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更新时间:2025-01-11 04:23:35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7日发(作者:航天电子对抗)

2017年最高院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发展迅速。民间借贷的大量出现,有效

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满足了部分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但同时也使民间借贷纠纷大幅上

升。为充分保护人民众和广大民事主体在民间借贷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资金融通秩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经审判委员会五次专题讨论,通过了《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158

6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情况。以下为规定全文,并据发布会部分全文实录稿,我们整理

了此次《规定》的背景、原则和主要内容。

()关于民间借贷的界定

()关于民间借贷案件的受理与管辖

()关于民间借贷案件涉及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交叉的规定

()关于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关于互联网借贷平台的责任

()关于民间借贷合同与买卖合同混合情形的认定

()关于企业间借贷的效力

()关于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规定

()关于虚假民事诉讼的处理

()关于民间借贷的利率与利息

《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5623

日由审判委员会第165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91日起施行。

201586

法释〔201518

关于

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5623日审判委员会第1655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

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

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

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

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条

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

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第四条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

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

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第五条

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

涉嫌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条

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等犯

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等犯罪的线

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第七条

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

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第八条

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

法院应予受理。

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视为具备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关于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要

件:

()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或者通过网络贷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

账户时;

()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

第十条

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

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

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

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

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

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

四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为由,

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

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

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第十五条

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

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

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或者清算达成的债权债务协议,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六条

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

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

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

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

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第十七条

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

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

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第十八条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

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经审查现有证据无法确认借贷行为、借贷金额、

支付方式等案件主要事实,人民法院对其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

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

属于虚假民事诉讼:

()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

()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

()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

()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借贷事实陈述不清

或者陈述前后矛盾;

()当事人双方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任何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

()借款人的配偶或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

()当事人在其他纠纷中存在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

()当事人不正当放弃权利;

()其他可能存在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

第二十条

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根据民事诉

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

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之规定,依法予以、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

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单位进行,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

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

任。

第二十一条

他人在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或者借款合同上签字或者盖章,但未表明其保证人身

份或者承担保证责任,或者通过其他事实不能推定其为保证人,出借人请求其承担保证责任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二条

借贷双方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形成借贷关系,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当事

人请求其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

供担保,出借人请求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三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企业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出借人、企业或者其股

东能够证明所借款项用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人使用,出借人请求将企业法定代表人或

负责人列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个人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

经营,出借人请求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以签订买卖合同作为民间借贷合同的担保,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还款,出借人请

求履行买卖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并向当事人释明变更诉讼请求。

当事人拒绝变更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

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作出的判决生效后,借款人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金钱债务,

出借人可以申请拍卖买卖合同标的物,以偿还债务。就拍卖所得的价款与应偿还借款本息之间

的差额,借款人或者出借人有权主张返还或补偿。

第二十五条

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

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

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

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七条

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

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第二十八条

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

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

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不

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

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

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条

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

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

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

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条

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

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

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一条

没有约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过约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违约金,且没有损

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借款人又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出借人返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但借款人要求返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

第三十二条

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并主张按照实际借款期间计算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公布施行后,于1991813日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

案件的若干意见》同时废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不再适用。

一、《规定》的制定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

断深入,特别是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

资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作为正规金融合理补充的民间借贷,因

其手续简便、放款迅速而日趋活跃,借贷规模不断扩 大,已成为广大市场主体获得生产、生

活资金来源、投资谋取利益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我国金融和法律体系相对不健全,民间借

贷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其粗放、自发、紊乱的发展一直游离于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边缘;其盲

目、无序、隐蔽的缺陷日积月累叠加凸显,民间借贷风险渐增,隐患愈加突出。伴随着借贷主

体的广泛 性和多元化,民间借贷的发展直接导致大量纠纷成讼,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快速

