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第一周刑法单元测试

更新时间:2024-11-06 21:28:03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气门挺杆)

第二阶段第一周刑法单元测试

为了检查出来学员们的真实水平,本阶段单元测试都是不定项选择题:

1.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刑法第261条遗弃罪中的“负有扶养义务”的人,解释为既包括家庭成员,也包括负

有扶养义务的其他人,属于扩大解释,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第241条第2款:“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236

()的规定定罪处罚。”其中的“性关系”应解释为仅指性交行为。这是一种缩小解

释,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C.将正在使用中的运钞车解释为“金融机构”属于扩大解释,将自动取款机解释为“金

融机构”也属于扩大解释

D.刑法第315条破坏监管秩序罪:“依法被关押的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的“罪犯”解释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属于扩大解释

2.关于罪刑法定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行政法规中经常规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由

此可见,我国行政法规也可以规定犯罪和刑罚

B.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成立罪。因为该规定没

有明确描述罪的罪状,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

C.死刑因为被许多国家视为残虐的刑罚而被废除,因此我国刑法典保留死刑,违反了罪

刑法定原则

D.如果刑法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判处刑罚”,这种规定属于绝对不定刑

的规定,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3.关于刑法渊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

种规定属于立法解释

B.刑法修正案(八)属于立法解释

C.我国目前只有一部单行刑法

D.我国目前没有附属刑法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将大型拖机解释为破坏交通罪中的“汽车”,是扩大解释

B.将男性向不特定男性提供性服务解释为组织罪中的“”,是类推解释

C.财产性利益解释为抢劫罪中的“财物”,是扩大解释

D.将通奸解释为破坏军婚罪中的“同居”,是扩大解释

5.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尊重人权主义也称为自由主义。禁止事后法便是该思

想基础的体现

B.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因此刑法应保持谦抑性。基于此,如果一

个行为属于民法上的侵权行为,那么只需依照民法来调整即可,不可能适用刑法

C.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绝对不定刑,因此,没有犯罪就没有刑罚,没有规定明确的刑

罚就等于没有规定犯罪

D.根据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大小,对其适用社区矫正,是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6.关于刑法的效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甲在国内犯罪,逃到国外,根据属人管辖,我国可以管辖

B.从我国驶往国外的列车,即使进入外国境内,车上发生的刑事案件,我国有管辖权

C.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国外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如果是轻罪,可以不予追

D.刑法溯及力既适用于未决犯,也适用于已决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在2000年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20118月被捕。在审判时,可以根据行

为时的刑法规定判处死刑

B.刑法溯及力既适用于未决犯,也适用于已决犯

C.行为时的刑法规定认为是犯罪,现行刑法规定认为无罪,应适用现行刑法规定

D.中国人甲在外国犯罪,虽然经过外国审判,我国仍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8.王某(13周岁)了妇女后并杀害妇女,逃到朋友李某(17周岁)处寻求躲藏。

李某收留了王某,但一月后被警方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对王某以罪论处

B.对王某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C.对李某以窝藏罪论处

D.对王某不作犯罪处理,因此王某不属于犯罪分子,李某不构成窝藏罪

9.田某是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病情发作时,用棍棒殴打李某。李某被迫反击,将田某打

倒在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田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B.田某不负刑事责任

C.李某构成紧急避险

D.李某构成正当防卫

10.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实行双罚制,既处罚单位,也处罚直接责任人员,不存在只处罚

直接责任人员、不处罚单位的情形

B.单位犯罪在主观上可以是过失

C.我国刑法典中既存在自然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的犯罪,也存在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的犯

罪,但不存在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

D.单位涉嫌犯罪后,若被其主管部门宣告破产,此时直接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王某是长达贸易公司老板,以该公司名义走私,违法所得归王某所有,构成单位犯罪

B.单位的分支机构和内设机构是有可能构成单位犯罪的

C.外国公司在我国境内犯罪,适用我国单位犯罪规定

D.单位犯罪是单位成员的共同犯罪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打击报复证人罪的主体要求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B.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主体是税务机关工作人员

C.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主体是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通常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但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构成

该罪

13.关于不作为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要求“拒不退出”,所以该罪是真正不作为犯

