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大纲

更新时间:2024-11-03 05:20:59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2日发(作者:青浦东方中学)

刑法总论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性质:刑法的阶级性质、法律性质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一、刑法的根据

1 宪法是我国刑法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根据

2 我国同犯罪做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是刑法制定和修改的实践根据。

二、刑法的任务

1 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 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 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的体系:总则、分则、附则

二、刑法的解释

1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2 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1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指导和制约刑法适用活动的具有全局

性和根本性意义的准则。

2 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第一,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第二,

刑法基本原则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第三,刑法基本原

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精神。

3 刑法第3条至第5条明确规定了我国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适用

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1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2 罪行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正确进行司法解释。

第三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定罪、量刑、行刑上一律平等。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

我国刑法除明文规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外,在其他立法内容上也始终贯穿着罪责刑

相适应原则的精神。这一原则在刑法中的具体表现是:

第一, 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

第二, 第二,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

第三, 第三,设立了轻重不同的量刑幅度。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1 刑法的生效、失效时间

2 刑法的溯及力:从旧原则、从新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

3 我国:从旧兼从轻原则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概念

1 犯罪的形式概念,是指仅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给犯罪下定义,而没有涉及犯

罪的本质特征。

2 犯罪的实质概念,是从犯罪的本质特征上给犯罪下定义,而不涉及犯罪的法

律特征。

3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行为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具有刑事违法性;具有应受惩罚性。

第二节:犯罪构成

一、两大法系犯的罪构成

(一) 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

1 构成要件的该当性

2 违法性

3 有责性

(二) 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

1 犯罪行为(actus reus

2 犯罪意图(mens rea)如故意、放任、明知和过失

3 合法辩护(legal defense)如未成年、错误、精神病、醉态、被迫行为、警

察圈套、安乐死、紧急避险、正当防卫等。

二、犯罪构成的意义

1)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

2)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

3)有助于正确裁量刑罚。

三、犯罪构成的要件

(一) 犯罪客体

(二) 犯罪客观方面

(三) 犯罪主体

(四) 犯罪主观方面

第五章:犯罪客体

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

一、 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二、 犯罪客体的意义

1 它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

2 有助于准确定罪

3 有助于正确量刑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分类

1 犯罪的一般客体: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

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

2、犯罪的同类客体: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

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

2 犯罪的直接客体: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

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一、 犯罪对象的概念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

二、犯罪对象的基本涵义:犯罪对象是具体的恶人或物;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

直接作用的人或物;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人或物。

三、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与区别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在于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作为犯罪客体的具体社

会关系的物质表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作为犯罪客体的具体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通常来说,犯罪客体总是通过一定的犯罪对象表现它的存在,也即犯罪分子的行为就是

通过犯罪对象即具体物或者具体人来侵害一定的社会关系的。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

第二,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罪对象则不是任何犯罪都不可

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

第三,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第四、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第五、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因此可以凭借人的感觉器官来感知;犯罪客

体则是生命权、财产权、公共安全等凭借人的思维才能认识的观念上的

东西,二者具有具体与抽象的差别。

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

观外在表现。

犯罪客观方面是构成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中居于主导地

位。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法定性;以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是说明行为对刑法所

保护的社会关系有所侵犯的客观事实特征;是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要素。

三、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行为的方法、时间、地

点、对象。

四、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

界限;有助于正确认定和分析犯罪的主观要件;有助于正确量刑。

第二节: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含义

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者意识,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危害行为的特征:危害行为在客观上是人的身体动静;主观上是基于人的意志

或意志支配下的身体动静;在法律上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身体动静。

三、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作为、不作为

第三节:危害结果

一、危害结果的特征:客观性、因果性、侵害性、多样性

二、危害结果的种类:构成结果与非构成结果;物质性结果与非物质性结果;直

接结果与间接结果

三、危害结果的地位:并非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只是某些犯罪即结果犯的构成

要件。

第四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相对性、时间序列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复杂性

第七章:犯罪主体

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的概念和分类:

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的理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并且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从主体的法律性质上分,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

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

一、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

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包括辨认行为能力和控制行为能力。

二、我国刑法中的刑事责任能力程度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凡年满18周岁、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且智力与知识发展

