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研究背景: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移民与世界发展的关系
三中国与全球化进程 四《国际移民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二、学习国际移民的意义
一对国家而言 二对出入境管理工作而言 三对移民个人而言 四对涉外警务专业
人才培养而言
三、国际移民的研究对象 1、迁移者2、迁出国3、迁入国
四、学习国际移民的目的 系统地掌握国际移民的基本理论,培养分析处理移民出入境等问
题的能力。
五、学习方法1、抓基础2、比较研究3、联系实际4、博学
第一章 国际移民概述
第一节 国际移民的概念和类型
一、概念
(一)移民,是指人们以建立一个新的居留地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地理空间移动。
人们跨越边界,绝大多数并非迁徙:旅游、商务、考察
移民却意味着最少也得住上一段时间:譬如说六个月或一年。
(二)对移民的不同定义:
人口学的观点出发
美国学者,《简明国际人口手册》,移民是指人们以建立一个新的永久居住地为目的而跨越一
条特定界限的活动。
英国学者,移民是指非该国出生但意在该国长期定居的人进入该国。
前苏联学者,《国际法辞典》,移民是指离开自已所属国籍国或长期居住的国家而往另一个国
家定居的人。
国际组织
国际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对“国际移民”的定义为:一般
来讲,国际移民是指为了在其他国家定居的目的而跨越国境流动的人,包括暂时性居住
在内;
国际劳工组织,不拥有其就业国公民身份的人,即为移民。
联合国统计局,公民凡是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改变了自己的国籍或者成为侨民
就被称为移民。
迁出国
韩国《向外移民法》第二条,移民是指“移民到外国从事生产性事业的人及其家属,或因
婚姻关系、收养和任何其它与外国人的特殊关系而移居到海外的人。”
迁入国
美国《移民法》,移民是指“意图放弃原来居住地与国籍,进入美国永久居留并申请为美国
公民的人。
加拿大《移民条例》,移民指“一个被允许入境永久居留,并在加拿大工作和生活的人。”
我国
《辞海》,一国人民,因宗教上、经济上、政治上种种原因而移居于远省、异邦,谓之移民。
国际移民(international migrants) ,一国公民为谋求一个新的居留地而离开自己的国籍国或是
长期居住的国家,前往另一个国家永久或长期居留。
二、国际移民构成的条件
(一)以移居为目的
(二)经国籍国或居留国批准
(三)得到前往国入境许可
三、移民的类型
时间上的差异,永久性移民、周期性移民、季节性移民等
社会形态上的差异,自发、强迫、计划等
空间地域不同划分,国内移民、国际移民
出入境动因不同,经济性移民、政治性移民等
是否和法,非法移民和合法移民
美国移民分类
1、不受配额限制移民
☆家属移民 (Family Based Immigration)(每年名额 226,000):
☆职业移民 (Employment Based Immigration)(每年名额 140,000):
☆抽奖移民(Diversity Immigration)(每年名额 视情况而定 大约 55000):
☆政治庇护及难民(Asylum) (没有名额上限,每年处理名额为100000):
2、移民配额
加拿大移民类型
1、魁北克省投资移民 2、联邦技术移民 3、联邦投资移民 4、企业家移民
5、加拿大省政府"提名移民" 6、自雇移民 7、依亲/家庭团聚移民 8、难民
澳大利亚移民分类
1、家庭移民类
2、商业/技术移民类
3、人道移民类
第二节 国际移民的动因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社会因素
4、 ☆环境因素
第三节 国际移民的特点
一、传统移民的特点
1、旧大陆向新大陆移动
2、亚洲国家移民规模不大
3、移民以开拓型为主
4、移民从宗主国流向殖民地、附属国、保护国
5、移民入境基本不受限制
二、现代移民的特点
1、西欧成为新的移民中心
2、亚洲向美洲移民势头增长
3、移民向美国集中
4、移民输入国减少
5、移民入境变种族限制为血缘和智能限制
6、劳工移民成为主流
7、难民不断增加
8、人才外流越来越严重
第四节 国际移民迁移理论简介
一、推力——吸力理论(Push-pull theory) 二、减法——乘法理论 三、投资——利润理论
四、平衡学说 五、全球体系学说(World system theory)
第五节 国际和各国移民组织
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美国移民局(IS)
公民与移民服务局」(BCIS)、「海关及边界保护局」(BCBP)以及「移民及海关执法局」(BICE)
叁个机构
第二章 移民与世界发展
第一节 人类社会与迁徙
(二)移民流动的五个阶段和三次浪潮
1、第一阶段:15世纪发现新大陆直到18世纪欧洲产业革命爆发。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世界移民的规模不大
16世纪兴起的非洲“奴隶贸易”
英国学者卡尔·桑德斯估算,
1750年和1650年相比,非洲丧失人口500万
1800年比1750年丧失500万
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1675年 1750年 1800年
18.34% 13.5% 9.93%
2、第二阶段:从18世纪起直至19世纪上半叶
这个阶段掀起第一次世界移民浪潮的时期
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个是殖民者用血和剑掠夺强占殖民地,大批杀戮土著人口
