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政策”背景下中国低生育率的困境与出路

更新时间:2024-11-06 13:48:55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1日发(作者:日币符号)

“三胎政策”背景下中国低生育率的困

境与出路

摘要:基于国家统计局在2021511日期间公布的"七普"(即第七次全

国常住人口普查)主要区域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来看,我国计划生育率还在持续呈下

降趋势,生育率总和达到历史最低标准1.3。这也陷入了国际学术界定义的极低生

育率标准。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第一次超过014岁儿童数量,所有劳动

力中,劳动年龄的占比及人口规模较上一年下降明显,这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

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人口正在经历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当前生育现状、民众

的生育意愿、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和低生育率的成因来看,这将是一个非常艰巨

的目标。

关键词:低生育率、三胎政策、民众生育意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的数据公布以及三胎政策的实施以来,

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相比较,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2010年的

70.1%下降到2020年的63.4%,下降幅度达到6.7%,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13.3%

上升到18.7%老年人口比重首次超过0-14岁儿童人口。从整个宏观经济层面上进

行分析,得出结论:目前开放三胎生育政策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面,以及经济

社会乃至中国对于民众的整个家庭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真正做

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措施是降低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影响的

关键举措,也是恢复家庭生育权、增强家庭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三胎政策"的实施现状

三胎政策的实施在互联网平台(即、微博、知乎等平台)引发了社会上各

个阶层民众的热烈讨论。在这里面,支持三胎实行政策的中国人纷纷表示,三胎政

策实行应该是一个国家和共产党为了加快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的正确经济战略决策,它一定应该完全符合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时代背景下,人口经

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面和客观规律,符合当前我国计划人民社会广大众迫切

愿望,有利于不断逐步提高当前我国计划人民基本经济生活上的幸福感;然而,

还是有少部分中国人,对三胎政策实行保持高度悲观担忧,认为三胎政策实行很快

就有概率可能会因为新时代出生的的我国计划人口的不断增加而进一步影响扩大

并会加重其对我国自然资源和城市水环境的严重污染负担,同时也可能会给其带

来困难,比如影响城镇居民就业和农村居民基本住房的供应不足等等问题,以及很

有可能直接加剧了大多数城市近郊地区的严重过度城市交通拥挤和严重城市空气

污染;此外,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三胎政策实行后的经济表现还是表达出

一定的"冷漠",甚至有的一些中国人观点更是对此充满了"可笑"式的悲观态度,

为目前的我国计划人口婚育政策管理者的成本水平应该不会是相对高的,他们的

身体心理健康良好状况,家庭的经济实力等等,就算想要三个孩子,也未必真的能

如愿以偿。

三、"三胎政策"开放后的困境及成因

中国的低生育状况直接反映了目前人们的生育需求意愿普遍较低。虽然其他

低生育率国家的人均生育率一直明显低于全国更替平均水平,但生育需求意愿普

遍可以保持在全国更替平均水平附近或以上。目前我国的总人均生育率和生育需

求意愿普遍存在"双低"现象。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育龄阶段人的生育需求

意愿显著程度低于全国更替平均水平。理想生育人数在1.8~1.9之间,计划生育

人数较低,1.6~1.7之间。

问题是,为什么中国想要孩子的愿望如此之低?这就需要深入分析低生育意愿

的原因。在三胎政策下,讨论的焦点是人们"不想生孩子""不敢生孩子""不能

生孩子"。儿童的教育、住房价格、家庭抚养的工作空间和时间、个人健康和其

他问题被认为是"无法生育""无法抚养"的关键。目前,相当一部分学者和官员

认为,只要人民众的这些普遍焦虑问题得到解决,生育意愿自然会提高,生育水

平也会显著提高。然而,公众低生育意愿的原因可能并不简单,即使是解决"无法

生育""无法抚养"的问题,也需要大量的物质、人力和财力资源,而这不是一朝

一夕就能实现的。本部分将从东亚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政策、家庭和社会制度安

排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人低生育意愿的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是塑造中国人民低生育意志的决定性力量。"发展是最好的避

孕方法","全面二胎"政策下中国的低生育状况依然严峻,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

国人民低生育意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单位制"的弱化、医疗住房

市场化改革、城镇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高等教育

的拓展、这些因素都起到了降低生育欲望的作用。例如,"单位制"的弱化导致城

市居民的不稳定的工作,以及医疗和住房的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压

力和负担,这将导致"困难的婚姻"的问题和"难产";城市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增人不增地")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将通过非农业职业减少生育动机,生育

观念现代化,减少生育动机以及其他显著降低农村居民生育意愿的方式;高等教育

的扩大显著提高了育龄青年的教育水平,推迟了他们的工作、结婚和生育时间,

低了他们的生育意愿。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人民低生育意愿的形成有其经济社会发展、制

