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事迹材料

更新时间:2024-11-06 00:26:01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5日发(作者: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怎么样)

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邹碧华走了,可华夏大地回响着他厚厚实实、

锵有力的步履声。

邹碧华用心镌刻在生命年轮上的47个春秋璀璨夺目。“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

是他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凡接触过邹碧华的人都听到过,他曾工作过的地方也都听到

了„„如今,一浪高过一浪的追念里,更声声回荡着这句生命誓言!

上海的夜空不会忘记邹碧华办公室经常亮着的灯光;作为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深深地明白不仅要率先、带领好自己的团队,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时代先驱者的使命,所以

他有做不完的工作。众所周知,中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攻坚期,中国的法治建设、

司法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上海法院的信息化如何引领、支撑司法

改革,如何在新技术云涌的时代与时俱进„„邹碧华甘当“燃灯者”,做出了无愧于时代、

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好学、善用———才能改变世界

邹碧华生前主管法院的信息化工作。这是一项既没有先例可循,又必须履新适时、知难

创新的开拓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法院系统的司法改革、审判执行、法院

管理,以及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等方方面面。

邹碧华是杰出的,经过呕心沥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耕耘,终于在他生命的事业中绽放

6朵光彩夺目的绚丽之花:“司法改革科学化”,“审判执行过程可视化”,“司法为民

便捷化”,“司法公开常态化”,“法官办案智能化”,“审判管理精细化”———璀璨耀

眼!这被大家一致认可的6项全国法院系统首创成果,迎来了2014年全国各地兄弟法院信

息化参观团近80批,众口交誉。邹碧华曾说:“法官专业化、职业化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

武装头脑,也需要现代化的办案手段和智能化辅助工具。”他还提出“要依托信息科技打造

公正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为了这些目标,邹碧华日日夜夜为之努力着、奋斗着。

还在长宁法院当院长时,作为一名正牌文科生的邹碧华对信息科技接触并不多,甚至对

许多信息化术语都是陌生的。邹碧华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现代化法院院长,首先要学会运用

信息化思维,并以信息化促进管理可视化,从而以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引领法院各项工作科学

发展。邹碧华常说:“信息化的大趋势,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已扑面而来,深深改

变着我们身处的时代。作为一名现代法官,不懂得应用信息化手段办案是落伍的,作为大都

市的法院,不开发或没有能力应用最新科技服务进行审判实践,将无法与世界接轨。”怎么

办?不懂就学!这是邹碧华一贯的人生和事业态度。那以后,他如饥似渴抓紧点滴时间学习

最新信息技术。上下班途中,邹碧华的公文包里常常放着沉甸甸的书籍;休假的时候,他更

是集中时间研究平时积累下的“信息化难题”,前前后后仅大数据专题,他就啃完了近50

本书籍。记得有次出差到北京,因天气原因飞机晚点5个多小时,其他同志都带着焦虑和不

耐烦的心情,或聊天或打牌喝茶消磨时间。可邹碧华却有滋有味地阅读着有关互联网的书。

由于聚精会神,后来航班起飞时他还差点误了登机。还有,邹碧华的“快学”捷径就是虚心

向各方面专家请教。这里有交大和IT公司的大数据领域专家,有华为公司云计算技术能人,

以及电信公司IT智能化方面的主管等;他潜心学习、认真研讨,并常常与上海高院信息处的

同志一起切磋、商讨到深夜„„

学以致用,在邹碧华身上体现的得淋漓尽致,他还常常现学现用。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

析软件时,他专心研究大数据技术和案例,同时请来通信运营商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

医院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专家,以及银行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专家等来高院实讲案例、传授

经验,并要求信息处的相关同志一起参加学习讨论,研究法院如何运用大数据为法院办案服

务;开发干警“一键通”办公软件时,他率领大家细心研讨出一整套广受欢迎的可视化技术

方案;搞三年规划预算时,更提出了“专门研究云技术构架与法院审判业务应用”的大构想。

因为好学、善学,邹碧华很快从门外汉成了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和领导。

每次兄弟法院来学习交流信息化工作,他都当作是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总会精心准备好

PPT内容,小到每一张图表都会亲自设计。他能将管理学理论与法院信息化建设完美融合并

充分展现出来,他对法院信息化的深刻体会和独特见解总是赢得来宾们热烈掌声,称赞声不

绝于耳,最常听到的评价是“叹为观止”、“依靠信息化手段对审判业务管理精细化到如此

地步实在是让人折服”这真的踩到了管理的要害上,是真正的信息化对审判业务的管理”

