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更新时间:2025-01-13 05:58:37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8日发(作者:圣诞节的英语手抄报)

附件1:

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精神,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

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指: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登记成立的个人独资

企业、合伙企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登记成立的独资、合伙性质的私营企业;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登记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经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批准成立的负无限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的其他个人独资、个人合伙

性质的机构或组织。

第三条 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者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企业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投资

)

第四条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

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前款所称收入总额,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

(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工程价款收入、财产出租或转让收入、利息收入、其他业务

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第五条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

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没有约定分配比例的,以

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投资者的应纳税所得额。

前款所称生产经营所得,包括企业分配给投资者个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

第六条 凡实行查账征税办法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国税

[1997]43)的规定确定。但下列项目的扣除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投资者的费用扣除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参照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

得”项目的费用扣除标准确定。投资者的工资不得在税前扣除。

()企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支出按标准在税前扣除,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参照

企业所得税计税工资标准确定。

()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投资者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与企业生产

经营费用混合在一起,并且难以划分的,全部视为投资者个人及其家庭发生的生活费用,不允许在税前扣

除。

()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者及其家庭生活共用的固定资产,难以划分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

生产经营类型、规模等具体情况,核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折旧费用的数额或比例。

()企业实际发生的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在其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

的标准内据实扣除。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和业务宣传费用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2%的部分,可据实扣除;

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以下规定比例范围内,可

据实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全年销

(营业)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

()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金不得扣除。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应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个人所得税:

1 / 8

()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企业虽设置账薄,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

报的。

第八条 第七条所说核定征收方式,包括定额征收、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以及其他合理的征收方式。

第九条 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所得税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应按下表规定的标准执行:

应税所得率表

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 520

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 720

饮食服务业 725

娱乐业 2040

其他行业 1030

企业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应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其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第十条 实行核定征税的投资者,不能享受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第十一条 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

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所得额的,主管税务机

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前款所称关联企业,其认定条件及税务机关调整其价款、费用的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

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包括参与兴办,下同),年度终了时,应汇总从所有企

业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据此确定适用税率并计算缴纳应纳税款。

第十三条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根据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准予扣除的个人费用,

由投资者选择在其中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中扣除。

第十四条 企业的年度亏损,允许用本企业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所得弥补,下一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

允许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企业的年度经营亏损不能跨企业弥补。

第十五条 投资者来源于中国的生产经营所得,已在缴纳所得税的,可以按照个人所得税法

应税所得率(%)

2 / 8

的有关规定计算扣除已在缴纳的所得税。

第十六条 企业进行清算时,投资者应当在注销工商登记之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结清有关税务事宜。

企业的清算所得应当视为年度生产经营所得,由投资者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前款所称清算所得,是指企业清算时的全部资产或者财产的公允价值扣除各项清算费用、损失、负债、

以前年度留存的利润后,超过实缴资本的部分。

第十七条 投资者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由投资者在每月或者每季

度终了后7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第十八条 企业在年度中间合并、分立、终止时,投资者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主管

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第十九条 企业在纳税年度的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关闭等原因,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

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

第二十条 投资者应向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投资者从合伙企

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由合伙企业向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投资者应纳的个人

所得税,并将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抄送投资者。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应分别向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年度

终了后办理汇算清缴时,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投资者兴办的企业全部是个人独资性质的,分别向各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

理年度纳税申报,并依所有企业的经营所得总额确定适用税率,以本企业的经营所得为基础,计算应缴税

款,办理汇算清缴;

()投资者兴办的企业中含有合伙性质的,投资者应向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办理汇算

清缴,但经常居住地与其兴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不一致的,应选定其参与兴办的某一合伙企业的经营

管理所在地为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所在地,并在5年内不得变更。5年后需要变更的,须经原主管税务机关

批准。

第二十一条 投资者在预缴个人所得税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

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并附送会计报表。

年度终了后30日内,投资者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申报

表》,并附送年度会计决算报表和预缴个人所得税纳税凭证。

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向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年度纳税申报时,

应附注从其他企业取得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其中含有合伙企业的,应报送汇总从所有企业取得的所得情

况的《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汇总申报表》,同时附送所有企业的年度会计决算报表和当年度已缴个

人所得税纳税凭证。

第二十二条 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工作由地方税务局负责。

第二十三条 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其他事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规定规

定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从200011日起执行。

附件2: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纳税人编码: 申报期: 日至 金额单位:元

3 / 8

投资者姓名

企业税务登记证号 企业电话

投资者身份证号码

企业银行账号

行业类别

行次 本期数 累计数

一、收入总额 1

减:成本 2

费用、税金 3

营业外支出 4

二、企业利润总额 5

三、纳税调整增加额 6

1.超过规定标准扣除的项目 7

1)从业人员工资支出 8

2)职工福利费 9

3)职工教育经费 10

4)工会经费 11

5)利息支出 12

6)广告费 13

7)业务招待费 14

8)教育和公益事业捐赠 15

9)提取折旧费 16

10)无形资产摊销 17

11)其他 18

2.不允许扣除的项目 19

1)资本性支出 20

2)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21

3)违法经营和被没收财物损失 22

4)税收滞纳金、罚金、 23

5)灾害事故损失赔偿 24

6)非教育和公益事业捐赠 25

7)各种赞助支出 26

8)计提的各种准备金 27

2(分配比例 %)

填表人签字:

3(分配比例 %)

4(分配比例 %)

3.从其他企业取得

的生产经营所得

1(分配比例 %)

2.工资总额

________

1.年平均职工人数

________

4 / 8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0:4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78/125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