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一种通信模块及配送车的制作方法

更新时间:2024-11-15 13:23:42 0条评论

一种通信模块及配送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无人配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模块及配送车。


背景技术:



2.配送车上的4g、5g模块需要通过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sim卡)与通信,配送车在湿热的环境中运营时,潮湿的环境会影响sim与4g、5g模块的接触,进而影响与之间的通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块及配送车,用于解决配送车中sim卡等通信件密封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块,安装于配送车的设备舱内,所述通信模块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成第一腔体;
6.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体;
7.盛放装置,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连接,用于放置通信件;
8.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电路板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沿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延伸部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抵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圈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延伸部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所述凹陷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所述通信件进入或脱离所述盛放装置,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盖,可拆卸的覆盖于所述开口。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盖包括主体部和安装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主体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部的至少部分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侧壁能够伸入所述安装槽。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靠近所述主体部的方向,所述安装部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开口的截面积,并且在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腔体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至少部分能够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第二腔体。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凸起部的周向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沿所
述凸起部的径向凸出,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抵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设置有第一避位槽,所述盛放装置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所述第一避位槽。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侧设置有驱动部,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容纳槽,沿所述通信模块的高度方向,所述驱动部凸出于所述容纳槽,用于驱动所述主体部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密封圈设置有第二避位槽,所述第二避位槽与所述限位槽连通,所述盛放装置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所述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避位槽。
1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送车,所述配送车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块。
19.本技术涉及一种通信模块及配送车,通信模块安装于配送车的设备舱内。通信模块包括壳体、电路板、盛放装置密封圈和密封盖,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合成第一腔体,电路板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体,盛放装置与电路板连接,用于放置通信件,第二壳体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设置有沿其延伸方向贯穿的第二腔体,盛放装置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二腔体,密封圈设置于延伸部靠近电路板的一端并与电路板抵接,使第二腔体处于密封状态,进而降低通信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通信模块与之间通信的稳定性。
2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23.图3为图2中i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局部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28.1-壳体;
29.11-第一壳体;
30.12-第二壳体;
31.121-延伸部;
32.121a-第二腔体;
33.122-开口;
34.123-安装孔;
35.124-容纳槽;
36.125-限位槽;
37.13-第一腔体;
38.14-连接部;
39.2-电路板;
40.3-盛放装置;
41.4-密封圈;
42.41-凹陷部;
43.42-第二避位槽;
44.5-密封盖;
45.51-主体部;
46.511-凸起部;
47.512-密封部;
48.513-第一避位槽;
49.52-安装部;
50.521-安装槽;
51.53-驱动部。
5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54.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56.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57.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5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送车,在配送车的设备舱内设置有通信模块,使配送车能够与保持通信。
59.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块,安装于配送车的设备舱内,用于放置通信件,使配送车与保持通信。通信模块包括壳体1、电路板2和盛放装置3,壳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能够围合成第一
