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水稻与蛙共生养殖繁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1-15 18:00:47 0条评论

一种水稻与蛙共生养殖繁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蛙类养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与蛙共生养殖繁殖装置。


背景技术:

2.青蛙是一种在我国农村稻田间非常常见的两栖动物,其主要以捕捉稻田间的昆虫等为食,并且蛙肉营养丰富且具有相当的药用价值,因此蛙类养殖近年来发展迅猛,相关的养殖模式也非常多,其中稻蛙混养的模式能够很好地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从而大幅增长亩产值,利用水稻和蛙类生态混合种养,挖掘稻田空间的生产潜力,稻蛙相互作用,降低种养成本、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3.现有技术中有多种不同的水稻与蛙共生养殖繁殖装置,如专利号为cn11199032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稻蛙生态种养系统,该专利的饲料投放机构设置于两块生态种养田之间的稻蛙种养田基上,生态种养田内设置有水稻种植区和喂养食台区,生态种养田外侧设置有防蛙外逃围挡,防鸟捕食拦网设置于两块生态种养田上侧,养蛙棚支架固定设置于两块生态种养田的喂养食台区上侧,养蛙棚支架上侧覆盖设置有防护覆膜,喂养食台区上侧的多个食盆放置底座上设置有饲料放置食盆,饲料投放机构的往复平移支架设置于投料平移底座上侧,饲料导送机构和导料驱动机构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饲料投放支架,能够高效实现稻蛙生态种养,提高农业种养经济效益,满足稻蛙种养使用的需要。
4.上述现有技术,能够实现水稻与蛙共生养殖繁殖,但是青蛙的生长周期为两个月左右,早稻生长周期为三个月左右,晚稻生长周期为七个月到八个月的时间,因此青蛙成熟早于水稻,因此需要在水稻未成熟的情况下对青蛙进行捕捉,而现有技术无法对成熟的青蛙进行捕捉,且青蛙隐藏在密集的水稻内对其捕捉的难度较大。
5.并且在对青蛙进行捕捉时,通常采用人工进行手动捕捉,其捕捉的效率较慢,并且人员在稻田内穿梭,容易导致水稻受到破坏,使得水稻的产量受到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稻蛙混养中对青蛙进行捕捉的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水稻与蛙共生养殖繁殖装置。
7.一种水稻与蛙共生养殖繁殖装置,包括支撑框架、防护网以及太阳能板,稻田的田埂四周固定安装有防护网,防护网的一侧设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固定在稻田的拐角处,支撑框架的上端固定太阳能板,所述支撑框架外侧壁的前端固定有垂直板,垂直板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捕捉昆虫的圆孔,垂直板的右侧设有投喂器,支撑框架的右侧设有用于控制稻田内混养青蛙移动方向的驱赶器。
8.所述驱赶器包括支撑框架上通过驱动部件转动设置的用于驱赶青蛙的驱赶件,驱赶件的下端通过间距调节模块等间距设有防止驱赶青蛙的过程中青蛙逃窜的驱赶柱,驱赶柱为伸缩结构,驱赶件的最前侧转动有抵靠在田埂侧壁的抵靠辊。
9.优选的,所述驱赶件包括三个大小相同的驱赶架,从后往前依次分布且为第一驱
赶架、第二驱赶架与第三驱赶架,所述驱赶件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框,位于三个驱赶架的右侧壁固定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的限位柱,第二驱赶架和第三驱赶架通过其上端固定连接的限位框依次滑动安装在相邻的驱赶架的限位柱上,三个驱赶架之间设有驱使其同步伸缩的联动组件。