另一个特点是大规模地贩运非洲黑人
欧洲人在这两个大洲建立了新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3、第三阶段:19世纪下半叶直至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
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是第二次世界人口迁移浪潮
主要是欧洲人向被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移居
19世纪后半叶,亚洲国家也出现了向外移民的浪潮,但主要是为了谋生
4、第四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夕
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明显缩小,是低潮时期
移民最大接受国美国的入境人数锐减
1900年 1930年
至1909年 至1939年
美国接受移民 820.2万 69.9万
5、第五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次大的移民浪潮
美国
3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平均每年 7万 25万 30万
澳大利亚
1910年 1935年 1946年 1951年 1956年
至1915年 至1944年 至1950年 至1955年 至1960年
14万 5万 39.2万 41.4万 40.5万
第二节 国际移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际移民的现状
2005年,国际移徙者人数为1.91亿,1.15亿在发达国家,7500万在发展中国家。
二、国际移民发展趋势
(一)跨国移民大幅上升,移民主体趋向多样化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移民大幅上升的现象在持续
三个现象
一是多地理空间的。
二是跨国移民主要流向欧美经济发达地区。
三是,从劳动力市场来看,输入移民无疑增加了本地的劳动力供应量,同时也带来了劳动力
市场结构的变化。
移民主体的多样化发展:1、移居者移民。2、劳工(工作)移民。3、技术移民 。
(二)移民的素质要求在提升,移民政策的重心向吸引科技人才方向发展
所谓科技人员是指具备科技领域的高等教育学历且属于科技职业的工作者;具体包括学术人
员及科学家、工程师及技师、管理者及执行者、企业家、学生等。
科技人员在“国家层次”的输入输出,是近年世界劳力市场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美国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0年发表的“科学与工程学指标”,目前在美国全部科
技人员中,约有1/3科技人力为移民者。
广招天(三)科学园区一直是科技移民、技术移民迁移的热点区域
据IASP(国际科学园区协会)统计,至2000年底全世界的较有影响的科学园区超过了1000
个。从科学园区的特点来看,除了其它特点外,主要是高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企业密集和
科技人才密集。这种聚集效应给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美国硅谷,其移民人口占硅谷地区的32%。
下贤才
二、国际移民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出境限制越来越宽
(二)对非法移民活动打击愈加严厉
(三)难民入境限制愈加严格
(四)接受移民的国家向投资和智能型移民倾斜
第三节移民流动与民族构成
一、民族的定义
二、移民流动对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一)新民族的融合
(二)民族成份的变化
第五节 移民流动的经济效应
一、国际移民在全球的经济影响
发展主导移民的迁徙,移民的迁徙反过来又影响发展 。
世界银行:国际移民的惠益超过商品贸易自由化的惠益,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基线假设 移徙假设
二、国际移民对迁出国的影响
1、早期移民对迁入国的贡献
移民对新大陆、南北美洲和美国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共产党宣言》:正是欧洲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2、现代国际移民对迁入国的影响
(1)国际移民对迁入国工资的影响
新的移民只会同先到的移徙者竞争。
移民与本国工人的互补性,有利于促进接受国的经济。
(2)国际移民对迁入国就业和劳工市场的影响
移民从事特定职业工作,而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些职业。
迁入国的劳工移民人数在经济兴旺时会上升,在经济萧条时会下降。
(3)移民在迁入国的创业
移民的经营通常在开始时仅为满足本族裔人的需要,随后才扩大服务范围,拓宽市场,为移
民创造了就业。
移民体往往专门从事特定类型的创业活动。
许多移民企业家承接了本国人脱手的企业。
(4)国际移民与城市复兴
国际移民在防止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减少、调整其住房市场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根同源的移民往往在特定城市定居,因而出现了移民聚居区。
