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监测分析报告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
2021年12月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监测分析报告
2021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会同中
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挥网络安全技术力量优势和行业组
织特点,有力支撑国家App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近期,根据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技术监测和举报受理数据,
对我国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进行了态势分析,具体如
下:
一、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总体状况
目前全国主流安卓应用商店在架App去重后总数为112
万款。从运营者地域分布方面看,App运营者主要分布在广
东、北京、上海等信息产业发达的地区,占到了总数的一半
以上(52.8%),中西部省份分布较少,不足总数的四分之一
(21.8%)。从应用类型分布方面看,数量最多的三类为网络
游戏类(24.0%)、本地生活类(14.6%)、实用工具类(12.4%),
大部分类型应用数量较少,全部39类常见类型应用中有21
类应用数量占比不到1%。从下载量分布方面看,下载量在
亿级、千万级、百万级的分别有1127款(占比0.1%)、5317
款(占比0.5%)、1.9万款(占比1.7%),其余下载量不到百
万的App占比97.7%。
- 1 -
(一)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App违法
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1年11月1日起,《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
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体系进入新的阶段。《个人信
息保护法》的出台为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信息处理者的义务
以及主管机关的职权范围提供了全面的、体系化的法律依
据,涵盖个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
公开、删除等多个环节以及自动化决策、个人信息跨境提供
等特定场景,与《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
共同构成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此外,多项个人
信息保护相关法规面向社会公众发布或公开征求意见,我国
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完善。5月,国家网信
办等四部委联合制定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
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正式实施,明确App不得强制收集非必
要个人信息。11月,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的《网
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个人信息保护”
章节详细规定了知情同意、最小必要、权利保障、生物特征
信息等方面的要求,并明确提出处理一百万人以上个人信息
应视为重要数据处理者进行管理。
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持续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
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组织对39种
常见类型公众大量使用的1425款App开展了专项检测,已
对其中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的351款App进行了公开通
- 2 -
报,责令限期整改;对未在规定时限内整改的依法采取了相
关处罚措施。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积极运
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建设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监测平
台,实现对国内主流应用商店在架App存在的“不给权限不
让用、频繁索权干扰用户、启动就索要无关权限、未经用户
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等16项典型违法违规问题的全量快速
检测。专项治理有力震慑了违法违规行为,大大提高了App
运营者对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治理
效果和社会反响。
(二)强制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问题明显减少,启动弹
窗索要无关权限问题多发
App打开后强制要求收集个人信息是用户普遍反感的违
规行为之一。《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
范围规定》明确“App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
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今年以来,App
强制要求用户打开非必要权限、强制要求用户填写非必要个
人信息等典型违规行为明显减少,目前检测发现仅有1%的
中小应用残留此问题。然而,很多App尽管不再强制收集,
仍在首次启动就弹窗索要多个无关权限,用户对此较为反
感,由此产生的投诉举报比较集中。目前很多“量大面广”
应用已认识到此问题,将启动索要权限改为用户触发特定功
能时再索要对应权限,改善了用户体验,如“”、“51 Job”
等头部应用最新版本启动均不索要存储、设备等无关权限。
- 3 -
但监测显示,在华为、小米、VIVO、OPPO、腾讯应用宝等
主流应用商店近三个月新上架应用中,平均每月有近1000
款存在此问题的应用上架。
(三)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行为治理成效初显,但“七
类”隐蔽问题仍需紧盯不放
部分App出于精准用户画像、推广营销等商业目的,想
