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50问答及行政处罚重点法律问题汇总

更新时间:2024-11-06 07:54:01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4日发(作者:超人归来3)

《行政处罚法》50问答及行政处罚重点法律问题汇总

新版《行政处罚法》有哪些新的变化?又解决了哪些问题?下面

一起来学习。

一、行政处罚的定义是什么?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新版

《行政处罚法》第二条对此作了规定,至此行政处罚有了明确的定义。

二、行政处罚的对象包括哪些?

除第四条规定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外,在第八十四条中

明确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违法

行为也适用行政处罚法。

三、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是否可以集中行使?

国家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

应急管理、农业等领域推行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制度,相对集中行政处

罚权。明确了综合行政执法的法律地位和范围。

四、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权是否只能由公安机关来行使?

关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和法律规定的其

他机关行使。增加了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行使,使法律更严谨且符合

实际。

五、行政处罚种类有哪些变化?

除原有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

停业、暂扣许可证证件、吊销许可证件、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

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增加了通报批评、降低资质等级、不得申请行政

许可、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关闭、限制从业等行政处罚种类;

同时删除了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吗?

根据新行政处罚法第十一条、十二条规定,对于法律、行政法规

对违法行为没有做出处罚规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可以补充设

定行政处罚。

七、行政处罚的管辖权是如何规定的?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

规定。

八、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否可以行使行政处罚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将基层管理迫

切需要的县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交由能够有效承接的乡镇人

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并定期组织评估。决定应当公布。即省、

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按照规定决定基层政府行使行政处罚权。

九、行政处罚管辖区重叠或者发生争议时应如何处理?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立案的行政机关管辖。

对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

行政机关指定管辖;也可以直接由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十、行政机关是否可以请求其他行政机关协助?

行政机关因实施行政处罚的需要,可以向有关机关提出协助请求。

十一、对于其他行政机关的协助请求是否有协助的义务?

协助事项属于被请求机关职权范围内的,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十二、司法机关对于行政机关移送的涉刑案件,如不能追刑但应

处罚的是否需要退回?

对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但应当给予行政

处罚的,司法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

十三、行政处罚中当事人的违法所得是否需要没收?

当事人有违法所得,除依法应当退赔的外,应当予以没收。

十四、行政处罚中当事人的违法所得是如何计算的?

除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违法所得的计算另有规定的,从

其规定之外,违法所得是指实施违法行为所取得的款项。即实施违法

行为的全部收入,并不需要扣除成本等。

十五、对于同一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时如何适用?

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处罚的,按照罚

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即同一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的,择

重处罚的原则。

十六、哪些违法处罚对象不予处罚?

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精神病

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不予行政处罚。

十七、哪些违法处罚对象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

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十八、哪些违法处罚对象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

人有违法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十九、哪些违法行为不予处罚?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

二十、哪些违法行为应当减轻或者从轻处罚?

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

施违法行为的;主动供述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配合行政

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

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二十一、哪些违法行为应从重处罚?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

件引起的社会危害,行政机关对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行为,依法

快速、从重处罚。

二十二、行政处罚的追溯期限是多久?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

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

另有规定的除外。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

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二十三、实施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规章的适用原则是什么?

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者废止,

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二十四、哪些行政处罚无效?

行政处罚没有依据或者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处

罚无效。违反法定程序构成重大且明显违法的,行政处罚无效。

二十五、行政机关应当让公众知晓的行政处罚相关信息有哪些?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立案依据、实施程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应

当公示。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

集、固定违法事实的,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公开。

二十六、行政处罚非现场执法有哪些规定?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

固定违法事实的,应当经过法制和技术审核,确保电子技术监控设备

符合标准、设置合理、标志明显,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

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记录违法事实应当真实、清晰、完整、准确。

行政机关应当审核记录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符

合要求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并采取信息化手段或者

其他措施,为当事人查询、陈述和申辩提供便利。不得限制或者变相

限制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

二十七、行政处罚中执法人员回避的规定有哪些?