二、国际移民对迁出国的影响
1、国际移民对迁出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部分高技术含量的移民出国造成劳动力资源的紧缺,带动其他人工资的提升。
低技术工人移民出国,给其他低技术含量的工人创造了就业的可能性 。
劳工移民是促使一些体积极参与经济活动的手段。
2、国际移民有利于减轻迁出国的贫穷
移民先从生活较富裕家庭开始,后来才扩大到更多的较贫穷家庭 。
3、国际移民向迁出国的汇款
汇款是国际移民最直接最明显的利益。
世界银行:有移民家庭比起同一收入水平的其他家庭投资较多 。
汇款的“倍增效应”
第三章 移民迁出国
第一节 移民迁出国概况
困境:人口的过剩与土地资源不足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进度不相匹配
移民迁出国是指为减少人口增长的压力,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允许或鼓励本国公民大量向外
国迁移的国家。也称“移民来源国”。
联合国《世界人口监测报告》 :到2005年底,出生在一个国家而目前却在另一个国家生活
的国际移民,总数为1.91亿人。国际移民的3/4集中在28个国家,其中1/5在美国。
迁移趋势继续向发达国家集中。
国际移民对迁入国和迁出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二、移民迁出的成因
一、土地狭小,资源匮乏 日本、韩国
二、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突出。 埃及、菲律宾、巴基斯坦
三、阶级民族矛盾尖锐 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巴基斯坦
四、自然灾害,战争动乱 索马里、科威特
五、国际关系的需要 苏联为改善和以列的关系 罗马尼亚与前联邦德国签订协议
六、追求较好的物质生活
第二节 欧洲移民的迁移
一、欧洲移民外迁的历史发展
(一)较大规模的国际迁移出现在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
(二)大规模的迁移从19世纪开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移民外迁基本停滞
二、前苏联的移民外迁
较大规模的国际迁移出现在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
西班牙和葡萄牙:带有殖民的性质
迁移流向:在亚非的殖民地
荷兰、英国、法国:参与殖民掠夺
迁入地:扩展至美洲和大洋洲。
19世纪之前的三四百年期间是欧洲移民的第一阶段,也是世界移民的第一个阶段。
据统计,1660—1770从欧洲移出的移民约为75万。
迁移的流向,主要是从英国向美洲的迁移,其他流向的流量较小。
移民的来源开始时主要是殖民者和士兵,而后主要是下层贫民。
从迁入地的情况看,迄止1760年,欧洲移民在美国的有160万,到1775年为260万。
这一时期美洲主要被西班牙、葡萄牙控制,对其他国家的移民施加各种限制。
大规模的迁移从19世纪开始
作为欧洲移民的第二阶段,这次迁移伴随着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转变而发生。
这一阶段的国际迁移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这一阶段包括了世界移民流动的第二和第三阶段。
据估计,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欧洲人外迁有5030万。
从数量规模上考察,欧洲这一阶段的国际迁移经历了五次高潮。第一次在1850年前后,第
二次出现在1870年前后,第三次出现在1886年——1890年,第四次发生在1906年——1910
年,第五次发生在1921年——1925年。
“老移民”国家、“新移民”国家
19世纪主要以“老移民”国家为主,而19世纪末期以后则以“新移民”国家为主,后来居
上。
欧洲各国人口在这段时期之所以大量外迁的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猎取高额利润,贪婪地向外扩张,掠夺
海外殖民地的资源,争夺商品和资本输出市场
第二,欧洲人口出现了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城市贫苦劳动人民为了摆脱失业和贫穷的困
境,纷纷走向海外谋生,变成了国际迁移人口
第三,十九世纪是美国开始和基本完成工业化的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也为更多的欧洲人
口迁入提供了条件,以至一个时期内形成欧洲涌向美国的移民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移民外迁基本停滞
这一阶段欧洲已不是移民外迁的主体。
这一时期欧洲人的外迁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继之而起的是欧洲内部的迁移。
这些移民主要是因战争原因回迁原居住国的劳工、遣返战俘,疆界变动也引起移民流动。
八十年代后期,由于东欧政治局势的变化,出现了以难民为主的大规模移民及原苏联为代表
的向洲外移民的格局,东欧成为新的移民发源地。
前苏联的移民外迁
按向外迁移的时间划分,前苏联的移民活动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十月”革命以前,从1828年到1915年近百年时间,俄国沙皇统治期间,大约有450
