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代持问题及解决方式

更新时间:2024-11-07 01:43:32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诗经采薇翻译)

股权代持问题及解决方式

“股份代持”问题是企业首发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中都会

经常碰到的问题,而且往往会拖慢项目进度。在企业上市过

程中,该问题的出现可能会损害到拟上市公司股权的清晰性,

进而可能引起很多的利益纠葛和法律纠纷,所以证监会对此

一直是明令禁止的。同样,对于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来说,

全国股转系统也明确要求企业清理好股权代持问题。

一、股权代持的原因分析

关于股份代持的原因,我们总结出如下几点:

1)某些人的身份当时不适合做股东,通过代持间接

向企业投资;

2)实际投资者人数太多,将一个团体的股份放在一

个人身上,既保证了工商程序的简便也便于员工管理;

3)为了相互担保银行融资,通过代持的方式设立多

家非关联企业;

4)为了规避法律的某些强制性规定,采取代持形式

完成投资或交易。

二、股权代持的法律效力及风险

1、股权代持的法律效力

我国《公司法》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关于股权代持的条款,

关于股权代持的法律效力主要规定在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有限

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

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

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该规定说明股权代持协议只要不违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

定的情形,应当是有效的。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具体规定为:“有下情形之一

的,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

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

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同时,《公司法

解释三》对于委托持股安排中易引发争议的投资权益归属、

股东名册变更、股权处分等事项也进行了规定,这从侧面认

可了委托持股本身的合法性。

2、股权代持存在的法律风险

1)股权代持协议被认定为无效的法律风险。根据以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及《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如果设定股权

代持的目的在于恶意串通、损害第三方利益、以合法形式掩

盖非法目的或规避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则股权代持

协议通常就会被认定为无效,因而更容易引发法律纠纷。比

如,外资为规避市场准入而实施的股权代持或者以股权代持

形式实施的变相贿赂等,该等股权代持协议最终可能认定为

无效,公司也有可能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名义股东被要求履行公司出资义务的风险。由于

代持协议的效力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此名义股东承担公

司的出资义务。如果出现实际投资人违约不出资,那么名义

股东面临着必须出资的风险。在实践中,也存在出资不实被

公司或善意第三人要求补足出资的情形,这种情形下名义股

东不得以代持协议对抗议公司或者善意第三人。虽然,名义

出资可以在出资后向隐名股东追偿,但也不得不面对诉讼风

险。

3)税收风险。在股权代持中,当条件成熟、实际股

东准备解除代持协议书时,实际出资人和名义股东都将面临

税收风险。通常而言,税务机关往往对于实际投资人的一面

之词并不认可,并要求实际股东按照公允价值计算缴纳企业

所得税或者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9

对于企业个人代持股的限售股征税问题进行了明确。具体而

言,因股权分置改革造成原由个人限售股取得的收入,应作

为企业应税收入计算纳税。依照该规定完成纳税义务后的限

售股转让收入余额转付给实际所有人时不再缴税。然而,国

家税务总局公2011年第39号文件仅适用于企业转让上市公

司限售股的情形,对于实际生活当中普遍存在其他代持现象

仍存在双得征税的风险。

4)面临公司注销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存于外商作为

实际出资人的股权代持情形中。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外商投资企业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设立。为规避这种行政审

批准,存在一些外商投资者委托中国境内自然人或法人代为

持股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纠纷,根据相关审判实

务,相关代持协议效力能够得到认可,但实际出资人不能直

接恢复股东身份,需要先清算注销公司,再经相关部门审批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三、新三板对股权代持的态度

在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股权代持是一直绝对的禁区。

对上市公司而言,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的诚信和经营状

况直接影响到股市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和千百万股民的切身

利益。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

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

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因而,“股权

清晰”成为证监会禁止上市公司出现代持现象的理论依据。

同时,股权代持在新三板挂牌中也是不允许的。《全国中小

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中明确要求挂牌公司要“股权

明晰”。《证券法》及其他与企业上市、挂牌相关的法律、

法规和规章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股权代持这一行为本身是无

效的,因而监管部门为确保满足“股权清晰”的监管审查口

径,也只是要求公司对股权代持的行为进行清理,但并未否

认股权代持本身的合法性。但为了防止因股权代持引发不必

要的纠纷,进而对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进行“清理”是必须的。

四、充分信息披露排除新三板挂牌实质性障碍

目前新三板挂牌规则要求拟挂牌公司对股权代持进行

彻底清理,而目前的清理,基本上都是采取股权转让的方式。

那么是否只要企业存在股权代持就不允许新三板挂牌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股权代持目前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如果存在股权代持就一刀切的否定,那是不符合实际情况和

企业挂牌的最终目的。清理不是目的,只是实现企业上市和

防止股权纠纷的重要手段。企业不论登陆哪个层次的资本市

场,都应首先强调信息披露,即:只要企业将问题说清楚讲

明白就是可行的。之所以强调信息披露,是因为即使存在股

权代持的情形,只要企业进行充分信息披露,并采取必要的

措施把问题解决掉,之后就不再构成新三板挂牌的实质性障

碍。

信息披露最主要关注以下几点:①股份代持的原因;②

股份代持的具体情况;③股份代持可能存在的后果,如果引

起争议或者诉讼是否会导致股权大幅变动甚至是实际控制

人变更;④股份代持没有及时解除的原因和障碍(比如成本

太高或者时机不够成熟);⑤股份代持解除的具体时间和方

案,以后如果存在问题,后续有什么解决措施。

总之,通过披露股权代持情况,同时给出解除代持的具

体方案,股权代持问题就是可以解决的。如果企业充分披露

了股权代持的相关情况并且愿意承担可能出现的后果,同时

市场投资者等参与者能够认知并判断这种风险,那么对于负

责审批口径的监管机构来说,就不会一刀切地禁止这样的情

形。当然,如果企业愿意主动披露并接受监管的话,监管机

构也应该适当放权给市场进行博弈和取舍,让资本市场更加

透明、开放。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9:2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3/959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