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

法的,应当回避。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

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回避。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

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审查,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决定作出之前,

不停止调查。

二十八、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行政机关应告知当事人哪些处罚

相关信息?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

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

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二十九、行政处罚证据种类有哪些?

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

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三十、行政处罚事实认定证据的要求是什么?

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以非法手

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三十一、行政处罚对于办案过程记录的要求是什么?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对行政处罚的启动、调

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进行全过程记录,归档保存。

三十二、已经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状态有变化的应如何处理?

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变更、撤销、确认违法或者确认无效

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撤回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并公开说明理由。

三十三、哪些情况下可以当场作出处罚决定?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

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十四、当事人拒收当场处罚决定书如何处理?

当事人拒绝签收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三十五、行政处罚案件是否需要立案程序?

符合立案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立案。

三十六、应立案不立案会产生什么后果?

行政机关对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不及时立案的,由上级行政机关

或者有关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给予处分。

三十七、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执法人员是否需要主动出示执法证

件?

执法人员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应当主动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

员出示执法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权要求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

件。

三十八、执法人员不出示执法证件的,当事人或者人员是否可以

拒绝?

执法人员不出示执法证件的,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权拒绝接受

调查或者检查。

三十九、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哪些义务?

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

不得拒绝或者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

四十、哪些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前必需经法制审核?

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直接关系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经

过听证程序的;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法律、法

规规定应当进行法制审核的其他情形。

四十一、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期限是多久?

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

决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十二、行政机关能否通过等方式送达处罚决定书?

当事人同意并签订确认书的,行政机关可以采用传真、

等方式,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等送达当事人。

四十三、哪些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前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较大数额;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

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十四、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时限是几日?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五日内提出。

四十五、行政机关应提前几日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相关信息?

行政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听证

的时间、地点。

四十六、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难以按照规定时限缴纳的怎

么办?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的,经当事人

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四十七、当事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缴纳?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

行或者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缴纳。

四十八、哪些情况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

依法给予一百元以下的;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在边

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到指定的银行或者通过电子支付系

统缴纳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

场收缴。

四十九、加处是否有上限?

加处的数额不得超出的数额。

五十、行政处罚法中的“日”是指工作日还是自然日?

“二日”“三日”“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

定节假日。

行政处罚重点问题法律问答汇总

如何理解行政处罚中的从重处罚?

从重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处罚方式和幅度内,对行政违法

行为人在数种处罚方式中选择较严厉的处罚方式或者在某一处罚方式

允许的幅度内选择上限或者接近于上限进行的处罚。行政处罚法没有

对行政处罚的从重情节作出明确规定,是考虑到行政违法达到一定的

严重程度往往触犯了刑律,会受到刑事法律的制裁,而且在实践中,

违法情节严重需要从重给予行政处罚还是构成犯罪需要给予刑事处罚

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暂未作规定。由行政执法机关在实践中,根据

违法事实的具体情节和构成要件的不同,认定是行政违法,还是犯罪,

适当考虑运用行政处罚或者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刑事处罚。实践中,行

政机关对某种行政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给予从重处罚的情况还是比较

多的,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严厉禁止、嫖宿暗娼以及介

绍或者容留、嫖宿暗娼,违者处15日以下拘留、警告、责令具结

悔过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某人实施了介绍、容留他人、嫖宿

暗娼的违法活动,同时还用威胁、利诱等手段逼迫一些不愿的妇

女从事活动,情节严重。根据这一行政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行

政执法机关就可以对其处以15日拘留和5000元的期限和数额上

限或者接近上限的处罚。

实践中,对于违法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都应在法定范

围内从重给予行政处罚:

1.违法行为造成较严重后果的;

2.妨碍、逃避或者抗拒执法人员检查的;

3.胁迫、诱骗或者教唆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4.其他依法应当从重给予行政处罚的。

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一些具体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也

作出了从重处罚的规定。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重处罚:

1.有较严重后果的;

2.胁迫、诱骗或者教唆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3.对检举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4.屡犯不改的。

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从重处罚,就可以依照这个具

体规定执行。但需要指出的是,对行政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必须是在

法律、法规规定的种类和幅度内进行,超过法定范围的从重处罚,是

不允许的。

为什么要实行综合执法?

