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作业1答案及名词解释 考试必备

更新时间:2024-11-06 21:34:24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春天的17个瞬间)

一、

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是诉讼的一种,根据诉讼的性质不同,还有刑事诉讼

和行政诉讼,统属于诉讼的范畴。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当事人及其

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既判力: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

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4.主管:作为学术概念,一般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自的职责

和权限范围。

5.期间与期日:期间又称诉讼期间,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

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必须遵守的期限。期日,是指人民法院,当

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会合进行诉讼行为的日期。

5.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当事人起诉后申

请执行前,为保证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而对当事人的财产

或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分的强制措施。

二、问答题

1.处分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答: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自由支配自己

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准则。内容:1、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

定的范围内行使处分权;2、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3、当

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

2.回避制度的含义和回避的对象。

答:回避制度,是指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

规定的回避情形时,退出本案审理活动的一种审判制度。回避的对象:

审判人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3.根据民事诉讼理论,诉讼管辖的分类。

答:1、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2、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3、共同管辖

和合并管辖

4.诉讼代表人与共同诉讼人的区别。

答:首先,代表人诉讼中,只要推选诉讼代表人,其他共同诉讼人可

不必亲自参加诉讼,而共同诉讼人必须亲自参加诉讼。其次,诉讼代

表人实施的诉讼行为,除法律规定必须经过被代表人同意才对其发生

效力以外,原则上对当事人全体有效,但是共同诉讼中一人的诉讼行

为,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原则上只有经过其他当事人的承认,才对其

他当事人生效。在普通共同诉讼中,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生效。

5.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异同。

答:1、参加诉讼的根据不同;2、诉讼地位不同;3、享有的诉讼权

利不同;4、参加诉讼的方式不同。

三、案例分析题

李春与杜月系夫妻,二人同住甲市城关区无线电厂家属楼,但在老家乙市郊区有

6间,由其长子李明居住。96年李春夫妇遇车祸双亡。老人的长女李梅已出

嫁,住甲市。老人的次子李可(17岁)于98年考上乙市的某大学,因该大学离

李明住处近,李可便要求李明之妻张丽将父母的遗房腾出一间由自己住。张丽说:

“李明因犯罪已被判刑五年,不在家,自己不能做主;并且有4间房已出租给了

方某、刘某,租期未满,不能腾房。”为此发生纠纷,李可便向某法院起诉,要

求分割父母的遗房。

某法院受理案件后,在审理中发现除李明、李可二位继承人外,还有老人的长女

李梅、次女李娜二位继承人。经法院通知,李梅明确表示放弃继承权,不参加诉

讼;李娜则既不明确表示弃权,又不愿参加诉讼。

在法院对案件第一次开庭审理后,案外人于某到法院,说李明夫妻现住的6

间房是1948年其与死者李春共同经商时共同出资购买的,自己有一半的产权,

并向法院提交了购房时二人共同签名的房契。

问:1本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说明理由?

2请确定上述人员的诉讼地位,并说明理由?

1)答:本案由乙市法院管辖。根据民诉法第34条第二款规定,因

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是由继

承引起的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乙市法院行使管辖权。

2)答:本案李可是因不动产产权关系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名

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公民,在本案中处于原告的诉讼地位;李明是与

原告发生权利义务争议而被法院通知应诉的人,是被告;根据司法解

释规定,在该遗产继承诉讼中,李娜既不明确表示弃权,又不愿参加

诉讼,法院仍应把其追加为必要共同诉讼的共同原告;于某因对原告、

被告所争议的不动产产权主张实体权利,认为有独立请求权,而参加

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

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2.证明:指人民法院,诉讼参加人及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

依照法定程序,提供、收集证据,审查核实判断证据,运用证据查明

民事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

3.证明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

加以证明的责任和在无法证明时,要承担的败诉责任。

4.质证:是指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由诉讼当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

