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最新工伤赔偿标准表

更新时间:2024-11-02 19:30:49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最近流行的男生发型)

东莞市工伤待遇一览表

一次性伤伤残 一次性就一次性医

级别 残补助金 业补助金 疗补助金 共计

( 本人工( 本人工( 本人工( 本人工(单位:个月)

) ) ) )

27 90% 保留劳动15 42

25 85% 14 39

23 80% 13 36

21 75% 12 33

关系,退

出工作岗

位。若解

除劳动关

系的,则

可按前项

标准计发

10

50 10 78 18 70%

40 8 64 16

25 6 44 13

15 4 30 11

8 2 19 9

4 1 12 7

60%

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1 、丧葬补助金:本市上年社平工资的六个月(社保支付)

2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20倍。以 2009

数据计算,约为 34万元(社保支付)

3 、抚恤金:按职工本人工资,配偶为职工本人工资的 40% ,其他亲属为 30%

孤儿、孤老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增加 10%,但总和不得高于职工本人工资,该费用由社保

支付。

注:

1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10级社保支付。

2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1-10级社保支付。

3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只有 5-10级才有,由用人单位支付。

4 、伤残津贴: 1-4级由社保支付, 5-6级由用人单位支付。

5 、本人工资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以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算。东莞市 2008

4 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 770元, 2009年度社平工资按 2008年度的职工月平均工资

执行为 1130元。东莞市 2010 5 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 920元, 2010年度社平工

资按 2009年度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执行为 1200元执行。东莞市 2011 3 1日起最

低工资标准 1100元。

东莞市工伤赔偿标准及待遇详细解读

一、医疗保险待遇

(一)医疗费第 29条第 3

1 、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 、要求:( 1)在签有服务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 2)工伤所需费用符合

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二) 伙食补助费 4

1 、标准:东莞市人民政府规定,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 、要求: 住院期间。

(三)食宿交通费 4

1 、标准: 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 、要求:( 1)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 2)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

办机构同意。

(四)康复费 6

1 、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 、要求: 1)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 2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

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五)辅助器具费 30

1 、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 、要求:( 1)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2)安

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六) 停工留薪 31

1 、标准: 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含劳动者的基本工资、加

班费、奖金、津贴等全部货币性收入,一般按其工伤前平均工资计算。

2 、要求:( 1)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 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

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 12个月。( 2)工伤

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七)生活护理费 31

1 、标准:完全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50

大部分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40

部分不能自理,统筹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30

2 、要求:( 1)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已评定伤残等级

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八)工伤复发的费用 36

1 、标准: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2 、要求: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的

2 、要求:( 1)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医疗待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工伤伤残赔偿标准:

一级: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金(本人工资) ×27个月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本人工资) ×15个月

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90%

二级: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25个月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本人工资) ×14个月

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85%

三级: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23个月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本人工资) ×13个月

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80%

四级: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21个月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本人工资) ×12个月

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75%

五级: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18个月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本人工资) ×10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本人工资) ×50个月(合计 78个月,伤残就业

补助金于终止劳动关系时单位支付)

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70%(劳动关系未终止又无法安排就业的,单位

支付)

六级: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16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本人工资) ×40个月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本人工资) ×8个月(合计 64个月,伤残就业补

助金于终止劳动关系时由单位支付)

伤残津贴:(本人工资) ×60%(劳动关系未终止又无法安排就业的,单

位支付)

七级: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13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本人工资) ×25个月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本人工资) ×6个月(合计 44个月

八级: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11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本人工资) ×15个月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本人工资) ×4个月(合计 30个月

九级: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9个月

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本人工资) ×8个月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本人工资) ×2个月(合计 19个月

十级: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 ×7个月

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本人工资) ×4个月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本人工资) ×1个月(合计 12个月

生活护理费 本市上年社平工资 生活护理一级 60%

生活护理二级

50%

生活护理三级

40%

生活护理四级

30%(以上为社保支付)

注: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10级由社保基金支付。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1-10级由社保基金支付。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只有 5-10级才有,由用人单位支付。

