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印发《暂予监外执行规定》的通知
司发通〔2014〕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
(局)、卫生计生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监狱管理局、卫生局:
为了正确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完善暂予监外执行制
度,保障暂予监外执行工作严格依法规范进行,按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
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
委联合制定了《暂予监外执行规定》,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对于
实施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请分别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年10月24日
—1—
暂予监外执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暂予监外执行工作,严格依法适用暂予监外执行,根
据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刑罚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对罪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分别由下列机关决定或者批准:
(一)在交付执行前,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在监狱服刑的,由监狱审查同意后提请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
批准;
(三)在看守所服刑的,由看守所审查同意后提请设区的市一级以上
公安机关批准。
对有关职务犯罪罪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逐案报
请备案审查。
第三条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其居住地的社
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第四条 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的生活、医疗和护理等费用自理。
罪犯在监狱、看守所服刑期间因参加劳动致伤、致残被暂予监外执行
—2—
的,其出监、出所后的医疗补助、生活困难补助等费用,由其服刑所在的
监狱、看守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已经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有下
列情形之一,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患有属于本规定所附《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的严重疾病,
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
执行。
第六条 对需要保外就医或者属于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
可能有社会危险性,或者自伤自残,或者不配合的罪犯,不得暂予监
外执行。
对职务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犯罪、组织(领导、参加、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罪犯适用保外就医应当从严审批,对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疾病,但经诊断短期内没有生命危险
—3—
的,不得暂予监外执行。
对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因违法违规被收监执行或者因重新犯罪被判刑
的罪犯,需要再次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从严审批。
第七条 对需要保外就医或者属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累犯以及故意杀人、
、抢劫、、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
的罪犯,原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或者无期徒刑的,应当在减为有期徒
刑后执行有期徒刑七年以上方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原被判处十年以上有
期徒刑的,应当执行原判刑期三分之一以上方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
对未成年罪犯、六十五周岁以上的罪犯、残疾人罪犯,适用前款规定
可以适度从宽。
对患有本规定所附《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的严重疾病,短期内有
生命危险的罪犯,可以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关于执行刑期的限制。
第八条 对在监狱、看守所服刑的罪犯需要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狱、看
守所应当组织对罪犯进行病情诊断、妊娠检查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鉴别。
罪犯本人或者其亲属、监护人也可以向监狱、看守所提出书面申请。
监狱、看守所对拟提请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核实其居住地。需
—4—
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
查。
监狱、看守所应当向人民检察院通报有关情况。人民检察院可以派员
监督有关诊断、检查和鉴别活动。
第九条 对罪犯的病情诊断或者妊娠检查,应当委托省级人民政府指定
的医院进行。医院出具的病情诊断或者检查证明文件,应当由两名具有副
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共同作出,经主管业务院长审核签名,加盖公
章,并附化验单、影像学资料和病历等有关医疗文书复印件。
对罪犯生活不能自理情况的鉴别,由监狱、看守所组织有医疗专业人
员参加的鉴别小组进行。鉴别意见由组织鉴别的监狱、看守所出具,参与
鉴别的人员应当签名,监狱、看守所的负责人应当签名并加盖公章。
对罪犯进行病情诊断、妊娠检查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鉴别,与罪犯有
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医师、人员应当回避。
第十条 罪犯需要保外就医的,应当由罪犯本人或者其亲属、监护人提
出保证人,保证人由监狱、看守所审查确定。
罪犯没有亲属、监护人的,可以由其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员会、原
—5—
