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
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
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同时这也对高校培养高层次法学专业人才提出了
新的标准和要求。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90多所院校开设了法学本科专业。
法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做生意签订合同要懂合
同法,与工作单位发生纠纷要懂劳动法。另外,像研究犯罪问题的刑法、研究如何打官司的
诉讼法、研究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等,也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学习法学,还能够了
解为何要制定法律,并学习如何依法处理事件和问题。
我国目前的法学专业设置根据所在院、校的侧重点不同,人才培养方式也各具特,主
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专门的法学院,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等;另一种是综合性大学里的法律系或法学院,如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等;
还有一种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如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等。专门的法学院学科
划分较细,专业化程度高,可使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综合性大学里的法律系或法学院的特
在于可以发挥多学科优势,学生可以跨系选课,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法学专业和前景分析
法学常设的专业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事法学、国际法学、环境法学、涉外法律专
业等专业方向。
1、就业现状和未来职业发展分析: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
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
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
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
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
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
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
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2、薪酬水平与就业难度
法学专业整体薪酬水平,相比之下比其他行业要高些。能者多劳,拿律师来说,年平均
收入在10万元左右。当然律师事务所不同,以及资历深浅也直接关系到律师的收入。高的
年薪能拿到30万元,低的可能年薪只有1万多元。从事不同性质的案件,比如经济、金融、
证券、房地产等涉外官司,年轻的见习律师一个月可能只有千元左右,资深律师一年赚500
万元不成问题。而婚姻、劳动法、知识产权等之类的案件,律师收费较低。而在企业做法律
顾问的,也有着不菲的收入。
由于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
下,还要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学习
1
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天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所
以学生绝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孙佳老师还特别指出: 法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学习时,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
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主要是参加各类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学生可以选择考研、参加司法考试、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等来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学习一技之长,比如速录技术,进入法院当书记员也是不错
的就业渠道之一。最关键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时并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学生不愿去做
而已。
我国目前注册律师大约有14万人左右,律师事务所1万多家,每9000人平均拥有一名
律师,其中北京是
每13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上海是每18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而美国纽约是每200人
拥有一名律师。
从律师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发展极不平衡。广东、北京的律师都在万人以上,大约占到
全国律师总数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师,个别牧区只有一名律师。
全国律师每年办理业务大致在900万件左右,业务收入在90亿左右,律师人均收入在
7万元左右,平均每件收费在千元左右,但是律师年收入仍然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北京最
高,律师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上海也在20万左右,江浙在7万元左右,广东在5万元
左右,而在有些西部省份律师年平均收入也就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更少,其差距在十几
倍乃至几十倍。
无论是执业人数占整个人口的比例,还是律师界中高学历、外语人才所占的比例,以及
中大型律师事务所占律师事务所总数中的比例,中西部律师业与东部发达地区律师业是不可
同日而语的。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直接导致律师收入的差距悬殊,
并且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东部与中西部律师业
发展的巨大反差,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律师正在向东部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
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
因此,综合以上来看,从个人生存和利益来考虑,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律师业发展
环境最好,也最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光看这些平均数字就认为律师行业形势
一片大好。律师是强弱差距悬殊的行业,知名大律师年收入上百万、上千万的都有,但有很
多律师都是疲于糊口,年收入不过万,有的甚至无钱交纳年检会或会费而被迫转行。对于初
入行的律师来说,90%的其收入都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虽然说成功的标志不是钱,但是对
律师来说,其最有力的评价标准被又是收入。另外,律师的执业环境也很不好,这些都是我
们从事律师行业上的巨大障碍。
社会不是完美的,律师行业也同样有不尽人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律师业只会向越来
越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选择了律师,就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终有成功的那一天。
邢台学院
法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专业现状
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始建于1984年,时称政教科,1987年与历史科合并,改
2
称政史系,2001年新增法律专业,2002年招收政教、历史专业本科生,升本后的
政史系更名为法政历史系。法政历史系的法学本科专业2006年申办获得批准,并
于2006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在法学本科专业之前,我们已招收了5届法律专科
学生,现有全日制法学本科生324人(其中直本253人、接本71人)。学生学风优
良,学习气氛浓厚。自2006年有本科毕业生以来,每年的考研率、司法考试过关
率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三年来,学院共有20多位学生考取中西南政法
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研究生,有近20多位学生考取公务员。2006
年以来,我们与邢台市多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协议。法学专业已为
