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只要合法的夫妻
就享有生二胎的权利,不再受“单独二孩"政策的限制,这一举措也是
顺应了众多民众的呼声.就二胎政策开放而言,有利也有弊,笔者在本
文中从两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期望对儿童政策的放开实施有一定
的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产生的背景研究出发,总
结了我国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三十五年中各个阶段的生育政策以
及取得的成绩,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和实地对我国的计生等部门的走
访调查,掌握了我国一胎政策指引下对我国人口问题的影响,也全面
了解了一胎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导致了出生性别比
偏高、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核心家庭模式不利于子女的早期社会化、
养老负担过重等问题。作者又对我国开放二胎政策的社会影响进行大
胆的预测,开放二胎政策有利于个体早期社会化的完善、有利于减轻
赡养老人的压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出现,但是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笔者从粮食供应的风险、人口过多导致社会整体发展滞缓、就业压力
增大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最后,笔者对一胎政策和二胎政策的利弊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
实施“二胎”政策是目前我国生育制度的理性选择的结论,认为实施
“二胎”政策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是顺应人口发展规律的科学选
择和现实要求,笔者希望通过对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做出贡献。
关键词:二胎政策 利弊 比较研究
目 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绪论 ................................................ 1
(一) 研究背景 ...................................... 1
(二) 研究目的 ...................................... 1
(三) 研究方法 ...................................... 1
(四) 文献综述 ...................................... 2
二、我国的人口政策及目前的人口现状 ..................... 3
(一)人口政策 ...................................... 3
(二)目前的人口状况 ................................. 3
(三)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 ............................. 4
三、放开“二胎"政策的社会依据 .......................... 5
(一)一胎生育政策导致性别比偏高 ..................... 5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 ............................. 5
(三)家庭模式对子女的影响 ........................... 6
四、放开“二胎”政策的有利之处 ........................... 7
(一)有利于个体早期社会化的实现 ..................... 7
(二)缓解赡养老人的压力 ............................. 7
(三)减少失独家庭的出现 ............................. 8
五、二胎政策放开的弊端 ................................... 9
(一)导致社会整体发展的滞后 ......................... 9
(二)增大社会人员的就业压力 ......................... 9
六、结论与展望 ......................................... 10
参考文献 ............................................... 11
浅析二胎政策开放的利与弊——以二胎适龄对象为
例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人口增长过快是近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口问题是解决国际间交流的必
要问题之一,由人口问题而引发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等更是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人类社
会的快速发展,也使人类面临的综合性灾难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拥有全世界百分之五的人口,
因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一直面临着严重的人口
问题。为了缓解我国由人口带来的压力,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并且提
出了少生优生的口号。直到2013年,我国才逐渐开放二胎政策,符合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
生子女的,可生育二胎,并且在部分省市实施.直到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大五中全
会公报宣布,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
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二孩政策由2016
年1月1号开始实施。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生或者不生,成为摆
[1]
在许多国人面前的重要问题。一些人提出放开二胎政策能有效的控制目前计划生育政策带来
的消极影响。放开二胎政策后会带来什么样的消极后果呢?是继续坚持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还是放开二胎政策。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对开放二胎的利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二)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对我国施行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全球人口问题解
决程度来看,世界降低人口数量的进程中,中国的降低速度是极快的,中国仅仅用了三十
年的时间就将人口生育率减少到了世界低生育率水平,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需要花近百年
的时间来完成的,可见中国在人口问题上的解决问题速度的成效是十分迅速的.而目前我
国面临放开二胎的主要时期,如何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情况下,统筹解决当前的人口问题,
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生育政策同人口再生产、资源、环境协同发展,对探索确立未来人
口政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因此,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对开放二胎政策是否有利于我
国社会的发展,是否会在一定时期之后有所反弹,是否可以真正有效抑制我国的人口老龄
化现象、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对放开二胎政策的利弊比较研究相关问题进行了
第1页
专门性的研究,通过查阅图书馆的相关资料以及进行网上查询,掌握了研究的基
本思路。
2. 访谈法
通过走访当地的计生局、统计局、居委会、各乡镇计生站等部门,了解现阶
段实行一胎生育政策的影响以及计划生育各阶段的相关数据,综合了解了放开二
胎政策的有利之处和不利之处。
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了解情况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放开二胎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
未来的影响,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四) 文献综述
刘继同(2007)在中指出“传统的计划生育政存在很多的理念方面和目标方
面的机构缺陷,甚至有很多的体制是与现在社会性质想矛盾的,会产生直接或间
接的无法预料的结果"。在该文献中指出计划生育政策面临改善时期,但是其视
角是以社会结构以及制度出发,没有基于现有人口社会问题对于二胎政策的影响
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其研究对象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时适龄人.因此,现阶段
基于人口社会问题下二胎政策的实施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
要内容,尤其是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的适龄人(以“80、90后”为主)所面对的
问题急需解决.