的证据材料采取询问、辨认、质疑、说明、辩驳等方式,以在证据的

证明力等问题上对法官的内心确信产生影响的一种诉讼活动。

5.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法

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证据加以固定和保护的制度。

6.缺席判决:即在开庭审理时,一方当事人未到庭,法院仅就到庭

的一方进行调查、审核证据,并对未到庭的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材料进

行审查后,依法作出裁判的诉讼活动。

二、问答题

1.民事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1)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2)必须是与案情有内在联

系的客观事实;3必须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证据的客观事实;4

必须是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客观事实。

2.民事诉讼证据的理论分类。

答:(1)按照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

2)按照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系,证据可以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

据;(3)按照证据是否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出及其所能证明

的事实,证据可以分为本证和反证。

3.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种类。

答: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陈

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

4.根据《若干规定》的解释,“新的证据”是指哪些情形。

答:(1)一审程序中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

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

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2)二审程序中新

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

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

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3)《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

款第1项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5.起诉的要件。

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7条、第108条和第109的规定,起诉

的要件可以分为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两种。

1)形式要件:①必须提交起诉状;②必须交纳诉讼费用。

2)实质要件:①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②有明确的被告;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④属

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案例分析题

张三张四系两兄弟,并已各自成家多年,共同居住在祖上留下的四间平房里。

年张四分的一套两居室的楼房。张四一家将新房装修后,准备给儿子结婚用。

张三认为张四已分的新房就应当搬走,因为父母去世时,弟张四去黑龙江插队而

未尽养老送终的义务。父亲临终时说这四间房屋今后由张三继承,张四可以继承

家传的字画。

当张三提出让张四搬走时,张四不同意,故张三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这四

间房屋归其所有,并要求判令张四腾房搬走。张四在答辩中称:张三已继承父亲

遗留的几个古董,就不应当再继承该四间房屋了,要求人民法院将这四间房屋判

归其所有,并且要求张三腾房。

在诉讼进行中,张三张四的叔叔张恩义向人民法院主张这四间房屋应归其所有,

并向人民法院出示了其兄留下的遗嘱。但本案在开庭审理时,张四因争执激烈,

气冲大脑,突发脑溢血死亡。张三见其弟已死亡,遂向人民法院提出撤诉。

问:(1)在本案诉讼中,张三、张四、张恩义各处于什么样的诉讼地位?并说

明理由?

2)张四死后,诉讼程序应如何进行?

3)张三撤诉应经过什么程序?

答:(1)在本案诉讼中,张三是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

名义向法院起诉的人,是原告;张四是与原告发生权利义务争议,而

被法院通知应诉的人,是被告;张

恩义对原告、被告所争议的诉讼标的主张实体权利,而参加到已经开

始的诉讼中,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答:张四是一方当事人,其在诉讼中死亡,法院应根据民诉法

规定裁定中止诉讼程序。

3)答:张三应以书面形式向法院申请撤诉,法院经审查认为撤诉

目的合法,符合撤诉条件,应裁定准予撤诉,诉讼程序终结。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人民法庭审理简单的民

事、经济纠纷案件时所适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

2.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及人民法院基于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

人民法院一审未生效裁判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程序。

3.审判监督程序:是依法定程序,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

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进行查看和监督,以保证案件审判质量而适

用的一种审判程序。

4.民事判决和裁定:民事判决,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完结时,

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案件的实

体问题作出的权威性判定。民事裁定,人民法院对民事审判和执行程

序中的问题以及个别实体问题所作的权威性判定。

5.特别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所适用的

特殊审判程序

6.督促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要求债务人给付金钱和有价

证券的申请,以支付令的形式,限令债务人在特定期限内履行义务的

特殊程序。

二、问答题

1.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哪些案件可以适用简易

程序。

答:(1)结婚时间较短,财产争议不大的离婚案件,或者当事人婚

前就患有法律规定不准结婚的疾病的人离婚案件;(2)权利义务关

系明确,只是给付时间和金额上有争议的赡养费案件,扶养费案件和

抚育费案件;(3)确认和变更收养关系、子女抚养关系,双方争议

不大的案件;4)借贷关系明确,证据充分,金额不大的债务案件;

