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真正处在那段岁月中的人到底是怎样认知那段生活,真正经历过两年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人到底得到了什么胜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再教育。只知道从现在的各种小说以及各种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所写的散文看来,那些年的时光并没有得到多少好评。批评的人很多,所以这部小说的题目才叫做(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可有一点我很疑惑,既然是‘’声名狼藉的日子”,为什么还要“怀念”呢,那段农村的生活也许确实有值得留恋的东西吧o
我的爸妈出生在“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那年,幸运的是在他们还不怎么记事时“文化大革命”就在人们的批评声中拉下了帷幕,邓小平就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经常提到“文化大革命”的是姥姥。那段日子姥姥还是一个饭店的服务员。没有什么文化的她好像到现在也没有明确地提到过那段岁月的可恶,只是带着怀念的语气和若有所思的神色讲那时的一张张大字报,一次次批斗会。
也许人们怀念的只是那时的10年青春岁月,只是10年美好的光阴。而不幸的是,那10年,是中国极为黑暗的10年,因为它是对文化对体制的挑战,鸦片只是在肉体上摧毁了人的精神,而“文化大革命”却在人们的内心播下了腐朽的种子,彻底摧毁了人的灵魂和斗志,却挑起了民众最敏感的脆弱神经。说得严重一点,那是对社会文化的亵渎。
还记得我在苏州拙政园里见到的那个老爷爷。我到现在内心觉得很对不起他,他和我们照相,要我们给他邮照片,而到现在我还没有给他邮过去。也许他早就把这码事忘了,但是我还是很愧疚,因为我没有遵守我的承诺。他不只向我们介绍了深奥的园林艺术,还特意提到了“文化大革命”,说他们知识分子受到残害―看得出来他恨透了那段日子。
旧时代的封建地主总是说二读书人最可怕。就是读书人推翻了封建的制度,就是读书人领着穷苦人打土豪分田地,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过上了好日子。而读书人也容易犯致命的荒唐的错误。“文化大革命”就是那最荒唐的结果。
对“声名狼藉的日子”我们不应只是’‘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