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我一直是把它当做朋友的。在我成长的每个阶段,总有一些书给我带来快乐,引领着我前进。
我和书的缘分是从一本小学教科书开始的,现在回想起来记忆已有些模糊了,书的内容大抵都记不清了,只是隐约记得书上有些字和画。那时,母亲教我一字一顿地读,而我则依偎在她的怀中呀呀作语,眼神里满是喜悦和好奇,眼前仿佛有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
那是很早的一个记忆片段了,真正有清晰的记忆是上学后的事。一二年级时,我一度迷上了童话,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是爱不释手的,有时竟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常常是忘了吃饭和睡觉。童话中那些可爱的人物是如此吸引着我,让我流连忘返。童话中白雪公主的美丽纯洁,七个小矮人的善良友好,让我对人世间充满了美好的希望;灰姑娘和丑小鸭的经历让我明白只要我们努力付出,终究是会被上天眷顾的;卖火柴的小姑娘的天真和悲剧结局使我有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而国王的新装中滑稽可笑的情节则让我深深感受到社会丑陋和虚伪的一面。这些动人的小故事为我展现了人世间的百态,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与书相伴的日子是十分充实快乐的。时光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前移,转眼已是五六年级。有一天,我偶然从同学那里看到一本《未解之谜》,从此便心爱于此,对科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睡觉前只有看上几页自然科学的书才能安然人眠。现在想来那时是有点过于沉迷了,实际上那些书大多数是满足一时的好奇感,学到的知识并不多,奈何读书本是为了让人愉悦,便只好听之任之了。
再谈到书缘情结,我就想到我的表兄了,他对我有重要影响。倒不是他的表现让我钦佩或是对我有言语上的启发,而是他给过我许多的课外书。那些书在几年前被我送给了堂妹,因为我觉得这些书兴许对她也会有帮助。书虽然送人了,但我发誓我不曾枉亏那些书,我是把它们看了好几遍的。那些书是比较杂的,各种各样,各个门类和领域基本都覆盖了。我对那些书有种特别的感情,它不仅缓解了我精神上的空虚,更重要的是让我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得到极大的提升。因而,在与他人交谈时,我内心更多了一份自信,从别人惊奇的眼神里我发现读书在增长我知识的同时,也让我变得更有内涵与修养。
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我倒认为,“竹”字未尝不可换成“书”呢?书于我们是很重要的,当然读书更是如此。高尔基曾说:“读书是一项髙尚的心灵锻炼。”我也颇有感触。读书让我们变得高雅,读书提升了我们的内在品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我看的书开始转到社科类读物上。哲学一直被许多人视为一门高深的学问,哲学书籍更是让许多人敬而远之。我却对哲学书籍格外有兴趣,这其实要归功于我高中的思想政治老师。老实说他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不咋的,让我老犯迷糊。没有办法,我只能经常反复看课本并且进行深人的思考,久而久之,我发现我喜欢上了哲学的思辨和求索的精神。哲学让我的眼界开阔了,让我对现实世界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这让我感到自己变得深邃了。后来,我开始留意起了哲学书籍,在翻阅了许多哲学家的著作后,我深深被它们震撼住了:原来思想竟然可以如此丰富,那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太壮观了。
思想是多么宝贵啊,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宇宙中存在,其躯体价值与尘埃何异?但他的思想价值却是万事万物所无可比拟的,人能够认识自身的存在,并且能够展开对生活中的宇宙的追问和思索。这些深刻的认识,如果没有书籍我是无从知晓的。书籍承载了前人的智慧,当它与我们的思维接触时,便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将真理之光传承下去。
与书相处的日子不算长,但书籍给我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我不敢渴求在有生之年读完所有的书,只希望有书相伴,一路相随。读书的快乐是自悟真知的,是要我们慢慢去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