5)遗产和继承人范围明确,争议遗产数额不大的继承案件;(6

事实清楚,责任明确,赔偿金额不大的损害赔偿案件;(7)事实清

楚,案情简单,是非分明,争议焦点明确,诉争金额不大的其他案件。

2.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区别

答:区别:1)、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2)、审理的对象不同;3)、适

用程序不同;4)、裁判的效力不同。

3.上诉的概念和法定条件。

答: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生效裁判,在法

宝期间,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法律适用,

行审理的行为。

条件:(1)上诉的实质要件;(2)上诉的形式要件

4.抗诉的概念和特征。

答: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确

有错误,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的诉讼行为。

特征:1)抗诉的主体是具有法律监督职能的人民法院;(2)抗诉

的客体是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3)抗诉依法定程序进行;

4)抗诉的案件应当再审。

5.法院调解的法律效力。

答:(1)确定权利义务关系;(2)结束诉讼程序;(3)不得对调

解书提出上诉;(4)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三、案例分析题

甲市A公司(需方)与乙市B公司(供方)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标的金额400

万人民币。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为丙市某港口。此外,该合同还约定:“解决合同

纠纷的方法及未尽事宜,由需方所在地有关部门处理。”后货物分别运抵丙市某

港口及丁市某港口。由于货物缺损及质量等问题,A公司与B公司发生纠纷。A

公司以B公司为被告首先起诉,甲市某区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甲市中院法院提

审该案。此间,B公司也以A公司为被告诉诸丙市某区人民法院,后该院又将案

件移送其上级法院。

回答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 本案应由何地法院行使管辖权?

2 甲市某区法院以协议管辖为由受理本案是否正确?

3甲市中院提审本案适当否?

4 假设甲市某区法院尚未开庭审理本案,甲市中院提审后,B公司能否提

出管辖异议?

5 假设B公司已向甲市某区法院提出了管辖异议,但在法院就有无管辖权

问题作出裁定前,B公司的代理律师又去阅卷、办理委托手续和打听开庭日期,

这是否视为B公司有应诉行为,并已放弃了异议,接受了管辖?

6 假设A公司也向丙市某区人民法院就级别管辖权提出了管辖异议,该区

法院若认为该异议成立,可否作出裁定,将本案移送上级法院审理。

7 假设本案涉及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C公司,且甲市法院与丙市法院均依职

权通知C公司参加诉讼。此时,c公司能否自行决定不参加上述诉讼,而向丁市

某法院提起诉讼?

8 假设仅由甲市中院对本案行使管辖权,且作出生效判决,B公司对管辖权

异议的裁定和判决一并申诉后,法院认为管辖确有错误的,应否通过审判监督程

序予以纠正?

9)在本案中,甲市法院与丙市法院发生管辖权争议时,应如何解决?

答:

1)、丙市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下列案件,由

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

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

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

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不正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

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

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

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3)、不适当。因本案管辖权属于丙市某港口所在地法院。

4)、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

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

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

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5)、不视为。因为如果裁定异议不成立,B公司必须应诉,为防止开

庭时毫无准备而导致诉讼不利,B有权委托代理律师去阅卷、办理委

托手续和打听开庭日期。

6)、不能。应当报请上级法院指定管理,不得自行移送。根据《民事

诉讼法》第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

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移送

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

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7)、可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诉讼中处于原告地位,享有原告

的诉讼地位。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

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8)、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

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

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9)、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

民法院指定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 有管辖权的人民

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

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民事诉讼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

1.执行的概念和条件。:

答:执行,又叫强制执行,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

力,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的诉讼活动。

条件:1)、执行必须以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2)、作为执行依据的法

律文书必须具有给付内容;3)、必须是义务人拒不履行义务的。

2.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有哪些?

