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5-04-05 01:07:42 0条评论

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罐体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


背景技术:

2.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粉料产品的灌装方式也越来越多。现有粉料的灌装方式是通过传送带将空的罐体传送到灌装设备的灌装区域,通过灌装设备将粉料灌装到罐体内。然后将罐体通过传送带传送到平台进行封装,最后工作人员将封装好罐体口的罐体进行压盖操作,将盖子按压在罐体上。但是罐体灌装加盖产线较长,需要人工较多,人工操作的精准度较低,影响罐体灌装、加盖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提高罐体加盖效率,提高罐体加盖质量,提高罐体表面洁净度,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的转动台和用于驱动转动台进行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动台的顶面沿圆周均匀开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机体上设有沿转动台圆周依次围设的放料装置、用于向罐体内灌料的灌料装置、用于吸附罐体外部多余粉料的吸附装置、用于将密封膜覆盖在罐体口的覆膜装置、用于将密封膜粘接在罐体口的加热装置、用于冷却罐体口的冷却装置、用于将盖子按压在罐体上的压盖装置和用于传送罐体的下料装置。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带动转动台进行转动,定位槽用于放置罐体,提高罐体在转动台上的稳定性,放料装置用于向定位槽内放置空的罐体,灌料装置用于向罐体内灌装粉料;吸附装置用于将罐体外部多余的粉料进行吸附,提高罐体的洁净度,降低后续压盖时粉料对压盖操作产生的影响;覆膜装置利用密封膜密封罐体口,提高粉料在罐体内的稳定性;加热装置用于将密封膜加热与罐体进行连接固定,提高罐体内粉料的稳定性;冷却装置用于降低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罐体温度;压盖装置用于将盖子按压在罐体上,提高罐体的压盖效率,下料装置用于回收安装好的罐体,加快罐体的加盖效率。
6.优选的,所述放料装置和灌料装置之间设有用于检测转动台上罐体摆放位置的罐体检测装置,所述罐体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检测台一和设置在检测台一上的检测摄像头一,所述检测摄像头一位于定位槽上方;所述覆膜装置和加热装置之间设有用于检测盖子按压状态的覆膜检测装置,所述覆膜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检测台二和设置在检测台二上的检测摄像头二。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罐体摆放位置,通过检测摄像头一的拍照对比,观察罐体是否在定位槽内,罐体的位置是否出现较大位置偏移;检测台一提高检测摄像头一的稳定性;覆膜检测装置主要用于检测罐体上是否存在密封膜,通过检测摄像头二检测密封膜是否在罐体上。
8.优选的,所述放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上的下料管和设置在机体上且用于向下料管传送物料的传送组件,所述安装座的顶面开设有与下料管连通的下料孔,所述下料管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进料槽,所述下料管上设有位于进料槽长度方向的限位条。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用于将下料管的出料口对准罐体口,传送组件将罐体传送到下料管,通过下料管将罐体传送到定位槽内,下料孔便于罐体下落,进料槽用于传送组件传送的罐体进入下料管内,限位条主要用于提高罐体在下料管内移动的稳定性,进料槽的槽宽比罐体的宽度大,进料槽便于罐体进入,限位条是弹性材质,在便于罐体进入的同时,提高罐体在下料管内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倾斜设置在机体上的物料板、设置在物料板底部的推动气缸和设置在物料板出料端的翻转件;所述物料板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端设有位于滑槽内的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面设有推动块;所述翻转件包括设置在物料板底部的翻转电机和设置在翻转电机输出端的夹具,所述翻转电机带动夹具朝向下料管转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板用于承载罐体,推动气缸推动罐体朝向下料管移动,翻转件将罐体从物料板传送到下料管内,推动气缸通过滑块控制推动块推动罐体,提高推动气缸推动罐体的稳定性,滑块和滑槽用于控制推动块的移动路径,提高罐体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翻转电机用于带动夹具进行转动,夹具用于将推动气缸推动出物料板的罐体进行夹紧,通过翻转电机带动夹具转动,将罐体移动到下料管内。
