窗户向外远眺。几年前还
是一片旧工业区的南山智园,如今已成为高科技产业园,有众多创新企业
进驻。周剑真切地感受到,一路走来,怀揣创新梦想的同行者正越来越多。
40年前,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对全国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值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
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
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一周年之际,回首四十年来的征程,时光飞逝,风云
激荡,光阴荏苒,许多场景远去而模糊,催人奋进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到底是哪些精神力量,引领你千里迢迢选择深圳,从你在踏上深圳的
那一刻,就有了深深的共鸣,支持着你披荆斩棘、百折不挠选择坚守一个
人,从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一座城,从边陲小镇到现代都市。四十年的
时光,在这里沉淀下催人奋进的观念,铸成这座城市的阳光气质。勇立改
革潮头的深圳经济特区,忘不了“三天一层楼”的崛起速度,深圳人也忘
不了在“深圳时间”里的拼搏身影和光辉岁月。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深圳喊出的众多口号中,作为
“深圳速度”的前奏,该句最为人所熟知。1981年底,这句口号被竖立
在了蛇口工业区门口。1982年11月22日,该句口号出现在《深圳特区
报》头版,引起了轰动,从那时起冲出深圳,走向全国。四十年来,深圳
人拼搏进取,锐气如初,吸引了着众多人才纷至沓来,在这里挥洒汗水、
奉献青春。深圳是一座慢不下来的城市,走在深圳街头,深圳人的匆匆步
伐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最真实写照。
“来了就是深圳人”。2022年,为纪念特区成立30周年,深圳报业
集团启动“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观念”评选活动。“来了就是深圳人”
因其开放和包容的价值观,成为深圳人感触最深的一句口号。这句简单质
朴的口号散发着浓浓的草根味道,表达着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内心对
归属感的深沉呼唤,也代表着深圳的包容性格以及移民城市的独特气质。
这些年来,深圳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深圳市民福祉日益增进。在深
圳,都市生活便利舒适、环境整洁美丽、“办事不求人”、有多大努力就
有多大回报……每次想离开,每次却又离不开。
宏大的社会变革往往发端于社会基层,最深邃的哲理往往是最直白的
语言。时间为生命所承载,塑造着深圳经济特区的文化品格,也指引着后
来者不断地创造“深圳奇迹”。岁月变迁,深圳敢为天下的精神内核代代
传承。我们要不断用新观念引领旧观念,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
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
无阻,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岗厦村民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改革巨变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
起来
筑牢城中村疫情防线,组织复商复市,稳增长保繁荣;推进雨污分流,
环境提升,物业增收;组织村民股东到国外考察开眼界,村民福利件件暖
心。岗厦老村民文老伯说起岗厦股份合作公司给村民办的实事,连连称好。
搭上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年的列车,岗厦村民实现了从站起来
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变。村民代表纷纷表示,岗厦股份合作公司是
全体股民共同富裕的集体经济大平台,公司董事会是改革开拓的好班子,
是为股民谋福利办实事的大管家。
OEAVEUE卓越中心是岗厦城中村改造带来的CBD时尚新亮点。
大湾区时尚打卡地落户岗厦
岗厦村地处深圳CBD核心地带,是深港交流的前沿。而在改革开放前,
村民长年靠耕种上千亩田地为生。单一的农业收成仅能维持基本温饱,稻
田产量不够还要种蕃薯备杂粮。正是特区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岗厦村带来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在这片土地上,昔日的低矮村屋变成了白领出入
的摩天大楼,昔日的农桑田地变成了中央商务区。岗厦村如今整体融入到
中心区板块,是深港河套片区科技合作的前沿片区,是深圳金融中心、文
化中心、商业中心的新引擎。
岗厦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文晓阳表示,1992年深圳农村城市化全面
铺开,岗厦股份合作公司挂牌成立,岗厦村民从洗脚上田变为洗脑进城。
岗厦股份合作公司团结带领股民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抓住工业化、城市
化、现代化的机遇,集体经济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从创富到创新的历史
性转变。
2022年年底,深圳CBD沉浸式街区购物中心——OneAvenue卓悦中心
盛大开业,成为深圳新商业和大湾区时尚打卡地。该商业中心正是岗厦河
园片区城市更新十年磨一剑的成果之一。
该中心位于福田中心区,会展中心站等四个地铁站的直达区,形成4
个Mall(时尚商场)+1条大街+2个独栋的开放式商业组团模式,一条800
米长、90米宽的漫步式“中央大街”将其串联。整个Mall从建筑到陈设
呈现出5G时代的时尚感。来自海外的岗厦宗亲代表表示,这个商业综合
