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
法定假日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 双休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
200% 工作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150% 休息及法定假日规定:每周休息2天,每年
11天的法定节假日。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
=250天 注:休息日的计算方法 (365天÷7天/周=52周 52周×2天/周=104天) 年工作小时数:250
天×8小时/天=2000小时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一年有4个季,3个月/季) 季工作小时
数:62.5天/季×8小时/天=500小时/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一年有12个月) 月工作
小时数:20.83天/月×8小时/天=166.64小时/月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
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
21.75天 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21.75× 300% 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 ÷
21.75× 200% 按照目前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8元计算,如果某劳动者08年春节长假七天都加班,
那么前三天是法定节假日(即除夕、春节、初二)拿三薪,每天加班费为3008÷21.75×300%=414.9元,后四
天是双休日调休(即初三至初六)拿双薪,每天加班费为3008÷21.75×200%=276.6元。08年该劳动者春节期
间的总加班费为2351.1元,而调整前应为2444.5元,降低了3.8%左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
会保障厅(局):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
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 一、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
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
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
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
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
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
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8号)同时废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常用100条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2×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2×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2×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2×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
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HR常用公式分析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 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
13、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
14、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备注: 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
全无薪假期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
到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2、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成本效用评估 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3、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4、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5、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6、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数量评估
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5、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
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人力资源季(月)报表统计指标汇总
一、人员数量指标 1、按行政单位划分(总部、区域)与编制对照;
2、按性质划分(职能部门);
3、按时间划分(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平均人数-例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4、
按职务划分(经理级、主管级、文员及员工级)
二、人员素质指标
1、学历分布(本科以上、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平均教育年限;
2、年龄分布(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岁以上);平均年龄;
3、通常统计人员素质指标时,与人员数量指标结合进行二元组合统计。
三、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1、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加
班加点强度指标(%)=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四、劳动生产率指标 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销售额/报告期平均人数*100%; 五、劳动报酬指
标 1、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一般按某个范围统计-总部、区域、城市公司); 2、薪金占人力资源
成本、销售额比重; 3、固定与变动薪酬比,用于衡量激励水平; 4、薪金范围分布(某一薪
金级别人数分布)。
五、人员流动指标 1、流失率=报告期流失人数/报告期平均人数*100%
2、同批雇员留存率及损失率(通常用于衡量核心员工的稳定性,)留存率=留下人数/初始人数*100%损失
率=损失人数/初始人数*100%
3、3、流失人员工龄分布 4、流失人员原因统计分布 5、新进员工比率=报告期入职人数/报告期平均人数
*100%(通常与流失率比较,用于衡量员工流动)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00:5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2/118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