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通过前阶段的集中学习、自学、听党课、看电教片和参观滕头村党日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了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深有感触,收获较大。现根据学习感受,并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和我村的实际,浅淡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做群众的“贴心人”。农村工作是一个平凡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我认为必须用“心”去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一名农村千部,面对的是群众,接触的是群众,服务的也是群众,就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当前,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在能否真正带领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取得实效。要实践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心系群众,一心一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而要真正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就要心系群众,深入群众,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特别是我们山区经济薄弱村,农村干部外出较多,因此密切联系群众不能只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需要很具体的实践活动。这实践活动就要求我们农村党员干部多把人留在村中,心留在群众中,一定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交融,一方面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另一方面真正摸清群众忧什么、愁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只有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新农村建设的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取得群众的信任,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建起一座座“连心桥”,才会贏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向前进。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先发展农村经济。党中央把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位列于我国对未来五年科学规划的十大方略之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总理温家宝又在狗年春节到来之际同时选择了在普通农民家里过年,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要建设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定决心。今后,国家逐步将重点转向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这些山区小村来讲是一件大好事,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当前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又如一剂推动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性和认识的“催化剂”。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先进性,关键在于我们农村干部自身的行动,重点在于如何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党员干部就要先干一步。目前,我们大洋山村,无论是居住环境的改善、农民收人的增加,还是形成良好的乡风民俗,都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还是发展经济问题。所以关键也就在于培育发展我村的优势产业,增强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在新农村建设的起始阶段,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而不能过分强调高标准,更不能急于求成。比如,可发展先前的有一定基础的大棚种植业、水库休闲业和扶持村企业。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我从有关报道上看到,韩国的“新村运动”开始时主要是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国家提出包括草屋顶改造、道路硬化、改造卫生间、供水设施建设等,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我们大洋山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要因地制宜,结合本村实际,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比如,先从通村道路硬化、村内环境整治、旧村改造和安全饮水建设上入手。在实施这些项目时,应积极争取和利用好政策,通过上级政府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吸引农民投人自有资金参与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新农村是我们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最期盼什么,农民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农村面貌。要尊重农民意愿,在规划和建设上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旧村改造,不期待一蹴而就。要充分考虑资金短缺的现状,在积极争取国家必要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下,充分发动农民自力更生,引导农民投工投劳。积极与村外出经商人员取得联系,加强感情联络,鼓励其发扬奉献精神,为家乡建设作贡献。通过群策群力,即使经济基础薄弱欠发达山区村农民也能过上“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