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办法

更新时间:2025-01-09 10:04:42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5日发(作者:简单英语故事)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办法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办法

目前我国的法院人员管理 模式一直沿用单一的行政化人事管理

式,法官与各类司法辅助后勤人员混为一体。这一管理 模式限制了司

法独立,降低了司法效率,阻碍了司法的良性发展。随着社会法治进

程的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成为发展趋势,而法院队伍的分类管理

实现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探索根据法院工作的性质、职

业特点,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等三种类

型,并按不同类型建立相对独立又各具特的管理 体系,以实现法院人

事管理 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一、我国法院人员单一行政化管理 模式的弊端由于法院工作的特

殊性,法院工作人员除了核心主体法官之外还包括书记员、法警、执

行员、行政后勤人员,部分试点法院还存在法官助理。对于各类人员

实行单一的行政化管理 是我国法院人事管理 的传统模式,即院长之下

设立若干中层部门,实行院长、庭长、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三级纵向

管理 ,一级管一级,层层请示,层层汇报,层层负责。单一行政化管

模式在现实中产生了诸多弊端,影响了司法权的正常行使,极大地

制约司法制度的发展。

(一)司法独立受到影响

由于行政化管理 模式的存在,法官的独立审判权受到限制,无法

实现真正的司法独立。行政化管理 模式下,法官之上有若干级别的领

导干预或制约着,如审委会、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有的法

院还出台内部规定,判决书一律要院长、庭长签发,判处三年以上徒

刑的案件要经过审委会讨论等等。正因如此,法官们必须顺着领导的

意图或思路办案,否则判决书签不下来,左右了办案法官,实际上剥

夺了法官独立的审判权。此外,由于法院人、财、物管理 权限受到行

政机关的限制,行政官员依此对法官施压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也极大

影响了法官独立审判权的行使。

(二)各类人员配备比例失调

单一的行政模式管理 造成了法官没有独立的员额限定。由于法院

的编制是统一使用的,一部分书记员通过司法考试后转为法官,而他

们占用的政法编制数却不发生变化,这使得法院无法招录新的人员,

从而形成了法官数远远多于书记员数的不协调比例。由于比例失衡,

使得法官要分散精力处理很多本应由书记员完成的司法事务性工作,

同时书记员由于事务繁多,常出现审判文书未校对、案件统计不准确

等失误,影响了审判的质量。

(三)影响审判效率

司法权行政化运作,使得司法审判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界限不清、

职能混乱,法官除了进行司法审判工作之外还需要从事大量与审判工

作无关的行政工作。这在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等具有行政职

务的法官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大量法院的院长、副院长都已不再独立

受理案件,庭长、副庭长也相应减少审理的案件数。在大多数法院还

存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这些具有丰富审判实践经验的资深法官却受

困于繁重的行政事务,对于司法系统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司法资源的

巨大浪费。

另一方面,从审判工作本身来说,由于前文提到的书记员等辅助

职位的缺乏,使得法官在办理案件的同时需要从事一些事务性工作,

如收集证据、庭前调解、送达文书、申请司法鉴定、审判文书校对等

等。这些工作使得法官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需要专业性的审判工作中,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审判效率。