答:(1)人民法院制作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

2)人民法院制作的行政判决书、裁定书;3)人民法院制作的具

有财产内容的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4)人民法院承认和

执行的外国法院判决,外国仲裁机构裁决的裁定书;(5)人民法院

制作的承认和执行特别行政区法院判决、裁定和仲裁裁决书;(6

仲裁机构制作的裁决书、调解书,仲裁机构提交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

保全裁定

书;7)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8)行政机

关制作的依法由人民法院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理决定书

3.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法律规定。

答:申请执行应在法定期限内提出,逾期不申请的,将承担不予执行的

风险。申请执行人在申请执行时,应提供被执行人的准确下落或被执

行财产的确切线索,否则将承担执行可能被中止的风险。被申请人没

有财产或没有足够财产可供执行的,申请人将承担财产权益无法实现

或不能完全实现的风险。当事人不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相应义务,

能要承担支付延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被、拘留

等强制措施以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4.如何执行动产。

答:(1)、查封、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2)、扣留、提取被

执行人的收入;(3)、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

产;(4)、搜查被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5.涉港澳民事案件的范围。

答:(1)人民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于

涉港澳经济纠纷案

件: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港澳同胞或在香港、澳门地区登记成立的

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②经济纠纷争议的标的物在香港、澳门地区

的;③经济关系的发生,变更或者消灭在香港、澳门地区的。

2)居住在香港、澳门地区的外国人或者港澳同胞在外国登记成立

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纠纷案件,不属于涉港澳经济纠纷

案件,而是涉外经济纠纷案件;

3)港澳同胞或者港澳地区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在内地成立的独资

企业或者投资兴办的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为内地的企业其他

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纠纷案件,也不属于涉港澳经济纠纷案件,而是

国内经济纠纷案件。

6.涉外民事诉讼审理的基本原则。

答:(1)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原则;(2)国家主权原则;(3

适用有关国际条约的原则;(4)司法豁免权原则。

二、案例分析

北京实达公司与太原发电厂在太原市订立购销汽轮发电机组合同。合同约定:

北京实达公司提供给太原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组一套,并负责安装调试,安装调试

地为太原发电厂。合同签订后,北京实达公司当天下午又在太原与唐山电机厂签

订购销合同,约定由唐山电机总厂供给北京实达公司汽轮发电机组一套,安装调

试地为太原发电厂。汽轮发电机安装完毕且投入运营后,因太原发电厂进行改制,

迟迟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向北京实达公司付款,致使北京实达公司也未能向唐山电

机总厂付款。于是,唐山电机总厂向太原市某区人民法院起诉,起诉状将北京实

达公司列为本案被告,将太原发电厂列为本案第三人。

试分析:(1)太原市某区人民法院对该案有无管辖权?为什么?

2)太原发电厂能否成为本案第三人?为什么?

1答:1太原市某区人民法院对该案有管辖权。根据民诉法规定,

因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

辖。该案中,购销合同中约定了太原发电厂为货物的交接和安装调处

地,可视为合同履行地,因此太原某区法院对该案有管辖权。

2)太原发电厂可作为本案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本案中,存

在北京实达公司与太原发电厂、北京实达公司与唐山电机厂的两个民

事法律关系,但作为购销合同实际上的需方,太原发电厂对北京实达

公司与唐山电机厂争议的诉讼标的即购销发电机组合同纠纷虽没有

独立的请求权,但与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将最终承

担被告败诉的法律后果,因此,在本案中,太原发电厂处于无独立请

求权的第三人的地位。

张军与杨秀90年结婚,婚后不久张军即付美国学习并留美工作。2000年初,杨

秀以张军长期滞留国外、双方无法共同生活为由,向自己住所地的青岛市A区人

民法院起诉,要与张军离婚。青岛市A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将起诉状副本送

达张军,要求张军自接到起诉状副本之次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状及其副本。期

满,张军未提交答辩状,也未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青岛市A区人民法院遂作出

准予双方离婚判决。判决书写到:“如不服本判决,可于判决书送达之次日起

15日内向本院提交上诉状及其副本,上诉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送

达双方当事人的第4天,青岛市A区人民法院院长在抽查法律文书时,发现该案

在审判程序上有重大失误。

请问:该案在审判程序上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进行纠正?