体就是放到香港、伦敦、纽约都是现代时尚的标杆,展示了新时代深圳建
设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气魄。
2022年岗厦河园旧村改造进入物业返回阶段,岗厦项目返回商业面
积整体融入到CBD大时尚大品牌。2022年公司董事会会同监事会、集体
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全体股东有效推进了岗厦河园旧村改造收官验收工
作。返建物业岗厦城04地块于2022年12月通过深圳市规土委审查,签
发《深圳市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岗厦城04地块返建物业包括住
宅,商业以及相关配套等顺利通过了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竣工验收,
全部合格。
岗厦村由河园片区和楼园片区两大重点组成,河园片区树起了城市更
新标杆,楼园片区更新也将启航。2022年6月,岗厦股份合作公司根据
《福田区股份合作公司城市更新项目引入合作开发主体工作规程(试行)》
的规定,推进岗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通过深圳市联合交易所平台的竞争
性谈判,引入深圳市京基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岗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
的合作开发主体。2022年6月10日,该公司召开股东代表大会,表决岗
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同意与深圳市京基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深
圳市福田区岗厦村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合作开发协议书》补充协议,顺
延原协议形成合力。
2022年岗厦楼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顺利推进,基本完成片区内房屋
的测量工作。2022年根据岗厦村与开发商的协议和工作计划,将向福田
区城市更新局申报计划立项。股东代表纷纷表示,要继续支持楼园片区城
市更新,把岗厦建成深港科技合作前沿的宜居社区幸福社区。
“深圳是人们艰苦奋斗建设起来的,不是跳迪斯科跳出来的。”今年
82岁的祝希娟回忆着初入深圳特区时的拼搏奋进,用“拳打脚踢”来形
容。
1983年,已凭借电影《红娘子军》中“吴琼花”一角名满天下、
摘得中国首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项的祝希娟,南下深圳“二次创业”,
担任深圳电视台副台长,为特区的电视事业开天辟地。之后的三年,深圳
电视台在一片荒草湖边拔地而起,多部反映特区建设的电视剧横空出世,
创造着文化界的“深圳速度”。
不惑之年到深圳二次“创业”
1983年,深圳向全国12大城市广募人才。那一年,祝希娟45岁。
“深圳来上海贴出招聘布告时,我刚随中国电影代表团从意大利考察归来。
当时,意大利电视正欣欣向荣。但在中国,电视还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兴许深圳这次的招聘是我转型做电视导演的契机。”于是,已迈入不惑之
年的祝希娟下定决心:举家搬到深圳。
同年11月,祝希娟来到热火朝天进行建设的深圳,担任深圳电视台
副台长,主管文艺。“现在想想,那时工作是真的苦,深圳的夏天阳光猛
烈,在铁皮房子吹着电风扇工作,最满足的事不过是中午吃上一碗从中英
街买来的熟泡面还有沙丁鱼罐头。”
1984年1月1日,在祝希娟和同事们奋斗下,深圳电视台正式诞生,
从筹建到正式开播只用了3个月时间。祝希娟骄傲地说,这就是“深圳速
度”。
为特区建设史留下珍贵影像
改革开放初始,深圳居民大多看香港电视,每天只有半小时中央台的
转播,还是由广东台中转过来的。要守住文化阵地,祝希娟憋着一股“红
娘子军”的倔强劲儿,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中着手电视剧拍摄。
祝希娟到深圳两年,就在深圳电视台出品了八部电视剧、一部电影,
题材大都是反映深圳人民开拓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如电视剧《华灯初
照》取材于东湖宾馆改革的事例;电视剧《爱在故乡》则描写了一位爱国
华侨形象;电视剧《升华》反映工程兵如何支援四化建设。这些电视剧就
地取材,来自现实的生活。
“通过这些电视剧,人们可以看到,深圳是人们艰苦奋斗建设起来的,
不是跳迪斯科跳出来的。”祝希娟把镜头对准建设深圳的劳动人民,为如
今的特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
1989年9月,深圳电视台成立了电视艺术中心,祝希娟担任中心主
任,之后5年时间,中心完成了20多部电视剧。其中,她凭借《特区少
年》《超越生命》和《大风警报》3部电视连续剧,一口气拿下“飞天
奖”3个大奖。
“向前进”的脚步不停歇
60岁学英语,65岁拿驾照,78岁主演《大雪冬至》,82岁主演《空
巢》,祝希娟1998年退休后,“向前进”的脚步依旧继续。
今年5月10日,由祝希娟主演的院线电影《空巢》在快手短视频平
台上线,这是广东省第一部与网络平台合作的院线电影。这部关注空巢老
人生活的现实电影,通过手机屏幕走进千家万户,讲述着一位老教师和外
来务工小伙子的“救赎”故事。半年的准备,46天不下场拍摄,82岁的
祝希娟用敬业精神刻画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敬业形象。
自2022年拍摄《大雪冬至》时,祝希娟就开始关注“空巢老人”问
题。“现在从我们这代起,养老观念要改变,选择的养老方式要独立自主。
我常常跟身边的人说,人不是为了下一代活着,得为自己活。”祝希娟说。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5:1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6/100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