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虽然每个人的希望都是美好的,但希望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我们中的一些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而另一些人则表现平平,毫无成果……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父亲轻声说:“你想想《三字经》的前几句就明白了。” 三字经?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背过里面的很多句子,但小时候对这些句子的意思不是很理解。在我的脑海中立即出现了 “羲和园…… ”等句子,我仔细琢磨着每一句话,渐渐地,我似乎明白了它们的真正含义。“人之初,性本善”,这不是说我们都是善良的温柔种子吗?“性相近,习相远”,这不是说我们虽然善良的本性是相似的,但我们后天的习惯却相差甚远。虽然本性相同,但习性不同,结果也不同。看来,“习惯 ”对我们的成长太重要了。
什么是习惯性?它是如何产生的?无奈之下,我只好向我父亲请教。父亲没有马上回答我的问题,只是笑着问我:“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搬家三次?” 父亲的问题让我意识到,这就是我们的习惯。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小事做完后形成的习惯也是源于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啊!西门庆的母亲 “择邻而居”,“孟母三迁 ”原来是孟母想给孟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让孟子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让孟子原本善良的本性不被污染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父亲对我的教导。我父亲经常对我说这样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言传身教方面,父亲真有孟母三迁的味道。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夏天,我和父亲去买笔,回家后却发现多了一支笔。原来我和爸爸在店里各买了一支笔。当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但爸爸平静地说“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去把这支笔的钱付清;第二,把笔还给店主。” 最后,我和父亲在烈日下把笔还给了店主。
像这样的 “小事 ”在我和父亲身上发生了很多,每次我只是隐约觉得父亲做得很对,但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对这些 “小事 ”这么认真。今天,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是在培养我的好习惯,让我心中善良的种子不被坏习惯污染。他在用实际行动来诠释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的真正内涵。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真正按照这两句话的要求去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善良种子,将来结出丰富的果实。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家变得非常纯净,一尘不染。鱼儿在清澈的水中嬉戏,鸟儿在蓝天上翱翔,我们已经成为善良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中悄悄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