二、法院人员的合理化分类

根据目前法院从业人员的职责和性质,笔者认为可以将法院工作

人员大致分为三类: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及行政后勤人员。

(一)法官的界定

法律借助于法官降临尘世,法官实际上是法院的核心。根据我国

《法官法》的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也

就是说法官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行使国家审判权”。但是,我国目前

相当数量的法官并未从事审判工作,而只是挂着“法官”的虚名从事

其他工作。实行分类管理 ,应当要严格法官队伍的界定标准,只有实

际从事审判工作的人员才能被任命为法官。对于法院领导可以区别对

待,部分由于“审而优则仕”的可以继续保持法官的资格,但是应当

规定其每年的办理案件数,充分利用其审判业务精湛的优势;而另一

部分始终未从事过审判工作,没有审判经验的则应取消法官的资格。

(二)司法辅助人员的界定

司法辅助人员是协助法官开展司法审判工作,并具有部分法律规

定的司法权力的人员。包括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员、司法警-察。

法官助理是指在审判活动中从事辅助性、事务性、技术性工作的

法院人员,其工作包括庭前准备阶段的程序性事务工作和开庭审判阶

段的文字工作或事务性工作。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展的法官助理试点

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在其基础上加以推广运用。笔者认

为,法官助理应当是其他法律从业人员向法官过渡的一个很好职位。

书记员是在法官的指导下,专门负责办理庭前准备、庭审记录、

卷宗装订等相关事务性工作的人员。书记员与法官助理的区别是书记

员职责的行使不需要众多法律知识的综合运用,而只是一些案件流程

中的程序化工作。

执行员就是代表人民法 院具体行使强制执行权,采取一切合法手

段,使生效的裁判文书得以实现的法院工作人员。执行员的职责主要

是主动地实施执行行为,通过查封、扣押、冻结、处分被执行人的财

产,实现已经确认的权利。

法院司法警-察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可以使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手段,

维护审判机关的审判、执行秩序,保障法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身

和财产安全的人民--察。其担负着值庭、押解、看管、送达、执行

死刑等职能,并参与对判决、裁定财产的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的实

施。

(三)行政后勤人员的界定

行政后勤人员是指在法院中从事人事管理 、法官的日常管理 、司

法预算的执行、财务管理 、机关建筑维修、交通 工具管理 、档案管

等工作人员。对应目前的法院相关部门,具体指法院领导、政工、

纪检、党务、办公室等科室的工作人员。这类人员不直接参与司法审

判业务,但为法院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

三、法院人员分类管理 模式的构建在对法院人员进行正确分类的

基础上,对于不同类型人员构建不同的管理 模式是分类管理 制度建立

的核心机制。

(一)人员录用分类管理

目前,法院在人员录用上主要是通过人事部门组织的公务员考试

统一录入。在录用上虽然体现出公开选拔,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作用,

但忽略了法院工作人员,特别是法官的特殊性。

分类管理 模式下,对于法官应当有更严格的职业准入要求。

虽然目前《法官法》已经规定了初任法官需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并从事一定时间的法律工作,同时要参加任前培训结业后才能任命,

较《法官法》颁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模式仍然是

从已通过公务员考试的人员中选任,而很难吸引具有深厚法律功底的

其他法律从业人员充实到法官队伍中来。笔者认为,在法官录用制度

上应当有更大的改革,在原有法院工作人员选任法官的基础上,探索

公开向社会招考法官的制度。向社会公开招考法官应当侧重于考察招

考人员的法律实际运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修养。

对于司法辅助人员的录用可以参照《人民法 院书记员管理 办法

(试行)》中对于书记员录用的相关规定,采用聘用制形式招考,这样可

以使法院人员形成良性流动,也促进相关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

作质量。此外,笔者认为,司法辅助人员中的法官助理应当由政法编

制的正式人员担任,其录用条件需要相对严格。其原因有二:一是法

官助理所从事的工作将行使部分的司法权力,与审判工作息息相关,

因而需要有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律思维能力;二是法官助理如果

通过一定的见习阶段之后,可以选任其中较优秀的升任法官,因而在

其录用时就应当符合法官任命的基本条件。

行政后勤人员的录用则可以沿用目前公务

员招考的方式,即采用由组织部门统一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方

式。

(二)福利待遇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应当从优谋划各类人员的福利待遇。目前我国法院各类