增长。2011年全国法院审结民间借贷纠纷案件59.4万件,2012年审结 72.9万件,同比增长

22.68%;2013年审结85.5万件,同比增长17.27%;2014年审结102.4万件,同比增长

19.89%;2015年上半年已经审结52.6万件,同比增长26.1%。目前,民间借贷纠纷已经成为

继婚姻家庭之后第二位民事诉讼类型,诉讼标的额逐 年上升,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民间借贷案件数量的急剧增长、审理难度系数普遍较高,给当前的民事审判工作带来了前

所未有的压力。1991年我院曾颁布过《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 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但因经济社会的变化,许多规定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最高人民法

院研究认为,应当尽快制定新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以回应人民众对借贷安全和公平正义的

追求;回应广大中小微企业对阳光融资和正当投资的渴求;回应人民法院对统一裁判标准和正确

适用法律的需求;回应 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形势发展和司法工作的要求。

二、制定《规定》坚持的原则

在研究、起草本司法解释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项指导原则:

第一,依法制定解释的原则。民间借贷涉及法律法规众多,关系复杂。我们立足于司法解

释的功能定位,严格按照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多

部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确保司法解释的内容符合国家立法目的和原则。

二,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原则。20105月,国务院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

资健康发展的新三十六条”;20137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贷 款利率管制,并于同年10

月推出贷款基础利率机制;2013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

目标;2015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 总理李克强提出以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的目标。

这些政策举措为司法解释的制定发挥着方向性指引作用,确保了司法解释的内容符合时代发展

的要求。

第三,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鉴于司法解释更多地是针对民间借贷纠纷处

理的程序性问题和实体性标准作出规定,在制定过程中,特别注重平衡借贷法律关系各方当事

人对合法权益的关切,严格按照程序和实体并进、事实和法律同步、标准和尺度统一的步骤进

行,力求实现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总体协调与动态平衡。

第四,坚持民主科学起草解释的原则。起草本司法解释的三年多来,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

的意见建议。我们认真研究了立法机构、全国工商联、银行业协会等部门的书面建议,还与中

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商务部等单位就有关条款进行了深入细致协商;认真听取了各

级、各地法院的意见,以及中小微企业代表、专家学者 的各种建议。我们先后在各地召开研

讨会、专家论证会12次,先后14次修改稿件,审判委员会共计进行了5次专题

讨论,努力做到兼听则明。

三、《规定》的主要内容

本解释共三十三个条文,主要包括:

()关于民间借贷的界定。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作出规定,对

民间借贷行为及主体范围予以明确界定。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国家正规金融

行业自发形成的一种民间融资信用形式,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且为社会广泛

熟悉,民间借贷这一称谓已经约定俗成。在我国, 贷市场主要由金融机构借贷和民间借贷

组成。本司法解释解决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资金融通而发生的争议。解释第一

条第一款开宗明义本规定所称 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

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这个界定体现出了民间借贷行为特有的本质和主体范围。从称谓的形

式上明晰了与国家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区别,也从借贷主体的适用范围上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区分。

()关于民间借贷案件的受理与管辖。从民间借贷现实情况来看,民间借贷的资金大多属

于民间的自有或闲散资金,具有松散性、广泛性的特征。由于借贷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又多

有亲属关系或同事、同乡、同学等社会关系,在借贷形式上往往表现出简单性和随意性。不签

订书面借款合同或仅仅由借款人出具一张内容简单的借 据、收条或欠条的情形较为常见。一

旦发生纠纷,借贷双方往往很难举出充分证据证明其主张或抗辩。此时,人民法院是否应受理

此类案件在司法实践中素有争议。司法解释的这一部分主要规定了民间借贷案件的起诉条件;

民间借贷合同履行地的确定以及保证人的诉讼地位等问题,为立案登记制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司

法对民间借 贷纠纷的受理和管辖提供了法律依据。

()关于民间借贷案件涉及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交叉的规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日趋多元复杂。在民间借贷纠纷当中,此类案件往往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集资、非法经营等案件交织在一起,出现由同一法律事实或相互交叉的两个法律事实引发

的、一定程度上交织在一起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即 民刑交叉案件。民刑交叉问题主要包