经常有来宾在他演讲结束后,悄悄地问:你们邹院长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吧?当得知他是

法学出身,是一名法学博士的时候,提问者惊讶的表情溢于言表。除了自己学习,他特别强

调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作为一种习惯,还抽出专门时间给信息处同志培训,指导大家运

用管理学的理论开展信息化项目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层次与水平。

创新、完美———才能改变世界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这是邹碧华同志的座右铭。他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开阔

的眼界和前瞻性的思维,热衷于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解决法院工作和管理中的现实难题,

希望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规范的审判程序和审判体系,从而彻底地改变传统办案模式,

打造出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现代化法院。

为解决司法公开难题,他亲自指导了上海高院互联网站改版,网站版面设计前后修改

12次,并在最高法院三大司法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

信息、12368诉讼服务、律师服务等“十大司法公开与服务平台”打造出全方位、多层次、

互动式的司法公开与服务体系,向社会公开了65个方面830个信息项,并通过12368短信

主动向案件相关当事人推送53个重要节点信息。他还亲自主导推出了“互联网上律师服务

平台”。他认为,法官与律师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双方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化解社会矛

盾、追求公平正义和维护法律尊严的目标是一致的,因而有必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良

性互动关系。这就是他要求建立律师服务平台的动因。该平台提供5大类24项服务功能,

在全国法院首次推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立案、庭审排期自动避让、关联案件和审判业务文件

主动推送等功能。以往全国大多数法院推出的网上立案基本停留在“立案审查”阶段,当事

人或律师必须前往法院领取案号和缴纳费用,而利用该平台,律师可以在网上进行材料提交、

缴纳诉讼费、获取案号等“一条龙”服务,实现立案全程网上操作。因为平台改变了法院传

统的窗口立案模式,也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与反对,为了在体制内寻求突破,他多次在银行、

律协、法院内部之间调协,召开多次座谈会,强调平台建设的意义。他说上海律师每年要参

20万件案件诉讼,如果每个案件让办案律师减少一次跑法院的劳顿,就要节省近60万小

时工作时间、10万次车辆往返。就在他逝世前一天,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刚刚上线试运

行,他在转发这条消息的同时也留下他朋友圈里的最后一句话:“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

来越好。他进医院抢救前留下的最后一条是发给信息技术人员的,要求做好律师服务

平台调试,为宣传报道做好演示准备。

他主导开发的“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在国内法院首次提出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

裁判文书进行智能评查,将法官办案的最后一道工序———撰写判决书———再智能化检查

一遍,看是否存在人工不易查出的逻辑推理及论述严谨性问题,看是否存在如诉讼请求和判

决主文等“六个不一致”的问题,对案件裁判文书质量把关、辅助法官结案的论述说理等都

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深受办案法官的欢迎。

他主导推进“法官业绩数字化评价”,在晋升条件中加大工作实绩的权重,为能干事想

干事的同志提供了舞台。他还将案件大数据、案件权重测算法与工作量可视化展示等方法与

手段运用到了司法改革之中,并被人称为“法律系统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如他研究的“案

件权重计算理论”在国内外法院算最先进实用的,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对不同案

由、不同类型案件审理难易程度与科学评估法官办案工作量的难题,将案件权重系数分为对

一般案件的一般权重系数、特殊典型案件的固定权重系数和案件特殊因素的浮动权重系数,

为科学评价办案工作量,法院司法改革科学确定人员分类员额、岗位配比、法官人力资源办

案占比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主导“信息中心设计”时,仅信息中心装饰设计方案,就修改了不下11稿,该中心

的家具方案、位置安排、颜搭配、灯光类型、电脑屏式样等,他都亲自把关,认真研究,

并要求看实物样品、作对比分析等。这些足以感受到他的细微、严谨与完美。

勤奋、敬业———才能改变世界

“勤奋是可以感动人和带动人的”,他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他的日历里几乎没有节假

日,他说是“52,白加黑,24小时工作制”。因为白天要开会或出差,研究信息化工作

基本都是在下班后或者周末,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始终坚持标准,注重细节,按照法院工作

的发展和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他说:“在互联网时代,不尊重用户体验,不突出个性化服

务,没有粘合度,这样的软件是没有市场的”。他要求上海高院开发的每一个软件都要具备

人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特征。为搞好软件系统开发,他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个信息化

系统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大到软件的界面是否人性化、系统构造是否合理、用户体验是否良