12.优选的,所述灌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体上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座上的灌料组件和设置在固定座上且位于灌料组件下方的对准件,所述对准件位于转动台上方,所述灌料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座上的物料罐、设置在物料罐内的搅拌件和设置在物料罐出料端的计量件;所述搅拌件包括设置在固定座上的搅拌电机、设置在搅拌电机输出端的搅拌轴和设置在搅拌轴上且位于物料罐内的搅拌桨,所述对准件包括设置在固定座上的定位板、设置在定位板上且与物料罐出料端连接的连接管和设置在定位板底面且与连接管连通的对准管。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提高灌料组件的稳定性,对准件用于将灌料组件下放的粉料灌装到罐体内;物料罐用于装载粉料,搅拌件用于搅拌粉料,降低粉料结团的可能性,计量件用于确定物料罐下料分量;搅拌电机驱动搅拌轴进行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桨对粉料进行搅拌;定位板提高连接管和对准管在工作时的稳定性,连接管将对准管与物料罐进行连接,方便对准管将粉料灌装到罐体内。
14.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定位座和设置在定位座上且位于定位槽上方的吸尘器,所述吸尘器的吸尘端内设有与罐体口的内径一致的密封块,所述吸尘器的吸尘端的内径向下逐渐增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尘器用于将罐体表面的粉料吸附掉,提高罐体表面的整洁度,吸尘器的吸尘端安装的密封块用于将罐体口进行遮挡,降低罐体内的粉料受到吸尘器的影响,吸尘器的吸尘端内径向下逐渐增大,吸尘面积变大,便于吸尘器吸附罐体上的粉料。
16.优选的,所述覆膜装置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顶端且用于装载密封膜的储料管、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位于储料管下方的吸附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且用于
驱动吸附件移动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移动气缸和设置在移动气缸活塞端的移动块,所述支撑架沿长度方向设有导向块,所述移动块靠近导向块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吸附件靠近移动块的一侧设有的连接杆,所述移动块靠近连接杆的一侧设有用于定位连接杆的定位管,所述连接杆位于定位管内;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连接杆转动的转动件,所述支撑架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所述移动块上开设有与通槽连通的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过通孔和通槽,所述转动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杆远离吸附件一端的凸轮、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位于通槽两端的引导块一、设置在支撑架上且沿通槽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引导块二、引导块三和引导块四,所述凸轮靠近引导块一的外侧壁开设有引导槽一,所述凸轮靠近引导块二的一侧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引导槽二,所述凸轮以引导块一和连接杆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线开设有与引导槽二对称的引导槽三,所述凸轮上还开设有位于引导槽二和引导槽三之间的引导槽四。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提高储料管、吸附件和移动组件的稳定性,储料管用于放置密封膜,吸附件用于将密封膜进行吸附,移动组件用于带动吸附件进行移动,吸附件通过移动组件将密封膜传送到罐体口;移动气缸用于带动移动块进行上下移动,导向块和导向槽用于提高移动块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连接杆和定位管用于吸附件与移动块进行连接,便于移动气缸带动吸附件进行上下移动;转动件用于吸附件在上下移动的同时进行转动,便于将上方的密封膜转动到下方覆盖在罐体上;如吸附件在吸附密封膜时为起始位置,引导块一位于引导槽一内,移动气缸推动吸附件下移时,连接杆下移,连接杆下移时,引导块二进入引导槽二内,通过引导槽二和引导块二的引导,凸轮开始转动,转动时引导块三进入引导槽四内,通过引导槽四和引导块三的引导,凸轮下移时继续转动,引导块四进入引导槽三内。