万人迁移到国外,主要前往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
(二)“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约有200万人离开苏联流亡到国外,主要是政
治流亡者。近百万人流亡到欧洲的法国、德国、土耳其等国,其中以俄罗斯人居多。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到70年代初,主要是苏军战俘。二战期间将近550万苏联红军战俘
流落异国他乡。此外,70年代有一批持不同政见者因政治原因离开苏联,甚至有些被驱逐
出境。
(四)70年代以后到苏联解体,主要是亲属团聚为目的的家庭移民。
本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了一次持续时间长、规模大的移民浪潮。
第三节 亚洲移民是20世纪以后才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近20年亚洲移民成为世界移
民流中富有活力,规模较大的一支队伍。从移民数量、规模、时间来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国家有韩国、日本、中国、印度等国。
一、韩国海外移民
二、日本海外移民
三、印度海外移民
四、亚洲国家的移民趋势
2、印度移民的特点
(1)印度移民主要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劳动力,以契约劳工形式分布于英国各殖民地
(2)移居的国家大多以在文化宗教及其它社会关系较为密切的邻国为主
(3)移居发达国家的印度移民绝大部分属于专业移民
(4)70年代开始传统的移民活动被劳工移民所取代
(5)印度移民大都集中在亚洲的邻国,交通比较方便,所以回归率较高,达到80%左右
目前,有2000多万亚洲人在国外工作。他们不仅是国际移民的重要输出来源,同时也在逐
渐成为国际移民的一个目的地。
亚洲最大的9个移民输出国为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菲律
宾、斯里兰卡、和泰国。他们分别占持有证件移民和难民总数的一半和三分之二。
亚洲国家的移民趋势
全球对护士的需求推动了亚洲女性移民的外移。
移民汇款是南亚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工组织统计数字表明,亚洲国家2003年
移民汇款总额有400亿美元。
通过结婚移民在亚洲呈现增长之势
亚洲地区的移民希望去的国家看来目前为止主要是北美的国家美国、加拿大,以及在大洋洲
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等
《2006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国是移民较为活跃的一个国家
第四节 非洲移民概况
传统的非洲的向外移民活动是与奴隶贸易密不可分的
现代非洲向外移民主要是
1、难民
2、一些非洲国家独立后宗主国的侨民回流本国
3、北非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有些以劳工移民形式向西欧迁移
因冲突而起的政治动荡是造成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1969—1990年间,载入世界史册的43次内战有17次发生在非洲,包括安哥拉、利比里亚和莫
桑比克发生的“非常激烈的”内战
人才交流和妇女迁移也将加速从贫穷国家向该地区富裕而劳动力短缺的国家流动
加纳和乌干达政治和经济氛围好转,于是吸引了外迁人口的回转和新移民迁入
第五节 移民迁出的自由权利和法律制度
一、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
1、《世界人权宣言》
2、《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3、《关于消除各种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4、其它区域性公约
《欧洲人权公约》
《美洲人权公约》
《非洲人权公约》
二、移民迁出国的法律制度 (一)制定法律保障1、确认移居权利2、签订双边协定3、放
宽移居条件4、给予国民待遇
(二)实施经济资助(三)加强组织措施(四)规定限制条件
确认移居权利 移民出境国大都制订有移民法,有的甚至还立法明文规定移居的权利。
如埃及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有永久或临时移居国外的权利”
韩国移民法规定,韩国公民不论财产多少都可以移居到国外
日本宪法规定任何人移居国外的自由不受约束
签订双边协定 为切实保障移民的权益,移民出境国不仅在国内法予以规定,而且还与前往
国签订双边条约,对移民给予保护。如日本
巴西总统访问葡萄牙,签定有关巴西移民合法化谅解备忘录,使巴西在葡萄牙大约1万非法
巴西移民获得在葡萄牙的合法居留权。
放宽移居条件
申请移民的手续十分复杂,申请者需提供邀请书、财产保证书、雇用证明、兵役证明、韩国
驻外领事馆确认书等。
1981年8月1日新移民法:
不论财产多少都可以移居国外;
18岁以上在服兵役年龄期间而未服兵役的也可移居;
五口人的家庭可以携带10万美元出境;
退休的公职人员、军人移居后可领取退休金,以前的移居者可以补发;
出国手续大为简化。
给予国民待遇 绝大部分海外移民基本上仍保持着对祖国的情感认同,在各方面与祖国仍保
持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联系的方便和投资的需要,他们迫切希望政府能够给他们国民待遇。