10.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驱赶架的右侧壁上固定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第二驱赶架固定连接,第二驱赶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联动链轮,两个联动链轮上共同啮合有链条,链条的侧壁上固定有匚形联动框,匚形联动框的内侧与第三驱赶架前侧的限位框进行抵触,第一驱赶架的上端固定有联动齿条,联动齿条的侧端啮合有同步齿轮,同步齿轮通过轴承与联动链轮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支撑框架内部转动连接的两个上下分布的驱动圆板,两个驱动圆板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两个驱动圆板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对称分布的驱动柱,两个驱动柱上共同滑动安装驱动块,驱动块的前侧设有快速安装组件,用以安装驱赶青蛙的驱赶件。
12.所述驱动块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的高度调节螺纹杆,高度调节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转动贯穿支撑框架,且高度调节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动转盘。
13.所述支撑框架的内侧壁上固定有主动轴,主动轴上通过皮带与转动轴进行连接,主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撑框架的上端。
14.优选的,所述快速安装组件包括驱动块的前侧壁上固定连接的匚形块,匚形块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安装孔,第一驱赶架后侧的限位框上开设有与安装孔相同的对接孔,安装孔和对接孔内活动插接有锁紧螺纹杆,锁紧螺纹杆上通过旋转的方式设有锁紧螺母。
15.优选的,所述间距调节模块包括三个驱赶架内部均上下滑移设置的间距调节板,间距调节板的上端转动安装间距螺纹杆,间距螺纹杆分别与对应的驱赶架螺纹相连,间距调节板下端靠近支撑框架的一侧铰接有呈三角形状的两个辅助杆。
16.所述间距调节板的下端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内等间距滑动安装有若干滑块,若干滑块的下端均铰接有两个与间距调节板下端相同的辅助杆,若干辅助杆远离间距调节板的一端均铰接有水平板。
17.所述水平板的下端通过支撑柱连接有工字形限位板,工字形限位板滑动安装在驱赶架的下端,工字形限位板的底部通过震动部件与驱赶柱转动连接。
18.优选的,所述震动部件包括工字形限位板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往复齿轮,往复齿轮的侧端共同啮合有往复齿条,往复齿条滑动连接在驱赶架的下端,位于赶架下端的往复齿条与驱赶架之间连接有往复弹簧杆,往复齿条的后侧固定有竖直板。
19.位于所述支撑框架下端的驱动圆板上设有环形齿条,环形齿条的前侧啮合有转动在支撑框架内壁的齿轮柱,齿轮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凸轮块,凸轮块与第一驱赶架下端的往复齿条相抵触。
20.所述第二驱赶架与第三驱赶架下端的往复齿条上分别连接有电动震动推杆,电动震动推杆固定在与之对应的驱赶架上。
21.优选的,所述投喂器包括垂直板的上端固定有防止青蛙受惊后蹦跳的防逃网,防逃网的下端等间距铺设有用以吸引各类青蛙喜欢的昆虫的引诱灯,垂直板右侧的前端设有
捕捉青蛙的捕蛙组件。
22.优选的,所述捕蛙组件包括与垂直板右侧前端垂直固定的执行板,执行板的后侧与支撑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导向的水平柱,执行板的后侧前后滑移安装有捕蛙板,且捕蛙板滑动在水平柱上,捕蛙板为三角结构。
23.所述捕蛙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牵引捕蛙板使其沿着水平柱前后移动的绞绳,绞绳远离捕蛙板的一侧固定在卷绕辊上,卷绕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框架的内侧壁,卷绕辊的下端转动有一号转向锥齿轮,一号转向锥齿轮的侧端啮合有转动在支撑框架内壁上的二号转向锥齿轮,二号转向锥齿轮的侧端通过轴承转动贯穿支撑框架连接有用以驱使卷绕辊进行转动的转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连接在支撑框架的外侧壁上,捕蛙板靠近绞绳的一侧与支撑框架固定有伸缩套筒,伸缩套筒内设有复位弹簧。
24.优选的,所述垂直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漏蛙槽,漏蛙槽内固定有引导通道,引导通道为回形结构,引导通道的后侧套设有用以捕捉青蛙的捕蛙网袋,引导通道的上端开设有开合槽,开合槽内上下滑移安装开合板。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本发明能够通过三个驱赶架对青蛙进行驱赶,避免了传统人工的捕捉方式,大大提高了对青蛙捕捉的效率。
