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对员工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探析
摘要:
随着国际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竞争形式日益的严峻,针对员
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越来越加强,国际化的财务报告准则在全面改革和修订的同时,积极
的维护了职工的相关利益。我国始终保持与国际准则实质上的趋同,坚持不断的改革和
修订,文章就对新准则中对员工的离职后福利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详细分析了其会计核
算变化的真正内涵,认真帮助企业解决离职后的福利核算问题,为企业规范离职后福利
业务流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会计准则
一、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时代背景
2014年伴随着新准则首次提出的离职后福利的概念,其形式不断的丰富,原职工薪
酬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国际上制定的
会计准则第19号法规中明确了雇员的相关福利,其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虽然也对
其不断地进行重大修改,我国也在积极的不断丰富其形式,解决实际过程中的问题。离
职后福利在新准则中明确规定其是职工提供的服务而未支付的福利,如何核算好新准则
下的员工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在探索
如何能够更好的在新会计准则的核算下,合理准确的核算职工薪酬,不断地完善准则中
可能与实践不相符的职工福利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最终便于企业有效地职工薪酬管理.
二、 离职后福利定义及分类
离职后福利是企业给予的福利待遇,当员工解除法定的劳动关系后,企业给予职工
的报酬和福利,会依据一定的形式呈现和计提,例如社会保险金福利待遇,及其附加的
津贴补助等,企业应该严格的把关离职后的福利计划和福利协议,企业的员工则能够按
照相关的规章和办法,给予一定的利益,新准则中的离职后福利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如设
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当企业在享受到相关待遇的福利前,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固定
费用,一般大部分的企业是向独立的基金会缴存一定数额的费用,但是后续的离职后福
利计划所出现的影响,即可能出现的后果,企业将不会承担。因此企业的离职人员在核
算其内容时,应该严格管理,将其计入负债,提存相关金额,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
产成本。
设定受益计划,其是企业的额外设定的提存计划,是除去离职后福利计划外的管理
计划,例如很多商业性质的、或者契约性质的补充养老保险金,或者有关的医疗保险计
划等。以上两者的区别主要的关键因素是相关的条款和条件,取决于离职后的福利计划
设定,例如在设定的提存计划下,企业应该定期计划好、并且缴存好一定数额的提存金,
企业员工在离职后的有关福利待遇,大部分需要企业按照一定的计划缴存一定的准备
金,企业有责任和义务进行上报缴纳,保证职工合法的职工福利,但是另一个侧面将其
会承受一定的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
三、 新会计准则下离职后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1、离职后福利主要的方向是设定其受益计划,例如设定企业职工人员的离职后福
利计划,签订职工离职后的福利协议,或者是企业制定的有关薪酬规定制定的办法等,
一般包含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针对确认和计量,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核算和
计量。设定提存计划,是企业预先确定的缴费实体进行的确定数额的提存金的支付,因
此职工的养老金主要依靠企业的缴纳数额,同时依据企业的实际缴存计划,还要依据企
业的折现后的金额计量,企业应该利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而相反设定受益计划,
其金额是倒算出的金额,倒算出每期年金收益金额,倒算出企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
额。
2、离职后福利的账务处理,因为离职后的福利计划分为两种类型,因此,相关的
企业账务也划分为两个部分,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缴存的金额将之确定为负债,将设定
好的提存计划进行缴存,根据相关的损益和资产成本,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具体的财务
处理如下:借方计入管理费用,贷方计应付职工薪酬 ― 设定提存计划义务。支付给养
老基金的相关机构时借计应付职工薪酬 ― 设定提存计划义务贷:银行存款的相关会计
科目核算.
其次,要根据提前设定的提存计划,合理划分好企业管理的相关服务年度报告,当
报告结束期后的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交金额的。并且采用适当的折现率,将其折现后
采用适合的折现率,准确计入正确的缴存计量,充分计量在应付职工薪酬中,账务处理如
下: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及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设定提存计划义
务科目。期末确认利息费用,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确认支付时:借:
应付职工薪酬 ― 设定提存计划义务,贷:银行存款科目。
3、针对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定受益
计划,主要的方面是每期都要进行精算,并且计量相关的负债和费用,提供严格的精算
能够合理的确定企业相关职工薪酬等费用,以及各种可能的变量.第二,主要是设定受益
计划经常会产生精算损益,其主要根据经验进行调整,通过一定精算来核算利得和损失,
例如有些企业调整职工离职率、调整折现率、职工寿命超出预期产生的差异等。第三,
应当将应计薪酬作为一项长期负债来核算, 精确核算职工未来应付薪酬年金的现值.