伤残津贴: 1-4级由社保支付, 5-6级由用人单位支付。

生活护理费由社保基金支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工伤死亡赔偿:

1 、丧葬补助金:本市上年社平工资的六个月(社保支付)

2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倍。(社保

支付)

3 、抚恤金:按职工本人工资 配偶为职工本人工资的 40% ,其他亲属为 30%

孤儿、孤老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增加 10%,但总和不得高于职工本人工资,该费用由社保

支付。

注: 1、根据法律规定,本人工资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以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算。

东莞市 2008 4 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 770元, 2009年度社平工资按 2008年度的

职工月平均工资执行为 1130元。但是东莞市目前由于执行最低工伤保险缴费工资为东

莞市月平均工资,因此,劳动者工伤赔偿中本人工资最低为东莞市月平均工资,低于该

工资的,以东莞市月平均工资为本人工资进行工伤赔偿,高于东莞市月平均工资三倍的,

以月平均工资三倍赔偿。

2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以上工伤赔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支

付。东莞有观点认为,用人单位未按劳动者本人实际工资缴纳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可以

向用人单位请求工伤待遇差额损失赔偿,但是用人单位告知劳动者为其缴纳的工伤保险

基数,并告知其法律后果的,劳动者仍然同意低于其实际工资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人

单位不承担工伤保险损失赔偿责任。

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

编辑词条

为保障劳动者因工伤残或者职业病伤害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对因工死亡职工亲属进行

抚恤,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引》,结合广东省实际,广东

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本条例。

目录

1基本信息

2内容

3修订条文

1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1.1

简介

1998918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4

114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1.2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工伤认定

第三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四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五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六章 管理监督

第七章 争议处理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2

编辑本段

内容

2.1

第一章

1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

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工伤保险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2 职工有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

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在生产经营所在地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

(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国家机关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依照本条例执行。

3 工伤保险工作应当坚持预防、救治、补偿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4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

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减少职业病危害。

5 省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省的工伤保险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含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6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工伤康复事业,帮助因工致残者得到康复和从事适合身体

状况的劳动。

7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工伤保险基金的征集和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遇有特殊情

况,工伤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工伤保险基金、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收入按照国家规定不征收税、费。

8 工伤保险费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征收。

2.2

第二章 工伤认定

9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

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

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10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四十八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因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用人单位食堂就餐造成急性中毒而住院抢救

,并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验证的;

(四)由用人单位指派前往依法宣布为疫区的地方工作而感染疫病的;

(五)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

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二、三、四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

工有前款第五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

遇。

11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

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2 用人单位应当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

业病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通知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及其参保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

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

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自事故

伤害发生之日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可以直接向

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之前

发生的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13 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的,由用人单位

生产经营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

14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

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

理。

15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

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有协助工伤调查和提供证据的义

务。

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的职业

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举证责任。

16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

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以及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

认定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

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2.3

第三章 劳动能力鉴定

17 职工发生工伤,经伤情相对稳定(医疗终结期满)后存在残疾、影响劳

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当在工伤职工医疗终结期满三十日内向统筹地区劳

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

料。

医疗终结期的确认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医疗终结期需

要延长的,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批准。

18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等级根据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及洗漱、自主行动五项条件确定。五

项条件均需要护理者为一级,五项中四项需要护理者为二级,五项中三项需要护理者为三级,

五项中一至二项需要护理者为四级。

劳动能力鉴定及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9 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设立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

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劳动能力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鉴定,以及工伤医疗终

结期和停工留薪期确认、工伤复发确认、辅助器具配置确认、工伤康复确认等工作。

20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

中随机抽取三名或者五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

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

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

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三十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

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应当客观、公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参加鉴定的专家

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医疗卫生专家库的设置办法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程序由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另行制

定。

21 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或者用人单位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

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复查,对复查鉴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

复查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也可以自收到鉴

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

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2.4

第四章 工伤保险待遇

22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及时救治工伤职工。

职工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

构急救;疑似职业病或者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

构诊断,并及时送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

职工经伤情稳定,需要工伤康复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向统筹

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工伤康复申请。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可以在