所在单位或者社区矫正机构推荐保证人。
保证人应当向监狱、看守所提交保证书。
第十一条 保证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愿意承担保证人义务;
(二)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三)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四)能够与被保证人共同居住或者居住在同一市、县。
第十二条 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保证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协助社区矫正机构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法律和有关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变更居住地,或者有
违法犯罪行为,或者需要保外就医情形消失,或者被保证人死亡的,立即
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告;
(三)为被保证人的、护理、复查以及正常生活提供帮助;
(四)督促和协助被保证人按照规定履行定期复查病情和向社区矫正
机构报告的义务。
第十三条 监狱、看守所应当就是否对罪犯提请暂予监外执行进行审
—6—
议。经审议决定对罪犯提请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在监狱、看守所内进行
公示。对病情严重必须立即保外就医的,可以不公示,但应当在保外就医
后三个工作日以内在监狱、看守所内公告。
公示无异议或者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监狱、看守所应当填写暂予监
外执行审批表,连同有关诊断、检查、鉴别材料、保证人的保证书,提请
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已委托进行
核实、调查的,还应当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出具的调查评估意见书。
监狱、看守所审议暂予监外执行前,应当将相关材料抄送人民检察院。
决定提请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应当将提请暂予监外执行书面意
见的副本和相关材料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决定或者批准暂
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提出书面意见。
第十四条 批准机关应当自收到监狱、看守所提请暂予监外执行材料之
日起十五个工作日以内作出决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在五个工作
日以内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送达监狱、看守所,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
院、原判人民法院和罪犯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应当
上网公开。不予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以内将不予批准
—7—
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送达监狱、看守所。
第十五条 监狱、看守所应当向罪犯发放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及时为
罪犯办理出监、出所相关手续。
在罪犯离开监狱、看守所之前,监狱、看守所应当核实其居住地,书
面通知其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并对其进行出监、出所教育,书面告知其
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法律和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罪犯应当在告
知书上签名。
第十六条 监狱、看守所应当派员持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及有关文书材
料,将罪犯押送至居住地,与社区矫正机构办理交接手续。监狱、看守所
应当及时将罪犯交接情况通报人民检察院。
第十七条 对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有权向人民
法院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申请,看守所可以将有关情况通报人民法院。对
被告人、罪犯的病情诊断、妊娠检查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鉴别,由人民法
院依照本规定程序组织进行。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执行刑罚的有关法律文书依法送达前,作出
是否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
—8—
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制作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写明
罪犯基本情况、判决确定的罪名和刑罚、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原因、依据
等,在判决生效后七日以内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送达看守所或者执行取
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和罪犯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并抄送同级人
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决定不予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在执行刑罚的有关法律文书
依法送达前,通知看守所或者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并告
知同级人民检察院。监狱、看守所应当依法接收罪犯,执行刑罚。
人民法院在作出暂予监外执行决定前,应当征求人民检察院的意见。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罪犯被羁押的,应当通知罪犯
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派员持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及时
与看守所办理交接手续,接收罪犯档案;罪犯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
由社区矫正机构与执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条 罪犯原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
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原服刑地的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