方设法超出实现功能的必要范围收集更多个人信息。对此,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
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
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
小范围”。
深入技术分析发现,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目
前主要包括七种情形:一是敏感权限声明超出必要范围。少
量App在未提供实际功能的情况下,仍然声明了相关敏感权
限,存在热更新后调用和SDK(软件开发工具包)调用权限
的风险。二是权限索取超出必要范围。一些App超出当前功
能需要索取权限,例如某应用的电话拦截功能索要了短信、
存储、通讯录等7项敏感权限,整改后只保留了功能实现所
必需的3项敏感权限。三是收集数据的敏感性超出必要范围。
一些App在使用低敏感性数据即可实现功能的情况下,仍然
收集高敏感性数据。例如,普通的天气查询功能只需要城市
或地区级的粗略位置信息,不应索要精准位置等敏感个人信
息。四是收集数据的具体内容超出必要范围。一些App在仅
- 4 -
需部分数据内容即可实现功能的情况下,却实际收集了全部
内容。例如,查好友功能只需匿名化后的手机号码即可实
现功能,不应超范围收集通讯录联系人的姓名、邮箱、地址
等内容。五是收集方式超出必要范围。App收集个人信息的
方式包括单次读取、本地存储、上传云端等,对个人的影响
程度依次递增,应在满足功能需求前提下选择影响程度最低
的收集方式。例如,只需单次读取或本地存储即可实现功能,
不应默认使用上传云端。六是收集频率超出必要范围。有的
App收集每项个人信息的频率明显超出当前功能的必要范
围,例如,某运动健身类应用在用户观看视频等无关功能时,
每分钟获取位置信息近百次,明显超出必要范围。七是收集
场景超出必要范围。很多App除了在功能必需的合理场景收
集信息,还在启动、自启动、后台运行、使用不相关功能等
其它场景收集信息,违反了必要原则。例如,某应用除了在
共享位置时收集位置信息,还在扫码支付等不相关功能收集
位置信息,可用于用户消费行为画像分析,近期已自行整改。
今年国家网信办已通报地图导航、输入法、安全管理、
短视频等多类头部应用,针对“七类”超范围收集行为进行
了重点整治,包括超范围收集用户通讯录、精确地理位置、
短信、通话记录等在内的一大批与人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
违法违规问题得到治理。
(四)中小应用“知情同意”问题较多,集中表现为同
意前收集、频繁索权等违规行为
- 5 -
知情同意是处理个人信息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个人
信息保护法》进一步细化了“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
该同意应当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等
要求。根据国家网信办等四部委发布的《App违法违规收集
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目前常见违反知情同意要求
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四类:
一是征得用户同意前收集个人信息。监测发现,2万中
小应用样本在同意隐私政策前将用户安卓ID等信息上传至
云端服务器,4.4万中小应用样本没有向用户提供明确的隐
私政策拒绝选项。二是用户拒绝后频繁征求用户同意、干扰
用户正常使用。13万存量中小应用样本在用户明确拒绝授权
后,仍然在使用过程中频繁索取权限,或者用户下次进入应
用再次索取权限;且人工抽验显示,在近三个月新上架应用
中仍普遍存在频繁索权的问题。三是诱导用户同意收集个人
信息。例如,以签到、福利等为理由诱导用户提供姓名、手
机号、住址,以“绝不收集隐私信息”等欺骗性提示诱导用
户安装使用App等。四是个人信息进行定向推送但无法关
闭。有27万个应用样本声明会利用个人信息进行定向推送,
但人工抽验发现,除了新闻资讯、网络直播、短视频等部分
类别外,大多未提供关闭定向推送的选项。此外,部分App
尽管提供了关闭选项,但还存在为关闭选项强制设定了几个
月的有效期,到期后自动恢复定向推送,关闭选项极其隐蔽,
普通用户难以发现,关闭定向推送后并不生效等问题。
- 6 -
(五)移动应用无隐私政策问题持续向好,存量问题应
用仍需下架清理
隐私政策是用户了解应用处理个人信息目的、规则、方
式、范围等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告知
同意要求中,最主要的告知手段。监测发现,App无隐私政
策问题呈现下降趋势,问题占比由2019年最高的26%,下
降为今年的6.7%。平台企业公开收集使用规则的意识显著增
强,小米、华为等头部应用商店今年已加强无隐私政策问题
应用的审核力度,近三个月新上架应用程序此问题已基本清
零,并对存在该问题的8.1万个存量应用进行了下架处理。
但部分中小应用商店审核机制尚未健全,仍有7.8万款存量
问题需进行下架清理。
(六)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日趋重视,未明示敏
感数据收集与“一揽子”同意问题突出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在处理个人信息前应当真实、
准确、完整地向个人告知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
范围等内容,从而充分保证用户的知情权。
在敏感数据明示收集方面,监测发现60.7%的应用收集
了安卓ID等设备唯一标识信息,55.4%的应用收集了应用列
表信息,13.7%的应用收集了剪切板信息,此类信息可用于
人物画像、个性化推送等业务,敏感程度较高,App应向用
户明示并取得授权。目前,小米、VIVO等手机终端企业已
开始加强保护措施,将应用列表、剪切板等信息作为敏感权
- 7 -
限进行管控。
在隐私政策明示说明方面,监测数据与人工抽验结果显
示,隐私政策存在隐瞒个人信息收集行为、“一揽子”同意
等违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隐瞒敏感个人信息收集行为,例
如,电话、短信拦截功能涉及通话记录和短信等高度敏感权
限,隐私政策应清晰告知是否收集用户主叫通话记录和全部
短信内容等敏感内容。二是隐瞒个人信息对外共享行为,例
如,面部特效、私信、客服等功能利用第三方SDK实现的,
应清晰告知可能将用户人脸信息、私信内容、客服记录等共
享至第三方。三是要求“一揽子”同意隐私政策全部条款甚
至不合理条款,例如,用户未开启个性化推送时,不应要求
其同意“要收集设备信息、位置信息、访问记录并共享至第
三方进行个性化推送”等条款。目前,头部应用开始重视隐
私政策相关问题,部分应用已着手加强收集个人信息和第三
方共享个人信息情况的详细告知工作。
(七)SDK收集行为普遍存在,处理活动需规范和整治
监测数据表明,一款App平均嵌入10款以上SDK,通
过SDK实现认证登录、消息推送、访问统计等功能,一些
自主开发水平较低的中小应用甚至主要功能也完全依靠
SDK实现。在监测中发现,第三方SDK收集行为不规范引