签订服务协议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

23 工伤职工因医疗条件所限需要转院的,应当由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提出,

经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因康复条件所限需要转院康复的,应当由工伤职工、用人单位

或者签订服务协议的康复机构提出,经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

24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应当事先征求同级总工

会、有关企业协会的意见。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名单应当向社会公布。

25 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

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

险住院服务标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职工住院工伤、康复的伙食补助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不低于统筹地区因公出差伙

食补助标准的百分之七十支付。经批准转统筹地区以外门诊、康复及住院、康复的,

其在城市间往返一次的交通费用及在转入地所需的市内交通、食宿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按

照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支付。

26 职工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

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终结期确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工伤职工鉴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

在鉴定伤残等级后仍需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批准,一级至四级伤残,享受伤残津

贴和工伤医疗待遇;五级至十级伤残,享受工伤医疗和停工留薪期待遇。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进行康复的,工伤职工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康复机构发生

的符合规定的工伤康复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所在单位未派人

护理的,应当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向工伤职工支付护理费。

27 工伤职工已经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

活护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工伤职工生活自理障碍等级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按月计发,标准为:一级为百

分之六十,二级为百分之五十,三级为百分之四十,四级为百分之三十。

生活护理费每年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同步调整,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

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调整。

28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必须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

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或者辅助器具需要维修、更换的,由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康复机

构提出意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

付。

辅助器具应当限于辅助日常生活及生产劳动之必需,并采用国内市场的普及型产品。

伤职工选择其他型号产品,费用高出普及型的部分,由个人自付。

29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本人要求退出工作岗位、终止劳动关系

的,办理伤残退休手续,享受以下待遇:

(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标准为:一级伤残为二十

七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二十五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二十三个月的本人工资,

四级伤残为二十一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直至本人死亡,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

工资的百分之九十,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五,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八

十,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办理伤残退休手续的工伤职工应当参加统筹地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照规定应当由用

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与原单位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

的有关规定执行。

伤残津贴每年参照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调整办法调整。

30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户籍从单位所在地迁回原籍的,其伤残津贴可以由统筹地区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标准每半年发放一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

工资为基数发给六个月的安家补助费。所需交通费、住宿费、行李搬运费和伙食补助费等,

由用人单位按照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31 户籍不在统筹地区的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本人要求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一

次性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可以与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协议,由社会保险经办机

构按照以下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费用,终结工伤保险关系:

(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标准计发。

(二)伤残津贴。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标准一次性计发十年。

(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照以下标准计发:一级伤残为十五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级伤残为十四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十三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十二个月的

本人工资。

(四)生活护理费。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七

条第二款规定的标准一次性计发十年。

32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标准为:五级伤残为十八个月的本人

工资,六级伤残为十六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

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六级伤残为本人工

资的百分之六十,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

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33 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由工伤保险

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终结工伤保险关

系:

(一)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十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八

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五十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

四十个月的本人工资。

34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

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十三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十一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

为九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七个月的本人工资。

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依法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

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终结工伤保险关系:

(一)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六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四

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二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一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二十五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

为十五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八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四个月的本人工资。

35 计发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

就业补助金,本人工资低于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前本人十二个月平均

月缴费工资的,按照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前本人十二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为基数计发。

费工资不足十二个月的,以实际缴费月数计算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高

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百计算;

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计算。

36 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的,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和第

二十八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37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

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六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

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百分之四十,其他亲属每人每月百分之三

十,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十。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

恤金之和不应当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行

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十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

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供养亲属抚恤金每年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调整,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

资负增长时不调整。

38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

的有关规定处理。被宣告死亡后重新出现的,应当退还已发的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

补助金。

39 定期领取伤残津贴的人员或者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供养亲属,应当每年提供由

用人单位或者居住地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生存证明,方可继续领取。

40 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三)拒绝的。

41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

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

登记。

企业破产,因分立、合并之外的原因解散,或者终止的,在清算时依法拨付应当由用人

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清偿欠缴的工伤保险费及其利息和滞纳金。

42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使用劳动者的承包方不具备用人单位资格的,由具备用人单位