腔体13,电路板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体13,盛放装置3与电路板2连接,用于放置通信件。第二壳设置有向靠近电路板2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21,延伸部121设置有第二腔体121a,第二腔体121a沿延伸部121的延伸方向贯穿延伸部121,盛放装置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腔体121a内延伸部121靠近电路板2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4,密封圈4远离延伸部121的一侧与电路板2抵接,另一侧与第二腔体121a的侧壁抵接,能够分隔第二腔体121a与第一腔体13,密封圈4能够密封第二腔体121a,降低第二腔体121a与外界连通的可能。
60.放置于盛放装置3的通信件可以为用户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sim卡)、储存卡等,例如通信件为sim卡,盛放装置3与电路板2连接能够使sim卡与通信模块连通,进而支持通信模块能够与通信,配送车在运营的过程中,可能会处于湿热的环境中,湿热环境中产生的潮气可能会对盛放装置3内的sim卡产生影响,导致通信模块与之间的通信也受到影响,通过密封圈4能够将第二腔体121a密封,使带有sim卡的盛放装置3处于密封的环境中,降低了外界环境对sim卡的影响,有利于提高通信模块与之间通信的稳定性。
61.沿壳体1的周向设置有连接部14,可以通过螺钉或其他连接件使连接部14与设备舱的内壁连接,进而使通信模块安装于配送车的设备仓内。
62.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密封圈4远离电路板2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部41,延伸部121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到凹陷部41内,并且与凹陷部41的内壁抵接。
63.延伸部121的至少部分伸入凹陷部41,并与凹陷部41的内壁抵接,提高了延伸部121与密封圈4的接触面积,使密封圈4与延伸部121之间配合的更加紧密,进而提高了密封圈4对第二腔体121a密封程度,有利于降低外界环境对ic与通信模块接触的稳定性的影响。
64.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设置有与第二腔体121a连通的开口122,通信件能够通过开口122放入或脱离盛放装置3,在第二壳体12远离第一腔体13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盖5,密封盖5可拆卸的覆盖于开口122,当密封盖5的至少部分伸入开口122时,开口122关闭,第二腔体121a处于密封状态,当密封盖5的至少部分脱离开口122时,开口122处于打开状态,通信件能够通过开口122。
65.由于配送车在运营过程中,经过区域的电信运营商的覆盖情况不同,密封盖5能够打开或关闭开口122方便盛放装置3内的sim卡随时更换,扩大了配送车的适用区域。
66.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设置有与第一腔体13连通的安装孔123,密封盖5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部51和安装部52,主体部51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或脱离开口122,用于打开或关闭开口122,安装部52的至少部分能够通过安装孔123伸入第一腔体13,安装部52设置有安装槽521,在安装部52的至少部分穿过安装孔123后,安装孔123的侧壁能够伸入安装槽521内,使安装部52卡接于第二壳体12。
67.密封盖5通过安装部52安装于第二壳体12,在更换通信件需要打开或关闭开口122时,主体部51沿脱离或伸入开口122的方向运动,安装槽521能够降低安装部52脱离第二壳体12的可能,进而降低了密封盖5在更换通信件时丢失的可能,同时降低了密封盖5在配送车运营过程中由于震动而脱离第二壳体12的可能,有利于提高密封盖5用于密封第二腔体121a时的稳定性。
68.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沿靠近主体部51的方向,安装部52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69.安装部52在安装于第二壳体12时,需要由远离主体部51的一端伸入安装孔123,沿靠近主体部51的方向,安装部52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使安装部52伸入安装孔123的过程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密封盖5的安装效率。
70.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主体部51的截面积大于开口122的截面积。主体部51朝向第二腔体121a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511,凸起部511的至少部分能够通过开口122伸入第二腔体121a。
71.主体部51的截面积大于开口122的截面积,能够使主体部51在第二壳体12远离第二腔体121a的表面覆盖开口122,降低开口122与外界连通的可能,使第二腔体121a密封。主体部51朝向第二腔体121a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511,在凸起部511伸入第二腔体121a后能够与第二腔体121a的侧壁接触,能够提高主体部51对第二腔体121a的密封程度。凸起部511伸入第二腔体121a还能够限制主体部5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相对位置,提高了主体部51的稳定性。
72.如图2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沿凸起部511的周向设置有沿凸起部511径向凸出的密封部512,在凸起部511伸入第二腔体121a后,密封部512能够与第二腔体121a的内壁抵接。
73.密封部512与第二腔体121a的内壁抵接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盖5对第二腔体121a的密封效果,有利于降低外界环境对第二腔体121a内的通信件和盛放装置3的影响。
74.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凸起部511朝向盛放装置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避位槽513,盛放装置3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第一避位槽513。第一避位槽513的形状可以根据盛放装置3的形状设计。
75.盛放装置3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一避位槽513,能够在凸起部511伸入第二腔体121a时,降低盛放装置3与凸起部511发生干涉的可能,使凸起部511既能够伸入至预设的深度,保证对第二腔体121a的密封效果,又能够降低第二腔体121a所需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通信模块的小型化。
76.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密封盖5包括驱动部53,驱动部53位于主体部51远离安装部52的一侧,用于驱动主体部51打开或关闭开口122。
77.在更换通信件时,可以通过对驱动部53施加驱动力,使主体部51沿靠近或远离开口122的方向运动,安装部52固定于第二壳体12,在主体部51沿靠近或远离开口122的方向运动时需要相对于安装部52转动,驱动部53位于主体部51远离安装部52的一侧,能够提高驱动力的力臂,有利于降低驱动力所需的作用力。
78.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远离第一腔体13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124,主体部51位于容纳槽124内。沿通信模块的高度方向,驱动部53凸出于容纳槽124。
79.主体部51位于容纳槽124内,能够限制主体部51与第二壳体12的相对位置,降低由于第二壳体12外的其他部件与主体部51发生碰撞而使开口122打开的可能,提高了密封盖5的稳定性。在更换通信件时,驱动部53凸出于容纳槽124,方便操作人员通过驱动部53打开开口122。
80.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腔体121a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125,盛放装置3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限位槽125内。
81.限位槽125沿通信模块的高度方向延伸,盛放装置3的至少部分伸入限位槽125能够限制盛放装置3在第二腔体121a内的位置,提高盛放装置3的稳定性。
