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地补偿标准和方式的调查分析——基于武汉市、鹤壁市的调查

更新时间:2025-01-10 23:38:53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8日发(作者:present的意思)

第32卷第7期

2011年7月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V01.32№7

Ju1.2011

关于征地补偿标准和方式的调查分析

基于武汉市、鹤壁市的调查

孟俊华。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430079) 政法学院,湖北

要:近几年来,因征地补偿而引起的纠纷已成为威胁农村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纠纷的关键在于补偿标准

过低.补偿方式不科学。根源在于农民因土地而失去原本生存的基础并因此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通过对武汉市和鹤

壁市部分村庄进行调查。发现征地补偿中存在着补偿标准偏低,且差异明显,而以货币补偿为主的多元化补偿方式尚

在探索中。该文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献,探究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解决征地

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征地补偿;补偿标准;补偿方式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7974(201l1O7一oo38—o4

收稿日期:2011一O5—11

作者简介:孟俊华(989一),女,河南郑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经济学专业学生;俊(1989一),湖南

益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经济学专业学生。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安身立命之本。20世纪

9O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推进,城市

近郊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征用。导致大量的产生。

据调查,我国目前总数在400o万人左右,并以每年

表1 实际补偿额与期篁的对比情况及其收入变化情况

200万人的速度增长口]。然而。由于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相对滞

后,存在着征地安置标准过低且方式单一等问题.再加上失

地农民数量多、情况复杂,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征地过程中产

生的纠纷已成为集体性事件的一大动因。因此。解决好失地

农民问题对于我国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实现城市化的平稳快

速发展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鹤壁市是河南省新近崛起的城市.武汉市正进入城市化

加速发展阶段,两地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急剧扩张。在综合考

虑区域的典型性、经济发展水平、征地时间、征地补偿安置、

征地用途以及节省人财物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对武汉市四个

区的六个村庄和鹤壁市一个区的四个村庄共49户村民及村

委会开展了有关征地补偿的调查。调查按区、村、农户三个层

(-)补偿方式及补偿标准情况

如表2所示。在被调查的村庄中。鹤壁市四个村庄中全

部采用货币补偿的方式,与此相比,武汉市的茅店、周店、

霞、园艺新村将要或正在兴办村级企业。使以入股

形式参与每年的分红.同时武汉市的六个村在村改居之后都

面展开,在村民的选择上,我们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并

且针对部分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把发放调查问卷

和访谈结合起来.从而保证调查的有效性。对村委会及其他

给居民购买社会保险。可见,货币补偿仍是主要的补偿方式.

多样化的补偿方式仍在探索中。

同时我们所调查的地区大部分是采取包干的形式.政府

相关利益组织采取的调查则采取直接访谈的形式。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将土地补偿款和安置补助费一并发给村集体(有些地方将青

苗和地上附着物也包干),然后由村委会将补偿费部分提留,

(一)对补偿的期望及收入、生活水平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91.49%的农民认为实际的补偿额

低于自己的期望值。对于征地前后收入的变化,65.5%的被调

查农户认为家庭总收入与征地前相比是增加的或基本持平。

在调查中同时发现,不少农民抱怨物价上涨快,生活压力较

大。由此看来,绝大部分对补偿的期望较实际偏高,同

时尽管征地补偿使农民的收入增加,但其生活水平并未提高。

部分发放给农民。发给村民的部分,或者三者未加区分,只给

个总的补偿标准,或者区分为两个部分——青苗及地上附

着物的费用以及部分土地补偿费(或是安置补助费)。对于提

留部分.茅店村、周店村、园艺村和红霞村等用于为

购买社会保险以及用于小区的环建,而其它被调查的村庄也

大多将提留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以后发展。

38・

裹2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情况裹

补偿方式 补偿标准(元,亩)

货币社 辜:

茅店村 993

周店村 触;

园艺新村 股权

洪山区

红霞村 货币社保

2Oo4—20o5年

5OO ——_75oo

45000⑤

大赉店村货币

1990年175oo ̄

淇滨区

003年1300 ̄

009年6100⑧

花窝村 货币

009年27ooo ̄

(注:①其中包含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费、土地补偿费、安王补助

费②青苗费2500元/亩③青苗费800 R,/亩( 青苗费660元/亩(

苗费5000--7500元/亩.安置补助费45000元/人⑥其中青苗费500

元/亩.土地补偿费17000 R,/亩⑦其中青苗费400元/亩,土地补偿

费900元/亩⑧其中青苗费500元/亩,土地补偿费15600元/亩)