人员的工资福利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其行政级别,忽略了司法工作特

殊性。这使得部分法官千方百计地为提高自己的行政级别而努力,从

而出现了许多法官要往上级法院调动或调出法院系统的情形,不利于

法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对法官实行了

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单独的职务和工资序列,法官整体享受高薪,法

官的工资高于一般公务员和警-察。因此,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应改革

现行法院工资制度,建立与法官等级制度相配套的单独的法官工资序

列,以法官职务和等级作为确定法官工资待遇的基本依据,并完善法

官等级津贴制度,其他法院人员则享受相应的司法津贴。改革后的职

业法官工资水平总体上应略高于法官助理。对于法官助理与司法行政

人员,可按略高于公务员的工资标准确定工资报酬,从而体现司法公

务人员的重要性。对于书记员可参照公务员工资制度执行。司法警-

可按人民--察工资标准执行。司法技术人员的工资可以参照事业单

位专业技术人员,执行相应的技术职称工资。

(三)考核晋升分类管理

对各类人员的职务任免升降均通过分类考核进行滚动管理,及时

调整。法官根据法官业绩考评标准进行考评,主要是综合考评法官的

审判技能、审判质量、审判效率、审判效果等内容。法官助理、书记

员、执行员的考评可以由所服务的法官或所在庭室的法官集体进行考

评。对于司法警-察则按照保障服务审判工作要求进行考核。此外,对

司法行政后勤人员主要考核服务审判工作情况和岗位职责规范情况,

同时可以辅以运用一般的公务员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将作为奖惩、培

训、升任、免职、降职、辞退以及调整等级和工资的依据。

此外对于法官,应当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等级体系。目前我国的

《法官法》规定“法官的等级的确定,以法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

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

院印发的《高级法官等级选升标准(试行)》、《关于法官等级评定

及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人民法院法官等级评定申报审核

工作规程》等文件的规定及各级法院的实务操作,法官等级的评定仅

与工龄、行政级别有关系,这分割了法官等级与审判能力挂钩的原则。

因而需在完善法官业绩考评体系的基础上修改法官等级晋升的依据。

(四)日常工作分类管理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官不能独立就不可能是

真正意义上的法官。因而在法院的日常工作管理中,需要保护-法官在

司法审判中的独立审判权,特别是行政领导,不能用行政管理的方式

干预法官审理案件。司法辅助人员应授命于所服务的法官或法官体,

按照有利于审判工作开展的职责为法官提供司法辅助服务。对于行政

后勤人员则可以参照行政管理的相关内容管理,对其日常工作进行指

导、纠正。

四、结语

“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但由于我国现

行单一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权力配置弊端,我们的法官们并非处于

“帝国王侯”的地位,相反审判工作处处受制于司法行政工作。分类

管理模式的推广,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一步,通过分类模式的建

立,必将使法院的人事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而进一步提

高法院的司法服务能力,为建设我国法治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办法2015-09-05 13:48 | #2

