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好的日子,我总是跟着爸爸到金鸡山公园晨练。公园大瀑布下的石阶旁,一片狭长、松软的泥地面上,散落着一个个圆形凹窝,上圆下尖,像个小漏斗。爸爸说这“漏斗”底下,总有一只虫子,可狡猾啦,专会骗人。不信,可蹲下仔细瞧瞧。
我蹲着,认真地观察起这些“漏斗”,这圆锥形的漏斗壁全是细末土粉,漏斗的面径有1角硬币那样大小,深约1厘米左右,底尖部的泥粉静静的,看不出有什么“情况”,也见不到爸爸所说的那种虫子。这些小“漏斗”全挨着石壁根。石壁根的泥地,爸爸说是小蚂蚁们进出的必经之路。我耐着性子观察着。
这时,阳光洒满公园,勤劳的小昆虫们开始了新一天的活动。一队小蚂蚁出现了,它们行色匆匆,只见一只“冒失鬼”眼睛也不看路,竟走到了“漏斗”的口沿,想收脚已来不及了,一下子滑落下去。小蚂蚁拼命往上爬,可是“漏斗”壁的泥土粉末太细小、太松软了,即使有再大的力气也使不上来,越爬越往下跌,小蚂蚁终于滑入“漏斗”底部了。哇,奇迹出现了,原本风平浪静的“漏斗”底,突然拱起泥粉,小蚂蚁就掩埋不见了。爸爸说,这只小蚂蚁已经被埋伏“漏斗”底下的虫子拖去吃了。
我恨死了这只虫子,这虫子专在蚂蚁们必经的路上设下陷阱害人,太可恶了!我拿起小树枝一下子把“漏斗”捅毀了,还要活捉那虫子。毀了一个又一个“漏斗”,但总找不到那虫子。
次日早晨,我们拿着小虫子又来到金鸡山公园大瀑布下的台阶上。啊丨昨天被我毁掉的那些“漏斗”又复原了。我挑一个较大较深的“漏斗”铲起,一锅端地把“漏斗”摊在白纸上,一览无余,终于发现了一只虫。它灰土色,体扁,大小像极小的蜘蛛,有脚有手。两个又黑又小的眼睛,小得几乎看不见;头顶上有一对大“钳子”,不停地退着走路,打着圈儿,真有趣。这小家伙可算是天才的“建筑师”,打起窝儿,有规有则,那么细腻,那么漂亮。它能几天几夜一动不动地守着岗位,静静地等待着食物的光临。这是我头一回见到的怪虫,它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过了一周,我和爸爸来到会展中心参观“昆虫展”,总盼能找到怪虫的名字,但很失望。爸爸对我说:“它那么狡猾,那么会骗人,太阴险了,那就叫它‘阴险虫’吧。等你长大后再好好去探究它的名字吧。”
点评:作者既认真观察又很善于思考,把“阴险”虫写得活灵活现。文章结尾留下一个悬念,显出意犹未尽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