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滨房屋集资案例
集资建房政策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项过渡性政策,对改善城镇居民和部分行业职工住房紧张的状
况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所谓“集资房”,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自用存量划拨用地,众自行集资建设,按
成本价销售,以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商品房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并不断向上攀升,由于各行各业集资
建造的经济适用房完全能够满足众日常居住和生活的需要,且价格较商品房低廉许多,加之为数不少的享受集资房优
惠政策的单位职工出于转卖牟利等目的,使得市场上的集资房交易“火爆”异常,由此产生的房屋转让纠纷亦不断增多。
以笔者所在的某市法院为例,2006年涉及集资房转让的民事纠纷高达上百件,其中以本案较为典型。
买卖集资房惹纷争
2002年,被告张某所在的某县供电公司为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实施了“大连海滨龙湖家园”经济适用房建设,按
工龄、职务、职称、学历、是否独生子女等条件分配给职工居住。因张某无力提供购房集资款,不愿购买,后经朋友介
绍,原告郭某愿意购买。经双方协商,于同年12月签订《转让购房协议》一份,主要内容为:张某(甲方)将集资建
房所享受的“铜电家园”4号楼A-9E房屋一套转让,郭某(乙方)购买此房享受张某购房同样价格;前期手续以甲方
名义办理,后期甲方协助乙方办理产权证手续;乙方另付2万元作为对甲方的一次性补偿。
协议签订后,郭某按约定分三期全额支付了购房款,并给付张某补偿金5000元,后张某认为补偿金太少,不愿将
该房转让给原告。为此,双方又签订了《关于附期限购房补充协议书》一份,主要内容为:郭某再增加2万元作为补偿
金,加上未付的1.5万元,计3.5万元,分两次支付:第一次,待房屋建成、拿到钥匙后付张某1.5万元;第二次,将
房屋产权证过户到自己名下后付余下的2万元。张某必须待该房建成并取得房屋所有权时,将钥匙交给郭某,并协助将
房屋产权证和土地证办理过户手续。
房屋建成后,张某反悔,在依照单位的规定能够取得集资房所有权的情况下,故意不到单位办理房屋产权的相关手
续,也未按照双方的约定将钥匙交付给郭某及协助郭某办理产权证、土地使用证及其他证件,致使双方产生纠纷。郭某
遂诉至法院,要求张某继续履行合同,并确认讼争房屋产权归原告所有。
某县法院经审理认为,单位在集资建房中与职工的有关约定及单位为集资建房所作出的某些规定,只在单位和职工
之间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约束第三人。被告关于其无权处分他人财产、单位禁止职工转卖、转让和出租、双方所签
协议无效的主张,因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实,故不予采信。遂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判决:被告张某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判决生效后由郭某向被告所在单位交纳各项上房费用,办理有关上房手续及产权证、土地使用证等手续,张某履行协助
义务。案件上诉后,徐州市中级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转让协议的效力 未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屋转让协议究竟是否有效,是原先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争议焦点在于对《城
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如何理解适用。随着近年来理论界的认识趋于统一,以及《公报》陆
续刊载了一些判例,对此问题的处理思路已十分明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虽然规定了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
地产不得转让,但这仅仅是对物权行为的限制,而非对债权行为的限制。房屋买卖被分为两道程序,一是签订房屋买卖
合同、债的关系发生,双方均受协议的约束;二是过户登记,即发生物权变动。第三十七条所指的“不得转让”,是指
不得发生“物权变动”,即房产管理部门不得登记过户,而不是指不得订立债权合同、不能发生债权行为。因此,本案
中,双方当事人的房屋买卖行为作为债权行为是成立的,该合同合法有效。诚然,集资房本身具有特殊性,如需经过一
段时间方可办理产权登记、土地使用权为划拨性质、买受人变更产权时需补缴相应的土地出让金等,但这些问题与法院
处理范围无涉,自愿订立、意思表示真实的房屋转让协议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单位与职工之间的限制性约定能否对抗集资房买受人 根据《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民事合同在主
体、客体、内容等三个方面均具有相对性。对于单位在集资建房中与职工作出不得转卖、转让、出租集资房的约定,只
能在合同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约束力。当职工选择将自己集资所取得的房屋转让给他人时,单位与职工的约定不能约束第
三人。即使因职工向第三人转让房屋导致产生相应的违约责任,也应由职工向单位承担,并不能导致职工与第三人的房
屋买卖合同无效。因此,对出卖人以其与单位之间有限制性约定为由主张合同无效,法院不应支持。
出卖人履行义务 所附条件的成就 集资房转让协议中约定的权利义务多为附条件的,此“条件”即“出卖人取得房
屋产权”,条件一旦成就,出卖人就必须向买受人履行协助义务。对附条件的义务而言,凡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正
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据此,若出卖人在能够获得产权的情况下故意以不作为的方式阻止产权的取得,
则应视为条件成就,出卖人关于其“无权处分”的抗辩理由显然不能成立。本案中,张某虽然没有取得房屋产权,但原
因是其故意不办理相关手续导致的,故双方协议所附的条件仍应视为成就,张某应依照约定履行义务。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屋不得转让的规定,是指买卖行为因尚未登记领取
权属证书而不能彻底完成,不能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合同履行目的,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只是物权变动的成立要件,而
非买卖合同的生效要件,不得据此确认房屋的买卖关系无效。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8:2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3/1222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