从表2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同一个地区补偿标准因征

地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

的补偿标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固然有表2中所显示的不

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补偿费发放方式不同,使得村民得到的

货币补偿标准也不同,但经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对于征

地补偿标准,所调查的地区大部分是由政府单方分地类测定

出年产值.然后根据年产值的倍数确定最低的补偿标准。这

样将土地年产值作为制定补偿标准的唯一依据其合理性令

人质疑,而补偿费的发放方式的不同则又增加了补偿标准的

不确定性。

(三)的就业保障安置情况 价水平上涨的影响。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也增加了。另一方

在对村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的部分村庄如茅店 面由于农民自身的文化技能限制以及近年来由于国家机构

村、周店村、园艺村和红霞村等把征地补偿的部分费用用于

为购买社会保险,以避免其陷入困境。来保障失地

农民的基本生活。但是进一步发现.所获得到的社

会保险所包含的险种是十分有限的.且相同险种的标准也不

及城市居民所获得的标准高。同时.有的村将安置补助费直

接发给,由其自谋职业,有的村是在签订征地补偿

协议时规定优先安置就业。此外,一些村级企业和

环建社区后勤部也吸纳了少部分劳动力。值得一提的是佛祖

岭社区还在社区中心及时搜集公布周边企业用工情况.为村

民就业提供服务。但是,不论以何种方式就业。大部

分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保沽、保安等低收入的职业.他们基本 少应该包括:中立的农地价格补偿评定机构以及规范的价格