正常的人,都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二)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一类是不满14周岁的人;一类是行为时因精神病而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三)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1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2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3 又聋又哑的人;

4 盲人。

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刑事责任年龄、精神障碍、生理功能丧失、生理醉酒

第四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的类型:自然身份与法定身份;定罪身份与量刑身份

第五节:单位犯罪

一、单位犯罪主体

二、单位犯罪处罚原则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念

二、犯罪主观方面存在客观性;犯罪主观方面通过犯罪行为得以客观化

第二节: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两个因素: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二、犯罪故意的类型: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第三节:犯罪过失

一、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区别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

三、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

第五节:犯罪的目的和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联系与区别

第六节:认识错误

一、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二、法律认识错误:假象的犯罪、假象的不犯罪、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罪名和罪行轻

重的误解。

三、事实认识错误:客体的错误、对象的错误、行为性质的错误、工具的错误、因果

关系的错误

第九章:正当行为

第一节:正当行为概述

1、正当行为是指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

但是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2主要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救行为、正当业务行为(医疗行为、竞技行为)

履行职务行为(履行法定职务行为、执行命令行为)被害人承诺行为以及法令

行为等。

3、我国刑法只规定了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正当行为。

第二节:正当防卫

一、 正当防卫的概念、条件

二、 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第三节: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7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4方面

第五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

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举动犯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客观、主观特征:各两点)

二、犯罪预备行为类型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

一、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3点)

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2种)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

一、 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二、 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

三、 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一、共同犯罪概念

二、共同犯罪成立要件

三、不构成共同犯罪的6种情况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一、主犯、从犯、胁从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二、教唆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第二节:一罪的类型

一、实质的一罪:继续犯、想像竞合犯、结果加重犯的概念、构成要件,处罚原则

二、法定的一罪:结合犯、集合犯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处罚原则

三、处断的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处罚原则

第三节:数罪的类型

实质数罪与想象数罪;异种数罪与同种数罪;并罚数罪与非并罚数罪;判决宣告以前的

数罪与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

第十三章:刑事责任

第一节:刑事责任概述

刑事责任的特征

第十四章:刑罚概说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第二节:刑罚的功能

一、对犯罪人的功能

二、对被害人的功能

三、对社会的功能

第三节:刑罚的目的

一、一般预防、特殊预防的概念

二、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关系

第十五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一节:刑罚的体系

一、刑罚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二、刑罚体系的功能

第二节: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概念和特点

第三节: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的概念、特点、适用对象

第四节:非刑罚处理方法

一、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

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

三、 非刑罚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

第十六章:刑罚裁量

第一节:刑罚裁量概述

一、刑罚裁量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裁量的任务和意义

第二节:量刑的原则

以案件事实为根据;以刑法规定为准绳

第三节:量刑情节体系

法定量刑情节;司法解释规定的量刑情节;定罪剩余的构成事实转化为从重处罚情节;

酌定的量刑情节

第十七章:刑罚裁量制度

第一节:累犯

一、累犯的概念

二、累犯与再犯的区别

三、累犯的分类和构成条件

四、累犯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自首与立功

一、自首的概念和意义

二、自首的种类及成立条件

三、自首与坦白的关系

四、自首犯的刑事责任

五、立功的概念、种类

第三节:数罪并罚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

三、不同情况下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

第四节:缓刑

缓刑的概念、种类、适用条件

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刑罚执行概述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执行的原则

第二节:减刑

一、减刑的适用条件

二、减刑的程序和减刑后的刑期计算

第三节:假释

一、假释与监外执行、缓刑、减刑的区别

二、假释的适用条件

三、假释的程序、考验和撤销

第十九章:刑罚的消灭

第一节:刑罚消灭概述

一、刑罚消灭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消灭的主要法定原因

第二节:时效

一、追诉时效的期限

二、追诉时效期限的计算:中止、中断、延长

第三节:赦免

赦免的概念和种类

刑法各论

一、分则结构:罪名、罪状、法定刑

二、分则法条竞合:竞合类型、适用原则

三、主要罪名: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人

身权利罪、侵犯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1:1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2/938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累犯的概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