资格的发包方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非法承包建筑工程发生工伤事故,劳动者的工伤待遇应当由分包方或者承包方承担,

包方或者承包方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后有权向发包方追偿。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

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43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

伤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提出先行支付的申请,经审

核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项目中应当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

项目。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

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向用人单位追偿。

2.5

第五章 工伤保险基金

44 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滞纳金;

(四)财政补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收入。

45 工伤保险基金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

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

照国家规定的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

46 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承担,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执行。

47 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地级以上市统筹。

工伤保险基金应当建立储备金,市级统筹按照工伤保险基金征收总额的百分之十五建立

储备金,其中,市级储备金留存百分之十,向省级储备金上解百分之五。

储备金用于重大事故、职业康复、伤残人员异地安置和基金不敷使用时的调剂。

市级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省级储备金调剂、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财政垫付。

48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并按照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

息,所得利息全部转入工伤保险基金。

49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项目:

(一)工伤保险待遇;

(二)职业康复费用;

(三)工伤取证费和劳动能力鉴定费;

(四)工伤预防费。

前款第二项按照不超过上年度结存的工伤保险基金三分之一的比例,第三项按照不超过

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实际收缴总额百分之二的比例,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每年九月提出下

年度的用款支出计划,报同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列入下年度工伤保

险基金支出预算,下年度据实列支。

在保证本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储备金足额留存和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

第三项规定的费用足额支付的前提下,可以按照不超过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实际收缴总额百

分之五的比例,提取工伤预防费。提取的费用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门于每年九月提出下年度的用款支出计划,报同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

后,列入下年度工伤保险支出预算,下年度据实列支。

工伤预防费、工伤取证费和劳动能力鉴定费作为专项经费管理使用,专项经费管理使用

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

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2.6

第六章 监督管理

50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

监督。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实施社会监督。

51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行监督。

52 职工有权监督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及缴费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向职工如实通告

因工伤亡、参加工伤保险和缴费情况。

53 用人单位和职工有权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询本单位工伤

保险缴费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情况。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提供相应

的查询、咨询服务。

54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55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

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三)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五)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2.7

第七章 法律责任

56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

门责令其限期参加并依法处理。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

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

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

57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或者未按时缴纳工伤保险

费,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向职工支付

费用。

用人单位按照规定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和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

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58 用人单位少报职工工资,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

待遇降低的,工伤保险待遇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向工伤职工补足。

59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辅

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二倍

以上五倍以下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0 用人单位未按照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提供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资料的,由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其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

61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改正,追回挪用流失款项;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

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一)擅自增加或者减免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及其利息或者滞纳金的;

(二)未按照规定将工伤保险费及其利息或者滞纳金全部存入工伤保险基金专户的;

(三)挪用工伤保险基金的;

(四)未按照规定核定各项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或者领取期限的;

(五)未按照规定上解工伤保险储备金的。

62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弄虚作假将不符合工伤条件的人员认定为

工伤职工的;

(二)未妥善保管申请工伤认定的证据材料,致使有关证据灭失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63 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

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

(二)提供虚假诊断证明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2.8

第八章

64条中央、省属和军队驻穗单位工伤保险依法实行省本级统筹,工伤保险工作按照

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65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已经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适用本条例。

前款规定的劳动者受聘到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人身伤害的,可以要求用

人单位参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有关费用。双方对损害赔偿存在争议的,可以依

法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

66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在本单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十二个月

平均月缴费工资。本单位为工伤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不足十二个月的,以实际月数计算平均

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三百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

资的百分之三百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六十的,按照统筹地区职

工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计算。

(二)原工资福利待遇,是指工伤职工在本单位受工伤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福利待遇。

工伤职工在本单位工作不足十二个月的,以实际月数计算平均工资福利待遇。

67 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次日起,在规定的缴费周期内缴纳工伤

保险费的,该参保职工发生工伤,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

准支付费用。

68 本条例自20121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

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本条例施行前已完成工伤认定的,

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工伤保险待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3

编辑本段

修订条文

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9号)

通过施行

《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

20119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公布,自20121

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1929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6:4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2/98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