综合执法是近几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中出现的一项集中管理权、处

罚权的改革措施。在我国,行政管理职能的分工以“条条”为主,从

国务院到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相应对口的职能部门,法律、法规对

行政处罚权的授权也具体到相应的职能部门。为了切实解决现实中行

政机关因权限不清、职能交叉而可能出现的多头处罚和滥施处罚现象,

有的地方将原来由几个行政机关分别行使管理权的事项统一由一个行

政机关管理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如有的城市由巡警对公共场所的

治安、卫生、交通、市容等几个领域的事项进行管理。但是,这种综

合执法的形式存在一些法律上的障碍,其一是它不符合行政机关职权

法定,各司其责的原则;其二综合执法是在保留原来的执法机构的前

提下,由一个机构行使其他机构的处罚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执法机

构林立的问题;第三,综合执法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为了从法律

上给这种新的执法方式出路,行政处罚法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

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

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这样,通过一定的程序,使综合执法机构

有了相应的法律地位,有利于推进这项改革措施的前进。

什么是授权执法?非行政机关取得授权的依据有哪些?

授权执法是指法律、法规将某些行政处罚权授予非行政机关的组

织行使。一般来说,行政权只能由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来行使,行政

处罚法也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作为一项原则加以规定。但是,由

于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行政管理的加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数量的

增加仍赶不上行政管理的需要,同时,行政管理的专业性、技术性也

日益增强,单靠行政机关难以满足行政管理的现实需要。客观上需要

一些社会组织承担某些行政管理职能。因此,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

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

行政处罚。经过授权,非行政机关的组织就取得了执法的资格,可以

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处罚权,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由于授权是将行政处罚权授予非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使,该组织取

得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决定。因此,授权必须慎重。

行政处罚法将授权限定在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层面,将规章

排除在外,就是出于慎重的考虑的结果。

有行政管理权是否就一定有行政处罚权?

有行政管理权不一定就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

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这里所说的

“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已经清楚地表明,有

些行政机关有行政处罚权,有些行政机关没有行政处罚权。哪些行政

机关具有行政处罚权,应当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法理上说,一

些具有管理社会职能的行政机关应当具有行政处罚权,如公安、工商、

卫生等行政机关;而有些行政机关主要是对内行使职权的,如政府办

公厅,虽然其有行政管理权,但不具有行政处罚权。

什么是行政处罚的“处罚法定原则”?

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必须采取法定原则,这是现代法

治的要求。行政处罚的法定原则,包括: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照法律、

法规或者规章明文规定应予行政处罚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2.行政处罚由有权设定行政处罚的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设定,

无权设定的不得设定,也不得越权设定。

3.实施行政处罚应当由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

实施主要由行政机关实施,但也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授

权的组织也可以行使某些行政处罚权。这里,应注意,并不是所有的

行政机关都有行政处罚权,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具有行政处罚权

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确定的违法行为和规定给予的

行政处罚,实施行政处罚。

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要严格依法进行,没有法定依据或者

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守法律规定

的程序,既包括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也包括其他行政法律关于程

序的规定。行政处罚法是一部程序法,是时行政机关如何实施行政处

罚进行规范,一方面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要

在程序上进行必要的规范,防止滥施处罚。

对于一般情况的行政处罚案件,行政机关应当如何作出行政处

罚决定?