上处于城市的最底层。由此可见,的社会保障问题 评估体系。

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是其长远生计问题亟待解决。

二、调查结果产生原因探析

(一)对补偿的期望较实际偏高

虽然多数受访者对国家因发展的需要而征地表示理解

和支持,但农民祖祖辈辈依土地而生,土地对农民具有就业、

经济收益、社会保障等多重功能。一旦失去了土地.土地的各

项功能随之消失,农民被迫卷入了充满风险的市场当中,

且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劳动力素质的

要求越来越高,农民自身所具有的技能和人力资本很难适应

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能够对土地进行有效替代的社会保障

制度尚不完善——表现在一方面涉及社会保障的

规章效力较低,权威不足。另一方面这些规定中关于失地农

民社会保险的险种十分有限,且同一险种保障程度低于城镇

居民。因而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其农民的身份

和土地的福利绩效,失去了安稳的生活,失去了一切,他们自

然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补偿。

(二)补偿标准存在的问题

虽说《土地管理法》中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

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产值的30倍的规定.以及国

家对各地区按区域分地类制定统一的年产值标准的要求。

具有其合理性,但是仅依据原土地用途,把产值作为唯一考虑

因素而确定的补偿标准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

从理论上讲。土地补偿费应该是被征收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向

全民所有权转移的价格,而这种价格的确定不像土地年产值

那样直观,需要通过建立特定的地价体系来评估,且农地的常

年产量不能反映同一宗地在不同投入水平下出现产量差异的

真实价值。 而倍数的确定应该是常年经验数值积累算出来

的.不能用不超过“30倍”这样的主观的、政策性的标准来计

量。 同时倍数浮动范围太大,实际工作中容易增加人为因素,

使得很难获得公正的补偿。因而不合理的补偿标准

也是没有获得应有的补偿的原因所在。

(三)收人增加,但生活水平并未提高

在征地后,的收入水平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

因为他们获得了一次性的货币补偿,补偿款的发放使失地农

民暂时富有。能够应付各种增加的生活支出。而生活水平并

未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失去了土地,有些生活必需品比

如粮食等不能像以往那样自给自足,只能从市场购买,受物

的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量企事业人员下岗分流,

使得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收入来源不持续不稳

定.收入的增加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因此实行分期补偿等其

他方式.考虑的长远生计问题实属必要。

三、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价值评估制度

我国传统的征地补偿采取政府定价的方式.而政府处于

强势地位,因此很容易将政府的利益不恰当的渗入土地征用

补偿中。造成政府与民争利。[因此,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价

值评估制度,使征地补偿进一步市场化,具体来讲,该制度至

1.建立中立的农地价格评估机构。作为具有资质的独立

39・

于政府的农地价格补偿评定机构.由具有丰富土地专业知识 机制。如建立就业服务中心,为提供就业

和经验的土地评估师组成。他们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土地

价值进行评估,制定出客观正常的基准价格。这样一方面克

服了由政府单方确定测量方法和征地补偿标准的弊端,另一

方面也为征地双方进一步协商确定最终征地补偿标准提供

了科学合理的依据。通过改变政府定价的模式,使处于被动、 等方面予以优惠政策。

弱势地位的财产权益人从心理上获得平衡,使其正当权益得 (三)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到平等体现,其合理要求从制度上得到有效保障。[

2.规范价格评估体系。规范价格评估体系。促进合理的补

偿标准的制定。在价格评估体系中,一方面要运用科学合理

的测算方法。可采用的方法很多,除产值倍数法以外,还包括 来说决不公平,更何况向公民提供社会保障是国家应该承担

农地价格因素价修正法、成本逆用法等多种方法,同时使用

两种以上的方法测算。根据损失的不同性质遵循不同的原

则。制定出征地的基准价格。另一方面,在对土地进行评估 以生存的土地的丧失,使其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体,

时,要做到多因素综合考虑。在确定征地的基础准价格时,不 另一方面旧有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却在身上打上了

仅要结合城市的规划。考虑土地的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

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等因素,同时还要认 切权利。因此建立与城市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兼容、专门

识到土地对具有经济收益、就业、社会保障等多重 针对的社会保障制度实属必要。

社会功能,应当综合考虑因失地而丧失的各种实际收益、农

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以及的择业成本等因素。征地

补偿标准确定市场化.就是要求政府从标准的确定者转变为 合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维持基本

标准的协商者.与被征地者作为平等的法律主体共同协商补 生活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使的生活有最起码的保

偿。[因此,逐步引入谈判机制,在评估机构制定出基准价格 障。二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此项制度应该坚持以

后,由征地双方进行协商,自由发表意见,最终确定征地补偿

标准,既为征地双方提供了一个标准,有利于保证公平的实 持合理的弹性以满足不同体的需要,采取“政府出一点、集

现,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充分尊重了的意愿。 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办法筹集养老资金。[促进

(二)积极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

1.采用一次性、分期和终身等多种货币补偿安置方式。采

取货币补偿方式时。通过协商。让农民自由的选择采用一次 的家庭养老方式的转变。三是建立的医疗保障制

性货币支付、以年为周期的分期支付和终身的货币支付方式

支付补偿金,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其子女教育、医疗等当务

之急,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失地不失收”,避免农民

因失地而丧失生活保障,陷入困境,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 的机制。使得能够病有所医。

支付巨额补偿金而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2.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

2.土地使用权人股或征地补偿费入股的方式。根据《国土

资源部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对有长期稳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

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被征地农村集体 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充分体现了二元性的特点。而这

经济组织与用地单位协商.可以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入股.

或以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农村集体经济 丧失。因此建立独立的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是一种权

组织和农户通过合同约定以优先股的方式获取收益。因此在 宜之计,只是一种过渡,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方

有条件的地方.在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农村集体组织应 向应该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将纳入城

尽量使农民接纳入股分红的安置方式,通过将土地资源进行 镇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是解决征地补偿问题

股份化的方式,可以使农民作为股东享受经营利润,参与土地

利益分配.实现土地权益。

3.社会保险和就业安置补偿方式。为购买社会 获得同等的待遇.使更多公民分享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保险有助于化解所遇到的风险,但是应该根据当地

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出合理的标准,同时对标准实行动态

化管理.逐步提高的社会保险水平。同时,在对失地

农民进行补偿时,应该将其与的就业相联系,才能

解决的长远生计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制定城乡统一

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对失

地农民的就业歧视;另一方面要建立市场就业援助

40・

信息;根据的不同年龄阶段和文化水平,对其进行

职业技术、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制定相关政策鼓

励和引导有能力吸纳本地的企业优先使用失地劳

动力:积极引导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在税收、贷款

1.建立针对的社会保障制度

征收了农民的土地才支撑起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厦,

让被征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又失去其生活保障,对他们

的一种确保或维持性质的责任。口 因此为提供社会

保障理所当然。然而又是一个特殊体,一方面赖

深深的烙印.使其尚未完全融人城市并享有城市居民应有的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社会保