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法政历史系拥有学科齐全的法学老师,积聚了丰富的法学办学经验。根据教
学需要,我系设法律教研室一个。本教研室现有教师15人,有硕士学位的10人;
副教授2人,讲师8人,助教5人;其中有6人取得律师职业资格,形成一支以中青
年为骨干、素质较好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多位教师获院教学优
秀奖等,多名教师承担了省级、地市级、校极科研项目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
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一部。
(二)现状分析
目前法学学科建设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但办学思路基本清晰,学科发展
的目标基本明确,学科队伍建设已显成效,学术梯队和相对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
正在形成,办学层次比过去有所提升,规模也有所扩大,课程设置能为培养目标
服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要求,个别课程建设比较成熟,形成了一定的亮
点。
但总体上来看,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不高,开拓创新性不强,力量组合上
3
也有先天上的不足,教师的职称还有待提高,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不足,缺少名符其实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难以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的
需要。学科声誉在省内影响小,在国内基本谈不上有影响,即使与本院内的其它
学科相比,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纯德实学”的
校训精神,大力加强内涵建设,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邢台,面向河
北,紧紧抓住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法学专
业建设工作,努力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作为地方性院校的法学专业,主要担负着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职责。本专
业经过三年的试点改革,将建设成为当地乃至河北省的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推动
当地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融入社会法制建设的过程中。突出“一高
一强”特,即打造一个“司考通过率高”、“法律业务素质强”的应用型法律人
才培养基地;实现“学以致用”、“研以致用”的效果,即构建一个师生共同为本
地方法制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平台。
(二)分目标
1、法学学生规模
稳定现有招生规模,每年计划招法学本科生80人、法学专接本30人左右。
到2015年,在校生达到380人左右。
4
2、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为指
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爱岗敬业氛围。鼓励本专业教师进修深
造,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力争形成本专业骨干教师体和学科带头人。争取在三
到五年内,通过培养,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教师总数90%以上;每年引进1
-2名博士,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力争三年内拟引进具有高级职称、
高学历的专业教师3人。
形成合理的职称结构。争取到2015年底,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0
人,教授、副教授、讲师的比例分别达到7%、27%、66%。
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目前,我院“双师型”教师有8人,争取通
过司法考试、到司法机关挂职等方式,到2015年争取使我院“双师型”教师达到
10人。
扩充客座教授的队伍。结合法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
校外专家、高校知名学者担任本院的客座教授,在现有的基础上每年增加1-2名
客座教授,最终在教师中占到四分之一的比例。
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良好、结构优化,具有明确发展目标、良好合
作精神和梯队结构,相对稳定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专业教学团队,促进特
专业的发展。
3、教研室建设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考试形式等方面加强研究,鼓励教学科研人员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
2011年-2015年,力争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5项;同时积极加
5
强与公检法及企事业单位的联合,争取获得横向基金项目2-3项。每位教师每年
至少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科研论文2篇,本专业每年至少发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15篇。增加横向联系,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三年内本专业至少每年参加1次国内
学术会议。
4、课程建设
提升新型法学课程类型比例。在现有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数不
降低的前提下,通过“双师型”和第一线法官、律师等师资资源,加强课程体系
中的案例研究教学力度,让学生提高对法律实践的再认识。
力争在院级精品课程上有所突破。基础理论课均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授
课,通过4年建设,努力对已确定为院级合格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从2013年
起,每年建设1门院级重点课程,到2015年院级精品课程力争达到2门,1门左
右的精品课程争取进入省级精品课程行列。
5、专业特建设
(1)突出“一高一强”特
提升司考通过率:在近年来通过率30%的基础上,逐年稳步提高,力争通过
三年的专业试点改革,达到应届毕业生司考通过率超过40%的显性目标。
培养本专业学生的法律应用素质:针对法学专业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熟
读法律规定忽视案例研究”的思维定势,切实通过三年的试点改革,期望成批次
的塑造出“懂法律、会应用、能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2)面向地方,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利用好“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模拟法庭”和“法律咨询室”,让学生
学以致用。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搭建各式平台,为“双师型”教师服务本地公检
6
法司和企事业单位做好铺垫性工作。积极联合校外资源,主动参与地方的法制进
程和法制培训工程。
6、实验室建设
校内实践教学课程设施建设。2015年前建成模拟法庭一座,并分设侦查室、
检察室、审判室、律师工作室。
在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校外合作单位和实习基地建设达到本地5
个以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就业能力。
7、教材建设
到2015年,在择优选用教育部法学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审定)
的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级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省
部级优秀教材和重点教材的基础上,力争所有课程有多媒体课件、理论教材,促
进立体化教材建设。鼓励教师参与省级和校级规划教材的申报与建设,重点建设
体现学院办学特,适应高级实用型法学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的、实践型法学
教材。
8、教学改革
继续推进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教改项目,并将教改成果及时
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将优秀成果积极申报省级教改成果,扩大教改成果的社会
效应。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行仿真法、观摩法、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课堂教学,形成各自的教学特和教学
风格。鼓励使用并且用好多媒体课件,并根据课程特征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按照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要求,对所有课件进行审核认证,以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质
