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观题训练

更新时间:2024-11-07 02:41:41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译林少儿英语)

必修二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观题训练

1 在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当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数字化为

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正在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和投资布局的战略高地。

2018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

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新基建”成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期间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3月,中央政治局常

委会明确强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具有蕴含技术与知识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渗

透能力等特点,能催生大量创新型应用型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职业;还能够大幅提

高我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养老和环保等领域的规模和质量。总之,“新

基建”带动面广,具有巨大的驱动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使其成为我国从顶层规

划到社会投资的“风向标”。

当前,欲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更需理性、谨慎、有序、稳健地发展。大量

的资金及企业进入“新基建”领域,易引发盲目扩建、恶性竞争、标准混乱等风险,

更需国家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管和调控。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分析“新基建”所具有的驱动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2)政府应如何通过履行经济职能确保“新基建”的稳步推进。

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往年不同,

今年的计划指标没有设置经济增长具体目标,而是把稳就业保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国

家通过放款减税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为促进高校

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帮扶残疾

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体就业等稳就业措施,中国成为今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

的经济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稳就业体现了哪一个新发展理念?分析国家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

(2)请你从政府职能的角度,为解决特殊时期就业问题提出两条建议。

3 材料一: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我国数

字经济主要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构成。下图是近几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的情况。

材料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

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36.2%.2005

年这一比例仅为14.2%;2019年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7%成为驱动中

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在过去十五年间,中国数字经济持续扩张,催生出大量

就业岗位,在中国官方新发布的9个新职业中,有4个和数字经济密切相关∶区块链

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在线学习服务师。这不仅有助于进

一步开辟就业新空间,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服务业领域数字经济发展

领先,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服务产业数字化发展迅猛,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巨

;2019年,中国实物网上零售额达8.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已启动大规模"新基建"计划,主要科技企业都加入了当前的数据中心

建设热潮。中国的数字经济正进入与实体经济融合范围不断拓展、程度不断深化、结

构不断优化的新阶段。在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数字经济将继续成为驱动中国

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分析数字经济是如何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的。

4 2018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2019年,“新

基建”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入2020年,中央级别的政府会议多次提及“新

基建”,“新基建”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 新型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

能源充电桩、高铁与轨道交通、特高压、物联网等多方面内容,与信息智能技术紧密

关联,具有集约智能、绿高效等特点,简称“新基建”。加快推进“新基建”,就

是通过提升硬件基础能力给创新加力添火,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模式的孵化、

新业态的涌现。

材料二 202071日,《经济参考报》认为,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加

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界期待“新基建”成为经济发展

的重要引擎。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基建”的投资门槛比传统基建要高,特

别是科技门槛,这对资本的参与提出更高要求,这就意味着市场主体特别是高新技术

企业的参与度会比较高。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材料,分析“新基建”为什么能成为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有人认为,推动“新基建”只能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而民营经济则难于有所

作为。结合材料,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教育正在深刻的改变教育行业。

2020年的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学校关闭,大学生,中学生,小

学生纷纷开始线上上课,文化课,艺术课,体育课在线上遍地开花。在线教育行业用

户出现爆炸式增长。为确保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学生的学生也能上课,各地政府纷纷

出台相关措施,搭建在线教育平台或加大线上教育资源的采购。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家长们对教育消费越来越重视,对名师的渴求远超以往。

但我国的优质师资主要集中在公立学校,与庞大的受教育人口相比,线上教育资源相

对不足,优质资源尤为短缺。

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腾讯试水在线教育,资本的强势介入颠覆了整个行业,传

统教培企业也纷纷转战互联网,新的授课模式不断涌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越来越多。

一大批有口碑的在线教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许多大学生纷纷投身在线教育

行业,带动了就业。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

6 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贸易遭受重挫,许多外贸

企业陷入困境。20206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

实施意见》,外贸企业深受鼓舞,开始深耕国内市场。以出口鱼子酱为主的A外贸企

业,立即进行国内市场线下和线上调研,与餐厅合作推出创意融合菜、在线上推出10g

装的鱼子酱"尝鲜"装,还与抖音等平台合作进行品牌、品类教育,推广鱼子酱文化,

线上线下销量比同期大幅增加,企业收入增长明显。B机电公司,今年15月,海外

市场业务大幅下降,企业当机立断针对国内市场开发新业务,在一个月内攻克噪音分

贝等场景应用变化带来的技术难题,生产研发电动晾衣架、民宿"天幕"等产品的电机

及控制系统,国内订单猛增,有效应对了疫情对企业效益的冲击。

材料二:20207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在逆全球化、贸易

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市场萎缩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着力打