82.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密封圈4设置有与限位槽125连通的第二避位槽42,盛放装置3能够伸入第二避位槽42,第二避位槽42能够降低密封圈4与盛放装置3发生干涉的可能。
8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块及配送车,通信模块安装于配送车的设备舱内。通信模块包括壳体1、电路板2、盛放装置3密封圈4和密封盖5,壳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围合成第一腔体13,电路板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体13,盛放装置3与电路板2连接,用于放置通信件,第二壳体12设置有延伸部121,延伸部121设置有沿其延伸方向贯穿的第二腔体121a,盛放装置3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二腔体121a,密封圈4设置于延伸部121靠近电路板2的一端并与电路板2抵接,使第二腔体121a处于密封状态,进而降低通信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通信模块与之间通信的稳定性。
8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通信模块,安装于配送车的设备舱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围合成第一腔体(13);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3);盛放装置(3),与所述电路板(2)靠近所述第二壳体(12)的一侧连接,用于放置通信件;其中,所述第二壳体(12)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电路板(2)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21),所述延伸部(121)设置有第二腔体(121a),所述第二腔体(121a)沿所述延伸部(121)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延伸部(121),所述延伸部(121)靠近所述电路板(2)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4),所述密封圈(4)远离所述延伸部(121)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2)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远离所述电路板(2)的一侧设置有凹陷部(41),所述延伸部(121)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所述凹陷部(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2)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体(121a)连通的开口(122),所述开口(122)用于所述通信件进入或脱离所述盛放装置(3),所述第二壳体(12)远离所述第一腔体(13)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盖(5),可拆卸的覆盖于所述开口(1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5)包括主体部(51)和安装部(52),所述主体部(51)和所述安装部(52)连接,所述主体部(51)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122),所述安装部(52)设置有安装槽(521),所述第二壳体(12)设置有安装孔(123),所述安装部(52)的至少部分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123),所述安装孔(123)的侧壁能够伸入所述安装槽(5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沿靠近所述主体部(51)的方向,所述安装部(52)的截面积逐渐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5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开口(122)的截面积,并且在所述主体部(51)朝向所述第二腔体(121a)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511),所述凸起部(511)的至少部分能够通过所述开口(122)伸入所述第二腔体(121a)。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凸起部(511)的周向设置有密封部(512),所述密封部(512)沿所述凸起部(511)的径向凸出,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二腔体(121a)的内壁抵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511)设置有第一避位槽(513),所述盛放装置(3)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所述第一避位槽(513)。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51)远离所述安装部(52)的一侧设置有驱动部(53),所述第二壳体(12)远离所述第一腔体(13)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124),所述主体部(51)位于所述容纳槽(124),沿所述通信模块的高度方向,所述驱动部(53)凸出于所述容纳槽(124),用于驱动所述主体部(51)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122)。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121a)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125),所述密封圈(4)设置有第二避位槽(42),所述第二避位槽(42)与所述限位槽(125)连通,所述盛放装置(3)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所述限位槽(125)和所述第二避位槽(42)。11.一种配送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车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为权利要求1至
1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模块。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模块及配送车,通信模块安装于配送车的设备舱内。通信模块包括壳体、电路板、盛放装置密封圈和密封盖,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合成第一腔体,电路板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体,盛放装置与电路板连接,用于放置通信件,第二壳体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设置有沿其延伸方向贯穿的第二腔体,盛放装置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二腔体,密封圈设置于延伸部靠近电路板的一端并与电路板抵接,使第二腔体处于密封状态,进而降低通信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通信模块与之间通信的稳定性。通信模块与之间通信的稳定性。通信模块与之间通信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

施智强 常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09

技术公布日:

2023/1/19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zhuanli/patent-1-88779-0.html

来源:专利查询检索下载-实用文体写作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30 06:16:17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