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监狱管理机
—9—
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由其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
负责办理罪犯收监、刑满释放等手续,并及时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社区矫
正机构。
第二十一条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掌握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身体状
况以及疾病等情况,每三个月审查保外就医罪犯的病情复查情况,并
根据需要向批准、决定机关或者有关监狱、看守所反馈情况。
第二十二条 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因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
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侦查机关应当在对罪犯采取强制措施后二十四
小时以内,将有关情况通知罪犯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人民法院应当在判
决、裁定生效后,及时将判决、裁定的结果通知罪犯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
和罪犯原服刑或者接收其档案的监狱、看守所。
罪犯按前款规定被判处监禁刑罚后,应当由原服刑的监狱、看守所收
监执行;原服刑的监狱、看守所与接收其档案的监狱、看守所不一致的,
应当由接收其档案的监狱、看守所收监执行。
第二十三条 社区矫正机构发现暂予监外执行罪犯依法应予收监执行
的,应当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报决定
—10—
或者批准机关。决定或者批准机关应当进行审查,作出收监执行决定的,
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罪犯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原服刑或者接收其
档案的监狱、看守所,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原判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发现暂予监外执行罪犯依法应予收监执行而未收监执行
的,由决定或者批准机关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向决定或者批准机关提出收监
执行的检察建议。
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决定暂予
监外执行时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居住地公安机关送交看守所收监
执行;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时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上的,由居住地公安机关
送交监狱收监执行。
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原服刑或者接收
其档案的监狱应当立即赴羁押地将罪犯收监执行。
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
将罪犯收监执行。
监狱、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后,应当将收监执行的情况报告决定或
者批准机关,并告知罪犯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原判人民法院。
—11—
第二十五条 被决定收监执行的罪犯在逃的,由罪犯居住地县级公安机
关负责追捕。公安机关将罪犯抓捕后,依法送交监狱、看守所执行刑罚。
第二十六条 被收监执行的罪犯有法律规定的不计入执行刑期情形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在收监执行建议书中说明情况,并附有关证明材料。批
准机关进行审核后,应当及时通知监狱、看守所向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提出不计入执行刑期的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
以内依法对罪犯的刑期重新计算作出裁定。
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在决定收监执行的同时应当确定不计
入刑期的期间。
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监狱、看守所,同时抄送同级人
民检察院。
第二十七条 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后,刑期即将届满的,社区矫正机构应
当在罪犯刑期届满前一个月以内,书面通知罪犯原服刑或者接收其档案的
监狱、看守所按期办理刑满释放手续。
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刑期届满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
解除社区矫正,向其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原判人
—12—
民法院。
第二十八条 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死亡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自发
现之日起五日以内,书面通知决定或者批准机关,并将有关死亡证明材料
送达罪犯原服刑或者接收其档案的监狱、看守所,同时抄送罪犯居住地同
级人民检察院。
第二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或者批准机关、监
狱、看守所、社区矫正机构有违法情形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意见。
第三十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决定书之
日起一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决定
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
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第三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有关机关、单位调阅有关材料、档案,
可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有关机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人民检察院认为必要时,可以自行组织或者要求人民法院、监狱、看
守所对罪犯重新组织进行诊断、检查或者鉴别。
第三十二条 在暂予监外执行执法工作中,司法工作人员或者从事诊
—13—