发的App违规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同类型中各款SDK收集
个人信息范围差异较大。SDK主要可分为16大类,分析发
现同类型SDK中,各款SDK收集的个人信息范围存在较大
- 8 -
差异,缺乏统一标准。例如,目前常见的一键登录SDK,实
现功能相同,但有的收集IMSI、WIFI网络信息,有的获取
系统设置项等信息,有的则需要WLA状态等权限,App
想要兼容多个登录入口就必须声明获取上述全部信息,增加
了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风险。二是SDK的权限调用和
声明行为不规范。目前,手机操作系统并未提供单独的SDK
权限管理机制,而是由SDK直接调用App的已有权限,部
分SDK借此强制要求App捆绑声明权限,或者调用App权
限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例如,用户为了使用App“附近”功
能授权App调用位置权限,技术分析发现,App内嵌入的广
告类、用户画像类等SDK也趁机调用位置权限。对于此问
题,部分头部企业已开始重视SDK权限的管理,增加了SDK
控制中间件等技术手段,用于管控各类SDK对系统权限的
滥用。
(八)账号注销功能基本具备,设置不合理条件等违规
情形仍需重视
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五条要求,“基于个人同
意处理个人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
应当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监测发现,目前多数App
已经提供了账号注销功能,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少
App设置了不合理条件和障碍,导致注销困难。例如,抽样
检测发现约9.7%的App存在不同程度的注销困难问题,包
括:捆绑注销问题,即申请注销时强制要求将用户在同一运
- 9 -
营者旗下的所有App账号全部注销;注销时过度索要个人信
息问题,即申请注销时,要求用户提交在注册和正常使用
App时都未涉及的额外个人信息,否则不予注销;注销周期
过长问题,即账号注销响应时间超过《App违法违规收集使
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等规定的15日期限。
(九)举报受理与宣传教育齐头并进,有效发挥社会监
督作用
国家网信办指导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设立App违法
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投诉举报受理平台,及时接收处
理众问题反映。今年以来,已通过、邮件等渠
道,累计受理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超过2万条,是2020
年度的两倍以上,涉及2000余款App,其中超范围收集个
人信息、强制或频繁索要权限、无法注销账号等问题最为突
出,占总举报量的40%左右。对用户举报的线索、反映的违
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进行核验,对实名举报信息逐
一沟通核实,及时反馈受理、处理情况。
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宣传,通过等渠道发布
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解读、违规案例、专家
解读、知识科普等文章,组织业内专家撰写了《全球个人信
息保护报告》《个人信息保护通识读本》等一系列面向各种
受众体的专业论著,及时向公众传递个人信息保护理念,
传授个人信息保护知识,提升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与能
- 10 -
力,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二、工作建议
(一)鼓励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App加强示范应用
现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已提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App
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广大App运营者应加强自身个人信息保
护能力建设,紧密围绕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加强研发与应用
衔接,积极推出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优秀解决方案,形成
示范效应,带动提升App个人信息保护整体水平。
(二)持续开展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
随着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
信息的技术手段也逐渐升级,隐蔽性不断增强。为持续巩固
治理成效,需跟踪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新技术新手段,围
绕隐蔽超范围收集等重点问题,持续提升违法违规活动检测
监测、分析取证能力,持续开展39类常见类型“量大面广”
应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点面结合”保持对
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态势。
(三)发挥App生态关键环节审核把关作用
目前应用商店中超过95%是下载量不到100万的中小应
用,虽然每款应用的用户不多,但“长尾效应”累计的用户
量仍然较大,而这些中小应用的个人信息保护水平参差不
齐,安全隐患较为突出。面对海量中小应用,应用商店、移
动智能终端等App生态关键环节应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加强
应用上架审核、存量应用清理、预装应用审核,完善终端个
- 11 -
人信息保护功能,筑牢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防线。
(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针对互联网平台及产品服务隐私协议要求、移动智能终
端个人信息保护、应用商店App个人信息处理规范审核、移
动互联网应用程序SDK安全指南、利用个人信息自动化决
策规范等重点热点领域,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指导
App运营者提升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五)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渠道
