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拘留15天的流程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4-11-03 05:28:55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8日发(作者:面试的注意事项)

never lie, cheat or steal. always smile a fair deal.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行政拘留15天的流程是怎样的?

(1)行政拘留是一种严厉的行政处罚形式,只有县级以上公安机

关才享有拘留裁决权,期限限制在1日以上15日以内。(2)行政

拘留不同于刑事拘留。前者是依照行政法律规范对违反治安管理

法规的人采取的惩戒措施;后者是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采取

的临时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

行政拘留是我国行政处罚方式的一种,也是行政处罚方式当

中最为严重的一种,那么在行政拘留的过程当中有关时间和程序

的规定到底是怎样的呢,行政拘留15天的流程又有哪些呢,以

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行政拘留 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专指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

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

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

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因此法律

对它的设定及实施条件和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行政拘留裁决权

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

15;行政拘留决定宣告后,在申请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被处

罚的人及其亲属到保证人或者按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可申请行

政主体暂缓执行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不同于刑事拘留和司法拘

留。

行政拘留具有下列特点:

(1)行政拘留是一种严厉的行政处罚形式,只有县级以上公

安机关才享有拘留裁决权,期限限制在1日以上15日以内。

(2)行政拘留不同于刑事拘留。前者是依照行政法律规范对

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人采取的惩戒措施;后者是依照刑事诉讼法

的规定而采取的临时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

施。

(3)行政拘留不同于司法拘留。后者是人民法院依照诉讼法

的规定对妨害民事、行政诉讼程序的人所实施的临时剥夺其人身

自由的强制措施。

(4)行政拘留不同于行政扣留。行政扣留是行政机关采取的

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5)行政拘留与拘役不同。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对触犯刑法的

人判处的一种刑罚。

我国行政拘留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忽视了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性

行政拘留限制的是公民的人身自由,而人身自由权四宪法所

规定的一种基本权利。但是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行政拘

留并没有什么特殊性,该法将行政拘留与警告、、吊销公安

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等并列,在适用程序等方面亦没有明显的区

别。

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没有体现宪法和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

的保护。忽视了人身自由权的特殊性。“在世界范围来看,由于

人身自由是受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因此对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

发动,必须经法院审查,这是各国公认的行政合法性的基本要求。

换言之,任何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决定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措

施。即使在大陆法系的行政处罚法中,也没有人身自由罚。”

立法者可能考虑到我国在社会转型期违法现象比较多,因此

设置了这样的处罚种类,但是立法者明显忽视了这种处罚的特殊

性,进而忽略了特殊的程序设置,没有在程序上做到更为谨慎,

更为严密。

()缺乏听证程序

既然行政拘留涉及的是公民基本权利自由权的处分,那么在

适用行政拘留的过程中应该尤其谨慎,并且给予公民充分的程序

性救济权利,如可以赋予行政相对人要求进行听证的权利。听证

也称听取意见,指行政机关在做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决定时,

应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听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法制国家行政程序

法的一项共同的、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制度。听证制度的发展顺

应了现代社会立法、执法的民主化趋势,也体现了政府管理方式

的不断进步。听证体现了是国家对公民意见的尊重,是一种符合

宪政思想的制度设计。

我国并不是没有听证制度。我国《行政处罚法》第42条对

听证程序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其中第3至第7款规定:听证

公开进行;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

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举行听证

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

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听证应当制作笔录。《行政处罚法》规定,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

款等行政处罚时,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可见《行政处罚法》将行政拘留排斥在了可以要求听证的范

围之外,而将一些轻微的处罚种类却规定了相对人可以要求听

证,存在着本末倒置的现象。《行政处罚法》之后的《治安管理

处罚法》也没有将这一缺陷弥补,《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4

规定: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

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其依法

享有的权利。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陈述和申辩。公安机关必

须充分听取其意见,对其所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

复核;如其所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公安机关应当

采纳。公安机关不得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陈述、申辩而加重

处罚。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4条的规定来看,相对人享有

陈述和申辩的权利,但是这并不是听证程序,仍然属于“决定与

被决定的‘双方组合’”,[5]难以切实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利。

()缺乏制约机制

分权与制约,是宪政的精髓。在我国宪政体制中,虽然也强

调分权与制约,但是有的国家机关享有的权力过大,其他国家机

关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在公检法组成的政法系统中,

然公安机关的权限是最大的,法院、检察院对其形成的制约相当

有限。这一点在行政拘留中也有所反映。

我国立法将行政拘留的决定权完全赋予了公安机关,尤其自

行决定是否给予行政拘留的处罚。当然,检察院和法院并不是完

全没有参与其中,而是间接地参与其中。相对人在接受了行政拘

留后可以向检察机关针对公安机关及其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

起控告,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不难看出,这种方式

均属于时候监督的方式,而不是事前监督的方式。在行政拘留决

定作出之前,法院和检察院并不能参与其中,其一些流程均由公

安机关独自完成。

这一制度设计带来的问题是公安机关在行政拘留决定权方

面的权限过大,无法得到有效的制约,自由度过大。当然立法者

并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立法者认为公安机关能够恰当、审慎地

形式自己的权利,依靠公安系统的内部监督就能秉公执法。笔者

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完善的,甚至和宪政原则是相背反的。

笔者认为,之所以立法者没有赋予法院或者检察院事前监督

的权力,可能是因为立法者认为治安违法现象非常多,如果每一

起和行政拘留有关的案件均要求法院或者检察院逐一审查、批

准,必将损害公安机关的行政效力,因此就直接保留事后监督的

权力,而不再赋予检察院和法院事前监督的权力。笔者认为,这

样的做法是有待商榷的。法的价值有很多种,如公平、自由、效

率等等,法的不同价值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立法者应该对此加

以平衡,而不能过度肯定法的某一价值,而否定了法的其他价值。

公安机关的行政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其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惩罚

手段是否适当,处理结果是否公平,也都是必须被考虑的因素。

()救济途径不完善

由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行政拘留与警告、等处罚形

式并列,没有规定公民在行政拘留期间应该如何救济权利。因为

公安机关单方面作出的拘留决定不一定正确,可能存在重大的错

误,即使没有错误,相对人也有权要求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但是现行法律对这些问题的规定并不明确,导致了救济途径被堵

塞。被行政拘留的公民只能等行政拘留结束以后,即恢复人身自

由之后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综上所述,以上是为大家整理的行政拘留15天的流程的相

关资料,行政拘留是较警告、都严重的行政处罚方式,在此

提醒大家,一定要关注行政机关执行的程序是否合法,如果大家

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咨询我们相关律师。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0:33: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78/1258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