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升级、供给能力不断提

升,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

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

部署。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材料一,外贸企业当前应如何深耕国内市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2)有人认为"新发展格局,就是指经济发展要自力更生",请对这一观点做出评析。

7 材料一

材料二 日前,

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有效促进消费,推动经济供需循环畅通,国家发改委、工信部

等十余个部门联合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指

出,要完善"互联网+"医保支付政策,提供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市场化的优质在线课

程资源。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旅游业加强与新媒体合作,推动传统旅游业

传播方式的创新,激发文化和旅游多元消费与市场振兴。培育各类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的消费新业态。鼓励各地对城镇老旧小区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更好利用地下空间

建设公共停车场。开展"大家电安全使用年限提醒"活动,推动超龄大家电更新换代。

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加大对制造业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扩内需促消费。

参考答案

1.(1)“新基建”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形成新的经济模式,催生新业态、新职

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延伸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或制造业转

型升级);其产业渗透性会扩大生产要素投入的新需求(或优化资源配置),培育经

济新动能,提升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促进消费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增强我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2)遵循市场规律和本地发展实际,合理制定规划(或顶层设计或产业政策),避

免盲目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监管、市场准入机制,提升服务能力,维护

公平竞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投资渠道,引入民间资本,激发市场活力;重视

人才队伍培养,让科研机构和高校发挥更多作用。

【分析】

本题以“新基建”的出现和发展为话题,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生

产决定消费、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经济职能的有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

1)本题设问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基建”所具有的驱动经济发展

的“乘数效应”。设问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知识,属于宏观

考查。

考生可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依据材料“‘新基建’具有蕴含技术与知

识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渗透能力等特点,能催生大量创新型

应用型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职业”,可从“新基建”对产业和就业方面的影响进行

分析。“新基建”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职业,创造更多

就业岗位;延伸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依据材料“能够大幅提高我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养老和环保等领域的规

模和质量”,可从“新基建”对消费和人民生活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生产决定消费,

“新基建”促进消费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依据材料“‘新基建’带动面广,具有巨大的驱动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可从

“新基建”对宏观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分析。“新基建”优化资源配置,培育经济新动

能,提升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从而增强我国经济的抗冲击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2)本题设问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政府应如何通过履行经济职能确保

“新基建”的稳步推进。设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为政府的经济职能,属于

微观考查。

考生可先回忆政府的经济职能知识,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主要包括:通过实施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实

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

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弥补市场缺陷;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接着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依据材料“大量的资金及企业进入‘新基建’领域,易引发

盲目扩建、恶性竞争、标准混乱等风险,更需国家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项目的监管

和调控”,可见政府可从制定规划或产业政策、完善市场监管、发挥市场作用、重视

人才等角度进行回答。

从制定规划或产业政策方面,政府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本地发展实际,合理制定规划或

产业政策;

从完善市场监管方面,政府可以完善监管、市场准入机制,维护公平竞争,营造良好

的营商环境;

从发挥市场作用方面,政府可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入民间资本,激发市场活力;

从重视人才方面,政府要重视人才队伍培养,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作用。

【点睛】

措施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方法1:围绕主体寻答案。从不同主体的视角进行思维发散,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

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如国家(政府)应该怎样做、企业

(单位)应该怎样做、个人(公民、消费者)应该怎样做等。

方法2:“三联系”寻答案。

1)联系教材(课本)寻答案。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便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教材)有

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2)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

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就是答案;如果材料呈现的

是成功经验,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即答

案。

3)联系时政。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中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2(1)贯彻了共享发展理念。

原因:①当前我国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就业的形势仍然严峻。就业是

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就业能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就业使劳动者取得