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就两类行政处罚案件规定了不同的程序,即对

一般行政处罚案件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分别作出了规定。行政处罚法

规定,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

同情况,分别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这是对一般行政处罚案件的决定程

序。

1.当行政机关执法人员或者行政处罚案件调查人员对案件的调查

已经终结,违法事实基本查清,并且可以根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

或者规章的规定,确定给予行政处罚时,执法人员或者调查人员应当

将情况报告行政机关负责人并附有对案件的处理意见。

2.行政机关负责人对案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进行审查,行政

机关负责人进行审查时,应当认真审查执法人员是否依照法定程序进

行调查,发现违反法定程序的,必须及时纠正。认真核实执法人员给

予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是否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适用法律、

法规的规定是否适当,发现有不适当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办理。认真审查违法事实是否确凿,证据是否充分,发现有不足的,

应当责成执法人员予以补充。

3.行政机关负责人经审查后,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

正确的行政处罚案件,即可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不能即时决定的,

行政机关负责人可以将报告和意见交有关机构,再提出处理意见,行

政机关负责人根据有关机构的意见,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4.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将即将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内

容告知当事人,再次听取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的意见与申辩。当事人的

意见和申辩与行政机关调查的事实、对案件的认定有出入的,行政机

关应当进行复查;当事人无异议的,行政机关可以即时作出行政处罚

的决定。

5.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

上签名,并加盖行政机关的印章。

对于重大、复杂的行政处罚案件,行政机关应当如何作出行政

处罚决定?

重大、复杂行政处罚案件的决定程序,行政处罚法作出有别于一

般案件的规定,目的是为确保行政处罚决定的正确、有效。行政处罚

法规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

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重大、复杂行政处罚案件的决定程序,除按一般案件决定程序办

理以外,增加规定了由行政机关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对于

重大、复杂行政处罚案件的区分,应当从行政机关进行行政执法工作

的实际经验出发,予以确定。例如违法行为危害后果严重,处罚比较

严厉的行政处罚案件。这类重大、复杂的行政处罚案件,有的当事人

会要求举行听证。对于符合听证范围的案件,需要按照听证程序,在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举行听证。经过听证,需要进一步调查的,

行政机关应当继续调查,查清事实后,再作决定;案件事实已经查清、

证据确凿的,可以由行政机关的负责人集体讨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法律这样规定是表明对重大、复杂行政处罚案件的处理,应当持极为

慎重的态度,使行政机关处理重大、复杂行政处罚案件,能够既保障

依法行政,又能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规定如何处理?

行为人的一个行为既违反行政法中某个法条的规定同时又触犯刑

法的某个法条规定,从而构成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的竞合。在实践中,

一行为同时触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情况大量存在,如偷漏税、走私、

破坏公共秩序等行政违法行为等,在行为构成犯罪的同时还触犯有关

行政法的规定。发生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竞合的实施处罚大致有以下

几种情况:

1.单处刑罚。即对一行政违法行为己构成犯罪的,只由司法机关

给以刑事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就同一事实重复处罚。这实际上也是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给予刑罚就足以达到惩处和预

防行政犯罪的目的的,就没有必要再由行政机关予以有关行政处罚。

如:对于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流氓活动,我国刑法和治

安管理处罚条例都作了处罚规定。刑法规定,聚众斗殴,寻衅滋事,

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的,处7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结伙

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尚不够刑事

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或者警告。在处理这类违

法行为时,对于违法者违法行为情节恶劣的,应当由司法机关给予刑

事处罚,行政机关原则上就不应再对其适用行政处罚了。这是因为司

法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已经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而且处“7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其制裁程度已远远超过了行政处

罚对其的制裁,因此行政机关再对其适用拘留等行政处罚已没有必要,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适用刑罚后,便不得再适用行政处罚。

2.刑罚与行政处罚双重适用。即对行为人除由司法机关予以刑罚

处罚外,有关行政机关还应予以行政处罚。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

行政犯罪具有触犯刑法和行政法的双重性,行为人也就应当相应承担

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另一方面,刑罚与行政处罚的种类及功能的差

异决定了在适用刑罚的同时还必须适用行政处罚以弥补刑罚的不足。

刑法规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种类和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是人身罚

和财产罚。仅适用刑法规定的刑罚在有些情况下不足以消除违法行为

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后果,也不足以彻底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在这样的

