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如何认定
合同如今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租赁合同、买卖合同等等。
当拿着合同时你是否思考过自己的合同的效力是否有问题?合同法
中的无效合同如何认定的?
所谓无效合同就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和不发生履行效力的合同。
一般合同一旦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拘束力,但是无效合同却由于违
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因此,
即使其成立,也不具有法律拘束力。无效合同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无效合同具有违法性。一般来说本法所规定的无效合同都具违
法性,它们大都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损害了国家利
益、社会公共利益,例如,合同当事人非法买卖、支等。无效
合同的违法性表明此类合同不符合国家的意志和立法的目的,所以,
对此类合同国家就应当实行干预,使其不发生效力,而不管当事人是
否主张合同的效力。
2.无效合同是自始无效的。所谓自始无效,就是合同从订立时起,
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会转化为有效合同。由于无效合同从本
质上违反了法律规定,因此,国家不承认此类合同的效力。对于已经
履行的,应当通过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方式使当事人的财产恢复到
合同订立前的状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本项是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效力的规定。在经济生
活中出现很多以此类合同的方式侵吞国有资产和侵害国家利益的情
形,但是受害方当事人害怕承担责任或者对国家财产漠不关心,致使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若此类合同不纳入无效合同之中,则不足以保护
国有资产。
所谓欺诈,就是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告知对方虚假的情况,
欺骗对方,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而与之订立合同。欺诈的种
类很多,例如,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虚假的商品说明书,在没有履行
能力的情况下,对外签订合同骗取定金或者货款等。欺诈具有以下构
成要件:(1)欺诈一方当事人有欺诈的故意。即欺诈方明知告知对方
的情况是虚假的,并且会使对方当事人陷于错误而仍为之。欺诈的故
意既包括欺诈人有使自己因此获得利益的目的,也包括使第三人因此
获得利益而使对方当事人受到损失。(2)要有欺诈另一方的行为。所
谓欺诈行为,是指欺诈方将其欺诈故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欺诈行为
既可是积极的行为,也可是消极的行为。欺诈行为在实践中可分故意
陈述虚假事实的欺诈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的欺诈。故
意告知虚假情况就是虚假陈述,如将劣质品说成优等品;故意隐瞒真
实情况是指行为人负有义务向他方如实告知某种真实情况而故意不
告知的。(3)受欺诈方签订合同是由于受欺诈的结果。只有当欺诈行
为使他人陷于错误,而他人由于此错误在违背其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而
与之签订了合同,才能构成受欺诈的合同。
所谓胁迫,是指行为人以将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直接实施损害相
威胁,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而与之订立合同。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将要发生的损害相威胁,而使他人产生恐惧。
将要发生的损害可以是涉及生命、身体、财产、名誉、自由、健康等
方面的,这种损害必须是相当严重的,足以使被胁迫者感到恐惧。如
果一方所进行的将要造成的损害的威胁是根本不存在的、没有任何根
据的,或者受胁迫方根本不会相信的,不构成胁迫。另一种情况是行
为人实施不法行为,直接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人为的损害和财产的损害,
而迫使对方签订合同。这种直接损害可以是对肉体的直接损害,如殴
打对方;也可以是对精神的直接损害,如散布谣言,诽谤对方。因胁
迫而订立的合同要具有如下构成要件:(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
即胁迫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对受胁迫方从心理上造成恐惧而故意
为之的心理状态,并且胁迫人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受胁迫者作出的意
思表示与胁迫者的意愿一致。(2)胁迫者必须实施了胁迫行为。如胁
迫者必须要有以将要有的损害行为或者接对对方施加损害相威胁的
行为。如果没有胁迫行为,只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不构成胁迫行为。
胁迫在合同中常常表现为强制对方订立合同而实施的,也可以是在合
同订立后,以胁迫手段迫使对方变更或者解除合同。(3)胁迫行为必
须是非法的。胁迫人的胁迫行为是给对方施加一种强制和威胁,但这
种威胁必须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如果一方有合法的理由对另一方施加
压力,则就不构成合同中的威胁。如一方向另一方提出如对方若不按
时履行合同,就要提起诉讼,则因为提起诉讼是合法手段,不构成胁
迫。(4)必须要有受胁迫者因胁迫行为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与胁迫
者订立的合同。如果受胁迫者虽受到了对方的威胁但不为之所动,没
有与对方订立合同或者订立合同不是由于对方的胁迫,则也不构成胁
迫。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所谓恶意串通的合同,就是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非法勾结,为牟取
私利,而共同订立的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例如,
甲企业产品的质量低劣,销不出去,就向乙企业的采购人员或者其他
订立合同的主管人员行贿,然后相互串通订立合同,将次品当成合格
产品买入。在实践中比较常见的还有代理人与第三人勾结,订立合同,
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由于这种合同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损害了
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为了维护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
益,维护正常的合同交易,本法依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将
此类合同纳入了无效合同之中。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订立合同。
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七项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
事行为无效。此类合同中,行为人为达到非法目的以迂回的方法避开
了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又称为伪装合同。例如,当
事人通过虚假的买卖行为达到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就是一种比
较典型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由于这种合同被掩盖的目的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并且会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
人利益的损害,所以本法把此类合同也纳入了无效合同中。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许多国家的法律都规定违反了公序良俗或者公共秩序的合同无
效。公序良俗或者公共秩序对于维护国家、社会一般利益及社会道德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虽然没有采用公序良俗或者公共秩序的提
法,但是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五项确立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第五十八条第五项规定,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实质上是违反了社会主义的公共道德。破坏
了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例如,与他人签订合同出租赌博场所。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从本条的规定可知,只有违反了这些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
定的合同才无效。这是因为法律、行政法规包含强制性规定和任意性
规定。强制性规定排除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即当事人在合同中
不得合意排除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适用,如果当事人约定排
除了强制性规定,则构成本项规定的情形;对任意性规定,当事人可
以约定排除,如当事人可以约定商品的价格。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
性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是不同的。法律、行政法规的
强制性规定是指法律、行政法规中的规定人们不得为某些行为或者必
须为某些行为,如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审
批等都属于强制性规定;而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只是指规定
人们不得为某些行为的规定。由此可见,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
定应当包括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本项的规定只限于法律和行政法规,不能任意
扩大范围。这里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如当事
人订立的合同违反了刑事法律或者行政管理法律;行政法规是指由国
务院颁布的法规,如我国税收征管、外汇管理的法规。实践中存在的
将违反地方行政管理规定的合同都认定为无效是不妥当的。
引用法条该文中引用法条,自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生
效后,更改为:[1]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06:3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3/1198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