B.罪的行为是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所以该罪既可由不作为构成,也可由作为构成

C.消防队员甲来到火灾现场故意不灭火,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D.李四在盗掘古墓葬时,将他人房屋挖垮,主人陷落呼救,李四故意不救助致人死亡。

李四在成立盗掘古墓葬罪的同时,还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可以成为先行行为产生作为义务

B.犯罪行为可以成为先行行为产生作为义务

C.不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罪是纯正不作为犯

D.甲组织四个朋友攀登险峻山峰,其中一人遇险,甲有救助义务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方某在黑夜里将车停在高速公路上,没有采取防止追尾的措施。李某开车撞上方某的

汽车,导致昏迷。方某负有救助义务

B.李某开车不慎撞伤吴某,拦下出租车送吴某去医院,但途中借故逃离出租车。出租车

司机对吴某有救助义务

C.罪既可以由作为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构成

D.不作为犯可以构成帮助犯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抗税罪是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B.侵占罪的客观行为是“据为己有,拒不退还”,因此,侵占罪只能由不作为构成

C.在押罪犯因为表现好获准探亲回家,但长期滞留不归,构成不作为的脱逃罪

D.两个不作为犯可以构成共同正犯

17.下列情形,不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

A.侮辱罪致人死亡

B.虐待罪致人死亡

C.遗弃罪致人死亡

D.抢夺罪致人死亡

18.下列情形,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

A.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致人死亡

B.强制猥亵妇女罪致人死亡

C.非法拘禁罪致人死亡

D.拐骗儿童罪致人死亡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甲杀乙,乙仅受轻伤,但乙因迷信鬼神,而以香灰涂抹伤口,致毒菌侵入体内死亡。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B.甲向乙食物投放毒药,乙中的毒不会致死,但因中毒疼痛难忍,便剖腹自杀身亡。甲

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C.丁欲杀死田某,得知田某毒瘾很大,便向田某赠送大量。田某第二天毒瘾发作,

吸食过量死亡。丁的行为与田某死亡有因果关系

D.张某带领手下追杀甲乙,紧追不舍,甲乙无路可逃,甲跳入水库,溺水身亡。乙

见状,只好跳入高速公路,却被汽车撞死。张某的行为与甲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20.下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有()

A.甲重伤乙,乙昏迷在海滩,甲离去,乙被海浪卷走

B.丈夫在外赌博回家,妻子不让丈夫进门。丈夫一直站在门外认错,后冻死门外

C.甲为了拿乙取乐,扔一百元到湖里,乙跳入捡拾,被淹死

D.甲杀乙致乙昏迷在屋里,其间发生地震,导致乙死亡

2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以伤害故意将王某打得重伤昏迷,离开现场时出于习惯随手扔掉烟头,未料到竟引

起火灾,烧死了王某。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B.乙以伤害故意将李某打成重伤,然后离开现场。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乙的哥哥来到

现场。李某的哥哥也来到现场欲抢救李某,但乙的哥哥不许进入抢救,导致李某死亡。乙构

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C.丙吴某,警察前来营救。警察由于重大判断失误,竟将吴某以为是丙,而将吴某

开打死。丙构成罪致人死亡

D.丁放火引起大楼火灾,消防队员实施正常的灭火行为,其中一名消防队员被火烧死。

丁的放火行为与消防队员的死亡有因果关系

22.下列情形,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有()

A.甲乙没有意思联络,各自向丙水杯投放100%致死量毒药,丙喝后中毒死亡

B.甲先向丙水杯投放100%致死量毒药,丙喝后毒性发作。此时不知情的乙又向丙水杯

投放100%致死量毒药,丙喝后死亡

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各自向丙水杯投放50%致死量毒药,丙喝后中毒死亡

D.甲先向丙水杯投放50%致死量毒药,丙喝后毒性发作。此时不知情的乙又向丙水杯投

50%致死量毒药,丙喝后死亡

23.甲打乙一耳光,乙嘴角流血,因乙有血友病,流血不止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只有甲明知乙有血友病,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才有因果关系

B.只有甲应当知道乙有血友病,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才有因果关系

C.即使甲无法预见乙有血友病,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也有因果关系

D.如果甲无法预见乙有血友病,则甲无需对乙的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只要国家法益或社会法益正在受到侵害,任何人都可以正当防卫