好等内容他都亲自把关,小到文本框的字体用什么颜,下拉列表的内容是否对齐等细节他

都能注意到,一个信息系统从开发到发布往往要修改10多次。一次到基层法院调研,大家

突然不到邹院长了,仔细一,他正趴在某法官的办公桌上体验新开发的系统,随身带的

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上面记录着基层法官提出的种种改进意见。他曾说“众的投诉是

我们的黄金资源”,为此,他特别重视信息化沟通平台上每一条意见建议,要求信息技术部

门及时处理并反馈情况。高院信息指挥中心改造时,他亲自把关,设计图纸前后修改11稿,

施工时,为考查施工质量,他亲自爬上楼梯确定通风口及各种管道设施是否按设计施工,

的敬业程度让施工人员都大吃一惊。他还结合自己深厚的法学功底和扎实的管理能力对信息

化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融入到了他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一次他晚饭后散步时迸发

出灵感,想到用一张思维导图把“办公办案一键通”软件的功能与各部分之间相互的关联清

晰地表述出来,他立刻将想法付诸实践,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在办公室把图做了出来,使软件

开发人员茅塞顿开,极大地推进了软件开发进程。开发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系统时,专业技术

人员不懂法律理解不了他说的很多思路框架和专业术语,他就每个周末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

为他们讲解系统涉及到的法律知识,这样的讲解沟通一谈就是两三个小时,在系统开发的8

个月里,只要没有公务安排他准是一头扎进该项目中。正如他家属所说,他真的把自己的一

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献给了司法系统。

学习时代楷模 做人民好干部——邹碧华先进事迹报

告会摘要

416日,邹碧华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到长宁,来到他生前工作的地方,与大

家分享邹碧华每一段感人故事、每一个难忘细节,与大家重温邹碧华生前带给所

有人的美好回忆。斯人已逝,幽思长存。追忆邹碧华,在人间四月的时节里,让

我们向这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道一声:走好,碧华!

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 吕红兵

去年1210日,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不幸离世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律师

界。那一晚,我的朋友圈被所有法律人的追思刷成了灰白。那一晚,我和

许多律师同仁都彻夜难眠,大家追忆着,思考着……

一直以来,法官与律师分属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不同的体,各自有所封闭,

缺少足够的认同。2010年初,时任长宁法院院长的邹碧华,在听取纪检监察工

作汇报时得知,一些法官在庭审中时常打断律师发言,甚至呵斥律师,一些判决

书对律师代理意见回应较少或回应时遗漏要点。这让邹碧华很是感慨。他认为,

律师与法官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双方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化解社会矛盾、

求公平正义的目标是一致的,因而有必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基于此,他亲自起草并主导推出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一个基层法院,

能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为保障律师权利出台正式文件,在律师界乃至法律界都引

起了震动。这让我们做律师的心生敬佩和感动,并给予了积极的回应。长宁区律

师工作委员会向全区律师发出了律师尊重法官的倡议书。上海律师学院在为新执

业律师授课时,将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在法庭发言时注意控制情绪等内容,均列

入其中。

希望让律师的执业环境越来越好。我和我身边的很多律师,手机里都保存

着这条截屏,这是邹碧华在去世前一天发出的最后一条朋友圈的留言,时间

永远定格在20141291145分。这是他对当天试运行的上海法院

师服务平台写下的寄语。这句话,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在邹碧华写下这句寄

语的两周之前,全国律师协会民事委员会2014年年会在上海召开,他受邀作了

《司法改革背景下构建法律共同体的几点思考》的演讲,律师服务平台的雏形,

第一次闪亮在我们眼前。如今,上海1325家律师事务所的近17000名律师,都

已成为了这个服务平台的受益者。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邹院长是在一次座谈会上。那是在2009年,邹院长针对

青年干警召开了一次职业生涯规划座谈会。会上,他就像洞察了我们的心里一样,

和我们讲起了职业生涯的七年之痒虽然我的办案绩效一直不错,但就像个车

间操作工,凭着经验和感觉办案子。理想早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那天,我第

一个发言,如实讲了心里话。邹院长很赞赏我的直率,他说,年轻人都会碰到这

样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自己能不能坚守梦想。有时候,不是机会没有眷顾你,而

是你自己迷失了方向。他的话句句打在我心上。从那天起,我和许多像我一样的

同事,仿佛又有了再冲一下的渴望。

方法多,善于改进工作机制,这是长宁法院很多人对邹院长的印象。到长宁

法院后,他大量旁听了大家的接待,并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当事人来到法院得

不到妥善的接待,于是情绪激动的事件不断发生,最后矛盾加剧,与法院形成了

对抗。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低级错误,他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推出了《

