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
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教育部
• 【公布日期】2022.04.06
• 【文 号】教高函〔2022〕2号
• 【施行日期】2022.04.06
•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教高函〔20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
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国务
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
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
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定于2022年4月至10月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
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传承和弘扬红基因,聚焦“五
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线上线下相融合,打造
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创业盛会,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
——更中国。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基因传承,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
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
国方案,提升高等教育新时代感召力。
——更国际。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
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
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
业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理想信念坚
定、勇于创新创造的新时代青年奋斗者,提升高等教育新时代塑造力。
——更全面。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
教育、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各环
节,提升高等教育新时代引领力。
——更创新。丰富竞赛形式和内容,优化赛制选拔,改革赛事组织,激发全社
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提升高等
教育新时代创造力。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
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
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
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自立自强,激
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
慧才干,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
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
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
萌芽赛道和产业命题赛道(详见附件1—5)。
(二)“青年红筑梦之旅”活动(详见附件2)。
(三)同期活动。即“创撷硕果”——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创联虹
桥”——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创享未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
科、新文科”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校长论坛。
五、组织机构
(一)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
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
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共青团中央和重庆市人民政
府共同主办,重庆大学承办。
(二)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由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
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教育部和重庆市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教育部高
等教育司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秘书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作为成员,负责大
赛的组织实施。
(三)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评审等工作。
(四)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负责对赛事组织、参赛项目评审、协办单
位相关工作等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
(五)大赛总决赛由中国建设银行冠名支持,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积极争取
中国建设银行分支机构对省级赛事的赞助支持。
(六)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成立相应的赛事机构,负责本地比赛的组织实
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六、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
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
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
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
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
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
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
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
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
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总
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
岁(1987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有关学校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
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
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七、比赛赛制
(一)大赛主要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总决赛三级赛制(不含萌芽赛道以
及国际参赛项目)。校级初赛由各院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地负责组织,总决
赛由各地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
地报名团队数(含邀请国际参赛项目数)、参赛院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
因素分配总决赛名额。
(二)大赛共产生350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港澳台地区参赛名额单列),其
中高教主赛道2000个(国内项目1500个、国际项目500个)、“青年红筑梦之
旅”赛道500个、职教赛道500个、萌芽赛道200个、产业命题赛道300个。
(三)高教主赛道每所高校入选总决赛项目总数不超过5个,“青年红筑梦
之旅”赛道、职教赛道每所院校入选总决赛项目各不超过3个。产业命题赛道每道
命题每所院校入选项目总数不超过3个。萌芽赛道每所学校入选全国总决赛的项目
总数不超过2个。
八、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2022年4—7月)。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
网(网址:)或(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
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在服务网“资料下载”板
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可进行赛事咨询。评审规则将于
近期公布,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
有关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报名截止时间由各地根据复赛安排自
行决定,但不得晚于7月31日。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
会进行报名(网址:),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初赛复赛(2022年6—8月)。各地各学校登录/gl/login
进行大赛管理和信息查看。省级管理用户使用大赛组委会统一分配的账号进行登
录,校级账号由各省级管理用户进行管理。初赛复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
校、各地自行决定,赛事组织须符合本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并制定应急
预案。各地应在8月15日前完成省级复赛,并完成入围总决赛的项目遴选工作
(推荐项目应有名次排序,供总决赛参考)。国际参赛项目的遴选推荐工作另行安
排。
(三)总决赛(2022年10月)。大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另设省市组织
奖、高校集体奖及若干单项奖。入围总决赛的项目将通过网评和会评,择优进入总
决赛现场比赛,决出各类奖项。大赛组委会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国家
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
创业指导、人才招聘、资源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登录上述网站查看相关信
息,各地可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
九、工作要求
(一)宣传发动。各地各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确保参赛
师生充分了解大赛、积极参与大赛。
(二)协调组织。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高教、职教和基教等职能处
室共同参与,组织做好省内比赛和项目推荐工作。
(三)提供支持。各校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
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为参赛团队提供多种资源支持。
(四)扩大共享。各地各校要结合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依托国家高等教
育智慧教育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和落地转
化。
(五)疫情防控。各地要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要求,遵守属地管
理原则,科学制订赛事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安全有序推进大赛
的组织筹备。
十、其他
本通知所涉及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组委会所有。
十一、
(一)大赛工作QQ号为:530012505,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两名工作
人员加入该,便于赛事工作沟通交流。
(二)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 萧潇
:************
:***************.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3座
邮编:100044
重庆大学 曾梦茹
:************
传真:************
:*************.cn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邮编:40004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综合处 周建林
:************
:********************.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邮编:100816
附件:1.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方案
2.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筑梦之旅”活
动方案
3.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方案
4.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方案
5.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教育部
2022年4月6日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11:0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78/1054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