“印度血统的外国人卡”计划(PIOcardscheme)。
实施经济资助 从经济资金方面给予移居者以资助,使他们具备足够的就业、安家资金以拓
展开拓视野。
荷兰人口外迁政策
日本政府出资的法人设置“国际协力事业团”
韩国政府规定,移民以国内财产作担保可以在移居国的韩国银行分行支取开发建设资金
加强组织措施
各移民出境国为了顺利推进移居计划,都在政府机构中设置专职机构,统筹移民事务。
印度、韩国设有移民部
前苏联、埃及设有委员会,以移民部长为首
日本外务省设有“领事移民部”
规定限制条件 下列几种人员不得移民出境:
(一)被判处刑罚或判处监禁的;
(二)无工作能力的;
(三)神经病人和智力低下的;
(四)聋哑人、盲人;
(五)患有传染病的;
(六)有可能做出损害国家尊严或妨碍国家政策的;
(七)涉及国家重要机密的;
(八)前往发生国际纠纷地区的。
第四章 移民迁入国
一、移民迁入国的概念及基本情况
移民迁入国,是指大量吸收外国移民入境,并依靠移民增加本国人口,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
移民迁入的单一型国家、双重型国家
二、移民迁入国的特点
(一)依靠移民发展起来的国家
(二)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经济地理特点很强
(三)移民政策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自由时期2、排斥时期3、限制时期
第二节 接受移民的目的
一、增加劳力与人口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
二、增加人才资金
手工工艺、技术、管理才能、资金
三、增加就业机会
扩大商业和工业的经营与发展,带动服务行业
第三节 移民政策的原则
一、各国制定移民政策的原则
(一)人口目标(二)经济目标(三)社会目标(四)国际义务目标
二、国际移民政策的发展趋势
(一)排斥外来移民
(二)惩治非法移民
(三)调整难民政策
(四)不同移民类别,实行不同政策
(五)向投资和智能型移民倾斜
第四节 移民选择方式
一、类别选择式
类别选择,是指将移民申请者划分若干种类,再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挑选。
(一)无限额移民
无限额移民,又称特殊移民,是指申请人只要符合特定身份,一旦提出移民申请,就可随时
得到入境许可,不受名额限制。
(二)限额移民
限额移民是指申请人即便符合移民条件,也要根据一定的限额予以批准,通常要排队等候。
限额又分为国家限额和类别限额两种。
二、计分制
计分制是指根据需要,制定若干考查项目,规定计分标准,达到一定计分的,准予入境居留。
三、亲属优惠式
亲属优惠式,是指申请人与迁入国公民有怎样的血缘关系而给予优惠批准。
四、人才优惠式
人才优惠式,是指申请人必须具备迁入国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特殊技能,给予优惠待遇。
五、居留资格转换式
居留资格转换式,是指根据不同居留事由,给予不同类别的居留资格与居留时限,经审查合
格者,再六、经济担保式
是指申请人须得到迁入国公民或侨民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生活担保证明书,保证入境者不会
成为迁入国公民的负担。
予以延长居留期,直到取得永久居留资格。
六、拒绝入境人员
(一)患肺病、精神病、艾滋病等各种传染病的;
(二)不具有经济来源,可能给入境国带来经济负担的;
(三)被判处十年以上徒刑的;
(四)曾被驱逐出境的;
(五)与犯罪集团有重大牵连的。
美国 移民签证(Immigrant Visa)取得移民签证就能取得绿卡。
绿卡(Green Card),正式名称外侨登记卡(Alien Registration Receipt Card)
倘若申请人是在美国获得移民签证,申请人就得进入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并在4
个月内申请到绿卡。
美国移民的限额:发给美国公民的直系亲属和特殊移民的绿卡数是没有限制的,但发给其他
有资格获得绿卡的人,其数量就受到年度限额的限制。对6类优先人员,每年总共发27万
张绿卡。
一是全世界限额;二是单个国家的限额。
申请移民的分类
一、直系亲属
二、优先类别
所谓6类优先人员实际分两类人:一是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的亲属;二是美国雇主所需要的
有工作技能的人。
三、特殊移民者
四、大赦
五、特殊农民工人
六、投资移民
美国公民的直系亲属申请绿卡不受限额的限制。直系亲属如下:
1、美国公民的配偶;
2、父母一方为美国公民的未满21周岁的未婚子女;
3、21周岁以上的美国公民的父母。
另外,养子(女)和养父(母)被视为直系亲属,但是这种收养关系须在孩子满16周岁以
前建立。继子女或继父母也被视为直系亲属,但及父母必须在孩子满18周岁前结婚,他们
就可同亲生父母或亲生子女一样享有获得绿卡的资格。
第一类是父母一方为美国公民的任何年龄的未婚子女;
第二类是绿卡持有者的配偶和任何年龄的未婚子女;
第三类是在艺术或科学上具有突出才能,来美国填补因美国缺少合格的 工作人员而造成的
工作空缺的专业人员;
第四类是父母一方为美国公民的任何年龄的已婚子女;
第五类是美国公民的兄弟妹;
第六类是来美国填补因缺少工人而造成工作空缺的合格工人。
第一类是某些曾经是美国公民者;
第二类是被认可的宗教牧师;
第三类是美国政府的前雇员;
第四类是巴拿马运河公司或巴拿马运河区的前雇员;
第五类是自1978年以来一直在美国居住的医生。
《1986年移民改革与管理法》还对那些在1985年5月1日至1986年5月1日在美国田间
工作90天以上的外国农业人员实行大赦,允许他们获得绿卡。同其他大赦申请者一样,特
