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单独二胎政策与计划生育国策
摘要: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政府开放了单独二胎政策,有些人会问到这是不是和
我国本有的计划生育国策是否相矛盾,答案是否定的,国家颁布单独二胎政策正是综合我国
的人口状况和经济增长等因素与时俱进地表现,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明智决定,本文从中国人口现状出发,介绍了中国的计划生育国策
以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展望未来计划生育国策的走向。
关键词:计划生育 人口 单独二胎
一、中国人口现状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人口众多的泱泱大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人口
问题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人口问题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
挑战。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人口问题逐渐从高生育率下的高增长量问题转变为低生育率下的
人口少子化问题和人口结构失衡问题,同时面临来自出生人口素质、人口流迁分布、独生子
女家庭的亲权保障和养老保障等很多问题的挑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分析,中国人
口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人口数量依然很大,但增速明显放慢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21世纪后,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始终处于低生育水平状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我国的人口基数依
然庞大,但人口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了。
(二)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合理
人口多并不一定是导致贫困和某些社会问题的原因,关键在于人口素质。就中国目前的
状况来看,中国人口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文化素质都不高,这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
长远发展。此外,人库结构不合理也是十分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年龄、性别分布和劳动
力比例等方面。中国人口政策正面临着深刻的转变,将由人口的数量控制为主变为人口存量、
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均衡发展为主。
(三)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人均福利水平提高较慢
根据有关学者的分析,目前中国人口正在逼近当前科学发展状况下自然环境容量的极限,
中国资源不但被过度开发而且浪费惊人,环境污染和破坏程度十分严重。此外,尽管中国
GDP已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并有可能在204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人均产出
在世界排名依然十分靠后,尚属中低收入国家的排行。
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历程
1971年我国国务院首次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5年,毛泽
东指出:人口非控制不行。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晚,稀,少”和“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
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0年,指出人口政策是
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 党中央实行了严格的生育政策,“ 提倡一对夫妇生一孩 ”。1982年
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2001年计划生育成为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
法》。在单独二胎颁布之前是鼓励晚婚晚育,城市和发达的农村地区实行一胎制,中西部地
区和欠发达农村地区实行一胎半制,父母双方均是独生子女的和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要求
的可以生育第二胎,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
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
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可见,发布单独二胎这一政策是在坚持计划生育
基本国策的基础之上提出的,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
[1]
三、计划生育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自从1971年以来,我国的总生育率一直下降,甚至将到更替水平之下,人口增长的到
了很好的控制。自1971年以来我国的总生育率由5.44下降到了2001年的1.68.1972年底我
国人口规模为8.72亿,按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推算到200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4.99~15.66
亿,现实中少生了2.31~2.99亿人。但是自1950年到1960年中国与韩国,新加坡,泰国和
台湾的生育率相比差不多,他们并没有推行以政府为主导强有力的人口生育政策,80年代、
90年代,韩国等四国人口生育率也下降了,状况与中国一样。但是另一个与中国更加相似
的国家印度,没有推行计划生育,从七十年代到现在,其总生育率一直比中国高。林毅夫对
、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国家的总和人口生育率的统计和数据回归,得出了三个
现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生育率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系;一个经济的发展战略
越偏离比较优势,人均收入水平就增长越慢;一个经济的发展战略越偏离比较优势,人口出
生率就越高。中国改革开放后,进入到世界分工的大格局下,放弃了赶超战略遵循比较优势
战略,中国的人均收入就会很快的增加,人口增长率也自然而然的下降,转而进入韩国等四