27.2.本发明能够通过使得驱赶柱进行震动,避免驱赶柱在水稻中间进行移动时,导致水稻与驱赶柱发生缠绕,通过震动的方式将水稻弹开,继而避免对水稻造成大面积的破坏。
28.3.本发明通过捕捉板对青蛙进行驱赶,使得青蛙能够通过引导通道进行批量化的捕捉,避免青蛙在捕捉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死亡或受到严重的损伤。
29.4.本发明中的驱赶架下端设置的驱赶柱能够进行间距调节,通过调节驱赶柱之间的间距来筛选不同体型的青蛙,从而实现对体型不同的青蛙进行捕捉,避免后续操作人员进行人工二次筛选。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发明中投喂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发明驱赶器和投喂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驱赶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驱动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联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间距调节模块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间距调节模块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38.图9是捕蛙组件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39.图10是捕蛙组件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框架;2、防护网;3、太阳能板;4、垂直板;5、投喂器;6、驱赶器;60、驱动部件;61、驱赶件;62、间距调节模块;63、驱赶柱;64、抵靠辊;611、第一驱赶架;612、第二驱赶架;613、第三驱赶架;614、限位框;615、限位柱;65、联动组件;650、电动推杆;
651、联动链轮;652、链条;653、匚形联动框;654、联动齿条;655、同步齿轮;600、驱动圆板;601、转动轴;602、驱动柱;603、驱动块;66、快速安装组件;605、高度调节螺纹杆;606、手动转盘;607、主动轴;608、皮带;609、驱动电机;660、匚形块;661、锁紧螺纹杆;662、锁紧螺母;620、间距调节板;621、间距螺纹杆;622、辅助杆;623、滑块;624、水平板;625、支撑柱;626、工字形限位板;67、震动部件;670、往复齿轮;671、往复齿条;672、往复弹簧杆;673、竖直板;674、环形齿条;675、齿轮柱;676、凸轮块;677、电动震动推杆;50、防逃网;51、引诱灯;52、捕蛙组件;520、执行板;521、水平柱;522、捕蛙板;523、绞绳;524、卷绕辊;525、转动转盘;526、伸缩套筒;527、复位弹簧;528、一号转向锥齿轮;529、二号转向锥齿轮;53、引导通道;54、捕蛙网袋;55、开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稻与蛙共生养殖繁殖装置,本技术实施例能够对稻蛙混养稻田中的成熟青蛙进行批量化的捕捉,大大提高青蛙的捕捉的效率,同时本技术能够在对青蛙进行捕捉时,大幅度的减少对水稻的损坏,保证青蛙在捕捉之后处于存活的状态,提高青蛙的质量。
43.实施例一:
44.参阅图1所示,一种水稻与蛙共生养殖繁殖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防护网2以及太阳能板3,稻田的田埂四周固定安装有防护网2,通过防护网2对稻田进行包围避免青蛙跳出稻田,导致青蛙的产量出现大量的损失,防护网2的一侧设有支撑框架1,支撑框架1固定在稻田的拐角处,支撑框架1的上端固定太阳能板3,太阳能板3通过发电的方式并储存电能,利用储存的清洁能源来供给整个水稻与蛙共生养殖繁殖装置。
45.所述支撑框架1外侧壁的前端固定有垂直板4,垂直板4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捕捉昆虫的圆孔,垂直板4的右侧设有投喂器5,稻田内投入大量的青蛙,青蛙自然捕捉昆虫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青蛙生长的质量变差,因此通过投喂器5来辅助青蛙捕捉各种昆虫,以保证青蛙每天的食物能够充足,其次也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定期投喂食物,保证青蛙定期成熟。