众接待场景65例》。这65例场景,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们每个人检讨着自己

的一言一行,也让我们在接待众时,多了几分自信和从容。

2011年,我经过竞岗成为了民一庭副庭长,分管诉调对接中心。那段时间,

有一些当事人和律师投诉,认为诉前调解效率不高,浪费时间。邹院长就问我,

难道真是他们不愿意配合调解工作吗?我们的解释工作做到位了吗?如果不到

位,当事人和律师当然会不理解、不满意。他要求我们用短信服务的方法解决问

题。同时,邹院长还安排所有接待人员前往银行、酒店学习现代礼仪规范。没多

久,一位律师写来表扬信。他感慨,他是第一次接到法院发送的短信服务。法院

这么尊重律师,他很感动,而且案件也得到了这么专业化的调解。

在邹院长的带领下,我越来越喜欢现在的自己,我到了工作的价值,

到了自己的价值。每当我看到文化墙上那一张张退休法官微笑的照片,每当我看

到一个个年轻干警自信满满地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邹院长

那挺拔的身影,耳边响起他的话语: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你的生命是我爱的雕塑

邹碧华同志的妻子 唐海琳

我和碧华是1984年认识的,我们同一届考进了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

是同班同学。碧华体育很好,是国家三级运动员,也比较调皮好动,偷偷爬树摘

柿子的一男同学中,总有他的身影。有一次,邹碧华拿着两张电影票走过来跟

我说,同学那有两张票,但他们没时间去看,我想和你去。你敢去吗?被他这么

一激,我干脆地答应了。后来我们聊了很多:他小时候跟着外婆,在江西一个淳

朴的小山村长大;我生长在上海,习惯了城市生活。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经

历,让我们彼此好奇,也产生了好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觉得碧华是个很有

活力的阳光大男孩,多才多艺,又重情重义。我们的爱情日渐深厚,毕业前,碧

华特意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写道你的生命是我爱的雕塑

大学四年很快过去,因为父母坚持让我留在上海,碧华很理解我父母的心情。

为了这份爱,他和我一起回上海发展。碧华来到上海,住进纺织大学的学生公寓。

为工作,他一家家单位敲门,主动推销自己。在抛来橄榄枝的单位中,碧华

选择了专业对口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1992年初,我们办了一个简单的结婚

仪式,在两三桌亲朋好友的祝福下,开始了我们的婚姻生活。他对父母很孝顺,

把江西老家的父母接到上海来住,将儿子的房间腾出来,儿子跟我们挤一间。

为父亲的他,工作再忙,也会抽时间陪儿子看英语原版小说,他常以自己的经历

和儿子进行着男子汉之间的交流。在外面,无论碧华是书记员、法官,还是庭长、

院长,我的眼里,他一直就是那个阳光大男孩。他知道我眼睛不好,平时很心疼

我,经常提醒我不要太长时间看电脑、看手机,晚上出门他总会握住我的手,提

醒我哪里有台阶,像是我的拐杖

碧华先后担任上海长宁法院院长、上海高院副院长,担子越来越重,我第一

次发现阳光大男孩的白头发多了。他睡得晚,早晨起床就会晚一些,每天都是

我先起来。我收拾好了,就在沙发上坐一会儿,等他一起出门。而他总会在出门

前一刻,突然加快动作吃饭、穿鞋,结果临到出门总被他占先,变成他站在门口

看着我匆忙换鞋。他总是开玩笑地说:喏,是我在等你啊……”

1210日早上,他可能真的累了,我催了几遍,他才从床上爬起来。我早

早地穿好了鞋,站在门口等他。碧华还打趣地跟我说:总算是你等我了!只是

为什么,我等得到跟他一起出门,却等不到他回家……1214日,无数人赶来

送碧华最后一程,他却安静地睡了……盖棺前,我最后一次帮他整理了一下衣服,

最后一次摸摸他的脸,在他身边放下了一本《要件审判九步法》。那是他一生的

自豪!