答;根据民诉法规定,对于本案,法院受理案件后,应以通知形式向原告、

被告发送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并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

务。法院在立案后5日内应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要求被告收到起诉状之日起

15日内向法院提交答辩状。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法院审理案件。法院合议

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3日内告知当事人。法院开庭审理前,应当在开庭3

日前采用传票方式传唤当事人按时出庭。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的,法院可以作出缺度判决。对于离婚诉讼的判决,法院除应告知当事人上诉权

利、上诉期限和上诉审法院外,还须告诫双方当事人在判决书生效前不得另行结

婚。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

关系的总和。

2.我国的民事诉讼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把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上

升为国家意志,规定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是人民法院实施审判行为,办理民事

案件的准则,是规范一切诉讼参与人的诉讼行为的法律。

3.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的诉讼法律规范和民事诉讼运行规律的科学。

4.民事诉讼法的效力:是指民事诉讼法发生作用的范围,即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一定的

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发生作用。

5.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中的一种,它是由民事诉讼法律

调整所形成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在诉讼中发生的诉讼权利和诉讼

义务的关系。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参加诉讼,并享有诉讼

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组织、公民和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团体。依此概念,人民法院、当事人

以及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参与人都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7.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之间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民事诉讼法

律关系的内容因主体而异,主体不同,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所承担的诉讼义务也不一致。

8.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即诉讼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人民法院与各诉

讼参与人之间权利、义务不同,客体也各自相异。

9.法律事实:是指为法律所规定能够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引起诉讼法

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事件两类。前者是指主体有意识的活动;

后者是指不以主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10.诉讼行为:是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在特定诉讼中所实施的能够发生诉讼效果的

行为。诉讼参与人一方的诉讼行为往往需要与人民法院的诉讼行为相结合,才能引起民事诉

讼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11.诉:从微观来看,是当事人的一种请求,但从宏观来看,是法律规定保护

当事人正当权利和合法利益的一种制度,所谓法律规定,一是指实体法的有关规定,一是指

程序法的有关规定。

12.确认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

讼。法律关系存在,双方当事人就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不存在,当事人就不

承担法律上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就无权向其主张权利。前者称为积极的确认之诉,后者称为

消极的确认之诉。

13.给付之诉:是指一方当事人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履行一定民事实体义务的诉讼。这

种诉讼在民事实践中是经常发生、大量存在的,民事诉讼法律机制的建立也大多以此为基点。

14.变更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改变或者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双方当事人

之间现存的某种法律关系,比如共有关系、婚姻关系等,可以基于一定的事实和行为而变更

或者消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某种法律关系是否保持存续发生争议,诉诸法院,要求予以变

更,就是变更之诉。

15.诉讼标的: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当事人之间因发生争议,而要求人民法

院作出裁判的法律关系。每一个诉讼案件至少有一个诉讼标的,但有的案件有两个或者两个

以上的诉讼标的。

16.诉讼理由:是诉构成的要素之一,是指提起诉讼和进行诉讼的理由。客观存在

而又可以证明的事实,才能成为诉讼的理由。

17.诉权:是由诉的法律制度所确定的,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利。即赋予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或者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执时,具有进行诉讼的权能。

18.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实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指导原则。是贯

穿于整个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指导着整个民事诉讼机制客观运行的基本准则。

19.诉讼中的调解:又称法院调解,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问题,

本着相互谅解的精神进行协商,或者通过协商对权利义务问题达成一定协议的诉讼行为。

20.辩论原则: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争议的

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辩驳和论证。

21.民事诉讼的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既包括对人民

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又包括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但按照我国现行

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只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22.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法律机制的重要环节和重要问题上起