著名国情专家胡鞍钢(2008)在中提出,我国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年限为
30年。因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这一政策已经不再适合目前的中国社会情况了。他给出了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有
力支持,但是对此他并没有明确指出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就是调整政策。因此对
于二胎政策如何进行调整以解决现有人口问题是此次研究的重点之一。而且文中
也没用提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问题状况层出不穷,而面
对如此多的需求问题,政府从今年开始实行二胎政策,但全面开放二胎是否能满
足现阶段人口问题的需求是研究重点之一。
于爱水(2015)指出,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生育,造成了人口性别比例失调、老
龄化现象严重、失独风险增大以及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等人口问题;二胎开放有助
于我国优化人口结构,能够更好更全面的走持续人口发展政策。二胎政策的实施,
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未来劳动力的供需失
衡,能够在2030年补充劳动力;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发展,有效改善养老问题.我
们不难发现作者只从二胎政策开放对于我国目前人口社会问题的有利之处,没有
对其可能带来的弊端进行探究。因此对于二胎政策实行后可能产生的利弊特别是
弊端对于现有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第2页
二、 我国的人口政策及目前的人口现状
(一)
人口政策
1. 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
制人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
极作用不可忽视。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达适婚年龄,在许多地区,特别是
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2. 单独二胎政策
“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2013年11月15
日,单独二胎正式开放,如进展顺利,将于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试行;同
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
3. 全面开放二胎新政策
二孩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
“二胎”。因为是二孩政策,故第一胎为多孩时,不可生第二胎。2011年11月,
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1] 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
策;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二)
目前的人口状况
我国目前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截止到 2012 年年末,我国的人
口总数为13.47 亿,港澳台地区除外。全年出生人口 1604 万人,人出生率为
11.93‰,比 2011 年增长 0.03‰;死亡人口 960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7。14‰,
比 2011 年增长 0.03‰。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到 2012 年末全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1。85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13。7%,比 2011 年末增长
0。47%;65 岁及以上人口到 1.23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9.1%,增长 0。25%。
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快,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从
2002 年开始出现下降,2011 年为 74.5%,2012 年微降 0.1%。尽管未来几年会
出现小幅波动,对于劳动力的供给问题则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我国的出生人口
[3]
性别严重偏高,2012 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17.78,这是自 2008年以来连
第3页
续下降三年的结果,表明我国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初见成效;全国总的人口性
别比为 105.18,由于死亡人口和出生人口的影响,总人口性别比从 2005 年开始
出现下降态势。城市人口的比重偏大,2012 年,城镇人口为 6.91 亿,占全国
总人口的 51。27%;乡村人口 6。57 亿,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 3400 多万人。
(三)
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
在 1982 年我国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我国的城镇人口的比例大约为
20%,到了 1990 年的时候该比例已经达到了 26.4%。通过对我国的第四次人口
普查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预测到本世纪末的时候,我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将会上
升到 34%,并且在下个世纪会继续上升,2010 年将会达到 43%,2020 年的时