目前我国的法院人员管理模式一直沿用单一的行政化人事管理模

式,法官与各类司法辅助后勤人员混为一体。这一管理模式限制了司

法独立,降低了司法效率,阻碍了司法的良性发展。随着社会法治进

程的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成为发展趋势,而法院队伍的分类管理是

实现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探索根据法院工作的性质、职

业特点,将法院人员分为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等三种类

型,并按不同类型建立相对独立又各具特的管理体系,以实现法院人

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

一、我国法院人员单一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弊端由于法院工作的特

殊性,法院工作人员除了核心主体法官之外还包括书记员、法警、执

行员、行政后勤人员,部分试点法院还存在法官助理。对于各类人员

实行单一的行政化管理是我国法院人事管理的传统模式,即院长之下

设立若干中层部门,实行院长、庭长、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三级纵向

管理,一级管一级,层层请示,层层汇报,层层负责。单一行政化管

理模式在现实中产生了诸多弊端,影响了司法权的正常行使,极大地

制约司法制度的'发展。

(一)司法独立受到影响

由于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存在,法官的独立审判权受到限制,无法

实现真正的司法独立。行政化管理模式下,法官之上有若干级别的领

导干预或制约着,如审委会、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有的法

院还出台内部规定,判决书一律要院长、庭长签发,判处三年以上徒

刑的案件要经过审委会讨论等等。正因如此,法官们必须顺着领导的

意图或思路办案,否则判决书签不下来,左右了办案法官,实际上剥

夺了法官独立的审判权。此外,由于法院人、财、物管理权限受到行

政机关的限制,行政官员依此对法官施压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也极大

影响了法官独立审判权的行使。

(二)各类人员配备比例失调

单一的行政模式管理造成了法官没有独立的员额限定。由于法院

的编制是统一使用的,一部分书记员通过司法考试 后转为法官,而他

们占用的政法编制数却不发生变化,这使得法院无法招录新的人员,

从而形成了法官数远远多于书记员数的不协调比例。由于比例失衡,

使得法官要分散精力处理很多本应由书记员完成的司法事务性工作,

同时书记员由于事务繁多,常出现审判文书未校对、案件统计不准确

等失误,影响了审判的质量。

(三)影响审判效率

司法权行政化运作,使得司法审判工作和司法行政工作界限不清、

职能混乱,法官除了进行司法审判工作之外还需要从事大量与审判工

作无关的行政工作。这在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等具有行政职

务的法官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大量法院的院长、副院长都已不再独立

受理案件,庭长、副庭长也相应减少审理的案件数。在大多数法院还

存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这些具有丰富审判实践经验的资深法官却受

困于繁重的行政事务,对于司法系统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司法资源的

巨大浪费。

另一方面,从审判工作本身来说,由于前文提到的书记员等辅助

职位的缺乏,使得法官在办理案件的同时需要从事一些事务性工作,

如收集证据、庭前调解、送达文书、申请司法鉴定、审判文书校对等

等。这些工作使得法官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需要专业性的审判工作中,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审判效率。

二、法院人员的合理化分类

根据目前法院从业人员的职责和性质,笔者认为可以将法院工作

人员大致分为三类:法官、司法辅助人员及行政后勤人员。

(一)法官的界定

法律借助于法官降临尘世,法官实际上是法院的核心。根据我国

《法官法》的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也

就是说法官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行使国家审判权”。但是,我国目前

相当数量的法官并未从事审判工作,而只是挂着“法官”的虚名从事

其他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应当要严格法官队伍的界定标准,只有实

际从事审判工作的人员才能被任命为法官。对于法院领导可以区别对

待,部分由于“审而优则仕”的可以继续保持法官的资格,但是应当

规定其每年的办理案件数,充分利用其审判业务精湛的优势;而另一

部分始终未从事过审判工作,没有审判经验的则应取消法官的资格。

(二)司法辅助人员的界定

司法辅助人员是协助法官开展司法审判工作,并具有部分法律规

定的司法权力的人员。包括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员、司法警-察。

法官助理是指在审判活动中从事辅助性、事务性、技术性工作的

法院人员,其工作包括庭前准备阶段的程序性事务工作和开庭审判阶

段的文字工作或事务性工作。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展的法官助理试点

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在其基础上加以推广运用。笔者认

为,法官助理应当是其他法律从业人员向法官过渡的一个很好职位。

书记员是在法官的指导下,专门负责办理庭前准备、庭审记录、

卷宗装订等相关事务性工作的人员。书记员与法官助理的区别是书记

员职责的行使不需要众多法律知识的综合运用,而只是一些案件流程

中的程序化工作。

执行员就是代表人民法院具体行使强制执行权,采取一切合法手

段,使生效的裁判文书得以实现的法院工作人员。执行员的职责主要

是主动地实施执行行为,通过查封、扣押、冻结、处分被执行人的财

产,实现已经确认的权利。

法院司法警-察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可以使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手段,

维护审判机关的审判、执行秩序,保障法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身

和财产安全的人民--察。其担负着值庭、押解、看管、送达、执行

死刑等职能,并参与对判决、裁定财产的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的实

施。

(三)行政后勤人员的界定

行政后勤人员是指在法院中从事人事管理、法官的日常管理、司

法预算的执行、财务管理、机关建筑维修、交通工具管理、档案管理

等工作人员。对应目前的法院相关部门,具体指法院领导、政工、纪

检、党务、办公室等科室的工作人员。这类人员不直接参与司法审判

业务,但为法院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

三、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模式的构建在对法院人员进行正确分类的

基础上,对于不同类型人员构建不同的管理模式是分类管理制度建立

的核心机制。

(一)人员录用分类管理

目前,法院在人员录用上主要是通过人事部门组织的公务员考试

统一录入。在录用上虽然体现出公开选拔,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作用,

但忽略了法院工作人员,特别是法官的特殊性。

分类管理模式下,对于法官应当有更严格的职业准入要求。

虽然目前《法官法》已经规定了初任法官需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并从事一定时间的法律工作,同时要参加任前培训结业后才能任命,