基干作用的制度。比如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等。

23.合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实行集体审理和评议的制度。所谓集体

是三人以上的审判集体。所谓审理和评议,是指对案件由审判集体共同审理后共同进行评议,

对外以审判集体的名义负责,在诉讼中以审判集体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与其相对

的是独任制度。

24.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

所谓法定情形,是指法律规定禁止审判人员参加对案件审理的情形。回避制度是保证案件获

得公正审理的制度。回避制度由法定的回避情形,回避的适用范围,申请回避和作出决定的

程序等内容组成。

25.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的审理和宣判向众、社会公

开的制度。所谓公开,一是允许众旁听,二是允许新闻报导。所谓依法公开审判,是指依

照法律的规定,除不予公开和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一律依法公开审理,同时,不论是

否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均一律公开进行。

26.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个审级法院运用一审和二审程序进

行了审判,即宣告审判终结的制度。两审终审制是案件的审级制度,即案件在地方各级人民

法院作为一审审结后,还可以经过第二个审级的审判,第二个审级为案件的最终审级。案件

的审级制度决定于国家的司法制度。

27.管辖:是确定同级人民法院或者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

工和权限,使当事人在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后到哪一级的哪一个人民法院去起诉

或应诉,请求给予司法保护。

28.地域管辖:又称土地管辖,或区域管辖,它是以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案件的隶属

关系确定诉讼管辖的,亦即确定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的区域内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

工和权限。

29.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管辖,是指以被告住所地为标准来确定受诉法院。采

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

30.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根据诉讼标的所在地或者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

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所确定的管辖。

31.专属管辖:某类民事案件,法律规定必须由一定地区的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

权管辖,也不允许当事人协议变更管辖的,称为专属管辖。专属管辖具有排他性。

32.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者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纠纷发生之前

或发生之后,以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管辖法院。

33.裁定管辖:根据人民法院的裁定确定管辖法院的,称为裁定管辖。裁定管辖是

法定管辖的必要补充。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指定管辖、移送管辖和管辖权的移转均属

于裁定管辖。

34.移送管辖:是指某一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发现自己对该案没有管辖权,

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

35.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用裁定的方式将某一案件交由某一个下级人民法

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37条规定:“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

辖权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

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36.管辖权的移转:由上级人民法院将某个案件的管辖权转移给下级人民法院,或

者下级人民法院将某个案件的管辖权经上级人民法院的同意转移给上级人民法院的,称为管

辖权的移转。它是级别管辖的一种变通措施。

37.管辖权的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而向受诉人民

法院提出的不服该法院管辖的意见或主张。

38.合议制:是指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审判集体或者由审判员组成的审判集

体,对具体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的制度。这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

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外,其他一切案件不论按照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或再审

程序审理都适用合议制,以体现审判民主。

39.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执或受侵害,以自己的

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的裁判或者调解书约束的人。

40.诉讼权利能力: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诉讼活动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

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对诉讼权利能力,既不能转让、取消,也不能限制、减少或增加,否则,

即视为违法。

41.诉讼行为能力:亦称诉讼能力,就是能够亲自从事民事诉讼活动,具有独立行

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的能力。只有既有诉讼权利能力,又具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人,

能独立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

42.当事人的更换:在诉讼活动中,人民法院发现起诉人或者应诉人不符合当事人

条件,应当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更换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称为当事人的更换。

43.诉讼权利的承担:就是在诉讼进行中,由于特殊原因,原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转让给新的当事人。新的当事人享受原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承担其诉讼义务。在诉讼过程中

当事人的变化,就叫做诉讼权利的承担。

44.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是同

一类的,在办案过程中合并审理的诉讼。一起起诉或应诉的人,称为共同诉讼人。依据民事

诉讼法的规定分为两种类型: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

45.必要的共同诉讼:是指多数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的利害关系。这种共

同的利害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诉讼标的是共同的;二是诉讼标的属于同一事实和同一法律

原因而产生的。

46.普通共同诉讼:是相对于必要共同诉讼而言的,又称为一般共同诉讼。是指共

同诉讼人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宜于合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因为在普通共同诉讼