断、检查、鉴别等工作的相关人员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
法违纪行为的,依法给予相应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所称生活不能自理,是指罪犯因患病、身体残疾或
者年老体弱, 日常生活行为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的情形。
生活不能自理的鉴别参照《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
级分级》(GB/T16180-2006)执行。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主
行动等五项日常生活行为中有三项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且经过六个月
以上、护理和观察,自理能力不能恢复的,可以认定为生活不能自理。
六十五周岁以上的罪犯,上述五项日常生活行为有一项需要他人协助才能
完成即可视为生活不能自理。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
安部、司法部1990年12月31日发布的《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同时废
止。
附件: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
—14—
附件
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
罪犯有下列严重疾病之一,久治不愈,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属于
适用保外就医的疾病范围:
—15—
一、严重传染病
1.伴空洞并反复咯血;合并多脏器并发症;结核性脑膜炎。
2.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伴有需要住院的机会性感染。
4.其他传染病,如Ⅲ期梅毒并发主要脏器病变的,流行性出血热,狂犬
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新发传染病等监狱医院不具备条件的。
二、反复发作的,无服刑能力的各种精神病,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但有严重暴力行为或倾向,
对社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除外。
三、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1.心脏功能不全:心脏功能在YHA三级以上,经规范未见好转。
(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
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重度心肌炎、心包炎等引起。)
2.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或有R on T表现、导致血
流动力学改变的心房纤颤、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16—
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及重度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严重心绞痛反复发作,经规范仍有严重冠状
动脉供血不足表现。
4.高血压病达到很高危程度的,合并靶器官受损。具体参见注释中靶器
官受损相应条款。
5.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需要手术的心血管动脉瘤和粘液瘤等
需要手术的心脏肿瘤;或者不需要、难以手术,但病情严重危及生命
或者存在严重并发症,且监狱医院不具备条件的心血管疾病。
6. 急性肺栓塞。
四、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1.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由支气管、肺、胸膜疾病引起的中度以上呼吸功
能障碍,经规范未见好转。
2.支气管扩张反复咯血,经规范未见好转。
3.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反复发作,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经规
范未见好转。
五、严重消化系统疾病
—17—
1.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肝肾
综合征等)。
2.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3.急性及亚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加急性发作或慢性肝衰竭。
4.消化道反复出血,经规范未见好转且持续重度贫血。
5.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经规范未见好转。
6. 肠道疾病:如克隆病、肠伤寒合并肠穿孔、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全
结肠切除、小肠切除四分之三等危及生命的。
六、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如急性肾衰
竭、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小动脉硬化、免疫性肾
病等。
七、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及损伤
1.严重脑血管疾病、颅内器质性疾病并有昏睡以上意识障碍、肢体瘫痪、
视力障碍等经规范未见好转。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
成、脑栓塞、脑脓肿、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及严重的
脑外伤等。
—18—
2.各种脊髓疾病及周围神经疾病与损伤所致的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经
规范未见好转,生活难以自理。如脊髓炎、高位脊髓空洞症、脊髓压
迫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原发
性侧索硬化和进行性延髓麻痹)等;周围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周
围神经损伤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
多发性神经病。
3.癫痫大发作,经规范未见好转,每月发作仍多于两次。
4.重症肌无力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疾病,严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5.锥体外系疾病所致的肌张力障碍(肌张力过高或过低)和运动障碍(包
括震颤、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等出现生活难以自理)。如帕金
森病及各类帕金森综合症、小舞蹈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肌紧张异常、