候将会达到 50%,2030 年的时候将会达到 55%,到了 2040 年将会达到 60%,
到了 2050 年将会达到 70%.到本世纪 20 年代时,我国的人口数量总值将达到
最高峰,将会达到 14—17 亿左右。所以,我国的人口问题,在今后的很长一段
时间里,都是要面临的首要问题。预计 2020 年,我国将会成为全球典型的老龄
化国家,并且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人口将会继续趋于老龄化.根据预测的
数字显示,2020 年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将会达到 1.6 亿,到了 2030 年,
该数量将会达到 2.2 亿,2040 年将会达到 2.9 亿,在 2060 年左右的时候,
[4]
我国老龄化人口将会达到最高值,达到 3 亿左右。之后,我国老龄化的比重
还将继续增加,并且这种现象还会持续更长时间甚至到下个世纪末。步入 21 世
纪后,我国育龄妇女的数量在 2020 年前会保持增加态势,在 20 年代之后数量
就会变得越来越少,2001 年-2020 年数量大约为 3。4 亿,2021-2030 年时为
3.2 亿,2031 年—2040 年大概为 3。1 亿。
第4页
三、 放开“二胎”政策的社会依据
(一)
一胎生育政策导致性别比偏高
目前,导致我国出生性别比严重偏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传
统思想束缚,重男轻女的意识严重阻碍了我国人口的正常出生性别比,尤其是在
我国农村,由于法制意识淡薄,难免会出现弃子、流产等现象,但是起主要性因
素的是我国的一胎政策,目前我国城市的人口出生性别比较 1982 年相比上升了
近 10 个百分点,而我国农村的人口出生性别却上升了 20 个百分点。可见,目
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农村人口的出生性别比最,城镇次之,城市最低的格局.我们可
[5]
以逆向推导出一胎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自我国的部分省市开始
实施 “一孩半"的生育政策以来,男女出生比例严重失衡,许多家庭在一胎为女
孩的情况下,通过种种渠道申请生育二胎,目的是为了生育男孩,这样的政策刺
激了生男孩的意愿,从而造成了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但是我国自改革开
放以来,女性已经逐渐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许多由男性劳动力
承担的工作也可以女性劳动力来承担,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已经不
再需要单纯的男性做出贡献了,可是持续偏高的男女比例却出现了,这说明我国
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制定上存在着缺陷,实施一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重男轻女
思想上的纵容。
(二)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断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最新的一项人口普
査结果显示,截止年底,中国岁以上的老人有亿,预计到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
亿人.按照国际上的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老龄化
社会的到来已是不争的事实。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对社会带来了一定的
压力,同样也给家庭带来一定的负担。尤其当下的家庭正在逐渐增多,何为
“4—2—1”的家庭即一对夫妻在赡养四位老人的同时还得兼顾一位小孩的抚养。
面对这样的压力,该如何去改善当下的情况,仍然是一个难题。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面对这种过快增长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可能
带来的压力,其对当下人口结构的构成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随着中国人口由高
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
出以下特征:
第5页
第一,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导致老龄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自中国于年推行
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针对当时人口众多的情况,计划生存政策对有效控制人口
比例的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歩,人口比例虽
然从表面上看还是处在比较高峰的阶段,但我国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生育率就一直
处于下降的水平。
第二,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促使老年人口性别失衡。自古以来中国妇女就处
在不平等的地位当中,妇女在承担生育和家庭责任的同时也肩负着家庭养老的重
任。[6]就当今的社会而言,人口老龄化对女性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责任的负
担上,也体现于当下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使女性在社会环境中造成了相当大的
困扰。目前,中国人口比例的失调,加重了老年人口妇女化的特征.中国社会正
不断承受着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而这其中女性老年人口的比重
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女性的寿命高于男性的同时,高龄老年妇女
的比重也在不断的扩大,很明显的已超过男性老年人口。面对这样的环境状况,
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该如何调整,社会老年人口对女性所带来的影响究竟能否得
到有效的改善,针对“老年人妇女化”该如何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是我们应关