括刑民程序的协调与实体责任的确定两个方面,这一部分主要包括:1.对于涉嫌犯罪

的民间借贷案件,人民法院应当 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并将涉嫌犯罪的线索、材

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这一规定有利于公检法三机关在打击和处理涉众型犯罪时

能够更好地协调一致、互相配合。2.对于与民间借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犯罪,

人民法院应当将犯罪线索材料移送侦查机关,但民间借贷案件仍然继续审理;3.借款人涉嫌非法

集资等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关于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判断,在司法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基于有效的民间借贷合同,一方当事人才能向另一方当事人主张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也才能涉及到违约责任的承担以及合同的解除等问题。鉴于民间借贷合同的特殊性,司法解释

在这一部分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1.自然人之间民 间借贷合同的生效要件;2.企业之间为了生

产、经营需要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只要不违反合同法第52条和本司法解释第14条规定内容

的,应当认定民间借贷 合同的效力,这也是本司法解释最重要的条款之一;3.企业因生产、经

营的需要在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签订的民间借贷合同有效;4.借款人或者出

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而应

当根据合同法第52条和本司法解释第14条规定的内容确定民间 借贷合同的效力。

()关于互联网借贷平台的责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

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自从1979年出现概念,并将小额信贷和互联 网技术相连接以来,

网络借贷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于2007年正式进入我国。2013年以来,网络借

贷出现井喷式发展,在一年之内由最初 的几十家增长到几千家,从而不仅实现了数量上的增

长,借贷种类和方式也得到扩张。我国已经形成了有别与国外网贷模式的新特点,同时也

产生了平台角 复杂、监管主体缺位、信用系统缺乏等新问题,在当前涉及网络借贷平

台的法律规范缺失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我国网络 小额

借贷资本市场良好发展,本《规定》分别对于涉及居间和担保两个法律关系时,是否应当

以及如何承担民事责任作出了规定。按照《规定》中的条款内 容,借贷双方通过网贷平

台形成借贷关系,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则不承担担保责任,如果网贷

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根据

出借人的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网贷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

()关于民间借贷合同与买卖合同混合情形的认定。民间借贷实践中,当前有一种现象是

当事人双方为避免债务人无力偿还借款,往往在签订民间借贷合同的同时或其后签订买卖合同

(以房屋买卖合同为主),约定债务人不能偿还债款本息的,则履行买卖合同。此类案件中如何

认定合同的性质和效力、如何加以处理,关系到人民法 院裁判的统一,关系到当事人切身利

益的维护。同时,正确处理此类案件,对于防范虚假诉讼,健全担保规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当事人通过签订买卖合同作为民间借贷合同的担保,

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还款,出借人请求履行买卖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

系审理。按 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作出的判决生效后,借款人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金钱

债务,出借人可以申请拍卖买卖合同标的物,以偿还债务。

()关于企业间借贷的效力。我院于1991年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

意见》对民间借贷主体仅限于至少一方是公民(自然人),而对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按照

央行1996年颁布的《贷款通则》和我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般以违反国家金融监管而被

认定为无效。这一制度性规定在司法界被长期遵守,一定程度上对于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

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这一制度不仅没有消除企业间借贷

行为的发生,相反,企业 间借贷甚至出现愈演愈烈的势头。现实中企业间存在的巨大借贷需

求,催生了一系列企业之间的间接借贷运作模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周转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的发

展瓶颈,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或者相互之间拆借资金成为融资的重要渠道。但 为了规避企业之

间资金拆借无效的规定,不少企业通过虚假交易、名义联营、企业高管以个人名义借贷等方式

进行民间融资,导致企业风险大幅增加,民间借贷市场秩序受到破坏。

时移则法易。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们经研究认为,对于企业之间的民间借贷应当给予

有条件的认可。本司法解释为此规定:企业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而相互拆借资金,司法应当予

以保护。这一规定不仅有利于维护企业自主经营、保护企业法人人格完整,而且有利于缓解企

融资难融资贵等顽疾,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的需要;不仅有利于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有序运