秽语抽动综合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投掷样舞动、阵发性手足徐动症、阵
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等。
八、严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经规范未见
好转。如脑垂体瘤需要手术、肢端肥大症、尿崩症、柯兴氏综合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机能亢进危象、甲状腺机能减
—19—
退症出现严重心脏损害或出现粘液性水肿昏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及甲状
旁腺机能减退症出现高钙危象或低钙血症。
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等严重并发症或
伴发症,或合并难以控制的严重继发感染、严重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
经规范未见好转。
心:诊断明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并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
1.有心绞痛反复发作,经规范未见好转仍有明显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
表现;2.心功能三级;3.心律失常(频发或多型性室早、新发束支传导阻滞、
交界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阵发
性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等)。
脑:诊断明确的脑血管疾病,出现痴呆、失语、肢体肌力达IV级以下。
肾:诊断明确的糖尿病肾病,肌酐达到177mmol/L以上水平。
眼:诊断明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达到增殖以上。
九、严重血液系统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严重贫血并有贫血性心脏病、溶血危象、脾功能亢进其中一项,经规
—20—
范未见好转。
3.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恶性组织细胞病、嗜血细胞综合征。
5.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6.严重出血性疾病,有重要器官、体腔出血的,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血友病等,经规范未见好转。
十、严重脏器损伤和术后并发症,遗有严重功能障碍,经规范未
见好转
1.脑、脊髓损伤后遗有中度以上智能障碍,截瘫或偏瘫,大小便失
禁,功能难以恢复。
2.胸、腹腔重要脏器及气管损伤或手术后,遗有严重功能障碍,胸腹腔
内慢性感染、重度粘连性梗阻,肠瘘、胰瘘、胆瘘、肛瘘等内外瘘形成反
复发作;严重循环或呼吸功能障碍,如外伤性湿肺不易控制。
3.肺、肾、肾上腺等器官一侧切除,对侧仍有病变或有明显功能障碍。
十一、各种严重骨、关节疾病及损伤
1.双上肢,双下肢,一侧上肢和一侧下肢因伤、病在腕或踝关节以上截
—21—
肢或失去功能不能恢复。双手完全失去功能或伤、病致手指缺损6个以上,
且6个缺损的手指中有半数以上在掌指关节处离断,且必须包括两个拇指
缺失。
2.脊柱并一个主要关节或两个以上主要关节(肩、膝、髋、肘)因伤、病
发生强直畸形,经规范未见好转,脊柱伸屈功能完全丧失。
3.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经后遗有运动功能障碍或遗有尿道
狭窄、闭塞或感染,经规范未见好转。
4.主要长骨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反复急性发作,病灶内出现大块死骨
或合并病理性骨折,经规范未见好转。
十二、五官伤、病后,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经规范未见好转
1.伤、病后双眼矫正视力<0.1,经影像检查证实患有白内障、眼外伤、
视网膜剥离等需要手术。内耳伤、病所致的严重前庭功能障碍、平衡
失调,经规范未见好转。
2.咽、喉损伤后遗有严重疤痕挛缩,造成呼吸道梗阻受阻,严重影响呼
吸功能和吞咽功能。
3.上下颌伤、病经后二度张口困难、严重咀嚼功能障碍。
—22—
十三、周围血管病经规范未见好转,患肢有严重肌肉萎缩或干、
湿性坏疽,如进展性脉管炎,高位深静脉栓塞等。
十四、非临床治愈期的各种恶性肿瘤。
十五、暂时难以确定性质的肿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严重影响机体功能而不能进行彻底。
2.身体状况进行性恶化。
3.有严重后遗症,如偏瘫、截瘫、胃瘘、支气管食管瘘等。
十六、结缔组织疾病及其他风湿性疾病造成两个以上脏器严重功能障
碍或单个脏器功能障碍失代偿,经规范未见好转,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十七、寄生虫侵犯脑、肝、肺等重要器官或组织,造成继发性损害,
伴有严重功能障碍者,经规范未见好转。
十八、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以下职业病:
1.尘肺病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经规范未见好转。
2.职业中毒,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经规范未见好转。
3.其他职业病并有瘫痪、中度智能障碍、双眼矫正视力<0.1、严重血
—23—
液系统疾病、严重精神障碍等其中一项,经规范未见好转。
十九、年龄在六十五周岁以上同时患有两种以上严重疾病,其中一种
病情必须接近上述一项或几项疾病程度。
注释:
1.本范围所列严重疾病诊断标准应符合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中华医
学会制定并下发的医学诊疗常规、诊断标准、规范和指南。
2.凡是确定诊断和确定脏器、肢体功能障碍必须具有诊疗常规所明确规
定的相应临床症状、体征和客观医技检查依据。
3.本范围所称“经规范未见好转”,是指临床上经常规至少半年
后病情恶化或未见好转。
4.本范围所称“反复发作”,是指发作间隔时间小于一个月,且至少发作
三次及以上。
5. 本范围所称“严重心律失常”,是指临床上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
碍,预示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一般出现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多形性室性
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有R on T现象、病态窦房
结综合征、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等。
—24—
6.本范围所称“意识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迁延性昏迷1个月以上
和植物人状态。
7.本范围所称“视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患眼低视力2级。
8.艾滋病和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诊断依据应符合《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