46.支撑框架1的右侧设有驱赶器6,用于控制稻田内混养青蛙的移动方向,以便于后续对青蛙进行捕捉,从而能够提高捕捉青蛙的效率。
47.参阅图2所示,当处于幼年期的青蛙被放置在稻田内后,就需要定期通过投喂器5对其进行投喂,基于此;投喂器5包括垂直板4的上端固定有防止青蛙受惊后蹦跳的防逃网50,防逃网50的下端等间距铺设有用以吸引各类青蛙喜欢的昆虫的引诱灯51,垂直板4右侧的前端设有捕捉青蛙的捕蛙组件52。
48.通过引诱灯51来吸引各类青蛙喜欢的昆虫,同时通过防逃网50和垂直板4对昆虫进行捕捉,避免被引诱至引诱灯51附近的昆虫逃离,当青蛙每天定期吃完食物,并在水稻田内成长2至3个月之后,青蛙成熟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捕捉,避免青蛙生长过老,导致青蛙的口感和药用的营养成分出现大量的流逝,基于此,设有驱赶器6。
49.参阅图3所示,驱赶器6包括支撑框架1上通过驱动部件60转动设置的用于驱赶青蛙的驱赶件61,驱赶件61在初始状态下抵靠在稻田的一侧,当需要对青蛙进行捕捉时,驱赶
件61进行转动,并将青蛙驱赶至靠近垂直板4的一侧,保证青蛙被限制在指定的范围内,随后对青蛙进行捕捉。
50.驱赶件61的下端通过间距调节模块62等间距设有防止驱赶青蛙的过程中青蛙逃窜的驱赶柱63,驱赶柱63为伸缩结构,驱赶件61的最前侧转动有抵靠在田埂侧壁的抵靠辊64。
51.驱赶器6的作用是对稻田内的青蛙进行驱赶,使符合要求的青蛙统一集中到指定的位置进行后续的收集和捕捉。
52.参阅图4所示,驱赶件61包括三个大小相同的驱赶架,从后往前依次分布且为第一驱赶架611、第二驱赶架612与第三驱赶架613,所述驱赶件61的前后两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框614,位于第一驱赶架611、第二驱赶架612与第三驱赶架613的右侧壁均固定有两个上下对称分布的限位柱615,第二驱赶架612和第三驱赶架613通过其上端固定连接的限位框614依次滑动安装在相邻的驱赶架的限位柱615上,第一驱赶架611、第二驱赶架612与第三驱赶架613之间设有驱使其同步伸缩的联动组件65。
53.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青蛙到指定的日期需要进行捕捉时,操作人员首先转动联动组件65,使得三个驱赶架中的第二驱赶架612和第三驱赶架613能够向外伸缩,直至第三驱赶架613远离第二驱赶架612一端的抵靠辊64抵靠在稻田的内侧。
54.参阅图5所示,快速安装组件66包括驱动块603的前侧壁上固定连接的匚形块660,匚形块660的上下两端贯穿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安装孔,第一驱赶架611后侧的限位框614上开设有与安装孔相同的对接孔,安装孔和对接孔内活动插接有锁紧螺纹杆661,锁紧螺纹杆661上通过旋转的方式设有锁紧螺母662。
55.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驱赶件61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首先需要将驱赶件61安装到整个驱赶器6上,因此操作人员首先将驱赶件61中的第一驱赶架611最后侧的限位框614抵靠在匚形块660内,并插入至匚形块660的内部,使第一驱赶架611上的限位框614上的对接孔与匚形块660上的安装孔进行对其,随后将锁紧螺纹杆661插入至对接孔和安装孔内,并将锁紧螺母662旋转至锁紧螺纹杆661上,并对锁紧螺纹杆661上的匚形块660与第一驱赶架611进行固定。
56.同时快速安装组件66便于装置的拆卸与安装,将驱赶件61通过快速拆卸、快速安装的方式进行作业,其不仅能够提高装置的安装效率,而且也便于对装置进行维修。
57.再看图5所示,驱动部件60包括支撑框架1内部转动连接的两个上下分布的驱动圆板600,两个驱动圆板600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01,两个驱动圆板600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对对称分布的驱动柱602,两个驱动柱602上共同滑动安装驱动块603,驱动块603的前侧设有快速安装组件66,用以安装驱赶青蛙的驱赶件61。