人之间不存在共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只是属于同类型的诉讼标的。因此,在诉讼中可以共同

起诉,也可以单独起诉。是否合并审理,由人民法院确定。

47.诉讼代表人:是指众多当事人的一方,推选出的代表,为维护本方的利益而进

行诉讼活动的人。诉讼代表人代表本方当事人进行诉讼,不同于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是

本案实体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不同于法定代表人和诉讼代理人。

48.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在已经开始的诉讼中,对他人间的诉讼标的,具有

全部或部分的独立请求权,或者虽然不具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

利害关系的人。

49.诉讼代理人:是指在法律规定、法院指定或者当事人授权的范围内,以当事人

的名义代理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行为,并维护当事人利益的人。

50.指定代理:人民法院为无行为能力的人,指定诉讼上的代理人代为诉讼,称为

指定代理。指定代理,是在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虽有法定代理人但不能

行使代理权时,为保护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种代理制度,是法定代理

制度的一种补充。

51.委托代理:是指基于当事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而形成的代理。

52.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民事诉讼证

据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53.本证:按照主张某种事实存在或否认对方主张事实的存在来划分,可分为本证

与反证。本证是指当事人一方主张某种事实,提出能证明该事实存在的证据。

54.反证:按照主张某种事实存在或否认对方主张事实的存在来划分,可分为本证

与反证。对方当事人为否定或推翻主张事实的一方当事人所提出的证据,而提出相反的事实

证据,以证明事实的不存在,谓之反证。

55.直接证据:按照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来划分,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

证据。直接证据就是能够直接证明证明对象的证据。如结婚证、房产证。一般说来,直接证

据的可靠性大,证明效力强。

56.间接证据:按照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来划分,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

证据。间接证据,就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事实,但能和其他证据联系起来,共同证明和

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57.原始证据: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是按民事诉讼证据来源加以区分的。原始证

据,就是直接来源于案件客观事实的证据,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一手材料”。如合同的原

件。根据司法实践的经验证明,原始证据要比派生证据更可靠些。

58.派生证据: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是按民事诉讼证据来源加以区分的。派生证

据,就是从原始证据中派生出来的证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二手材料”。如物证的

照片。根据司法实践的经验证明,原始证据要比派生证据更可靠些。

59.勘验笔录:就是人民法院指派的勘验人员对案件的诉讼标的物和有关证据,经

过现场勘验、调查所作的记录。是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

60.举证责任:就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有提供证据加以

证明的责任。

61.证据的保全: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

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是谓证据的保全。

62.诉讼期间:简称期间,在民事诉讼中,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

人各自完成某项诉讼行为必须遵守的期限。

63.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或其

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法院执行送达职务的人,称为送达人,接受法院送达的诉讼文书的当

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称为受送达人。

64.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拒收诉讼文书时,把诉讼文书留放在受送达人住处的

送达方式。留置送达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的效力。

65.法院调解:是指对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主持下,诉讼当事人双方平等

协商,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认可,以终结诉讼活动的一种结案方式。

66.财产保全:是保护利害关系人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失的诉讼上的保护性

措施。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种保护性措施有以下两种:1、诉前财产保全;2、诉讼财

产保全。

67.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对一定范围内的给付之诉,在作出判决之前,裁定一

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义务,并立即执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特殊的诉讼制度。

68.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为保证诉讼活

动和执行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实施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

69.拘传:是对于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人民法院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绝出

庭的,人民法院派出司法警察,强制被传唤人到庭参加诉讼活动的一种措施。

70.起诉:是指当事人就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

序进行审判的行为。起诉是原告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活动,是民事诉讼程序开始的前提。

71.撤诉: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至宣告判决前,原告撤回起诉的一种诉讼行为。

是原告的权利,是对自己诉讼权利的处分。

72.反诉:是指在诉讼进行过程中,被告对本诉原告提出的旨在抵消或吞并原告诉

讼请求的反请求。反诉是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立的诉讼请求。

73.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仅就到庭的

一方当事人进行询问、核对证据、听取意见,在审查核实未到庭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状