18.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定位架一和设置在定位架一上且位于定位槽上方的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的形状与罐体口的形状一致;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定位架二和设置在定位架二上的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出气端位于罐体口上方。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架一用于提高加热丝的稳定性,加热丝与罐体口的形状一致,用于将密封膜进行加热,将密封膜与罐体口进行密封;冷却装置用于将加热后的密封膜进行冷却降温,降低密封膜温度持续过高对罐体内粉料产生影响,吹气管用于向罐体口吹送冷气,对罐体口进行降温。
20.优选的,所述压盖装置包括设置在机体上且用于传送盖子的传盖组件和设置在机体上且用于将盖子按压在罐体上的压盖组件,所述传盖组件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传送带一、设置在传送带一出料端的挡板一和设置在机体上的机械手一,所述传送带一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挡板二,所述挡板二呈倒l形;所述下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机械手二和设置在机体上且用于传送罐体的传送带二,所述机械手二位于定位槽上方且用于拿取压盖好的罐体,所述传送带二的运输面设有防滑垫。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盖组件用于传送盖子,将盖子传送到罐体上方,传送带一传送盖子,挡板一对传送带一的出料端进行遮挡,降低盖子直接掉落的可能性,机械手一将传送带一上的盖子传送到罐体上,挡板二用于提高盖子在传送带一上的稳定性;压盖组件用于将盖子按压在罐体上,下料装置用于将灌装和压盖完成的罐体进行下料,便于收集罐体,机械手二将罐体取出放置在传送带二上,防滑垫用于提高罐体在传送带二上的稳定
性,便于传送带二传送罐体。
22.优选的,所述压盖组件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上的按压气缸和设置在按压气缸活塞端的按压块,所述按压块的底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径向上逐渐缩小。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用于提高按压气缸和按压块的稳定性,按压气缸用于驱动按压块进行上下移动,按压块将盖子向下按压,将盖子与罐体进行连接,限位孔用于定位盖子,限位孔的孔径线上逐渐缩小用于定位罐体上的盖子,提高压盖的稳定性。
24.综上所述,放料装置将罐体放置进入定位槽内,加快罐体的传送效率,灌料装置用于向罐体内灌装粉料,提高罐体的灌装效率;吸附装置将罐体表面粉料进行吸附,提高罐体表面的洁净度,降低粉料污染罐体的可能性;覆膜装置将密封膜放置在罐体口,加热装置将密封膜加热,便于密封膜粘接在罐体口;冷却装置对加热后的罐体口进行冷却,同时提高密封膜的连接稳定性;压盖装置将盖子按压在罐体上,有效提高罐体的压盖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中放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中灌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中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中覆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中覆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中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中压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中压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2、转动台;21、定位槽;3、驱动件;4、放料装置;41、安装座;42、下料管;421、进料槽;43、传送组件;431、物料板;4311、滑槽;432、推动气缸;4321、滑块;433、翻转件;4331、翻转电机;4332、夹具;5、灌料装置;51、固定座;52、灌料组件;521、物料罐;522、搅拌件;5221、搅拌电机;5222、搅拌轴;5223、搅拌桨;523、计量件;53、对准件;531、定位板;532、连接管;533、对准管;6、吸附装置;61、定位座;62、吸尘器;621、密封块;7、覆膜装置;71、支撑架;711、通槽;72、储料管;73、吸附件;74、移动组件;741、移动气缸;742、移动块;8、加热装置;81、定位架一;82、加热丝;9、冷却装置;91、定位架二;92、吹气管;10、压盖装置;101、传盖组件;1011、传送带一;1012、挡板一;1013、机械手一;102、压盖组件;1021、固定架;1022、按压气缸;1023、按压块;11、下料装置;111、机械手二;112、传送带二;1121、防滑垫;12、罐体检测装置;121、检测台一;122、检测摄像头一;13、覆膜检测装置;131、检测台二;132、检测摄像头二;14、限位条;15、推动块;16、导向块;17、导向槽;18、连接杆;19、定位管;20、转动件;201、凸轮;202、引导块一;203、引导块二;204、引导块三;205、引导块四;22、挡板二;23、限位孔;24、引导槽一;25、引导槽二;26、引导槽三;27、引导槽四。