情况下,在适用刑罚的同时并处一定的行政处罚有利于更好地打击犯

罪,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实践中也切实可行。

如:对于偷税。抗税的违法行为,刑法只规定“违反税收法规,偷税、

抗税情节严重的,除按照税收法规补税并且可以外,对直接责任

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依照有关税务法规的规定,

对于有偷税、抗税行为的人,行政机关还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在这

种情况下,如果只对违法者处以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还不足以挽回

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因而可以并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以解决刑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刑罚和行政处罚并处的问题,有

些是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如:刑法规定,违反海关法规,进行走

私,情节严重的,除按照海关法规没收走私物品并且可以 外,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更多的情况是法律、

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是单处还是并处,这就需要执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

灵活掌握。如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责令停止销

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

下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

据这一规定,对于销售失效、变质产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应

给以刑事处罚,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

罚。当然这一行政处罚必须是为了解决刑事处罚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

作出的。也就是说一行政违法行为触犯了刑律,如果刑罚已对违法者

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关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就应当免

除;如果刑罚已对违法者作出了财产方面的处罚,如罚金,关于财产

方面的行政处罚,如就应当免除。

在行政处罚中如何运用和理解免予处罚、从轻和减轻处罚的规

定?

免予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考虑到有法定的

特殊情况存在,对本应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人免除对其适用行政处罚。

它与不予处罚的规定有本质的区别。不予处罚是针对违法事实不构成

行政处罚意义的违法,本不应该处罚而不对行为人进行处罚的情况;

而免予处罚是针对违法事实已构成行政违法而只是由于考虑到有特殊

情况存在,如:情节显著轻微等,不再科处行政处罚的情况。我们在

适用行政处罚时,应当认真区分免予处罚和不予处罚,才能准确地运

用好这两种手段。

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处罚方式和处罚幅度内,对行

政违法行为人在几种可能的处罚方式内选择较低的处罚方式,或者在

一种处罚方式下在允许的幅度内选择幅度的较低限进行处罚。如:治

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严厉禁止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等原植物,

违者除铲除其所种等原植物以外,处15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

者并处3000元以下。触犯此规定但如果能主动承认错误,并配合

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公安机关就可以在拘留和3000

元以下的处罚中选择较轻的处罚,如决定,可以处罚低额的

,如决定拘留,也可以在1日至15日内决定较低的期限。当然,

从轻处罚也不是绝对要适用最轻的处罚方式,更不是一定要在幅度最

低限进行处罚,行政机关要综合考虑其违法情节,同时针对违法者的

具体情况,如:是否属于未成年人,是否有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

的因素,违法后是否有主动消除、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或者配合行

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等等,作出如何从轻处罚的具体决定。

减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处罚方式和处罚幅度最低限以

下,对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在处罚的程度上,它界乎于从轻处

罚和免除处罚之间。具体地说,减轻处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

行政机关在法定的处罚方式以下对违法者实施处罚。如:根据治安管

理处罚条例规定,对于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处15日以下拘留,

可以单处或者并处3000元以下,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实

践中,对于一些轻微的赌博活动,违法者是初犯,同时又能主动承认

错误,及时纠正违法行为,配合公安机关查处其他违法活动,对于这

样的违法者,公安机关可以减轻处罚。如对其采取警告等手段,这就

是在法定处罚方式拘留、劳动教养之外,选择比这些法定处罚方

式轻一些的警告方式进行处罚。另一种情况是行政机关在法定的处罚

幅度最低限以下实施处罚。如: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投标者串

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

竞争对手公平竞争的,其中标无效。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

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对于触犯这一规定,又有减轻处罚情节

的违法者,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对其处以1万元以下的,这种减轻

处罚,是在法定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幅度最低限以下

给予的处罚。

当然必须指出,实施行政处罚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即以过罚相当

为原则,即行政处罚要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

程度相当。因此,我们在运用从轻、减轻处罚的手段时,要注意综合

考虑违法者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以及悔罪情节,对于有些法定只能从

轻处罚而不能减轻处罚的,不能给予减轻处罚,更不能免除处罚。

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有哪几种情况?