注的问题。但是对于解决老龄人口性别失衡所带来的问题并不应该仅仅归结于性
别上的差异,而应当有效发挥妇女双重角的功能,这样不但可以保障老年妇女
不再单纯的依赖于家庭上的供养,而且会使得这些主体随着社会的变迁去寻更
大的发展空间。
(三)
家庭模式对子女的影响
以传统的角度来看一胎化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一个政策从人们的生育自由
权方面而言,开放二胎更加符合伦理道德要求。因为节制生育是对生育自由权的
限制。通过以发展经济的方法而不是通过以限制一个家庭的生育权来解决人口与
经济发展的问题更加符合自然伦理.从家庭伦理的方面来看,开放二胎可以确保
家庭的和谐稳定。
[7]
第6页
四、放开“二胎"政策的有利之处
(一) 有利于个体早期社会化的实现
早期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人在从幼儿到青少年期间的社会化阶段,同时幼儿时
期和青少年时期也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对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至关重要
的影响。在这一阶段,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并不成熟,独立判断和思考事物的能力
也较为缺乏,大多是以模仿和盲目地跟从为主,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
对新鲜的事物也有着强烈的新奇感.在个人早期社会化的过程中,同辈体对其
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过去实行一胎政策的过程中,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同辈
体,导致独生子在应有的年龄未能形成个体健康的社会性,抗压能力差、社会融
入能力低、社会责任意识也比较淡薄,这些现象都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并不利于
[8]
个体社会化的完成,同时也不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但是实行了二胎开放政策
之后,能够更好地引导人们向早期社会化的向善性转化,而向善性的转换从根本
上来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政策的重要体现。另外,
开放二胎政策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是在尊重人权的基础上
进行的经济和政治建设,才是最为稳定的建设.
(二) 缓解赡养老人的压力
目前,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多是夫妻双方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尤其是在
一胎政策的压制下,这种家庭生活模式会一直循环下去,这样给中年夫妇带来了
巨大的赡养老人的压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时间不够用。赡养老人不
仅需要金钱的付出,同时还需要时间的付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今
的社会生活下,工作压力本身就很大,工作之余还需要一些应酬,这样留给老人
的时间则是少之又少。同时对于独生子女建立起的家庭来说,配偶的父母也是需
要照顾的,如何合理地分配时间,处理好工作、小孩、老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许多
中年人面临的较为头疼的问题.第二,经济负担较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
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压力也成了压在独生子女身上的一项困难,抚养小孩、
照顾老人都需要花钱,并且费用会逐年增加。特别是遇到老人生病,则需要更多
的费用,然而独生子女只能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实行了放开二胎政策,一对
夫妇可以生育二胎,到了中老年时有两个孩子赡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孩子的经
第7页
济和精神压力,子女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这样也成
为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另外,放开二胎政策,孩子不再是享受专宠和
溺爱,减少子女的溺爱现象,对于孩子的培养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包括日
后赡养老人也会更加精细.
(三) 减少失独家庭的出现
失独家庭最为社会上的一类特殊体,多是由于意外或者疾病而使一个家庭
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幸福和谐的家庭因此而陷入了痛苦之中。在出现失独事件,
失去孩子之后,夫妻之间因为过度思念孩子,很容易陷入埋怨和纠缠,导致家庭
矛盾的出现,严重则会离婚。另外,失独家庭遭受丧子打击后,甚至有可能会想
用非理性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从而扰乱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此而言,独生子女
占主体时,也是社会风险源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实行二胎政策开放以后,能够
降低独生子女的成长风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独家庭的出现,即使发生
了意外,夫妻仍然还能有另一个感情寄托,不会让家庭陷入失独状态之中,在很
[9]
大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实行二胎开放政策也能够让老人在晚
年时老有所依,生活有保障,减少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可以逐步地将社会养老转
换成为家庭养老,不仅能够减少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同时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
进社会和谐.