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参照图1,包括机体1、安装在机体1上的转动台2和安装在机体1上且用于驱动转动台2的驱动件3,驱动件3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驱动电机和固定在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半齿轮,转动台2通过转轴与机体1转动连接,转轴位于转动台2的圆心处;转动台2上固定安装有套设在转轴上的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与半齿轮啮合,驱动电机驱动半齿轮转动时,半齿轮带动转动齿轮进行间歇性转动。转动台2的顶面沿圆周均匀开设有若干定位槽21,定位槽21用于放置罐体,提高罐体在转动台2上的稳定性。
29.参照图1和图2,机体1沿转动台2圆周依次围设有放料装置4、罐体检测装置12、灌料装置5、吸附装置6、覆膜装置7、覆膜检测装置13、加热装置8、冷却装置9、压盖装置10和下料装置11。放料装置4用于将罐体放置在定位槽21内,放料装置4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安装座41、固定在安装座41上且位于定位槽21上方的下料管42和安装在机体1上的传送组件43,安装座41的顶面开设有与下料管42连通的下料孔,下料孔与定位槽21对应。下料管42靠近传送组件43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进料槽421,下料管42上固定安装有位于进料槽421长度方向的限位条14,限位条14为弹性材质。本技术设置两组限位条14,在便于罐体进入进料槽421时,也降低进料槽421开口较大罐体滑出的可能性。
30.参照图2和图3,传送组件43包括倾斜固定在机体1上的物料板431、固定安装在物料板431底面的推动气缸432和固定安装在物料板431出料端的翻转件433,推动气缸432的活塞端沿物料板431长度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物料板431的底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4311,推动气缸432的活塞端固定有位于滑槽4311内的滑块4321,滑块4321的顶面固定有位于物料板431上的推动块15。为了便于物料板431装载罐体,物料板431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v形,便于物料板431装载罐体,同时有效防止罐体从物料板431上掉落。推动气缸432带动推动块15进行移动,推动块15将罐体朝向物料板431的出料端进行推动。翻转件433将物料板431出料端的罐体移动到下料管42处,通过下料管42直接下落到定位槽21内。
31.参照图3,翻转件433包括固定安装在物料板431出料端的翻转电机4331和设置在翻转电机4331输出端的夹具4332,夹具4332将罐体进行夹紧后,翻转电机4331带动夹具4332朝向下料管42进行转动,转动到下料管42的进料槽421内后,夹具4332进入进料槽421时将两条限位条14分开,罐体下落时,限位条14下部对罐体进行引导,便于罐体在下料管42平稳下料。
32.参照图2,罐体进入定位槽21后,转动台2将罐体传送到罐体检测装置12下方,罐体检测装置12对定位槽21内是否有罐体进行检测。罐体检测装置12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检测台一121和安装在检测台一121上且位于定位槽21上方的检测摄像头一122,检测摄像头一122用于拍摄定位槽21内罐体状态,检测是否出现罐体遗漏的现象。检测摄像头一122检测无异样时,转动台2继续转动到灌料装置5,将粉料灌装到罐体内。
33.参照图4,灌料装置5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固定座51、安装在固定座51上的灌料组件52和安装在固定座51上的对准件53,对准件53位于灌料组件52的出料端。灌料组件52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座51上的物料罐521、用于搅拌物料罐521内粉料的搅拌件522和设置在物料罐521出料端的计量件523。搅拌件522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座51上的搅拌电机
