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是怎么认定的

更新时间:2024-11-07 01:36:21 阅读: 评论:0


2023年5月24日发(作者:环太平洋电影)

故意伤害罪是怎么认定的

我们可能都听过故意伤害罪,那么故意伤害罪是什么呢?故意伤害罪就是指

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那

么在法律上故意伤害罪是怎么认定的呢?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1、故意伤害与一般殴打行为的界限

故意伤害罪与非罪的界限,重点应把握故意伤害与一般殴打行为的界限。

意伤害,是指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人体组织完

整性的破坏,一种是对人体器官机能的损害。而一般的殴打行为,通常只造成人

体暂时性的疼痛或神经轻微刺激,并不伤及人体的健康。当然,殴打行为不伤及

人体的健康并非绝对,而只能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朝人鼻子打一拳,有可能造

成鼻青脸肿的后果;用手撕一下,也可能造成表皮损伤。但这种行为都不属于犯

罪,不能以故意伤害罪论处,而只能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行政处罚。

需要指出,有时殴打行为与伤害行为在外表形式及后果方面没有什么区别。

例如拳打脚踢,有时只造成轻微疼痛或一点表皮损伤、皮下出血,有时则可能造

成伤害甚至死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甄别行为人的行为的性质呢?不能仅

以后果为标准,则不能简单地认为,造成伤害他人身体甚至死亡结果的就是故意

伤害罪,而没有造成伤害的就是一般殴打行为。而应符合全案情况,考察主观客

观各方面的因素,看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是有意伤害他人,还是只

出于一般殴打的意图而意外致人伤害或死亡。司法实践中尤其应当注意的是,

能把凡是打一拳、踢一脚造成后果的行为都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2、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区分标准

区分故意伤害罪中罪与非罪的界限、还应注意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

意伤害罪的构成,除未遂形态外,都必须以造成被害人伤害为前提。本条对故意

伤害罪的规定,只在第2款明确规定了重伤的一种情形,第1款实际上指的是

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情形,有些人认为,损伤程度凡是未达到本法第95条规定

的重伤标准的就是轻伤;有伤害没有造成重伤的,就是造成轻伤的故意伤害罪,

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对人体的损伤除了重伤害外,还包括轻伤和轻微伤害两种情

况。故意伤害罪中的伤害,并不包括轻微伤害在内,在一般情说下,对被害人造

成的损伤是轻伤还是轻微伤,决定了对人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应否认定为故意伤

害罪。因此,区分轻伤害与轻微伤害的界限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区分轻伤害和

轻微伤害主要应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凡是损伤伴有轻度器官功能障碍,受伤当

时或过程中对生命均无危险,或后只使劳动能力有轻度下降的,都属于

轻伤;凡是损伤仅仅引起机体暂时和轻微的反应,基本不影响器官功能,一般均

能自行修复的,就属于轻微伤害(表皮擦伤、剥脱、小范围的皮下血肿以及一些

极轻微的骨折等)轻伤害与轻微伤害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由行

修复。一般说来,轻微伤害不需要专门的手术,人体通过自身的代偿功能便

能使其复原,或者仅采取简单的医疗手段和护理就能使伤势很快痊愈。而轻伤害

在通常情况下都必须进行专门的,有时还需要特殊护理。否则伤势就有可能

恶化、感染或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故意杀人罪一般较易区分,侵害的是他

人生命权。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区别就比较困难:一是故意伤害致死和故意杀人

既遂。二者主观上都是故意犯罪,且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二是故

意伤害和故意杀人未遂。二者在主观上也同属故意犯罪,但客观上都没有造成被

害人死亡的结果。

区别故意杀人罪同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就在于两罪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故意

杀人罪的故意内容是剥夺他人生命,希望或放任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故意伤

害罪的故意内容只是要损害他人身体,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伤害行为客

观上造成被害人的死亡,也往往是由于行为时出现未曾料到的原因而致打击方向

出现偏差,或因伤势过重等情况而引起。行为人对这种死亡后果既不希望,也不

放任,完全是出于过失。因此,不能将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等同。同样,也

不能将杀人未遂同故意伤害混为一谈。对于故意杀人未遂来说,没有将人杀死,

并非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愿作为,而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作为。被害人没

有死亡是出于意料之外,完全违背其主观意愿的。而在故意伤害情况下,被害人

没有死亡,完全是在行为人的意料之中。

判断犯罪人主观故意内容、不能单凭口供,或仅根据某事实就下结论,而应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全面分析案情。根据发案原因、行为发展过程、犯罪工具、

行凶手段、打击部位、打击强度、行凶情节、作案时间、地点、环境、犯罪人与

被害人平时关系、致人死亡或未死亡的原因、犯罪分子一贯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

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于那些目无法纪、逞胜好强、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一

类的侵害人身权利的行为,尽管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往往没有利害关系,犯罪人

主观上也没有明确的杀人动机和日的,但行为人在行凶时,对行为可能造成的后

果抱漠不关心的态度。所以,应按行为客观造成的实际损害的性质来确定危害行

为的性质。致人死亡的,就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损害他人身体的,就构成故意

伤害罪。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

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内容。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

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

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内容问

题属于主观思维意识范畴。主观意识支配、制约客观行为;客观行为反映主观意

识、检验主观意识。因此,要正确判定故意的具体内容,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案

件的各种事实情况。不能简单地根据某一事实做结论。

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罪的界限

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均出于过失,

区分关键是行为人主观上有无伤害的故意。过失致死时,行为人主观上既无杀人

故意,也无伤害故意。故意伤害致死显然以具有伤害的故意为前提。过失造成的

死亡结果,则是故意伤害罪的加重情节。这就告诉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故意

殴打致人死亡的案件,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殴打不等于伤害,一般生活上的

不等于刑法上的故意,如果行为人只具有一般殴打的意图,并无伤害的故意,

出于某种原因或条件引起死亡结果,就不能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如果行为人主

观上对死亡结果具有过失,就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所以,要区分故意伤害

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就必须弄清伤害故意在刑法上的意义。

以上的文章是来自于上海律师,希望对你是有帮助的。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5:1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lv/fa/78/1041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