第8页
五、二胎政策放开的弊端
(一) 导致社会整体发展的滞后
二胎政策的开放,必然会造成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增长会对社会产生两
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治安上,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再加上我国人口
基数本来就大,这样犯罪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特别是在我国的农村地
区,受教育水平都不高,整体学历偏低,多是集中在中专学历以下,很早就开始进
入社会工作,文化程度与法律意识都较为淡薄,这样犯罪率也会有所增加,影响
社会治安,制约社会文明,从而减缓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社会和谐。以医疗卫生事业为例,据专家研究表明,到2013年医生的从
[11]
业人数已达到每千人中有3名医护人员,但是在2003年时医生的从业人数则是
每千人中有0.8名医护人员,如果二胎政策放开,到了2040年时,医护从业人
员将会增长为每千人中1.1名,因此人口的急剧增长也会改变我国现有良好的医
疗条件,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 增大社会人员的就业压力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存在着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即使近几年在
政策的引导下,就业情况得到了良好的缓解,但是从近两年高校的就业情况来看,
仍然存在着许多高学历青年不到工作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就业压力
又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增长态势。就这一状态而言,开放二胎政策,必然会增
[12]
加人口,然而在社会岗位有限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就业压力进一
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失业,生活无法保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
[13]
远发展。
第9页
六、结论与展望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对出生人口数量及时期生育率的影响大小,主要取决
于这样几个参数: 第一,育有独生子女的已婚育龄妇女的规模大小.规模越大,全
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后进入目标人的数量就越多; 第二,目标人生育第二
个孩子意愿的高低.在目标人中,计划和确定要生第二个孩子的比例越高,
[14]
新增加出生人口数量越多; 第三,政策放开后目标人的二孩生育分布.如果目标
人都集中在短期内( 比如在两年内) 生育,这一两年的出生数会非常大,如果
能分散在比较长的时期生育( 比如在 6 年或 8 年内生育) ,那么每年的新增出
生数量会少很多,年度出生人数的峰值也会低很多; 第四目标人的年龄结构.
由于二胎生育意愿是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的,所以目标人中的年龄结构会对出生
数量产生影响,在同样目标人规模下,年纪大的育龄妇女比例越高,生育的孩子
[15]
数量越少; 第五,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时间。由于在中国目前的育龄妇女中,
各个年龄人数的差异很大,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目标人
的规模及结构会大不相同,进而影响累积生育势能的小。就目前的育龄妇女结构
而言,越晚放开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目标人的规模会越小,因为 1973 年以前
出生高峰期出生的队列正在逐步退出育龄期。本文前面预测的人口变化都是基于
2012 年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如果推后几年,比如,2017 年或 2020
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累积的生育势能也会有相当程度的降低。
第10页
参考文献
[1]王美涵,董文松.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财经论丛。2004年第5期
[2] 董慧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J]特区经济.2006年第3期
[3]杨成.关于安置的探讨[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4年第5期
[4]高勇.城市化进程中问题讨论[J].经济学家.2004年第1期
[5]康岚.被征用土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8 期
[6]王林燕.中国养老保险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期
[7]潘光辉.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研究[J].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期
[8]侯辉。我国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2期
[9]李绍光。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5期
[10]涂文明。城市化进程中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建构[J].理论导刊.2004年第
12期
[11]廖小平.中国研究[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党国英。以市场化为目标改造农村社会经济制度[J].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3期
[13]林黎。推进养老保险的困难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6期
[14]李贝贝。论构建城乡融合的养老保险制度[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
第6期
[15]温乐平。论养老保险的制度保障[J].南昌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第11页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1:16: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3/1031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