障安全网面积最大的最后保障”[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综

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以低标准缴费、低标准享受为基础,保

“以家庭为单位、以血缘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上一辈老人提

供衣食住行直至死亡送葬等一系列社会服务行为的” 传统

度。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将全部纳入社会

医疗保险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应该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

医疗保障制度,并建立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投入、风险共担

针对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种二元性的直接后果是人为拉大城乡差距,导致社会公正的

的题中之义.逐步将纳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

保险、医疗保险的范围,才能够使与其他城镇市民

总之.针对征地补偿标准和方式中存在的问

题,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应当制定规范的征地补偿价格

评估体系,扩大征地补偿范围,确定合理的土地补偿标准;另

方面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变单一的、一次性的货

币补偿为分周期的货币补偿与社会福利保障相结合的补偿

方式.既解决农民失地后面临的紧迫的生活生产困难,又为

的后续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下转第49页)

与林业法律法规的冲突。 也慢慢向乡村进行推进和渗透,越来越多的民族地

(-)少数民族习惯法规范与现行林权法律制度

的调适

区民众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

我们仍不能低估习惯的力量,法律的目的不在于树

立权威,而是在于妥善地处理纠纷和化解矛盾,维持 1.在法的创制层面上。国家法要吸收习惯法中

合理的部分对于习惯法而言,具有植根于社会生活 秩序。因此,在维护国家主权及刑事领域要坚持国家

中的合理性.甚至在某些民族地区较之国家法更容

易被了解为什么在一定区域内较之国家法更容易被 法给予充分的尊重,在法律没有相应规定的情况下,

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更具有亲和力和说服力.具有 可以依照适当的习惯规则来合理解决。

强大的社会调控功能。因此,国家法必须充分尊重

并吸些这些有价值的本土资源。在立法过程中.借鉴 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法律多元的视野下.各

法的主导地位,而在某些民事领域,则要对民族习惯

社会生活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某些习俗和习惯

习惯法中的积极因素,将其纳入到国家法体系之中,

种法律总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交织在一起

这无疑是对国家法有益的补充。此外,也可以充分

的。过分倚重于法律控制手段,并不能解决目前林权

发挥民族自治地区行使自治权的优势,将适宜于当 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而历史上少数民族关于

地发展的习惯法。在不与国家法基本精神相冲突的

山林的习惯法,其中的精华,对于我们今天合理开发

前提下。通过变通立法加以确立。

与利用山林、水利资源.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

2.在司法层面上.充分发挥基层法院法官的调 借鉴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允许并包容法律多元的现

解作用,进一步发挥调节机制的作用。民间调解在 象存在,另一方面,对习惯法中与国家制定法相冲突

某种程度上,它还起到沟通国家法和习惯法在文化

的方面,要寻其与国家法的契合点,渐进式的推进

上的隔阂.为两者的良性互动提供一个正式的制度 其与国家法衔接,对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秩序的构建

性对话渠道的作用。C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法

及林权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梁治平.法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3】张国安.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及其价值研究叨.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7

[4]布律尔.法律社会学[M】.许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论纲Ⅲ.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3):52.

[6]陈文辉.黎族习惯法在森林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琼州学院学报,2008(4)28.

[7]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8]唐开桂.习惯法初探【EB,oL].(2006-06-06)[2011-02-21].http://www.fawang.net

(责任编辑:吕增艳)

(上接第40页)

参考文献:

【1】陆福兴.用科学发展观化解问题叨.甘肃农业,2005(1I).

2】谢宗棠.对征地制度中土地补偿标准问题的研究——以甘肃省为例册.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3】贾书新.关于征地补偿标准的思考忉.经济师,2006(4).

4】窦衍瑞.论我国农村土地补偿制度的完善【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5】刘亚玲.征地补偿标准的公平合理问题姗.经济学家,2005(3).

6】闰 文,许月明.河北省多样化征地补偿方式探析叨.调研世界,2010(1).

【7】姜长云.农村土地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

【8】王文强.利益保障机制探析叨.三农中国,2009(13)

【9】王芳.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探微 .贵州民族研究,1999(2).

(责任编辑:吕增艳)

49・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05:5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78/1247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