5221、固定在搅拌电机5221输出端的搅拌轴5222和固定安装在搅拌轴5222上的搅拌桨5223,物料罐521呈漏斗状,搅拌桨5223包括固定在搅拌轴5222上的固定部和设置在固定部靠近物料罐521一端的搅拌部,搅拌部呈l形,且搅拌部接触物料罐521的一侧沿物料罐521内壁进行倾斜设置。计量件523为粉料计量器,用于控制物料罐521的粉料下落量。
34.参照图4,对准件53包括安装在固定座51上的定位板531、安装在定位板531顶面且与物料罐521出料端连通的连接管532和固定在定位板531底面且与连接管532连通的对准管533,对准管533呈漏斗状,便于粉料进入罐体内。为了便于定位板531进行移动,固定座51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可以控制定位板531进行上下移动,便于对准管533伸入罐体口灌装粉料。为了适应定位板531移动,连接管532为波纹管,便于定位板531进行拉伸。
35.参照图4和图5,罐体灌装完粉料后,吸附装置6将罐体外部多余的粉料进行吸附,吸附装置6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定位座61和固定在定位座61上的吸尘器62,吸尘器62的吸尘端朝向下方设置,用于吸附罐体表面的粉料。吸尘器62的吸尘端内径向下逐渐增大,用于扩大吸附面积,便于吸尘器62吸附罐体表面的粉料。在吸尘器62的吸尘端固定有密封块621,密封块621的外径与罐体口的内径一致,密封块621用于对罐体口进行遮挡,降低罐体内粉料被吸尘器62吸附的可能性。
36.参照图4和图6,罐体表面清洁完成后,覆膜装置7将密封膜放置在罐体口,覆膜装置7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支撑架71、固定在支撑架71顶端的储料管72、安装在支撑架71上且位于储料管72下方的吸附件73和安装在支撑架71上的移动组件74,移动组件74用于带动吸附件73进行移动。储料管72用于存储密封膜,吸附件73用于将密封膜从出料管移动到罐体口。移动组件74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架71顶面的移动气缸741和固定在移动气缸741活塞端的移动块742。移动气缸741的活塞端向下设置,支撑架71沿长度方向固定有导向块16,移动块742上开设有导向槽17,通过导向块16和导向槽17,移动气缸741带动移动块742在支撑架71上进行上下滑动。吸附件73靠近移动块742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杆18,移动块742上固定有用于定位连接杆18的定位管19,移动块742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杆18穿过的通孔,支撑架71上还安装有用于带动连接杆18进行转动的转动件20,连接杆18转动带动吸附件73进行转动。
37.参照图6和图7,为了便于转动件20控制连接杆18进行转动,支撑架7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通槽711,移动块742上开设有与通槽711连通的通孔,连接杆18穿过通孔和通槽711与转动件20连接,转动件20包括固定安装在连接杆18远离吸附件73一端的凸轮201、固定安装在支撑架71上且位于通槽711两端的引导块一202、固定安装在支撑架71上且沿通槽71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引导块二203、引导块三204和引导块四205,凸轮201靠近引导块一202的外侧壁开设有引导槽一24,凸轮201靠近引导块二203的一侧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引导槽二25,凸轮201以引导块一202和连接杆18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线开设有与引导槽二25对称的引导槽三26,凸轮201上还开设有位于引导槽二25和引导槽三26之间的引导槽四27。吸附件73在吸附密封膜时为起始位置,引导块一202位于引导槽一24内,移动气缸741推动吸附件73下移时,连接杆18下移,连接杆18下移时,引导块二203进入引导槽二25内,通过引导槽二25和引导块二203的引导,凸轮201开始边下移边转动,凸轮201转动时引导块三204进入引导槽四27内,通过引导槽四27和引导块三204的引导,凸轮201下移时继续转动,引导块四205进入引导槽三26内,通过凸轮201带动连接杆18进行转动,便于密封膜放置在罐体口。
38.参照图4,罐体口上覆盖了密封膜后,转动台2将罐体传送到覆膜检测装置13下方,覆膜检测装置13用于检测罐体口是否覆盖密封膜。覆膜检测装置13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检测台二131和固定安装在检测台二131上且位于罐体口上方的检测摄像头二132,检测摄像头二132拍摄罐体口情况识别罐体口是否覆盖密封膜。罐体口覆盖好密封膜后,需要使用加热装置8将密封膜粘接在罐体口。