B.重婚罪属于不法侵害,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正当防卫

C.对正当防卫不能正当防卫,但对紧急避险可以正当防卫

D.单位犯罪时,对单位可以正当防卫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八岁小朋友的恶作剧对王某身体造成威胁,王某对其只能紧急避险

B.对人所实施的过失的不法侵害可以正当防卫

C.对人所实施的属于意外事件的侵害行为可以正当防卫

D.对假想防卫、事后防卫都可以正当防卫

26.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以及其他严

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

刑事责任。”因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该款中的“行凶”包括一切伤害行为

B.该款中的“杀人、抢劫、、”仅限于暴力方式

C.该款中的“抢劫”包括第269条事后转化抢劫,但不包括携带凶器抢夺转化的抢劫

D.该款中的“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包括劫持航空器罪、越狱罪、暴

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27.女青年王某被拐卖到李某家,欲逃走,但被李家人非法拘禁并毒打。某日,王某为

了逃脱,在晚饭前,趁李家人不注意,用抹布蘸点农药,然后用抹布抹过李家人的饭碗。王

某本想毒晕李家人,趁机逃脱,不料李家人全家中毒,两人死亡。王某的行为构成()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

C.投放危险物质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

28.甲持包来到银行劫持了银行职员,抢劫银行现金。警察赶到,谈判无效,在甲

扬言要引爆的紧急时刻,警察被迫开击毙甲,事后发现甲所持的不是包,而是用纸盒

包着一大块面包。警察的行为属于()

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D.假想防卫

29.王某圈养了一条恶犬,由于疏忽管理导致恶犬跑出来,追咬行人李某。下列说法正

确的有()

A.如果李某打死了恶犬,则属于正当防卫

B.如果李某打死了恶犬,则属于紧急避险

C.如果李某为了躲避恶犬而闯入吴某家,则属于紧急避险

D.如果李某抓起行人吴某的甘蔗打死了恶犬,则既属于正当防卫,也属于紧急避险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一般情形下,消防队员面临火灾时、警察面临犯罪活动时,均不能紧急避险

B.王某看到身后有人追杀自己,便赶紧闯入李某家。实际上身后人只是跑步者。王某的

行为属于假想避险

C.张某欲砸毁江某的汽车,砸碎玻璃后,发现车内有个小孩快要窒息。张某救了小孩。

张某的行为属于偶然避险

D.海啸来临前一星期,方某盗窃邻居的汽车,驾车逃离。方某的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如果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那么就不可能构成故意的渎职犯

罪,但可能构成过失的渎职犯罪

B.如果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感染上性病而去嫖娼,就没有传播性病罪的故意

C.如果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对方是犯罪分子而收留,不构成窝藏罪

D.嫖宿幼女罪,要求认识到的是幼女。奸淫幼女型罪,要求认识到对方是幼女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将摩托车借给李某,后又从李某处窃回。甲认识到摩托车为李某所占有,具有盗窃

的故意

B.甲的汽车被国家机关扣押在机关大院里,甲又偷回来。甲认识到汽车为国家机关所占

有,具有盗窃的故意

C.警察甲丢失支,没有及时报告,该支被不法分子乙捡到,乙用该实施抢劫。因

为发生了乙持抢劫这种严重后果,所以甲构成丢失支不报罪,但是不要求甲事先认识到

支会被乙捡到并用来实施抢劫

D.甲欲开打死乙,乙为了躲避子弹而后退,不慎掉下悬崖摔死。由于因果历程与甲预

想的不同,所以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多次的,构成罪。行为人实施第三次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

实施第三次,不成立罪

B.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要求销售金额五万元。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销售金额已经

达到五万元,所以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高利转贷罪的成立,要求违法所得数额较大。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违法所得已经

数额较大,所以不构成高利转贷罪

D.一个农民工误以为某单位园中的葡萄是普通葡萄而窃食一斤,实际上是科研试验品,

价值4万元。因为该农民工没有认识到该葡萄是数额较大的财物,所以不构成盗窃罪

34.李某追求王娟未果,便欲王娟。入室后刚刚实施暴力发现王娟的室友李梅更漂

亮,便丢下王娟,转而了李梅。关于李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构成打击错误

B.对王娟构成罪中止

C.对李梅构成罪既遂

D.应以罪中止和罪既遂并罚

35.甲欲杀害乙,向乙开,下列说法符合法定符合说的有()