例:王先生是公司的一名高管,年薪8万元,公司承诺其本人,如果一直在公司工
作60岁,退休后20年内,每年给付5万元的年金,企业大概可能每年需要支付的年金将
会是多少,假定折现率为5% 。根据离职后福利的相关会计核算,可以得出20年后,每
年的5万元受益计划,但是予以折现到60岁时的年金现值是多少,从另一个侧面说,要
计算的是该职工在60岁后的20年间内,设定受益计划的内容,本例中坚持以每年 5 万
元的金额设定受益计划,因此,将要核算60岁时可能的设定收益资产,然后根据当期的
终值倒算出当期服务成本。这些都需要运用到有关离职福利相关会计的核算,因此,企
业的员工要想获得一定的职工福利,享受到一定的福利保障,要想在60岁内核算,并且
设定好收益资产,企业必须在15年内进行精确的核算,每年精确核算还一定数量的金
额,每年精确的核算一定数量的服务成本,同时还要计算服务期间每年的服务成本、设
定受益义务。
因此,要求核算涉及的精确度较高,因为是核算未来的发生事项,就要求企业的核
算项目,需要有精算管理师的积极参与,通过其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职工缴费的金额。
会计人员要每期按时进行确认和列报,其核算会涉及到的会计分录如: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借:财务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 ― 设定受
益计划义务。企业要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制定受益提存计划,将一定的金额计入提存
金进行管理,或者存入每期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缴存好提存资金,以备进行投资管理.
作为企业的管理会计进行核算离职后的福利后,将会涉及到的分录有:借:设定收益计
划资产,贷:银行存款。借:设定收益计划资产,贷:财务费用.根据一定的设定受益计
划义务,会增加现值,这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出现精算损失,会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如借记
其他综合收益― 设定受益计划精算损失,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企
业的会计人员还应该注意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项目,并且此内容是原则上规定在后续会
计期间不能够进行转回的金额,因此,本例中职工在60岁后,企业给予其支付的福利
所涉及到的会计分录是借:应职工薪酬―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贷: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四、 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合理化建议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应该依据会计准则第28号法规的规定调整企业的会计分录,及
时核准处理好相关分录,才能保证企业员工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应该严格依据新准
则法规条例进行核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要全面依据
新修订的准则,反复学习和把握,才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企业出于成本
的考虑,不愿精算服务,由于很多企业的盈利水平受限,又因此职工福利本质上不能为
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收入,大多数企业不愿付出较多的成本,建议上级主管或考核部门做
好衔接和过渡的作用,建议要给予会计人员一定的职业培训,督促和激励财务人员学习
相关准则,还需企业建立具有精算服务资格的机构。
五、 总结
新会计准则下对员工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主要是企业职工薪酬部分,其在企业
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利用好、并且充分的、准确的核算其成本
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合理的核算好离职后福利,能
够帮助企业留住人才,给企业的员工一个养老保障,不仅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并且
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 职工薪酬[S]。2014.
[2]李岩。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3(07)。
[3]朱丽婧。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与 IAS19 比较及完善建议[J]。石家庄经济学
院学报,2013 (08)。
[4]步丹璐,余婷.浅析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J]。财会学习,2013(07)。
(3)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在加强对会计监管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企业会计必须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制度的建
设工作,积极制定和健全监督制度,为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落实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目前,由于企业缺乏对会计监督的认识,导致会计监督制度非常滞后,会计监督制度依
附于会计管理制度而存在.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切实将会计监督制度予以独立,制定统
一和严格的会计监督标准,构建会计账簿管理制度,丰富会计原始凭证审核制度,优化
会计记账监督制度等。同时,明确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对监督人员工作内容
采取科学化的划分.明确当会计监督工作出现问题后,能够真正执行"责任到岗"和"责任
到人"的监督原则,及时到主要原因,纠正监督人员的工作行为,为会计监督制度的
完善和健全提供可靠支持,确保会计工作的真实性。
五、结语
综上,根据会计法中相关条款的规定,企业必须要建立和健全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
即企业实施会计监督是法律制度对企业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企业的法律义务。由此,
实践中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监督的关注和重视,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履行义务,认真开展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杜春梅.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5).
[2]李继楼.加强会计监督规范中小企业会计行为的对策措施[J]。全国商情(理论
研究),2011(11).
[3]李晓梅.浅析如何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监督[J]。现代商业,2011(14).
[4]伍金庭。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
2012(04)。
[5]伍金庭.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
(04)。
[6]廖喜鹏。新形势下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07)。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22:0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2/1182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