殊农民工人获得绿卡也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先获得临时居留权;第二步,根据不同情况,
于1年获2年后发给绿卡。特殊农民工人申请临时居留权的最后期限是1988年11月30日。
第五章 劳工移民
一、劳工移民的概念
劳工移民是指以就业为目的,进入别国居留的外国人,它又称经济移民或移民工人。
二、劳工移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简介
(一)劳工移民发展历史
(二)劳工移民现状
1、国际社会劳工移民的现况
2、我国劳工移民的现况
三、劳工移民产生的原因
(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趋向多元化、多中心、多极化,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多经济格局
的并存为国际劳工移民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和国际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使得各国经济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同
时由于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产生互补需求。
四、劳工移民的流向
(一)就近迁移
(二)原殖民地向宗主国迁移
(三)成员国之间的迁移
一、劳工移民输出国概况
(一)劳工移民输出国
意大利 土耳其 前南斯拉夫 巴基斯坦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等
(二)劳工移民的促进因素
经济利益
1、劳务输出可以取得一定的外汇收入,有利于进口能力的增强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2、劳务输出有利于解决国内就业问题
3、劳务输出有利于本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4、劳务输出可以带动商品出口的扩大
5、劳务输出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益
(三)劳工移民的制约因素
1、从劳动者本身来看,观念落后、语言障碍、生活习惯不适应以及到国外所需各种费用是
限制劳动力国际移动的重要因素
2、劳务输出国可能会担心大量熟练技术工人外流,影响本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对这一
问题的顾虑是阻碍劳动力输出的一大因素
3、劳务输出国在国际劳务合作方面的法律政策是否完善和配套是影响劳工移民的一个重要
因素
4、劳务输出国的经济技术水平有限,也可能限制劳务输出
二、劳工移民输出国的政策
(一)颁布法律规定
1、鼓励本国公民出国就业
2、禁止非法招工
(二)建立管理机构
(三)加强劳工培训
(四)签订双边协定
第三节 劳工移民输入国
(二)劳工移民的促进因素
1、大量利用外籍劳工可弥补国内劳动力资源特别是技术力量之不足,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
2、利用外国劳动力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3、通过引进有技术的外籍工人,可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技术服务缩短研究开发时间,节
省科研经费,从而有利于本国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
(三)劳工移民的制约因素
1、劳务输入国政府对入境劳工移民的限制
2、劳务输入国工会和其他劳工组织的抵制
3、社会文化差异
4、劳工移民入境国的政局不稳定,社会不,经济上没有支付能力,劳务合作方面的政
策、法律不完善,国家间关系不好也是制约国际劳工移民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劳工移民输入国的政策
(一)严格控制劳工移民入境人数
(二)严格限制永久居留人数
(三)严厉惩罚非法打工者
一、国际劳工组织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
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1919年,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悠久、地位十分重要的一个专门机构。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宗旨和体制
宗旨:在社会正义的基础上实现持久和平,从而使“全人类不分种族、信仰或性别都有权
在自由和尊严、经济保障和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谋求物质福利和精神发展。”
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三)国际劳工组织的机构
1、国际劳工大会 2、理事会 3、国际劳工局
(四)国际劳工组织经费预算
(五)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活动
1、从事国际劳工立法
2、技术合作活动
3、研究、教育和出版
我国国际劳务合作的现状 一、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空间广阔