58.驱动块603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的高度调节螺纹杆605,高度调节螺纹杆605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转动贯穿支撑框架1,且高度调节螺纹杆60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动转盘606。
59.支撑框架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主动轴607,主动轴607上通过皮带608与转动轴601进行连接,主动轴60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09,驱动电机609固定在支撑框架1的上端。
60.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青蛙定期进行捕捉时,操作人员转动高度调节螺纹杆605,随
后高度调节螺纹杆605带动驱动块603沿着驱动柱602从下往上移动,直至驱赶件61的高度高于稻田内的水稻,其作用主要是驱赶件61转动的过程中将水稻压倒,进而进一步的导致水稻的产量造成减产,同时也能够根据水稻高度的不同,随时可以调节驱赶件61在对青蛙进行驱赶时的高度,提高装置的适应性。
61.当驱赶件61的高度调节好之后,操作人员操作人员首先转动联动组件65,使得驱赶件61的第二驱赶架612和第三驱赶架613能够向外伸缩,直至第三驱赶架613远离第二驱赶架612一端的抵触辊抵靠在稻田的内侧。
62.随后启动驱动电机609,驱动电机609带动主动轴607转动,主动轴607通过皮带608带动转动轴601与驱动圆板600同步转动,驱动圆板600转动时带动第一驱赶架611、第二驱赶架612和第三驱赶架613进行转动,驱赶件61在转动的同时始终抵靠在稻田的侧壁上。
63.参阅图6所示,联动组件65包括第一驱赶架611的右侧壁上固定的电动推杆650,电动推杆650推动第二驱赶架612向外伸缩,而第二驱赶架612在向外伸出的过程中,通过联动组件65带动第三驱赶架613同步向外伸出,第二驱赶架612与第三驱赶架613向外伸出的距离相同。
64.电动推杆650的输出端与第二驱赶架612固定连接,第二驱赶架61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前后分布的联动链轮651,两个联动链轮651上共同啮合有链条652,链条652的侧壁上固定有匚形联动框653;匚形联动框653移动时通过限位框614带动第三驱赶架613跟随第二驱赶架612同步移动。
65.匚形联动框653的内侧与第三驱赶架613前侧的限位框614进行抵触,第一驱赶架611的上端固定有联动齿条654,联动齿条654的侧端啮合有同步齿轮655,同步齿轮655通过轴承与联动链轮651固定连接。
66.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电动推杆650的输出端向外伸出时,带动第二驱赶架612向外逐渐伸出,同时第二驱赶架612上端的同步齿轮655在联动齿条654上进行转动,同步齿轮655在转动时通过轴承在动联动链轮651转动,联动链轮651转动时带动链条652上的匚形联动框653从后往前移动,匚形联动框653从后往前移动时带动第三驱赶架613从后往前伸出,直至第三驱赶架613通过抵靠辊64抵靠在稻田的侧壁上。
67.参阅图7和图8所示,当驱赶件61调节好高度并且调节好长度之后,需要调节驱赶柱63之间的间距,因为稻田内的青蛙因为各种外界的因素影响,其生长的速率各不相同,有的青蛙已经成熟,个体较大,而有些青蛙还未成熟,个体偏小,此时需要对其进行过滤筛选,并对符合条件的青蛙批量化捕捉,基于此:
68.需要对若干驱赶柱63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相邻的两个驱动柱602之间的距离仅仅能够一些个体较小的青蛙通过,而个体较大的青蛙无法强行通过,因此,
69.间距调节模块62包括驱赶件61内部均上下滑移设置的间距调节板620,间距调节板620的上端转动安装间距螺纹杆621,间距螺纹杆621分别与对应的驱赶架螺纹相连,间距调节板620下端靠近支撑框架1的一侧铰接有呈三角形状的两个辅助杆622;转动间距螺纹杆621带动间距调节板620向下移动,间距调节板620越往下移动,相邻两个驱赶柱63之间的距离越大。
70.间距调节板620的下端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内等间距滑动安装有若干滑块623,若干滑块623的下端均铰接有两个与间距调节板620下端相同的辅助杆622,若干辅助杆622
远离间距调节板620的一端均铰接有水平板624;位于靠近支撑框架1一侧的两个辅助杆622铰接在间距调节板620上无法移动,而其它若干辅助杆622通过滑块623滑动在间距调节板620下端的条形槽内,通过条形槽对滑块623进行限位,使其只能前后移动。