持续优化完善投诉举报渠道、平台,加强举报投诉受理、
分拣、核验、反馈等方面的能力建设,面向社会、企业发布
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满意度、重点痛点问题反馈等方面的调查
问卷,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提升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工作
水平。
(六)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力度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面向互联网平台、App运
营者、电信运营商、应用商店、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制造者开
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互联网法律法规的专题培
训,推动上述主体将依法经营、合规管理嵌入业务工作流程
全流程、各环节,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宣传个人信息保护常识,
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到
全面贯彻和实施。
(七)推进个人信息保护行业自律
组织互联网平台、应用商店、智能终端、运营商等主体
- 12 -
起草签署《个人信息保护行业自律公约》,在个人信息处理
规范、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的
具体要求和倡议,推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企业、个人等
共同参与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个人信息
安全的良好环境。研究“个人信息保护风险指数”,为网民
安全下载使用App提供支撑。
- 13 -
附件: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监测数据分析
(一)App基本情况
目前全国主流安卓应用商店在架App去重后总数为112
万款。按照所属地域来看,App运营者主要分布在信息产业
发达地区,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广东、北京和上海,占比分别
是25.58%、16.98%和10.22%,如图1所示。
图1 全国各省App运营者分布情况
(二)启动弹窗索要多个无关权限问题情况
主流应用商店App启动弹窗索要多个无关权限问题分
布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历趣应用市场、西西软件园和绿
资源网数量最多,分别是2.4万、2.2万和1.7万。
- 14 -
图2 主流应用商店App启动弹窗索要无关权限问题分布情况
(三)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问题情况
今年五月以来,国家网信办累计通报的12类351款App
中,有257款存在“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
的个人信息”相关问题,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网络借
贷类、网络直播类和安全管理类存在此类问题的App数量最
多。
图3 已通报类别App超范围收集情况
- 15 -
(四)强制收集个人信息问题情况
应用强制用户授予非必要权限或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
信息,否则无法使用基本功能。主流应用商店App强制收集
个人信息问题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主流应用商店App强制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分布情况
(五)违反“知情同意”要求问题情况
1.频繁索权问题情况
应用使用过程中频繁索要无关权限,严重干扰用户使
用。主流应用商店App在用户使用过程中频繁索权问题分布
情况如图5所示。其中,西西软件园排名第一,绿资源网
和历趣应用商店排名第二和第三。
- 16 -
图5 主流应用商店App使用过程中频繁索权问题分布情况
部分App只要用户不开启权限,每次重启就会反复索
要,直到用户不堪打扰而开启权限。主流应用商店应用重启
后频繁索权问题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主流应用商店App重启频繁索权问题分布情况
2.同意隐私政策前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分布情况
部分应用同意隐私政策前会上传Android ID、设备序列
- 17 -
号等个人信息到云端服务器。主流应用商店该问题分布情况
如图7所示。
图7 主流应用商店App同意隐私政策前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分布情况
3.无法关闭定推问题类型分布情况
无法关闭定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如图8所示:
一是利用个人信息进行定向推送,但应用内未提供关闭选
项,该类问题占比超过六成;二是关闭定推只能关闭有限期
限,例如3个月之后自动恢复开启状态,无法彻底关闭;三
是关闭定推按钮比较隐蔽,例如隐藏在隐私政策中,普通用
户很难快速发现关闭按钮;四是关闭定推无法立即生效,例
如有的应用声称在用户关闭48小时后才能生效;五是用户
未注册登录(仅浏览)时就有定推内容,但关闭定推需强制
用户先注册登录,否则无法完成操作。
- 18 -
图8 关闭定推各类型问题分布情况
(六)应用商店在架App隐私政策违规情况
主流应用商店在架App无隐私政策或隐私政策难以访
问等问题分布情况如图9所示。其中,360手机助手、太平
洋下载、西西软件园该问题应用数量较多。
图9 主流应用商店App无隐私政策、隐私政策难访问问题分布情况
(七)App个人信息保护举报投诉受理情况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近三年来受理的个人信息保护
投诉举报事件逐年攀升,2019年、2020年、2021年1至10
- 19 -
月分别受理各类投诉举报事件3000条、7800条和20000余
条。其中,超范围收集无关个人信息、强制或频繁索要无关
权限、无法注销账号等问题数量较多,如图10所示。
图10 App个人信息保护举报投诉受理情况
- 20 -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4:02: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3/1213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