公正为民的好法官 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郭伟清

碧华曾对我说,当他第一次把当上法官的消息告诉远在江西老家的母亲时,

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母亲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母亲的话,

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一辈子的坚守。

有一张照片,是碧华前往一个当事人家中走访时拍下的。照片左侧拿着蓝

帆布袋的男子叫沃根生。20089月,沃根生83岁的老母亲居住的阁楼起火,

老人不幸葬身火海。沃根生悲痛不已,认为物业公司应对火灾承担责任,于是将

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但由于缺乏证据,沃根生最终败诉了。他不服,一年接着

一年上访。碧华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接待了沃根生,并提出要去现场看看。来

到现场,碧华弓着腰一级一级走上发黑的楼梯。他非常认真地听完沃根生的讲述,

神却变得越来越凝重。回来后,他对信访法官说:这个案子的判决没有问题。

但我们做法官的既要善解法律,也要善解人意。这样一位60岁的老人为了母亲

的事四处奔波,我们一定要将心比心,要让他感受到法律对人格、对情感的尊重,

这才是法律真正强大的力量。在碧华的直接指导下,信访法官联系了街道、电

力、消防等多个部门,为沃根生仔细分析了起火原因,并协助沃家修缮了阁楼。

沃根生非常感动,拉着我们信访法官的手,连声道谢。20141215日,当

他听到邹碧华去世的消息后,夫妻俩连夜从外地赶回上海,但还是没能赶上追悼

会,他们难过地说: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当面谢谢邹院长,但再也不会有这个机

会了!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碧华就是这样,努力让人民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

感受到公平正义。让每一个当事人都体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公仆情怀。

碧华去世后,我在整理他的文稿时,发现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知行合

一》他在里面是这样写的: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必须对党的事业负责,

党把管理一个法院的任务交给我,我就不再只是我自己了。我的角要求我必须

把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进步作为自己的使命。只有实实在在把这种使命感融入自

己的内心,才有可能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动力。因此,在这种状态下,无论遇到什

么样的困难我也不会屈服,无论处于何种逆境我也不会退缩。他就是以这样一

无我的精神,追寻着他的法治梦想。

法治燃灯者

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记者

邹碧华离世后,网上网下,哀思如潮,纪念文字喷涌而出,追忆怀念连绵不

绝。人们称赞他,法官当如邹碧华”“一个真正的法律人”“燃灯者邹碧华

当我们走进邹碧华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曾经给周围人们所带来的温暖与光

亮,感受到他仍然留存于人们心头的信心和希望,终于明白,人们为什么一致为

他献上燃灯者冠冕。他用自己47年充分燃烧的一生,回应了时代需求,回答

了社会迷惘。

燃灯者,光亮源自内心。邹碧华心灵灯火源自何处?采访邹碧华北大同学,

他们回忆当年一起求学岁月,那正是中国法治建设求新求变的年代。亲历这段流

金岁月的法律人,感受到法治前行者笃志革新、砥砺奋进,法治理想和信仰渐渐

融入他们血液。邹碧华却发现,每审理一件案子,如果法官处理得很得体、很公

平,双方当事人都会很满意。后来,邹碧华和媒体回顾这段岁月时说,这些经历

让他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燃灯者,用内心温度,温暖他人。邹碧华的心灵灯火是怎样照亮了他人?很

多人说,邹碧华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沟通管理,往往事半功倍。他夫人唐海

琳老师说,和儿子讲道理,我费劲说上半天,比不上他三言两语。站在对方角度

考虑问题,体会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是邹碧华的同理心。邹碧华将

同理心倾注到法院管理当中,唤醒法院干警内在的激情。走进长宁法院,我们看

见,他压缩会议室等公共空间,给每个法官分隔出独立办公室,创造条件,维

护法官的职业尊荣立案大厅分隔出一个个独立小隔间,保障当事人的隐私权,

也让当事人感受尊重。多人回忆,与邹碧华共事的岁月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位

年轻法官说,他是我们活着的理想

燃灯者,是冲破困境的先行者。明知前路艰难,邹碧华为何能义无反顾?在

深化司法改革的今天,邹碧华们并不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画中国法治未来,而是要

打破多年来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重新调整,每走一步都会碰到硬骨头

都要涉险滩。唐海琳老师告诉我,邹碧华曾不止一次感叹,赶上一个改革开放的

好时代,有一批爱才惜才的法律前辈引领,有走出国门、开阔眼界的机会。像他

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山乡少年,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完全得益于这个时代,

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个时代。

邹碧华是燃灯者。他生命最后一瞬大放光彩,凝聚起强大的舆论认同,凸

显了人们对法治中国的期待,凸显了人心所向和强烈的改革共识。这样的共识弥

足珍贵,这样的共识正是改革的信心和希望所在。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16:3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78/1122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