39.参照图8和图9,加热装置8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定位架一81和固定安装在定位架一81上的加热丝82,加热丝82位于定位槽21上方,加热丝82的形状与罐体口形状一致,加热丝82将位于罐体口的密封膜进行加热,密封膜受到加热丝82加热后会分解粘接在罐体口。密封膜粘接完成后,转动台2将罐体转动到冷却装置9下方,冷却装置9将密封膜进行冷却,帮助密封膜与罐体口更好的粘接在一起。冷却装置9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定位架二91和安装在定位架二91上的吹气管92,吹气管92的出气管位于罐体口上方,吹气管92朝向罐体口吹送冷风,用于冷却密封膜。
40.参照图9,密封膜粘接完好后,压盖装置10将盖子按压在罐体口,加快罐体的压盖效率。压盖装置10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传盖组件101和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压盖组件102,传盖组件101用于将盖子传送到罐体口,压盖组件102用于将套设在罐体口的盖子进行下压。传盖组件101包括安装在机体1上的传送带一1011、固定安装在传送带一1011出料端的挡板一1012和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且位于传送带一1011出料端的机械手一1013,机械手一1013设置两组吸嘴,当其中一个吸嘴吸附盖子时,机械手一1013转动将该吸嘴转动到罐体口,另一个吸嘴继续吸附盖子,机械手一1013设置两组吸嘴可以有效加快机械手一1013的拿取效率。挡板一1012主要用于防止传送带一1011传送速度较快时,盖子从传送带一1011上掉落的情况。传送带一101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还固定安装有挡板二22,挡板二22便于传送带一1011传送盖子时,提高盖子在传送带一1011上的稳定性,同时提高盖子的排列整齐度,便于机械手一1013抓取盖子。挡板二22的截面呈倒l形,便于对盖体进行定位,同时方便挡板二22安装在传送带一1011上,降低传送带一1011移动对挡板二22产生的影响。
41.参照图10,盖子传送到罐体上后,压盖组件102将盖子按压定位在罐体上。压盖组件102包括固定安装在机体1上的固定架1021、固定在固定架1021上的按压气缸1022和固定在按压气缸1022活塞端的按压块1023,按压块1023的底面开设有限位孔23,限位孔23的孔径向上逐渐缩小。按压气缸1022驱动按压块1023进行上下移动,按压块1023下移时,盖子进入限位孔23内,然后按压块1023继续下移,将盖子按压在罐体上。限位孔23有效降低盖子在按压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的可能性。
42.参照图9,盖子按压完成后,需要将压盖完成的罐体取出,下料装置11包括安装在机体1上且位于罐体上方的机械手二111和安装在机体1上的传送带二112,机械手二111同样设置两组吸嘴,加快机械手二111的传送效率,传送带二112将罐体进行下料收集。传送带二112的运输面上还安装有防滑垫1121,防滑垫1121用于提高罐体在传送带二112上的稳定性。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动化罐体加盖一体机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工作人员将多个罐体放置在物料板431上,启动推动气缸432将罐体依次朝向物料板431的出料端进行推动。夹具4332将移出物料板431的罐体进行夹紧,翻转电机4331启动,转动夹具4332,将罐体转动到下料管42内,此时夹具4332将罐体松开,罐体沿着下料管42滑动到定位槽21内。转动台2
带动罐体开始间歇性转动。首先罐体需要经过罐体检测装置12进行检测,检测定位槽21内是否有罐体,避免后续操作出现粉料浪费的可能性。检测通过后,罐体到达下个操作步骤灌装粉料。搅拌件522一直对粉料进行搅拌,降低粉料结团的可能性,当罐体位于对准管533下方时,物料罐521灌口的控制阀开启,粉料下落,计量件523对粉料下落量进行计量。罐体粉料灌装完成后,转动台2带动罐体转动到下一步操作。
44.灌装时,可能会有少量粉料掉落到罐体的表面。罐体移动到吸尘器62的吸尘端下方,密封块621将罐体口进行封堵,吸尘器62启动对罐体表面的粉料进行吸附清理。吸尘器62将罐体表面的粉料吸附后,转动台2将罐体带动到覆膜装置7进行覆膜操作。吸附件73将密封膜进行吸附,移动气缸741带动吸附件73下移,转动件20带动吸附件73在移动时进行转动,吸附件73将密封膜放置到罐体口后,转动台2转动带动罐体移动到覆膜检测装置13下方,检测罐体上的密封膜是否完好,覆盖完好的罐体下移到加热装置8将密封膜进行加热,便于密封膜粘接在罐体口。密封膜粘接好后,转动台2带动罐体转动到冷却装置9下方,吹气管92向密封膜加热位置吹送冷风进行降温。罐体口密封好密封膜后,进行压盖操作。
45.先通过传送带一1011将盖子传送到罐体口,机械手一1013将盖子放置在罐体上,压盖装置10将盖子按压在罐体上,完成压盖操作,提高罐体的压盖效率。罐体压盖完成后,下料装置11将罐体取出转动台2,加快罐体的加工收集效率。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0-909-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1-27 21:16:32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