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在对调查结果审查后,

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作出决定。这里所说的不同情况,大致有:

1.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处罚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

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

当。”这是行政机关必须遵循的“过罚相当”的原则。行政机关负责

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后,认定当事人确有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应当根据违法事实的具体情况和违法行为情节轻重,遵循

“过罚相当”的原则,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有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情节的,行政机关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对其处罚。

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免予

行政处罚的情况,一是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不

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二是

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三是依照其他法律的规定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的,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特别轻微的;

主动承认错误及时改正的;由于他人胁迫或诱骗的,依法可以不予处

罚。不予行政处罚也是行政机关对于行政处罚案件作出的决定,需要

当场向当事人宣告;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将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送

达当事人。

3.违法事实不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这种情况不同于不予

行政处罚的情况。经行政机关执法人员调查终结,或者经听证当事人

的违法事实不能成立,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不得作出行政处罚决

定。同时,行政机关应当将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结论及时通知当事人。

4.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这类案件一般都属于

重大、复杂的行政处罚案件,经过执法人员调查,行政机关负责人审

查,或者行政机关领导人的集体讨论,认为违法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

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两年内未被发现是否就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

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

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这是行政处罚法关于时效的规定。

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时效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违反行政管理秩

序的行为追究行政责任、给予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这一规定包括以

下几层涵义:

1.在该违法行为发生后的两年内,对该违法行为有处罚权的行政

机关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事实,在规定的两年超过后,无

论在何时发现了这一违法事实,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行政处

罚。

2.如果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在行为发生的两年内已被行政机

关发现,但违法行为人在两年内未被查获或者违法行为人逃避处罚,

在两年后行政机关将其查获,仍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时效的规定期限是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就开始计算的。“违

法行为发生之日”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之日。如,运输违禁品,

在路途上用了五天时间,应当以最后一天将违禁品转交他人起开始计

算追诉期限。

4.对于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这里的“连续”状态是指违法行为人连续实施同一种违法行为,基于

同一个违法故意,连续实施了数个独立的行政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

为触犯的是同一个行政处罚法规定。如某违法行为人连续多次出售损

害人体健康的豆猪肉,这一出售豆猪肉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

关规定,由于多次出售,这一违法行为就是处于“连续”状态的,对

于这种违法行为追诉时效的计算,就要从其最后一个违法行为实施完

毕时计算,也就是从最后一次出售豆猪肉的时间计算,对这一连续性

的违法行为合并处罚。

5.对于大多数行政处罚案件来说,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追诉时效为

两年,同时也明确规定在行政处罚时效问题上“法律另有规定的除

外”。这是由于考虑到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十分复杂,行政

违法案件又千差万别,作出这样灵活的规定有利于行政处罚的有效执

行。

实践中,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就对时效问题作出了规定,治安管理

处罚条例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

不再处罚。前款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

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根据这一

规定,对于违反有关治安管理方面的行政违法行为,追诉时效就应依

照特殊法的规定,以6个月为限,不再执行两年的规定。

行政处罚法关于时效的规定,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是对

于未过追诉时效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

给予行政处罚,体现了执法的严肃性。另一方面是对于违法行为已经

过了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应再追究其行政责任,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如果在调查中,发现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已超过了追诉时效,应采

取相应的措施,终止调查,撤销案件或者作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体现了行政处罚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如何理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机关保障法律贯彻实施的手段之一就是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

处罚,但必须明确,给予行政处罚,决不单纯是为了惩罚。对罪犯判

处刑罚,还要强调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使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

法公民。对一般的违法者给予行政处罚,更应强调教育,行政处罚的

直接目的是,纠正违法行为,对违法者和广大人民进行教育,提高法

制观念,使广大公民自觉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必须指出,保障法

律贯彻实施,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靠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广大人

民众了解,法律也才能有众基础。当然,对少数违法分子,要给

予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目的,决不是单纯为了处罚,而是为了纠正

违法行为,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保障法律的贯彻

实施。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2:0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3/1033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