度变迁、人口政策等方面复杂而深刻的原因。除了"不敢生""养不起""养不

"等经济问题外,还有"不想生"的社会文化观念问题。根据"第二次人口转型理

",正是由于经济、社会、文化观念的共同作用,全球低生育率现象才得以形成。

中国低生育率的现实清楚地证实了这一观点。

四、"三胎政策"实施建议与出路

中国未来计划生育育龄人口的增长规模扩大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即我国育

龄妇女的数量、育龄妇女的实际结婚比例、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意愿及其转化而

成为实际生育的人口比例。其中,由于50年国家限制性生育人口政策的持续实施

和近40年低生育率水平的持续维持,未来我国育龄妇女结婚人数将继续呈现明显

的急剧下降趋势;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育观念的不断转变,育龄妇女

的实际结婚生育比例将有可能会进一步快速降低。由于未来育龄妇女结婚人数的

急剧快速减少和未来育龄妇女实际结婚生育比例的数量持续快速下降将可能会大

幅降低实际生育率的水平,三胎生育政策下生育率快速恢复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有

效地提高育龄人口的计划生育活动意愿,促进计划生育者的意愿向实际生育者方

向转变,这些也是三胎生育政策近期试图强化的主要方面。

从以往的研究报告结果来看,人口结构转变理论也许过于理想主义形式化了。

人口结构转型这一理论研究预测,随着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生育率将

逐渐出现下降并达到一个更替的水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转型研究过程

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客观事实。然而,人口结构转型这一理论并没有完全预见到

长期低生育率的人口现实,也因为缺乏对低生育率的准确解释分析能力。"第二次

人口转变"这一理论研究试图有效弥补这一严重理论缺陷的人口结构转变理论,

是新的理论也不讨论的重要问题,如低生育率会保持多久,是否有下限低生育率水

平。事实上,最低水平的低生育率至少在目前可能是一个"无法解决"的世界问题。

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大致总结和指出,目前的三胎政策或者说是在未来完

全彻底消除了对生育的限制,中国育龄人口的生育数量不会显著增加,但可能会出

现继续下降,下降的时间底线几乎是永远未知的。简而言之,育龄妇女的生育数量

正在急剧下降,表明中国的低生育率情况将在未来更严重,当前处于极低值的生育

率水平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大幅减少,而我国人口负增长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未来

形势将更加严峻。

五、结论

在当前低生育率的严峻形势下,限制性人口政策依然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之

一就是发展中国家对于人口政策的观点理论基础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缺陷,导致了

在人口政策观点理论层面上的"不协调"。发展中国家一旦达到低出生率,由于人

口增长的正惯性,其总人口至少会持续增长几十年。同时,是否认为有必要继续执

行我国原有的人口政策?这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低生育率背景下的人口政策争

论中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低生育后的人口政策发展困境明显地要高于其他

国家。而"适宜人口"这个理论和"适宜生育率"两个概念仍然直接影响着相当多的

专家、学者和个人的人口观和人口政策观。

为了彻底应对未来极低的生育率和人口快速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和整个

家庭的整体影响,未来三胎生育政策若没有真正达到一个理想化的政策效果,则我

们需要充分考虑尽快彻底取消对生育的限制,选择合适的时间实施鼓励生育的政

策。中国人口政策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人口状况的未来发展趋势表明,在实行限

制性人口政策下,不可能真正彻底扭转低生育率下降的严峻趋势。各种科学证据

分析表明,三胎生育政策下人们的生育意愿极有可能会出现继续不断下降。为了

彻底应对低生育率持续不断下降的严峻局面,未来大势所趋当然是彻底取消对生

育的限制,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充分借鉴目前全球其他低生育率发达国家

的成功经验,尽快彻底开始研究准备实施鼓励生育的新政策。

参考文献

[1]uctive Behaviour and Determinants in a Low-

fertility Era in China[J].Asian Population Studies201915(3)1-4.

[2]王军,刘军强.在分歧中寻共识——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政策研究

与演进[J].社会学研究,2019(2)219-241.

[3]彭珮云.中国计划生育全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

[4]郭志刚,王军.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分歧与演进[J].国际经济评论,

2020(4)38-53.

[5]王军,王广州.中国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异研究[J].

口学刊,2016(2)5-17.

[6]tion Policy and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PerformanceProspectsand Options[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11(37)249-274.

[7]刘铮,张象枢,李建保,等.中国人口发展战略[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

社,1992.

[8]郭志刚.清醒认识中国低生育率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5(5)100-

119.

[9]翟振武,邹华康.把握人口新动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J].人口研究,

2018(2)7-10.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1:2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78/931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