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

更新时间:2024-11-06 11:23:48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3日发(作者:成人线上英语怎么样)

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备什么资格?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什么是民事权利能力呢?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

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

的前提条件。如法律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则每一个公民都享有行使财产所有

权的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与具体民事权利的不同在于:第一,民事权利能力是取得具体民事权利

的前提。公民虽有法律赋予的民事权利能力,但只有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才能享

有具体的民事权利,如果不参加具体的民事关系,就只有民事权利能力,而没有民事权利。

第二,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享有民事权利与承担民事义务两个方面,民事权利能力不仅是享有

民事权利的前提,还是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而民事权利一般仅仅指权利,不包括民事义务。

第三,民事权利能力是由法律直接赋予的,而民事权利则是在具体的民事活动中产生的。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公民的权利能力是法律所赋予的,与公民的人

身不可分离,非依法律不得限制与剥夺,亦不得由公民本人放弃。

公民从事订立合同的民事活动,应当具备订立合同所需要的民事权利能力。一般说来,

公民订立合同的权利能力不受限制。但是,公民的权利能力受到一般的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

如在法律尚不允许个人购买汽车、房屋以及其他特殊物品时,个人就没有购买这些物的权利

能力。

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呢?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承

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里的能力或者资格是指民事主体的意识能力或者精神状态,包括思维是否正常,是否有

认识能力、判断能力,是否具有辨别是非和处理自己事务的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

能力不同。民事行为能力以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只有具备民事权利能力,才可能有民事行

为能力。但有民事权利能力,不一定有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既包括民事主体对其实

施的合法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包括对其实施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

任的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等三种情况。

第一、完全民事事行为能力,指达到一定年龄的人,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一般而言,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对

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能够有意识地实施法律行为,而且

能够估计到实施某种行为可能发生的后果及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因此,一般的立法都规定

成年人在法律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是成年

人的年龄标准,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或者降低某些行为能力的年龄。民法通则规定,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

为能力人。这就降低了作为劳动者的这一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

第二、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

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

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太小,认识能力与判断能力太差,还不能有意识、

有目的地进行民事活动,从保护他们的利益和保障社会经济秩序出发,法律不赋予他们民事

行为能力。他们所需要进行的民事活动,由他们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

第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十周岁

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生理与心理有一定程度地发育,并且已接受一定程度的正规

而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与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并且随着

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具备了一定的从事民事活动的能力。因此,法

律应当赋予他们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另一方面,虽然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但智力发展还不

全面,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认识能力与判断能力还比较弱。对某些较为复杂的事情还

不能完全进行成熟地认识与判断,也不完全具备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法律不能赋

予他们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是赋予他们一定的、与其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相适应的行为

能力,他们可以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

理进行,或者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并非所有精神病人都是完全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有的精神病人并未完全丧失行为

能力,有一 定的认识与判断能力,应当赋予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因此,民法通则规定,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

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以上讲了公民(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法人是法律设定的民事主体,与自

然人有很大不同,法人是否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呢?

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

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

止时消灭。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在性质上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样,是法人享有民事权

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是法人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在性质上与自

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也是一样的,是法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

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是法人能够以自己的意思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

通过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来实现的。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取决于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有关部门对法人设立等的审查

批准,一般来说,法人的业务范围或者经营范围就是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不同法人

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是不同的。法人的代表机关代表法人表达其意思,但不能超出依法确

定的职能和业务范围。因此,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一致的。

自然人、法人进行民事活动,一是亲自实施某种民事法律行为,二是通过代理人实施

某种民事法律行为。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就会涉及民法中的代理。民法通则规定,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

承担民事责任。

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代理分为三种形式:一、法定代理。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

生的代理为法定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是其监护人。

如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二、指定代理。依照法律规定因人民法院或者其他

部门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为指定代理。指定代理适用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

力人,在没有法定代理人、对法定代理人有争议或者法定代理人无正当理由不能代理的情况

下,才会产生指定代理。三、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是按照委托人的委托而产生的代理。委托

代理是代理中适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形式,除具有人身关系性质的民事活动外,一般民

事活动部可以实行委托代理。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5:09: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2/98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