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2)①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通过宏观调控,稳住市场主体,帮助小

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政府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加快健全基本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

人,残疾人等困难体解决就业问题。

【分析】

本题以国家稳就业保民生作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

识设置问题,主要考查考生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稳就业体现了哪一个新发展

理念?分析国家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属于分析类主观题,知识范围较明确。本题又

分为两个小问题,第一小问考生解答时可以根据教材中关于新发展理念的知识,对号

入座很容易得出贯彻了共享发展理念。解答第二小问时考生可以根据设问要求,明确

答题的知识范围是劳动和就业的相关知识,其次考生要分析材料和设问,然后把两者

有机结合起来即可。根据材料中“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计划指标没有设置经济增长具

体目标,而是把稳就业保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考生可以从就业形势的角度分析;“帮

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为促进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做好困难体就业等稳就业措施,中国成为今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经济体”,

可以从就业的意义角度分析等。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从政府职能的角度,

为解决特殊时期就业问题提出两条建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较明确。

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政府的职能,设问要求是“为解决特殊时期就

业问题提出两条建议”,其次分析材料的层次要点,然后把两者结合分析即可。材料

中“国家通过放款减税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可

以从政府的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角度进行回答;“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市

场化社会化就业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帮扶残疾人、零就

业家庭等困难体就业等稳就业措施”,可以从政府的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方面进行

分析等。

【点睛】

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

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

是答题的关键。

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

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

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

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

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

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

张皮”现象。

3.(1)2005年至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和占GDP的比重稳步攀升,说明我

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到2019年我国数字

经济总体规模稳步增长,数字产业化规模和产业数字化规模稳步推进,产业数字化规

模增长大于数字产业化规模增长,说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潜力

巨大,空间无限。

2)①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巨大,GDP贡献率高;②数字经济的扩张催生新行业,

加新就业岗位,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③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了经

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网络消费的扩大能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分析】

本题以数字经济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

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

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本题要求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信息。本题主要图表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

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生应结合材料一中两则图表,认真分析图表标题及

图表内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第一幅图表说明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

2016~2019

增长,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数字产业化规模,说明我国数字产业化

发展仍有巨大潜力;第二幅图表说明年到年,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占

20152019

GDP

的比重不断上升,说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此组织答

案即可。

2)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考生分析中国数字经济是如何成为驱动中国

经济增长核心关键力量的。考生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

析: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数字经济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成为驱动中国

CDP67.7%

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说明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增加值巨大,对

GDP

贡献率高。其次,根据材料中中国数字经济持续扩张,催生出大量就业岗位

说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就业,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给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新

的增长点。最后,根据材料中国的数字经济正进入与实体经济融合范围不断拓展、

程度不断深化、结构不断优化的新阶段,说明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提升我国经济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优化经济发展结构。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点睛】

图表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应做到三个

”)

1、三读:读图表。图表一般是表格、饼状图和柱状图,有标题、时间、项目、数

据以及小字注释等构成。标题表明什么行业、什么部门、什么社会体等单位的什么

经济状态。它总揽和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把各种数据按照一定的类别划分

开来,按照一定关系有序地进行排列。读注文。图表下的注文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

是图表式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文还对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读设问。图表是

为设问服务的,设问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读设

问,一要弄懂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弄懂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然要注意图

(

表中具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图表中出现年我们应联想到改革开放

1978)

2、三比:纵向比较。对同一项目内的数据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一事物自身变化

发展的趋势。横向比较。发现不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发现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表与表之间的比较分析。图表与图表之

间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着一定联系。经过细心的比较,抓住这个联系,我们就会产

生新的认识。

3、三到:由数字到术语。图表型主观题往往以数字来表达某种经济现象,在回答

问题时必须用术语概括这一现象。由现象到本质。我们必须在由数字到术语表述基

础上,揭示出本质。由理论到实践。政治高考不仅仅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更

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1)①新基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集约智能、绿高效等特点,有助于

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创新,推进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②新基建投资大、需求多,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稳定和扩大就业。

③有利于拉动和升级消费,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挖掘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增

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④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品、新业态,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⑤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动能转

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①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