二、我国扩大对外劳务合作的三对现实矛盾
三、制约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水平的五大瓶颈
四、公安机关面临的问题(三非)
第六章 国际难民
一、 难民的概念
联合国1951年《难民地位的国际公约》
第一条规定,符合下列各条件的人称为“难民”:
“现居住在原籍国或惯常居住国之外的地方;因种族、宗教、国籍、隶属于某一特定社
会集团或政见关系,有确凿理由害怕遭到迫害;不能,或者因为惧怕迫害而不愿,接受原居
留国的保护,或返回到那里。”
1、受迫害的原因只能是种族、宗教、民族或政治见解等四种因素。
2、不能或不愿受原国籍国保护(主观上不希望、客观上得不到本国保护)。
这一时期难民定义是严格的指具有不愿返回国籍国等政治因素,不包括逃避战争、逃避地震
洪水等自然灾害社会因素,以及追求更好生活的经济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后,非洲和美洲地区开始以地区性协议的形式承认广泛意义的难民,即难
民概念除联合国公约所包含的各项因素外,还应当包括那些因生命安全、自由受到严重威胁
而逃离本国的难民。
这些威胁可能来自普通的暴力、外国入侵、国内武装冲突、大规模侵犯人权或严重危害公共
秩序的其他情况。
于是难民的概念出现了新的含义,如“流离失所者”和“寻求庇护者”,以区别于公约难民。
判定是否是难民的标准
1、难民必须是平民
2、在决定是否给逃离家园者以难民地位时,具体迫害源不应起决定作用。重要根据应当是,
是否这个人因为在原籍国得不到保护而应受到国际保护
3、难民是越过国界到另一个国家寻求避难的人
三、难民问题的出现
(1)战争是造成20世纪初人口大规模逃亡的重要原因
(2)20世纪早期难民流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扩展
四、难民的种类
种族民族难民 宗教难民 政治难民 战争难民 灾荒难民
一、解决难民的途经
1、自愿遣返
原国籍国允许难民回国时自愿遣返
2、就地融合
在庇护国就地安置
3、第三国安置
从庇护国转到第三国定居
二、难民安置存在的问题
(一)居留问题
(二)经费问题
(三)引发暴力排外情绪
(四)影响国际声誉
三、各国在难民入境方面的对策
(一)从严解释难民的定义,严格审查难民身份
(二)限制难民涌入
(三)把难民安置在他们所在国或离他们国家尽可能近的地方
(四)消除难民产生的根源
一、我国境内国际难民的现状
目前最主要的难民产生于越南、朝鲜等周边国家,一部分人主要来自中东、中亚等国家,还
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政治原因在中国避难,总共大约40多万。
二、我国内地对难民的安置
(一)遣返(二)难民归化入籍
第七章 非法移民
一、非法移民的概念
非法移民(illegal alien),是指未经前往国允许而私自入境或预期居留的人。又称无证件移
民。
二、非法移民的种类
(一)合法入境,非法居留(二)非法入境,非法居留
非法移民大多来自不发达国家,主要是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还存在
其他情况,比较贫穷的国家向稍微富裕国家。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则是非法移民集聚比较多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 非法移民产生的原因
第一,许多发达国家中,大量体力劳动,特别是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业部门,如建筑、浇铸、
矿山开采、垃圾清理等工作,对本国工人,特别是年轻工人早已毫无吸引力,在劳动市场出
现许多空缺,非法移民大量入境正好填补了这些部门的劳动力空缺。
第二,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不能为本国公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失业人口大量
增加,于是本国公民纷纷涌向发达国家寻工作。
第三,发达国家中许多中小企业为降低产品成本,获取更大利润,十分愿意雇佣入境的非法
移民。
第四、正常移民途径不通畅。迁出国限制出境,迁入国拒绝入境。
正是上述种种原因,促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不惜冒风险,一批又一批涌向发达国
家,以至于组织运送非法移民出入境的偷运活动,成为黄金走私、走私、文物走私之后
的又一种国际范围的人口走私活动。
(二)非法移民途径
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拉美非法移民偷越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线
2、以“商业婚姻”形式进入美国
3、借旅游、留学、经商的名义,入境后长期滞留不归
(三)美国针对非法移民的对策
1、遣返非法移民出境
2、实行大赦,给非法移民合法居留资格
3、严惩雇佣非法移民的雇主
4、将无合法证件的劳工由民事违法升级为触犯联邦刑法
一、我国公民非法偷渡移民
(一)以留学、旅游、探亲等合法名义出境
(二)偷渡出境 持有合法护照换照片 持用伪造护照
我国非法移民活动三大特点:集团化 国际化 智能化
第八章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通常是指一国培养的人才移居到另一个国家从而给人才培养国造成一定损失。
二、人才流失的特点
(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以移民身份流向发达国
(二)留学生大量外流不归