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
会,2011年)等技术规范。其中,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活动性结核
病、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马尼菲青霉菌病、细菌性肺炎、新型隐球菌脑
膜炎等六种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住院标准应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等六个艾滋病机会感染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
办医政发[2012]107号)。上述六种以外的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住院标准可参
考《艾滋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1年)及《实用内科学》
(第13版)等。
9.精神病的危险性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
作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卫疾控发[2012]20号)进行评估。
10.心功能判定:心功能不全,表现出心悸、心律失常、低血压、休
克,甚至发生心搏骤停。按发生部位和发病过程分为左侧心功能不全(急
—25—
性、慢性)、右侧心功能不全(急性、慢性)和全心功能不全(急性、慢性)。
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后,其心功能可分为四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Ⅱ级:静息时无不适,但稍重于日常生活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
促或者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静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
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引起症状,静息时亦可有心力衰竭或者心绞痛。
11.高血压判定: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执行。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mmHg)
分级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正常血压 <120 和 <80
正常高值血压 120 ~139 和/或 80 ~89
高血压1级(轻度) 140 ~159 和/或 90 ~99
高血压2级(中度) 160 ~179 和/或 100 ~109
高血压3级(重度) ≥180 和/或 ≥110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140 和 <90
高血压危险分层
—26—
血压(mmHg)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1级SBP140-159或2级 3级
DBP90-99
低危 无其他CVD危险因素 中危 高危
中危 1-2个CVD危险因素 中危 很高危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 很高危 很高危
SBP160-179或SBP≥180或
DBP100-109
≥3个CVD危险因素或靶
器官损伤
DBP≥110
注: * CVD为心血管危险因素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心血管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 伴临床疾患
·高血压(1-3级) ·左心室肥厚 ·脑血管病:脑出血,缺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心电图: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
·吸烟 血发作
Sokolow_Lyon>38mm或
·糖耐量受损(餐后2h血糖·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
Cornell>2440mm·ms;超声心
7.8-11.0mmol/L)和(或)空
动图LVMI:男≥125g/ m²,女心绞痛,冠状动脉血动重
腹血糖受损(6.1-6.9mmol/L) ≥120 g/ m² 建史,慢性心力衰竭
(220mg/dl)或动脉粥样斑块 肾功能受损,血肌酐:男
(130mg/dl)或
12m/s
mg/dl),女性≥124µmol/L
(1.4mg/dl),蛋白尿(≥·踝/臂血压指数<0.9
·血脂异常TC≥5.7mmol/L·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
LDL_C>3.3mmol/L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性≥133µmol/L(1.5
HDL_C<1.0mmol/L(/d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般·eGFR降低(eGFR<60ml·min־
300mg/24h)
亲属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外周血管疾病
¹·1.73 m־²)或血清肌酐轻度
性<65岁) 升高:男性115-133µmol/L·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
·腹型肥胖(腰围:男性≥(1.3-1.5 mg/dl),女性出,视乳头水肿
90cm,女性≥85cm)或肥胖107-124µmol/L(1.2-1.4mg/dl)
·糖尿病:空腹血糖≥7.0
—27—
(BMI≥28kg/m²) ·微量白蛋白尿:30-300
10µmol/L) 30mg/g(3.5 mg/mmol)
mmol/L(126mg/dl),餐
(200mg/dl),糖化血红
蛋白≥6.5%
·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后2h血糖≥11.1 mmol/L
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
注:TC:总胆固醇;LDL_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BMI:体质指数;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IMT:颈动脉内中膜厚
度;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12.呼吸功能障碍判定: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67-2002)和《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GBT16180-2006),结合医学实践执行。症状:自觉气短、胸闷不适、呼
吸费力。体征:呼吸频率增快,幅度加深或者变浅,或者伴周期节律异常,