7
量,同时实行必要的监控,防止照“课件”宣科、“满堂放”等现象。
践行开放的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办学。通过社
会实践、实习、模拟法庭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到社会中去;聘请知名
专家和政法实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律
师为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来校讲学,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法律实务;专业
设置、教学改革应充分征询业界人士的意见。
四、发展步骤
(一)蓄力和准备阶段(2011年)
1.在总体改革目标统摄下,从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
入手,组织本专业全体教师,共同讨论和研究,既达到了统一思想的目的,又形
成了改革蓄力的准备。
2.组织本专业全体教师,抽调优秀学生代表,共同参与课程体系改革,既考
虑师资力量的优势,又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愿望,为共同的目标策力的制定切
实可行和效果显著的课程设置方案。
3.在本年度的应届毕业班,尝试增加司法考试引导和辅导,适时的添加更多
的司考应试类课程,组织“双师型”教师进行重点性和针对性的教学。
4.在上级的支持下,提升和彰显大学生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咨询
室的地位和作用,在学生社团层面基础上,加入“双师型”教师的指导因素,吸
纳本专业非毕业生广泛搜集身边法律问题和法律纠纷,启动实践性和体验式教学
工程
5.引进高学历教师1-2名,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帮助教师评定职称,督促年
轻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8
6.开启与社会各个潜在业务合作单位的建设性接触,加强沟通和交流,在互
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性对话,为下个阶段的双方具体合作做好铺垫。
7.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去”,开拓本专业教师的视野,加大与本专业先进院
校同类专业的知名学者和学术机构的接触。
(二)实施和调整阶段(2012-2013年)
1.在前一阶段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的基础上,在本专业各个年
级全面铺开。其中,针对新旧教学计划衔接问题,要提前做好预案,从教学效果
提升、教学方案顺利实施和学生接受满意三个方面认真考虑,稳步推进。
2.在通过司法考试的学生中,以有限名额进一步筛选出优秀突出学生,全面
考察,重点培养,利用“双师型”师资力量和校外实习基地师资对他们进行重点
培养。
3.以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咨询室为平台,以3•15和12•4等法制宣传
日为契机,在“双师型”教师带领下,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活动。
4.在广开合作基础上,确定实训基地中的重点合作单位,争取优先建立一批
长期稳定的合作共建单位。
5.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结识和接触业内前沿学者,稳固合作对象,确定合作
形式和合作方向。
(三)巩固和提高阶段(2014-2015年)
1. 在整合学生反馈和教师教学数据基础上,巩固前一年的司考教学成果和
司考辅导经验,反思其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本着提高司考通过率的目标,进一
步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从实效出发,明确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9
2.巩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根据不同的前期合作成果和合作态势,开拓思路,
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样态。从学生动手能力、解决法律问题能力和应用法律服务
社会能力等角度,量化培养效果,巩固成果,弥补不足,调整方案。
3.加大与公检法司和本地法制建设相关部门的沟通,发挥自身理论以及科研
优势,加大培训输出,开展与业务合作单位的互动式交流。依托合作平台,稳固
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关系,采取讲座培训等多种模式,稳定与业界前沿学者的交流
关系。
4.积极开展引进本专业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为改革计划的进一步顺利实施
提供有力的师资力量保障。
经过三年的改革和建设,建成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培养出具有较
强实践能力,大部分通过司法考试的优秀毕业生。使法学专业真正融入到社会发
展中,推进当地法制化建设的进程。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吸收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科研骨干参与专业建设的
组织领导、实施工作。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细则,分解建设指标体系,明确
责任人和责任教研室,分步骤、分阶段抓好各项具体建设措施的落实。
(二)人才引进
加强特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
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
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近3年内每年引进博士1-2名,骨
干教师定向进修1-2名,聘请2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10
(三)业务提高
抓好在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继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确定老
中青教师的传帮带关系,帮助检查青年教师的教学和教案,召开教学研讨会对青
年教师进行经验传授和指导。营造人才成长环境,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高校课程讲习班,
或各类学术研讨会,开阔学科视野,更新知识。
(四)成果奖励
争取学校教学经费支持,特别要争取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实实在在的具
体支持。重点在专业建设资源配置,教研、科研资金投入,专业教师的引进与培
养,科研立项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资助和支持。
(五)突出特
突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的地方性特。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特别关注和
重视体现地方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特点的应用研究,并相应专门设计针对地
方经济发展特的专业课程。
加强法学专业的优势学科建设。在民商法、诉讼法、行政法等领域继续进行
人才培养和建设,形成法政学院的强势学科。
推进本地法制化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社会任职和兼职比例明显提
高,尤其是在公检法司部门、仲裁委和政府政策法律部门的任职兼职情况明显提
高,达到各部门至少1-2人的局面,担当起服务社会的职责,融入到本地法制化
建设过程中。
不断推出优质实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培训。本专业教师科研教研水平明显提
升,平均达到每人每年度发表核心至少2篇,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专业方向课题,
11
申报和研究至少一项。横向课题合作项目累计至少2项以上,并以应用型为主,
融入到本地法制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在校外合作环节,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理论
研究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不断加强社会合作。
(六)责任分解
1.由法政历史系主任、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决策专
业建设的重大事宜,亲自主持制定专业的建设发展规划。
2.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必须经过全体教师会议通过,才可以实施执行。
3.专业建设任务体现在本专业的各类课程中,发挥教研室的作用,结合个人
的实际情况,实行责任分解,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共同建设。
法政历史系
2011年9月
12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6:1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3/1122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