(三)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四)较发达国家流向最发达国家
(五)世界各国人才大都流向美国
(六)流失国围绕人才外流与流入国展开竞争
(二)菲律宾人才外流的原因
1、社会、经济因素
2、历史、文化因素
3、教育因素
4、外国法律的因素
(二)印度人才外流原因
1、缺乏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的上升态势。
2、高等事业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3、科技人才没有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得到很好地使用。
4、生活待遇较差。
5、外流人才中的“榜样效应”。
1、制订了一项鼓励在国外工作的科技人才回国服务的计划
2、营建科学城
3、争取外流人才在国内投资、办实业
4、解决外流人才的国际瓶颈
(二)俄罗斯人才流失的原因
得不到充足的经费,科研工作难以开展;
劳动报酬太低,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对目前的国家丧失了信心。
(二)英国人才外流原因
1、英国经济不景气。
2、科研经费不足。
3、科技人员工资低。
4、英美两国高等教育事业兴衰对比加剧了英国人才的的外流。
5、科技政策上的失误。
6、社会对发明和创见的评价不高,国内学术风气沉闷。
一、人才流失的原因
(一)流失国的推力效应(二)流入国的吸力效应
二、流失国的回流政策
(一)改善经济待遇,提高社会地位
(二)增加科研投资,建立良好工作环境
(三)放宽出国条件,保证来去自由
(四)加强全民精神文化建设
(五)制订限制条件,防止人才外流
第九章 中国的国际移民(一)
一、中国国际移民的含义
狭义的中国移民仅指目前仍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
广义的中国移民还包括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人,即外籍华人。
二、中国移民称谓沿革
“唐人”“华人”、“华民”、 “华工”、“华商”“华侨”“华裔”、“外籍华人”
三、中国移民的历史变迁
(一)自秦至隋(公元前221——公元618年)
(二)唐宋元明(公元618——1567年)
(三)明末清初(公元1567——1840年)
(四)晚清时期(公元1840——1911年)
(五)民国时期(公元1911辛亥革命——1949年)
第一阶段(1911-1929)第二阶段(1929-1941)第三阶段:(1941-1949)
(六)新中国时期(公元1949年至今)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一、中国移民的特点
(一)中国移民的基本特点
1、定向性2、区域性3、连锁性
(二)当前中国海外移民的主要特点
1、移民人数有所增加,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
2、人员构成发生变化,从事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
3、出国求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出现扩大趋势
4、中国非法移民处境艰难
二、、中国国际移民的迁移态势
从迁移类别看,仍然以社会型移民为主;
从迁移方向看,仍然是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
从迁移数量看,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
从人员构成看,除侨眷和外籍华人亲属外,技术移民性移民将逐渐增加;
中国公民的国际迁移是一种依附性、消极性、孤立性的迁移活动,是一种被动性移民活动。
一、纽约市唐人街的形成
二、早期唐人街的作用
一是,最初是作为居民的避难所,住在这里,可以避开那个怀着敌意的社会。
二是,唐人街起着经济基础的作用,工人在这里争到的钱,足以使他们的希望不至于落空,
并保证他们顺从这种社会制度。
三是,早期的唐人街,起着社会活动中心的作用,他为身处异邦的工人们提供一个似乎回到
家乡的幻觉。
三、现代唐人街的发展
(一)主要经济行业
1、餐馆2、制衣业3、零售和批发4、房地产业5、珠宝贸易6、旅游和娱乐业7、专业机构
四、唐人街存在的问题
(一)低工资和长工时(二)新移民的社会地位低下
一、中国移民经济上的成就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外华人经济的特点
1、经济实力较战前有明显的增长
2、华人经济融入居住国经济中,成为居住国民族经济的组成部分
3、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一经济转化为多元经济
4、经营方式上,传统的夫妻店转向专业化和现代化的经营方式
5、华人经济日趋国际化
三、中国移民政治上的崛起
(一)美国华人参政
1、起步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
四、中国移民对祖国的贡献
(一)商界回国投资、资助
(二)科学界回国讲学
(三)海归
(四) 维护祖国统一
1、成立社团,促进祖国和平统一2、发挥政治号召力,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0:0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2/995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