A.由于没有瞄准,打死了乙身后的丙,则定故意杀人罪未遂

B.打死了乙,但也打死了乙身后的丙,则定故意杀人罪既遂

C.重伤了乙,却打死了乙身后的丙,则定故意杀人罪未遂

D.打死了乙,却重伤了乙身后的丙,则定故意杀人罪既遂

36.下列属于事实认识错误讨论的问题有()

A.在荒野里,甲想开打死乙,实际是稻草人

B.在大街上,甲想开打死乙,实际是街头雕塑

C.甲想开打死一只野兔,没瞄准,打死了乙

D.甲误将敌敌畏当作药酒给乙喝,让乙风湿病,乙中毒死亡

37.下列行为属于对象错误的有()

A.甲欲给乙的汽车装炸死乙,误将丙的汽车当作乙的汽车,炸死了丙

B.甲将装到乙的汽车欲炸死乙,不料丙开乙的汽车,炸死了丙

C.甲欲电话乙,错拨电话给丙,以为丙是乙,丙害怕并答应给钱

D.甲欲毁坏乙家玻璃,扔石块却打碎了丙家玻璃

38.甲教唆乙杀丙,乙误将丁当作丙而杀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构成打击错误B.乙构成对象错误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D.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39.甲欲杀害乙,便给乙邮递一盒包装严实的毒药,但在邮递单上写明是伟哥,并要求

乙亲收亲启。乙单位收发室人员丙看到是伟哥,便取出偷吃了,中毒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因果关系错误B.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

C.故意杀人罪(预备)D.故意杀人罪(既遂)

40.15周岁的人实施的下列行为需负刑事责任的有()

A.中致人死亡B.抢劫支、弹药

C.携带凶器抢夺D.盗窃被抓时使用暴力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对不满18周岁、已满75周岁的人不能适用死刑

D.75周岁生日当天即为已满75周岁

42.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的刑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与强迫集团,为迫使妇女,对妇女实施了行为的,成立罪

B.参与走私,并在走私过程中暴力抗拒缉私,造成缉私人员重伤的,成立故意伤害罪(重

伤)

C.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的,成立故意伤害罪(重伤)

D.劫持航空器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成立故意伤害罪(重伤)

43.关于违法性认识错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以为作为家长,干涉自己女儿的婚事,是合法的,因此采用暴力干涉女儿的婚姻自

由。甲因为不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因此无罪

B.甲以为盗取商业秘密只是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便盗窃了某公司的商业秘密。

因为甲不知道《刑法》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不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因此不构成侵犯

商业秘密罪

C.丙以为事实婚姻不属于重婚,因此与他人的妻子结成事实婚姻。丙因为不具有违法性

认识可能性,因此无罪

D.丁以为身为商场保安,有权搜查他人身体,因此强行搜查顾客身体。丁因为具有违法

性认识可能性,所以有罪

【参考答案】

1.答案:DD项中的“罪犯”仅指已被判决的罪犯,不包括未决犯。

2.D

C项,立法者规定某个行为属于犯罪时,必须配套规定明确的法定刑,否则视

为没有规定犯罪。因此,没有规定明确的刑罚就等于没有规定犯罪。

A项,《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死刑。

8.C

A项,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A项,非法侵入住宅罪还有非法闯入的作为方式。C项,甲是不作为,但等价性

上未达到放火罪的程度。

20.A

21.D

C项,例如甲倒车时,一小孩突然跑到车后,对甲的倒车可以防卫。

28.D

33.D

36.B

。甲没有危害公共安全,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甲的杀人行为属于隔离犯。隔离

犯的着手,看财物在邮寄途中对公众有无危险,如果没有,收到才是着手。甲的包裹对公众

没有危险,乙尚未收到,所以仍属于杀人的预备行为。毒药被丙吃,属于意外事件。甲的杀

人只能构成犯罪预备。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21:2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3/1181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