国的人口增长轨迹,然后国家就要对人口政策作相应的调整,比如现在的单独二胎政策,为
的就是避免中国生育率的降低,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替代水平,如果不调整,就
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导致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劳动力共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1]
人口并不是越少越好,人即使消费者,增加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又是一种资源,是劳
动力和人力资本的源泉,老龄化会制约经济的增长,相反,日本正被内需不足和经济不振所
困扰,其经济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就是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如果不放松,中国
未来将走日本的道路。
单独二胎政策其实在2011年的两会期间就已经开始发酵,从最开始的部分地区开放到
现在的全面开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说明在部分地方开放此政策后有了很好的反响和促进
作用,下面是开始当时广东省申请单独二胎政策时专家们的看法,以分析单独二胎会给我们
国家带来什么。当时大家还在辩论为什么将试行点放在广东,担心会造成“二胎移民”,造
成社会混乱,还有担心带来新一轮的生育高峰,其实在1980年代中期,经上级部门批准,
山西翼城县、甘肃酒泉市、河北承德市、湖北恩施州,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
子”的政策。这些地区为与我国中西部,当地经济不发达甚至贫困,发展程度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相当的代表性,此外,这些地方的计划
生育工作基础比较好,如翼城在试点开始前就是计划生育先进县,酒泉在90年代初就达到
了低生育水平。这些地区在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多年来人口保持低增长,总和生育率保
持在两个孩子以下。进入21世纪后,尽管人口基数增大,人口增长却保持越来越低的趋势,
出生率、自增率、生育率都低于或接近于与他们条件相似但实行“一孩半”政策(指从1984
年起在大多数农村采取的第一孩为男孩的不得再生,而第一孩为女孩的农户在间隔4到5
年后允许生育第二孩的弹性计划生育政策)的地区,并没有因为政策较为宽松而引发出生反
弹,没有出现多孩生育增多的情况,一孩比例不断上升,二孩比例不断下降,三孩生育微乎
其微。集成、酒泉、恩施的出生性别比例比多年来一直保持在正常的范围,而且近年来“越
来越正常”。事实证明上述地区并没有出现人口暴涨的情况,在生活压力下不仅现代城市白
领二胎的需求不是很强烈,农村年青一代的夫妻的生育观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在物价这么高、
育儿负担日益沉重的背景下,单独二胎政策不会引发所谓的生育高潮的。
[2]
四、展望未来中国计划生育国策的走向
(一)计划仍需坚持,政策需要调整
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目前的人口状况由高生育率转成了低生育率,国家在计划生育的政
策也由严格的计划生育转变为了单独二胎制,而且这种制度显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在
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如果生了二胎,那么下一代就不是独生子女了,就不会享有这样的生
育政策,而且对那些四十多岁的夫妻,他们如果也有是独生子女的,他们的儿子或女儿也是
独生的话,如果他们也想再生一胎,那么他们的孩子就变成了非独生,就不能生二胎了,所
以政策制定了只是对大多数情况而言的,还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在事件中慢慢做调整,
每个家庭不一样,可能将政策落实到个人,每个人都有一套政策,实事求是,从宏观和微观
的的层面上将人口控制的最好。
[3]
(二)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事实上,人口多并不意味着必然落后,在一些国家人口之所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
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素质低。中国的情况正是如此,我们缺的不是人力资源,而是人力资本。
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有重要作用,人民大众平均素质水平的提高
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也是多有裨益的。
第一,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之后,将不再满足于将孩子养大,关于生养孩子的质量要求
会形成对人口增长的预防性抑制。
第二,文化素养的增加能够让更多的人理解人口问题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盲目的生养将会逐渐减少。
第三,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使劳动生产率增长,另一方面促使生殖率减
低,事实上,导致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生育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把生儿育女看作
了包袱。
[3]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对中国的人口困境而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至关重要
的。人是文化的生物,生育观也有文化惯性。对于养儿防老这样倾向于多生育的传统观念,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可以消减人们关于养老问题的担忧,从而减弱多生育的倾向,对于因为
成活成本和压力增大而选择晚生甚至不生孩子的现代年轻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能够削弱
关于养不起孩子的担忧,从而减弱少生育的倾向。总而言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中国
人口问题的必然选择。
[3]
[参考文献]
[1]马敬彪.经济视觉下分析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走向[J].经营管理者,2010(04).
[2]候隽.《广东正式提出“单独”生二胎申请》,《中国经济周刊》,2011(29).
[3]赵頔.中国的人口现状与政策分析,《中国证券期货》,2013(05).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1:0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3/93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