鼻翼扇动,紫绀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肺功能损害。在保外就医诊断实践中,
判定呼吸功能障碍必须综合产生呼吸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临床表现和相
关医技检查结果如血气分析,全面分析。
呼吸困难分级
Ⅰ级(轻度):平路快步行走、登山或上楼梯时气短明显。
Ⅱ级(中度):一般速度平路步行100米即有气短,体力活动大部分受
—28—
限。
Ⅲ级(重度):稍活动如穿衣、谈话即有气短,体力活动完全受限。
Ⅳ级(极重度):静息时亦有气短。
肺功能损伤分级
FVC FEV1 MVV FEV1/FVC RV/TLC DLco
正常 >80 >80 >80 >70 <35 >80%
轻度损伤
中度损伤
重度损伤 <40 <40 <40 <35 >55 <45
60-79 60-79 60-79 55-69 36-45 60-79
40-59 40-59 40-59 35-54 46-55 45-59
注:FVC、FEV1、MVV、DLco均为占预计值百分数,单位为%。
FVC:用力肺活量;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MVV:分钟最大通气
量;RV/TLC:残气量/肺总量;DLco:一氧化碳弥散量。
低氧血症分级
正常:Po2为13.3kPa~10.6kPa(100 mmHg~80 mmHg);
轻度:Po2为10.5kPa~8.0kPa(79 mmHg~60 mmHg);
中度:Po2为7.9kPa~5.3kPa(59 mmHg~40 mmHg);
重度:Po2<5.3kPa(<40 mmHg)。
—29—
13.肝功能损害程度判定
A.肝功能损害分度
分度 血浆白蛋白 腹水 脑症
中毒 血内胆 凝血酶 谷丙转
症状 红质 原时间 氨酶
明显 明显延长 供参考 重度 重度 <2.5g% >10mg% 顽固性
无或者
轻度
无 轻度 轻度 3.0-3.5g% 1.5-5mg% 无 供参考
无或者少
中度 中度 2.5-3.0g% 5-10mg% 量,后延长 供参考
消失
稍延长(较对照
组>3s)
B.肝衰竭:肝衰竭的临床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
综合分析而确定,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执行。
(1)急性肝衰竭(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起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
肝性脑病并有以下表现:①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
等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③出血倾向明显,PTA≤40%,
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2)亚急性肝衰竭(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较急,15天--26周出现
以下表现者:①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②黄疸迅速加深,血清
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凝血酶原时间明
—30—
显延长,PTA≤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基础
上,短期内发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
(4)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和失代偿。诊
断要点为:①有腹水或其他门静脉高压表现。②可有肝性脑病。③血清总
胆红素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④有凝血功能障碍,PTA≤40%。
C.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West-Haven分级标准
肝性脑病分级 临床要点
0级 没有能觉察的人格或行为变化
1级 轻度认知障碍
2级 倦怠或淡漠
无扑翼样震颤
欣快或抑郁
注意时间缩短
加法计算能力降低
可引出扑翼样震颤
轻度定向异常(时间和空间定向)
轻微人格改变
行为错乱,语言不清
减法计算能力异常
容易引出扑翼样震颤
—31—
3级 嗜睡到半昏迷*,但是对语言刺激有反应
4级 昏迷**(对语言和强刺激无反应)
意识模糊
明显的定向障碍
扑翼样震颤可能无法引出
注:1-4级即Ⅰ-Ⅳ度。
按照意识障碍以觉醒度改变为主分类,* 半昏迷即中度昏迷,** 昏迷
即深昏迷。
14. 急、慢性肾功能损害程度判定:参照《实用内科学》(第十三版)
和《内科学》(第七版)进行综合判定。急性肾损伤的原因有肾前性、肾实
质性及肾后性三类。每类又有少尿型和非少尿型两种。慢性肾脏病患者肾
功能损害分期与病因、病变进展程度、部位、转归以及诊断时间有关。分
期:
慢性肾脏病肾功能损害程度分期
CKD分期 主要临床症状
Ⅰ期 ≥90毫升/分 无症状
Ⅱ期 60-89毫升/分 基本无症状
肾小球滤过率(GFR)或
eGFR
—32—
Ⅲ期 30-59毫升/分 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
Ⅳ期 15-29毫升/分 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
Ⅴ期 <15毫升/分 严重酸中毒和全身各系统症状
注:eGFR:基于血肌酐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
15. 肢体瘫痪的判定:参照《神经病学》(第2版)判定。肢体瘫,以
肌力测定判断肢体瘫痪程度。在保外就医诊断实践中,判定肢体瘫痪须具
备疾病的解剖(病理)基础, 0级、1级、2级肌力可认定为肢体瘫痪。
0%;0级:肌肉完全瘫痪,毫无收缩。
10%;1级:可看到或者触及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5%;2级:肌肉在不受重力影响下,可进行运动,即肢体能在床面上
移动,但不能抬高。
50%;3级:在和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中尚能完成其动作,但不能对抗
外加的阻力。
75%;4级:能对抗一定的阻力,但较正常人为低。
100%;5级:正常肌力。
16. 生活难以自理的判定:参照《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
残程度鉴定标准》(GBT 16180-2006),结合医学实践执行。
—33—
17.视力障碍判定:眼伤残鉴定依据为眼球或视神经器质性损伤所致
的视力、视野、立体视功能障碍及其他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或破坏。
(1)主观检查:凡损伤眼裸视或者加用矫正镜片(包括接触镜、针孔
镜等)远视力<0.3为视力障碍。
(2)客观检查:眼底照相、视觉电生理、眼底血管造影,眼科影像学
检查如相干光断层成像(OCT)等以明确视力残疾实际情况,并确定对应
的具体疾病状态。
视力障碍标准:
低视力:1级:矫正视力<0.3;2级:矫正视力<0.1。
盲:矫正视力<0.05。
—34—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02:1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78/1090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