行,促进国家经济稳健发展,而且有利于统一裁判标准,规范民事审判尺度。

当然,允许企业之间融资,绝非意味着可以对企业之间的借贷完全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应当说,解禁并非完全放开,我们认为,正常的企业间借贷一般是为解决资金困难或生产急需

偶然为之,但不能以此为常态、常业。作为生产经营型企业,如果以经常放贷为主要业务,或

者以此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则有可能导致该企业的性 质发生变异,质变为未经金融监管部

门批准从事专门放贷业务的金融机构。生产经营型企业从事经常性放贷业务,必然严重扰乱金

融秩序,造成金融监管紊乱。这种行为客观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必须从效力上作出否定性

评价。为此,本《规定》专门对企业间借贷应当认定无效的其他情形作出了具体规定。

()关于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规定。对于无效合同的认定,事关合同效力的维护及市场经

营秩序的安全和稳定,亦事关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在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无效民间借贷行为

的具体情形,有利于规范我国的金融秩序;引导民间借贷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审判实践准确认定

无效民间借贷合同提供规范依据。本《规定》具体列举 了民间借贷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的

情形,包括:1.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2.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3.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

借款的;4.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关于虚假民事诉讼的处理。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当前民事审判领域存在许多虚假诉讼,

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尤为突出。如何有效遏制民间借贷纠纷中的虚假诉讼,是摆在审判实践中的

一个突出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此类案件利益关系复杂,且往往使真正权利人的利

益无法得到保障,一旦法院未能识别虚假诉讼,支持了虚 假诉讼当事人的利益,则不但无法

化解纠纷,反而更加激化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极易引发和激化社会冲突。总之,虚假民间借

贷诉讼既侵犯了真实权利人的利益,又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既扰乱正常的司法审判秩序,

又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加大对虚假诉讼的预防和打击,以维持诚实守信的诉讼环境。

审判实践中如 何识别虚假诉讼是遏制虚假诉讼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各级人民

法院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但也达成了基本共识,即应当在民间借贷案件

审理过程中加强对证据的审查力度。《规定》结合了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审判实践的调研结果,

吸收了实践中的有益的经验做法,采纳了综合判断的规范模 式,并总结出了具体列举的可能

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十种行为,如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

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等等,

以供审判人员审理案件时借鉴、参考。当然,正确识别虚假民间借贷诉讼,还要求审判人员基

于自身的审判 经验的积累,对生活的认知能力的提高,结合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

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

假民事诉讼。

经审理发现属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除判决驳回原告的请求外,还要严格按照本《规定》

的内容,对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诉讼参与人依法予以、拘留;构成犯罪的,必须要

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民间借贷的利率与利息。利率的规制是民间借贷的核心问题,也是本司法解释的

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金融市场化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利率

市场化。但是,利率市场化绝不意味着利率无限化,更不意味着利率无序化。必须对民间借贷

利率的上限进行管控。对民间借贷利率的管制,除应当考 虑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便利,

还要考虑作为市场主体的借贷双方的真正需求。我国正规金融市场的贷款利率,正处于一个变

革时期,经历了从国家统一贷款利率,到依据国家基准利率上下限浮动利率,再到2004年取

消贷款利率浮动上限,2013年取消浮动下限的变迁过程。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普遍使用央

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裁判中的银行同类贷款利率。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

进,以基准贷款利率的四倍作为利率保护上限的司法政策的变革势在必行。民间借贷利率上限

究竟如何进行调整,采纳何种模式,固定利率上限标准如何予以确定,这一系列审判实践中的

问题亟待回答。《规定》有关民间借贷利率和利息的 内容主要包括:1.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

或者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无权主张借款人支付借期内利息;2.借贷双方约定

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 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

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 有权

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3.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

应当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4.除借贷双方另有约 定的外,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

并按照实际借款期间计算利息。此外,这一部分还对逾期利率、自愿给付利息以及复利等问题

作了规定。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02:2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3/1190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