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

依靠力量。

②国有企业参与新基建可以在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支持科技进步等上

发挥关键作用。

③发展新基建还应充分尊重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

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⑤民营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

础。民营经济在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

【分析】

本题以新基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我国新基建的建设及推进情况为材料,从

《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

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基建为什么能成

为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研

读材料,结合试题材料分析:新基建的内容和特点上,可知新基建能够促进

科技创新和经济创新,推进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新基建的内容和特点上,可知新基建投资大、需求多,能够推动经济增长,

稳定和扩大就业。

结合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考生可知新基建有利于拉动和升级消费,改善居民消费

能力和预期,挖掘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角度看,新型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

5G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多方面内容,与信息智能技术紧密关联,通过提升硬件基础能

力给创新加力添火,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模式的孵化、新业态的涌现,这些

说明新基建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

品、新业态,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信息:新基建的内容、特点以及新基建的科技门槛较高,社会各界期待

基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些说明新基建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动能转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推动新基建只能发挥

国有企业的作用,而民营经济则难于有所作为这一观点加以评析。知识限定比较宽

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对题设观点意义上分层次,然后逐一分析。层次一:推动

基建需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这涉及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再结合试题材

料及设问分析国有企业参与新基建的意义;层次二:推动新基建是不是只需要国有

企业,这涉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毫不动摇以及市场的决定作用,再结合试题

材料及设问阐释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得出结论推动新基建既需要发挥国有

企业的作用,民营经济也将大有作为,题中观点错误。

【点睛】

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

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

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

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5.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引导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②互联网企业的入局有利于推动传统教育企业转型升级,塑造企业品牌和形象,培育

竞争优势。

③有利于推动教育创新,增加优质供给,扩大在线教育的覆盖率,推动行业成长壮大。

④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分析】

本题以“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生产

与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知识,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识记与辨析描述与阐释事

物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属于分析

说明类的试题。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

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从材料中可以判断,“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实质上是属

于生产类别的,而本题主要的命题指向是在问,基于“互联网+教育”产业的发展,

能够给我国的消费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故此,考生可以从“互联网+教育”产业

的发展有利于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引导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传统

教育的优化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扩大内需等几个反面来进行回答。在回答的

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点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

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众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

健康发展。

生产决定消费,要满足消费需求必须发展生产;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当前的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要满足人民众对高品质

商品的需求就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协调供求关

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

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6.(1)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深耕国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

品。②转变经营、销售方式,充分利用传媒和各种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树立品

牌意识,提高产品知名度。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拓展国内市场。

2)①在当前形势下,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来,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自主创新,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观点

有合理之处。

②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我国坚定不移深

化改革开放,坚持推进国际循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③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

通,实现可持续发展,题目观点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是不合理的。

【分析】

本题以我国外贸企业发展以及形成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经济生活知

识内容,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

第(1)问,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分析外贸企业当前深耕国内市场,促进企业

持续发展的措施,属于措施类题型。依据材料以出口鱼子酱为主的外贸企业,立

A

即进行国内市场线下和线上调研,与餐厅合作推出创意融合菜、在线上推出装的

10g

鱼子酱尝鲜装。体现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深耕国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

""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依据材料与抖音等平台合作进行品牌、品类教育,推广鱼子

酱文化。体现企业转变经营、销售方式,充分利用传媒和各种电商平台,拓宽销售

渠道,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知名度。依据材料机电公司,在一个月内攻克噪

“B

音分贝等场景应用变化带来的技术难题,生产研发电动晾衣架、民宿天幕等产品的

""

电机及控制系统。体现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拓展国内市场。

第(2)问,本题要求学生针对新发展格局,就是指经济发展要自力更生的观点做

出评析,属于评析辨析类题型,需要辩证的看待此观点,分析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

依据材料在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市场萎缩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把满

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

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国内市场需

求持续升级、供给能力不断提升。说明在当前形势下,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把

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来,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自主创新,走

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观点有合理之处。依据材料我国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

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

竞争新优势。体现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

我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推进国际循环,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内循环与

国际循环相互促进,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现可持

续发展,题目观点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是不合理的。

【点睛】

评析辨析类主观题解答技巧:

首先,解答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三步:准是非、分析是非、总结是非。准是非,

就是对观点进行逐词、逐句的全面分析,通过分解,出其中的合理或正确之处、不

合理或错误之处。分析是非,就是调动符合要求的理论知识,对各个辨析点正确或

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到有是说是,有非说非总结是非,就是综合前面的评

析或辨析,或者对观点的正误下好结论,或者阐明应该树立的正确认识、采取的正确

措施等。

其次,评析或辨析观点的过程中,要注意设问是否有所限定、材料是否有所导向。

清楚设问是否要求运用某一模块知识或某一具体知识分析问题。清楚设问要求对观

点进行全面性辨析,还是只分析其合理性等。清楚材料信息中是否蕴含着原因分析

的主要指向或重点角度,是否可以到分析问题的新论据。

再次,注意以下提醒:既要分析观点错误的原因,又要分析观点正确的原因;观点的

错误之处可能不只一个,观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也可以不只一个。

7.(1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逐渐上升,中国经济发展由负转正。

美国GDP同比增速下降较大,第三季度有所回升,但经济增速仍是下降状态。中国经

济同比增速高于多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效果显著。

2)推动线下服务消费加速"触网",充分释放线上经济潜力;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基础上,开辟服务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实施促进实物消费政策,畅通供需更高水平

良性循环;更好运用多种要素和资源,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支持力度。(若从其他角度

回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得分)

【详解】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概括图表反映的经济现象。考生认真研读图表,图中两个

指标:中国增速、美国增速,考生抓取关键数据,注意时间节点:

GDPGDP2020

年前三季度;现象分析:中国同比增速逐渐上升,中国经济发展由负转正,美

GDP

同比增速下降较大,第三季度有所回升,但经济增速仍是下降状态,中国经

GDP

济同比增速高于多国。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效果显著。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扩内需促

消费。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研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要点分析,

形成答案要点。材料信息:完善互联网+医保支付政策,提供符合条件的社会化、

""

市场化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提炼答案要点:推动线下服务消费加速触网,充

分释放线上经济潜力。

材料信息: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旅游业加强与新媒体合作,推动传统

旅游业传播方式的创新,激发文化和旅游多元消费与市场振兴。培育各类以信息技术

为依托的消费新业态。,提炼答案要点: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开辟服务

消费新模式、新业态。

材料信息:鼓励各地对城镇老旧小区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更好利用地下空间

建设公共停车场。开展大家电安全使用年限提醒活动,推动超龄大家电更新换代。

提炼答案要点:实施促进实物消费政策,畅通供需更高水平良性循环。

材料信息:加快推进络建设,加大对制造业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提

5G

炼答案要点:更好运用多种要素和资源,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支持力度。

【点睛】

第(1)问,本题属于图表分析题。结合本题呈现形式,本题的解答侧重于,读

图表,解题思路是正确利用表头信息,注意表头信息说明了图表所展示的问题是什么;

全面分析图表内容本身,提取数据,纵横对比,说明理论知识,纵向看变化,横向看

差距;注意图表中的作用,补充思路,完善答案。

第(2)类,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措施类试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高,并且难

度比较大,学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经常不知如何下手。一、题型特点:从背景材

1.

料看,试题以时政和社会生活热点作背景材料,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

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从设问方式看,

2.

……”“……

措施类题又称怎么办型题,设问一般表述为应该如何做提出解决的措

问题提出对策等。从设问角度看,有直接的,即让学生直接提出解决问

”“……3.

题的措施或对策;也有间接的,即让学生结合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公民等)

针对某个问题提出建议。从考查的知识看,既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

4.

和运用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关注社会热点的能力。从题目类型看,

5.

此类设问既可以出现在常规的文综政治试题中,也可以出现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探究

性试题当中。

二、解题方法: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可按以下方法解答:回归教材法,即把

1.

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答题思路,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

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挖掘材料法,这类试题的

2.

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

时从材料中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

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

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

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主体分析法,材料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实施

3.

的,即到行为的主体。如果在政治试题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

能解决的,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采取主体分析法,出不同的主体。

根据不同的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4:2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3/947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