较《法官法》颁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模式仍然是

从已通过公务员考试 的人员中选任,而很难吸引具有深厚法律功底的

其他法律从业人员充实到法官队伍中来。笔者认为,在法官录用制度

上应当有更大的改革,在原有法院工作人员选任法官的基础上,探索

公开向社会招考法官的制度。向社会公开招考法官应当侧重于考察招

考人员的法律实际运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修养。

对于司法辅助人员的录用可以参照《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

)》中对于书记员录用的相关规定,采用聘用制形式招考,这样可以

使法院人员形成良性流动,也促进相关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

质量。此外,笔者认为,司法辅助人员中的法官助理应当由政法编制

的正式人员担任,其录用条件需要相对严格。其原因有二:一是法官

助理所从事的工作将行使部分的司法权力,与审判工作息息相关,因

而需要有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律思维能力;二是法官助理如果通

过一定的见习阶段之后,可以选任其中较优秀的升任法官,因而在其

录用时就应当符合法官任命的基本条件。

行政后勤人员的录用则可以沿用目前公务

员招考的方式,即采用由组织部门统一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方

式。

(二)福利待遇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应当从优谋划各类人员的福利待遇。目前我国法院各类

人员的工资福利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其行政级别,忽略了司法工作特

殊性。这使得部分法官千方百计地为提高自己的行政级别而努力,从

而出现了许多法官要往上级法院调动或调出法院系统的情形,不利于

法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对法官实行了

不同于一般公务员的单独的职务和工资序列,法官整体享受高薪,法

官的工资高于一般公务员和警-察。因此,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应改革

现行法院工资制度,建立与法官等级制度相配套的单独的法官工资序

列,以法官职务和等级作为确定法官工资待遇的基本依据,并完善法

官等级津贴制度,其他法院人员则享受相应的司法津贴。改革后的职

业法官工资水平总体上应略高于法官助理。对于法官助理与司法行政

人员,可按略高于公务员的工资标准确定工资报酬,从而体现司法公

务人员的重要性。对于书记员可参照公务员工资制度执行。司法警-

可按人民--察工资标准执行。司法技术人员的工资可以参照事业单

位专业技术人员,执行相应的技术职称工资。

(三)考核晋升分类管理

对各类人员的职务任免升降均通过分类考核进行滚动管理,及时

调整。法官根据法官业绩考评标准进行考评,主要是综合考评法官的

审判技能、审判质量、审判效率、审判效果等内容。法官助理、书记

员、执行员的考评可以由所服务的法官或所在庭室的法官集体进行考

评。对于司法警-察则按照保障服务审判工作要求进行考核。此外,对

司法行政后勤人员主要考核服务审判工作情况和岗位职责规范情况,

同时可以辅以运用一般的公务员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将作为奖惩、培

训、升任、免职、降职、辞退以及调整等级和工资的依据。

此外对于法官,应当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等级体系。目前我国的

《法官法》规定“法官的等级的确定,以法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

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

院印发的《高级法官等级选升标准(试行)》、《关于法官等级评定

及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人民法院法官等级评定申报审核

工作规程》等文件的规定及各级法院的实务操作,法官等级的评定仅

与工龄、行政级别有关系,这分割了法官等级与审判能力挂钩的原则。

因而需在完善法官业绩考评体系的基础上修改法官等级晋升的依据。

(四)日常工作分类管理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官不能独立就不可能是

真正意义上的法官。因而在法院的日常工作管理中,需要保护-法官在

司法审判中的独立审判权,特别是行政领导,不能用行政管理的方式

干预法官审理案件。司法辅助人员应授命于所服务的法官或法官体,

按照有利于审判工作开展的职责为法官提供司法辅助服务。对于行政

后勤人员则可以参照行政管理的相关内容管理,对其日常工作进行指

导、纠正。

四、结语

“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但由于我国现

行单一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权力配置弊端,我们的法官们并非处于

“帝国王侯”的地位,相反审判工作处处受制于司法行政工作。分类

管理模式的推广,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一步,通过分类模式的建

立,必将使法院的人事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而进一步提

高法院的司法服务能力,为建设我国法治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办法】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05:0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82/1096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