71.所述水平板624的下端通过支撑柱625连接有工字形限位板626,工字形限位板626滑动安装在驱赶架的下端,工字形限位板626的底部通过震动部件67与驱赶柱63转动连接。
72.具体实施过程中,操作人员转动间距螺纹杆621,间距螺纹杆621带动间距调节板620向下移动,此时间距调节板620下端设置的若干辅助杆622受到向下的压力后,开始绕铰接点转动,并不断的向两侧张开,此时驱赶柱63之间的间距不断扩大,直至其移动至指定的间距后,操作人员停止转动间距螺纹杆621。
73.回看图5所示,当驱赶件61上的结构均准备完毕后,支撑框架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主动轴607,主动轴607上通过皮带608与转动轴601进行连接,主动轴60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09,驱动电机609固定在支撑框架1的上端。
74.驱动电机609启动,驱动电机609通过主动轴607和皮带608带动转动轴601和两个驱动圆板600同步转动,同时驱动圆板600带动驱赶件61绕转动轴601为中心点转动,驱赶架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驱赶柱63在稻田内进行移动,驱赶柱63在移动时对稻田内的青蛙进行驱赶,使得青蛙逐渐向垂直板4的方向移动,直至驱赶架与垂直板4处于相互平行的状态后,此时停止转动驱赶件61,青蛙均分布在驱赶架与垂直板4之间,并且通过防逃网50对青蛙进行限位,避免一些受惊的青蛙在拥挤的空间内从空中蹦出垂直板4和驱赶架设置的区域内。
75.参阅图9所示,捕蛙组件52包括与垂直板4右侧前端垂直固定的执行板520,执行板520的后侧与支撑框架1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导向的水平柱521,执行板520的后侧前后滑移安装有捕蛙板522,且捕蛙板522滑动在水平柱521上,捕蛙板522为三角结构;执行板520、支撑框架1、垂直板4与驱赶件61之间形成一个栅栏,并圈出一个长方形区域,随后通过防逃网50将长方形区域的上端覆盖,进一步的形成一个密闭的区域,防止青蛙逃离。
76.再看图9和图10所示,捕蛙板52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牵引捕蛙板522使其沿着水平柱521前后移动的绞绳523,绞绳523远离捕蛙板522的一侧固定在卷绕辊524上,卷绕辊52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支撑框架1的内侧壁,卷绕辊524的下端转动有一号转向锥齿轮528,一号转向锥齿轮528的侧端啮合有转动在支撑框架1内壁上的二号转向锥齿轮529,二号锥齿轮的侧端通过轴承转动贯穿支撑框架1连接有用以驱使卷绕辊524进行转动的转动转盘525,转动转盘525转动连接在支撑框架1的外侧壁上,捕蛙板522靠近绞绳523的一侧与支撑框架1固定有伸缩套筒526,伸缩套筒526内设有复位弹簧527。
77.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青蛙被圈至一个密闭的区域之后,操作人员推动转动转盘525,使得转动转盘525转动,其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卷绕辊524带动绞绳523进行收缩,绞绳523在收缩的过程中,带动捕蛙板522从左往右移动,此时捕蛙板522推动青蛙,使其从左往右移动,在青蛙被挤压的过程中,使得青蛙从漏蛙槽上的引导通道53内进入到捕蛙网袋54内,直至青蛙均被收集。
78.再看图10所示,所述垂直板4的侧壁上开设有漏蛙槽,漏蛙槽内固定有引导通道53,引导通道53为回形结构,引导通道53的后侧套设有用以捕捉青蛙的捕蛙网袋54,引导通道53的上端开设有开合槽,开合槽内上下滑移安装开合板55。
79.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青蛙被闲置在垂直板4和驱赶件61之间内,操作人员拉动开合板55向上移动,直至开合槽打开,随后通过捕蛙组件52将青蛙赶至捕蛙网袋54内进行收集,当捕蛙网袋54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青蛙后,需要更换新的捕蛙网袋54时,操作人员向下推动开合板55,使得开合板55将引导通道53闭合,此时青蛙无法从引导通道53内引导出来,当更换新的捕蛙网袋54之后,重复上述的操作,直至稻田内符合要求的青蛙均被捕捉完毕。
80.实施例二:
8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提高青蛙捕捉的效率,避免在捕捉青蛙的过程损坏大量的水稻,本发明提出了震动部件67,当驱赶柱63在稻田内移动时,驱赶柱63会与稻田内的水稻发生缠绕,随着驱赶柱63的移动,久而久之,会导致大量的水稻被驱赶柱63损坏,并且水稻缠绕在驱赶柱63上,导致相邻驱赶柱63之间的间距被堵塞,因此本发明通过震动部件67带动驱赶柱63进行往复的震动,从而保证驱赶柱63在移动时,将附近的水稻与之接触的水稻振走,避免水稻与驱赶柱63相互缠绕。
82.回看图7和图8所示,震动部件67包括工字形限位板626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往复齿轮670,往复齿轮670的侧端共同啮合有往复齿条671,往复齿条671滑动连接在驱赶架的下端,位于赶架下端的往复齿条671与驱赶架之间连接有往复弹簧杆672,往复齿条671的后侧固定有竖直板673,往复弹簧杆672的作用是为了使往复齿条671在受到外力后能够往复移动。
83.位于支撑框架1下端的驱动圆板600上设有环形齿条674,环形齿条674的前侧啮合有转动在支撑框架1内壁的齿轮柱675,齿轮柱67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凸轮块676,凸轮块676与第一驱赶架611下端的往复齿条671相抵触。
84.第二驱赶架612与第三驱赶架613下端的往复齿条671上分别连接有电动震动推杆677,电动震动推杆677固定在与之对应的驱赶架上,通过电动震动推杆677的移动来驱使驱赶柱63震动。
85.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驱动圆板600进行转动时,位于支撑框架1下端的驱动圆板600上的环形齿条674带动齿轮柱675转动,齿轮柱675带动凸轮块676转动,凸轮块676在转动的同时打动往复齿条671配合往复弹簧杆672进行前后往复移动,往复齿条671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往复齿轮670带动其下端偏心设置的驱赶柱63往复的转动,驱赶柱63在高速转动时产生震动的效果,将接触在驱赶柱63表面的水稻弹开,避免水稻与驱赶柱63相互缠绕。
86.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步骤如下所示:
87.步骤一:将幼年期的青蛙投放至养殖水稻的稻田内,并通过引诱灯51来吸引各类青蛙喜欢的昆虫供青蛙食用,当青蛙每在水稻田内生长2至3个月之后,青蛙成熟。
88.步骤二:当青蛙需要进行捕捉时,操作人员转动高度调节螺纹杆605,随后高度调节螺纹杆605带动驱动块603沿着驱动柱602从下往上移动,直至驱赶件61的高度高于稻田内的水稻,避免驱赶架转动的过程中将水稻压倒,进而进一步的导致水稻的产量造成减产。
89.步骤三:当驱赶件61的高度调节好之后,操作人员转动联动组件65,使得驱赶件61中的第二驱赶架612和第三驱赶架613能够向外伸缩,直至第三驱赶架613远离第二驱赶架612一端的抵触辊抵靠在稻田的内侧。
90.步骤四:当四个驱赶架准备完成后,启动驱动电机609,驱动电机609带动主动轴607转动,主动轴607通过皮带608带动转动轴601与驱动圆板600同步转动,驱动圆板600转
动时带动第一驱赶架611、第二驱赶架612和第三驱赶架613进行转动,三个驱赶架在转动的同时始终抵靠在稻田的侧壁上,并将青蛙限制在垂直板4与驱赶件61之间的区域内。
91.步骤五:驱赶架在转动的同时其下端设置的驱赶柱63同步抵触在稻田内进行移动,同时带动驱赶柱63进行转动,使得驱赶柱63在移动的同时进行高速震动,避免驱赶柱63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水稻发生缠绕,继而导致水稻遭到破坏。
92.步骤六:当青蛙被圈至一个密闭的区域之后,操作人员推动转动转盘525,使得转动转盘525转动,其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卷绕辊524带动绞绳523进行收缩,绞绳523在收缩的过程中,带动捕蛙板522从左往右移动,此时捕蛙板522推动青蛙,使其从左往右移动,在青蛙被挤压的过程中,使得青蛙从漏蛙槽上的引导通道53内进入到捕蛙网袋54内,直至青蛙均被收集。
9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0-919-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7 21:17:00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