或答辩状和证据后,依法作出的判决。

74.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已通知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公告开庭审理日

期后,或者在开庭时,由于出现法律规定的原因,而另定日期对案件进行审理。如当事人临

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75.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进行中,由于发生某种特定原因,使诉讼程序暂时停止。

如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76.诉讼终结:是指在诉讼进行中,由于出现特定情形,使诉讼程序不能继续进行

下去,或者失去了继续进行的意义,从而结束诉讼程序的。如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

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

77.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

序。它是普通程序的简化,是第一审程序中的一种独立的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适用事实清

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

78.审判监督程序:是具有监督权的机关或组织,或者当事人认为法院已经发生法

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发动或申请再审,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

79.督促程序:是指债权人请求人民法院以一定的法律文书,督促债务人履行一定

给付义务的特别程序。所谓一定的法律文书,是人民法院基于债权人的请求,督促债务人给

付行为的支付文书。所谓督促债务人履行一定的给付义务,是要求债务人给付一定数量的金

钱或者有价证券的义务。

80.公示催告程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以公告的方法,告知并催促

利害关系人在指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如不申报权利,依法作出宣告票据或其他

事项无效的程序。

81.无效判决:又称除权判决。是指在公示催告期间届满后,无利害关系人申报权

利,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所作出的宣告已丧失的票据无效的判决。

82.债权会议:是债权人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或公告而组成的表达债权人的意思,

对有关破产的重要事项进行决议的一个临时性机构。

83.破产债权:是指破产宣告前对破产企业所成立的,并且只通过破产程序,才可

以从破产财产中获得公平受偿的债权。

84.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定的程序,行使司法执行权,强

制义务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活

动。

85.执行主体:是指在执行法律关系中,依照执行法律规范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

义务,并能够引起执行程序发生、发展或终结的组织和个人。它不仅包括在执行程序中起主

导作用的人民法院,而且还包括执行当事人以及参加执行任务的其他参与人。

86.执行客体:又称执行对象,是指民事执行行为所指向的标的。在我国,民事执

行的案件只能是被申请执行人的财物或行为,而不能是被申请执行人的人身。

87.执行阻却: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某种情况的发生,使执行程序暂时不能进行,

或者无法进行,或者无需进行,这种状态称为执行阻却。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阻却

有:执行异议、执行和解、执行担保等。

88.执行异议:在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不同意见,主张实体权利,

称为执行异议。

89.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就执行标的物的一部或者全部自行

协商,互相谅解,自愿达成协议,解决争议,从而结束执行程序的活动。

90.执行担保:是指在执行程序中,被申请执行人或者第三人(即担保人)为了保

证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得以实现而向人民法院提供的保证行为。

91.执行中止:执行过程中,因为某种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使执行程序暂时停止,待

这种情况消失后,再行恢复执行程序的,叫执行中止。

92.执行终结: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特殊情况,执行程序没有必要或不可

能继续进行,从而结束执行程序的,叫执行终结。

93.执行回转:是指在执行结束后,因执行根据经过法定程序被撤消,以致取得财

产的一方当事人,将取得的财产之一部或全部退还给原来的被申请执行人,恢复至执行程序

开始前的状态的情形。

94.司法协助:是指不同国家的法院之间,根据自己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在司法事务上相互扶助,代为一定诉讼上的行为。

95.仲裁:是指根据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对解决争议的机构事前或事后达成协议,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由该机构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争议的事实作出判断,对争议的权利、义

务关系作出裁决。

96.仲裁监督:是指仲裁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已经生效而又发现确有错误的裁决、

调解重新处理的程序。仲裁监督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在仲裁程序中的具体体现。

97.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

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98.涉外仲裁:是指我国涉外仲裁机构根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

者事后签订的仲裁协议,依法对涉外经济争议、海事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

作出裁决的法律制度。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20:1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2/961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